1、2021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题,满分题,满分 5454 分,第分,第 1 16 6 题每题题每题 4 4 分,第分,第 7 71212 题每题题每题 5 5 分)分) 1已知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则 10 a 2已知13zi ,则|zi 3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1,高为 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4不等式 25 1 2 x x 的解集为 5直线2x 与直线310 xy 的夹角为 6若方程组 111 222 a xb yc a xb yc 无解,则 11 22 ab ab 7已知(1)nx的展开式中,唯有 3 x的系数最大,则(1
2、)nx的系数和为 8已知函数( )3(0) 31 x x a f xa 的最小值为 5,则a 9在无穷等比数列 n a中, 1 lim()4 n n aa ,则 2 a的取值范围是 10某人某天需要运动总时长大于等于 60 分钟,现有五项运动可以选择,如表所示,问有 几种运动方式组合. A运动B运动C运动D运动E运动 7 点8点8 点9点9 点10点10 点11点11 点12点 30 分钟20 分钟40 分钟30 分钟30 分钟 11已知椭圆 2 2 2 1(01) y xb b 的左、右焦点为 1 F、 2 F,以O为顶点, 2 F为焦点作抛物 线交椭圆于P,且 12 45PF F,则抛物线
3、的准线方程是 12已知0,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nN, 3 cos() 2 n,则的最小值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4 题,每题题,每题 5 5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 ) 13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的是() A 2 ( )f xxB( )sinf xxC( )2xf x D( )1f x 14已知集合 |1Ax x ,xR, 2 |2 0Bx xx ,xR,则下列关系中,正确 的是() AABB RR AB痧CAB DABR 15已知函数( )yf x的定义域为R,下列是( )f x无最大值的充分条件是() A( )f x为偶函数且关于点(1,1)对称 B(
4、)f x为偶函数且关于直线1x 对称 C( )f x为奇函数且关于点(1,1)对称 D( )f x为奇函数且关于直线1x 对称 16 在ABC中,D为BC中点,E为AD中点, 则以下结论: 存在ABC, 使得0AB CE ; 存在三角形ABC,使得/ /()CECBCA ;它们的成立情况是() A成立,成立B成立,不成立 C不成立,成立D不成立,不成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5 题,共题,共 14+14+14+16+1814+14+14+16+187676 分)分) 17 (14 分)四棱锥PABCD,底面为正方形ABCD,边长为 4,E为AB中点,PE 平 面ABCD (1)若
5、PAB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若CD的中点为F,PF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45,求PC与AD所成角的大小 18(14 分) 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a、b、c是其三条边,2a , 1 cos 4 C (1)若sin2sinAB,求b、c; (2)若 4 cos() 45 A ,求c 19 (14 分) (1)团队在O点西侧、东侧 20 千米处设有A、B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一 点P满足| 20PAPB千米,可知P在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以O点为原点,东侧 为x轴正半轴,北侧为y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P在北偏东60处,求双曲线标 准方程和P点坐标 (2)
6、团队又在南侧、北侧 15 千米处设有C、D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 30QAQB千 米,| 10QCQD千米,求|OQ(精确到 1 米)和Q点位置(精确到 1 米,1 ) 20 (16 分)已知函数( )|f xxaax (1)若1a ,求函数的定义域; (2)若0a ,若()f axa有 2 个不同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函数( )f x在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 21(18 分) 已知数列 n a满足0 n a , 对任意2n, n a和 1n a 中存在一项使其为另一项与 1n a 的等差中项 (1)已知 1 5a , 2 3a , 4 2a
7、 ,求 3 a的所有可能取值; (2)已知 147 0aaa, 2 a、 5 a、 8 a为正数,求证: 2 a、 5 a、 8 a成等比数列,并求出公 比q; (3)已知数列中恰有 3 项为 0,即0 rst aaa,2rst,且 1 1a , 2 2a ,求 111rst aaa 的最大值 2021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2 题,满分 54 分,第 16 题每题 4 分,第 712 题每题 5 分) 1已知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则 10 a21 【思路分析】由已知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直接求解 【解析】 :因为等差数列
8、 n a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 则 101 939221aad故答案为:21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2已知13zi ,则|zi5 【思路分析】由已知求得zi,再由复数模的计算公式求解 【解析】 :13zi ,1312ziiii , 则 22 | |12 |125zii故答案为:5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复数的加减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复数模的求法,是基础 题 3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1,高为 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4 【思路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析】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r ,高为2h ,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为221 24Srh 侧
9、故答案为:4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4不等式 25 1 2 x x 的解集为( 7,2) 【思路分析】由已知进行转化 7 0 2 x x ,进行可求 【解析】 : 25257 1100 222 xxx xxx ,解得,72x 故答案为:( 7,2)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属于基础题 5直线2x 与直线310 xy 的夹角为 6 【思路分析】先求出直线的斜率,可得它们的倾斜角,从而求出两条直线的夹角 【解析】 :直线2x 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 2 , 直线310 xy 的斜率为3,倾斜角为 3 , 故直线2x 与直线310 xy 的夹角
10、为 236 故答案为: 6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两条直线的夹角,属于基础题 6若方程组 111 222 a xb yc a xb yc 无解,则 11 22 ab ab 0 【思路分析】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行列式表示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 :对于方程组 111 222 a xb yc a xb yc ,有 111111 222222 , xy abcbac DDD abcbac , 当0D 时,方程组的解为 x y D x D D y D , 根据题意,方程组 111 222 a xb yc a xb yc 无解, 所以0D ,即 11 22 0 ab D
11、ab ,故答案为:0 【归纳总结】 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行列式表示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方程组的 解与对应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的更为清晰,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行列 式表示法中对应的公式 7已知(1)nx的展开式中,唯有 3 x的系数最大,则(1)nx的系数和为64 【思路分析】由已知可得6n ,令1x ,即可求得系数和 【解析】 :由题意, 32 nn CC,且 34 nn CC, 所以6n ,所以令1x , 6 (1) x的系数和为 6 264故答案为:64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考查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8已知函数( )3(0) 31 x x
12、 a f xa 的最小值为 5,则a 9 【思路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要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 ,该题只需将函数解 析式变形成( )311 31 x x a f x ,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解析】 :( )3311 215 3131 xx xx aa f xa , 所以9a ,经检验,32 x 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9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以及整体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积为 定值,属于基础题 9在无穷等比数列 n a中, 1 lim()4 n n aa ,则 2 a的取值范围是( 4,0)(0,4) 【思路分析】由无穷等比数列的概念
13、可得公比q的取值范围,再由极限的运算知 1 4a ,从 而得解 【解析】 :无穷等比数列 n a,公比( 1q ,0)(0,1), lim0 n n a , 11 lim()4 n n aaa , 21 4( 4aa qq ,0)(0,4) 故答案为:( 4,0)(0,4) 【归纳总结】 本题考查无穷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极限的运算, 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属于基础题 10某人某天需要运动总时长大于等于 60 分钟,现有五项运动可以选择,如表所示,问有 几种运动方式组合23 种. A运动B运动C运动D运动E运动 7 点8点8 点9点9 点10点10 点11点11 点12点 30 分钟20
14、 分钟40 分钟30 分钟30 分钟 【思路分析】由题意知至少要选 2 种运动,并且选 2 种运动的情况中,AB、DB、EB的 组合不符合题意,由此求出结果 【解析】 :由题意知,至少要选 2 种运动,并且选 2 种运动的情况中,AB、DB、EB的组 合不符合题意; 所以满足条件的运动组合方式为: 2345 5555 310105 1 323CCCC (种) 故答案为:23 种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组合数公式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统筹问题的思想应用问题,是基 础题 11已知椭圆 2 2 2 1(01) y xb b 的左、右焦点为 1 F、 2 F,以O为顶点, 2 F为焦点作抛物 线交椭圆于
15、P,且 12 45PF F,则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12x 【思路分析】先设出椭圆的左右焦点坐标,进而可得抛物线的方程,设出直线 1 PF的方程并 与抛物线联立,求出点P的坐标,由此可得 212 PFF F,进而可以求出 1 PF, 2 PF的长度, 再由椭圆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析】 :设 1( ,0)Fc, 2( ,0) F c,则抛物线 2 4ycx, 直线 1: PFyxc,联立方程组 2 4ycx yxc ,解得xc,2yc, 所以点P的坐标为( ,2 )cc,所以 212 PFF F,又 2211 2 ,2 2PFF FcPFc所以 所以 1 2 2PFc,所以 12 (22 2)22P
16、FPFca, 则21c , 所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12xc , 故答案为:12x 【归纳总结】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以及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考查了学生的运算推理能力, 属于中档题 12已知0,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nN, 3 cos() 2 n,则的最小值是 2 5 【思路分析】在单位圆中分析可得 3 ,由 2 *N ,即 2 k ,*kN,即可求得的 最小值 【解析】 :在单位圆中分析,由题意可得n的终边要落在图中阴影部分区域(其中 ) 6 AOxBOx , 所以 3 AOB , 因为对任意*nN都成立, 所以 2 *N ,即 2 k ,*kN, 同时 3 ,所以的最小值为 2 5 故答
17、案为: 2 5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最值,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3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的是() A 2 ( )f xxB( )sinf xxC( )2xf x D( )1f x 【思路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以及映射的定义即可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解析】 :选项A:因为函数是二次函数,属于二对一的映射,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得函数不存在反函数,A错误, 选项B:因为函数是三角函数,有周期性和对称性,属于多对一的映射,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得函数不存在反函数,B错误, 选项C:因为函数的单调递增的指数函数,属于一一
18、映射,所以函数存在反函数,C正确, 选项D:因为函数是常数函数,属于多对一的映射,所以函数不存在反函数,D错误, 故选:C 【归纳总结】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以及映射的定义, 考查了学生对函数以及映射概念的理 解,属于基础题 14已知集合 |1Ax x ,xR, 2 |2 0Bx xx ,xR,则下列关系中,正确 的是() AABB RR AB痧CAB DABR 【思路分析】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对每一选项判断即可 【解析】 :已知集合 |1Ax x ,xR, 2 |2 0Bx xx ,xR, 解得 |2Bx x或1x,xR, |1 RA x x,xR, | 12 RB xx ; 则ABR , |
19、2ABx x , 故选:D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比较基础 15已知函数( )yf x的定义域为R,下列是( )f x无最大值的充分条件是() A( )f x为偶函数且关于点(1,1)对称 B( )f x为偶函数且关于直线1x 对称 C( )f x为奇函数且关于点(1,1)对称 D( )f x为奇函数且关于直线1x 对称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判断选项:对于ABD,举出反例可得三个选项错误,对于C, 利用反证法可得其正确 【解析】 :根据题意,依次判断选项: 对于A,( )cos1 2 x f x ,( )f x为偶函数,且关于点(1,1)对称,存在最大值,A错误, 对于
20、B,( )cos()f xx,( )f x为偶函数且关于直线1x 对称,存在最大值,B错误, 对于C,假设( )f x有最大值,设其最大值为M,其最高点的坐标为( ,)a M, ( )f x为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 )f x的图象存在最低点(,)aM, 又由( )f x的图象关于点(1,1)对称,则(,)aM关于点(1,1)对称的点为(2,2)aM, 与最大值为M相矛盾,则此时( )f x无最大值,C正确, 对于D,( )sin 2 x f x ,( )f x为奇函数且关于直线1x 对称,D错误, 故选:C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充分条件和反证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1、 16 在ABC中,D为BC中点,E为AD中点, 则以下结论: 存在ABC, 使得0AB CE ; 存在三角形ABC,使得/ /()CECBCA ;它们的成立情况是() A成立,成立B成立,不成立 C不成立,成立D不成立,不成立 【思路分析】设(2 ,2 )Axy,( 1,0)B ,(1,0)C,(0,0)D,( , )E x y,由向量数量的坐标运算即 可判断;F为AB中点,可得()2CBCACF ,由D为BC中点,可得CF与AD的交点 即为重心G,从而可判断 【解析】 :不妨设(2 ,2 )Axy,( 1,0)B ,(1,0)C,(0,0)D,( , )E x y, ( 12 , 2 )A
22、Bxy ,(1, )CExy , 若0AB CE ,则 2 (12 )(1)20 x xy,即 2 (12 )(1)2x xy, 满足条件的( , )x y存在,例如 2 (0,) 2 ,满足上式,所以成立; F为AB中点,()2CBCACF ,CF与AD的交点即为重心G, 因为G为AD的三等分点,E为AD中点, 所以CE 与CG 不共线,即不成立 故选:B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共线向量的判断,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14+14+14+16+1876 分) 17 (14 分)四棱锥PABCD,底面为正方形ABCD,边长为 4,E为AB中点,PE
23、平 面ABCD (1)若PAB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若CD的中点为F,PF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45,求PC与AD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分析】 (1)由 1 3 ABCD VPE S 正方形 ,代入相应数据,进行运算,即可; (2)由PE 平面ABCD,知45PFE,进而有4PEFE,2 5PB ,由/ /ADBC, 知PCB或其补角即为所求,可证BC 平面PAB,从而有BCPB,最后在Rt PBC中, 由tan PB PCB BC ,得解 【解析】 : (1)PAB为等边三角形,且E为AB中点,4AB , 2 3PE, 又PE 平面ABCD, 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4、2 32 311 2 34 333 ABCD VPE S 正方形 (2)PE 平面ABCD, PFE为PF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45,即45PFE, 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4PEFE, 22 2 5PBPEBE, / /ADBC, PCB或其补角即为PC与AD所成角, PE 平面ABCD,PEBC, 又BCAB,PEABE ,PE、AB 平面PAB, BC平面PAB,BCPB, 在Rt PBC中, 2 55 tan 42 PB PCB BC , 故PC与AD所成角的大小为 5 arctan 2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棱锥的体积、线面角和异面直线夹角的求法,理解
25、线面角的定义,以 及利用平移法找到异面直线所成角是解题的关键, 考查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逻辑推理能力和 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8(14 分) 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a、b、c是其三条边,2a , 1 cos 4 C (1)若sin2sinAB,求b、c; (2)若 4 cos() 45 A ,求c 【思路分析】 (1)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b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c的值 (2) 根据已知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求得cos A,sin A,sinC 的值,进而根据正弦定理可得c的值 【解析】 : (1)因为sin2sinAB,可得2ab, 又2a ,
26、可得1b , 由于 222222 211 cos 222 14 abcc C ab ,可得6c (2)因为 24 cos()(cossin) 425 AAA , 可得 4 2 cossin 5 AA, 又 22 cossin1AA, 可解得 7 2 cos 10 A , 2 sin 10 A ,或 7 2 sin 10 A , 2 cos 10 A , 因为 1 cos 4 C ,可得 15 sin 4 C ,tan15C , 若 7 2 sin 10 A , 2 cos 10 A ,可得tan7A ,可得 tantan715 tantan()0 tantan17(15)1 AC BAC AC
27、 , 可得B为钝角,这与C为钝角矛盾,舍去, 所以 2 sin 10 A ,由正弦定理 2 sinsin c AC ,可得 5 30 2 c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 关系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19 (14 分) (1)团队在O点西侧、东侧 20 千米处设有A、B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一 点P满足| 20PAPB千米,可知P在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以O点为原点,东侧 为x轴正半轴,北侧为y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P在北偏东60处,求双曲线标 准方程和P点坐标 (2)团队又在南侧、北侧 15 千米
28、处设有C、D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 30QAQB千 米,| 10QCQD千米,求|OQ(精确到 1 米)和Q点位置(精确到 1 米,1 ) 【思路分析】 (1)求出a,c,b的值即可求得双曲线方程,求出直线OP的方程,与双曲 线方程联立,即可求得P点坐标; (2)分别求出以A、B为焦点,以C,D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联立即可求得点Q的坐标, 从而求得|OQ,及Q点位置 【解析】 : (1)由题意可得10a ,20c ,所以 2 300b ,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2 1 100300 xy , 直线 3 : 3 OP yx,联立双曲线方程,可得 15 2 2 x , 5 6 2 y , 即点
29、P的坐标为 15 2 ( 2 , 5 6 ) 2 (2)| 30QAQB,则15a ,20c ,所以 2 175b , 双曲线方程为 22 1 225175 xy ; | 10QCQD,则5a ,15c ,所以 2 200b ,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22 1 25200 yx , 两双曲线方程联立,得 14400 ( 47 Q, 2975 ) 47 , 所以| 19OQ 米,Q点位置北偏东66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方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0 (16 分)已知函数( )|f xxaax (1)若1a ,求函数的定义域; (2)若0a ,若()f axa有 2 个不同实数根,求a
30、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函数( )f x在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1)把1a 代入函数解析式,由根式内部的代数式大于等于 0 求解绝对值的 不等式得答案; (2)()|f axaaxaaaxa,设0axat ,得 2 att ,0t,求得等式右边 关于t的函数的值域可得a的取值范围; (3)分xa与xa 两类变形,结合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使得函数( )f x在定义域内具 有单调性的a的范围 【解析】 : (1)当1a 时,( )|1| 1f xxx , 由|1| 1 0 x ,得|1| 1x ,解得2x或0 x 函数的定义域为(,20 ,)
31、; (2)()|f axaxaaax, ()|f axaaxaaaxa, 设0axat ,tat有两个不同实数根,整理得 2 att ,0t, 2 11 () 24 at ,0t,当且仅当 1 0 4 a 时,方程有 2 个不同实数根, 又0a ,a的取值范围是 1 (0, ) 4 ; (3)当xa时, 2 11 ( )|() 24 f xxaaxxxx ,在 1 4 ,)上单调递 减, 此时需要满足 1 4 a ,即 1 4 a,函数( )f x在 a,)上递减; 当xa 时,( )|2f xxaaxxax ,在(,2 a上递减, 1 0 4 a ,20aa ,即当 1 4 a时,函数( )
32、f x在(,)a 上递减 综上,当(a , 1 4 时,函数( )f x在定义域R上连续,且单调递减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求法,考查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考查函数单调性 的判定及其应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属难题 21(18 分) 已知数列 n a满足0 n a , 对任意2n, n a和 1n a 中存在一项使其为另一项与 1n a 的等差中项 (1)已知 1 5a , 2 3a , 4 2a ,求 3 a的所有可能取值; (2)已知 147 0aaa, 2 a、 5 a、 8 a为正数,求证: 2 a、 5 a、 8 a成等比数列,并求出公 比q; (3)已知数列
33、中恰有 3 项为 0,即0 rst aaa,2rst,且 1 1a , 2 2a ,求 111rst aaa 的最大值 【思路分析】 (1)根据 n a和 1n a 中存在一项使其为另一项与 1n a 的等差中项建立等式,然后 将 1 a, 2 a, 4 a的值代入即可; (2)根据递推关系求出 5 a、 8 a,然后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判定即可; (3)分别求出 1r a , 1s a , 1t a 的通项公式,从而可求出各自的最大值,从而可求出所求 【解析】 : (1)由题意, 11 2 nnn aaa 或 11 2 nnn aaa , 231 2aaa解得 3 1a , 321 2aa
34、a解得 3 4a ,经检验, 3 1a , (2)证明: 147 0aaa, 32 2aa,或 2 3 2 a a ,经检验, 2 3 2 a a ; 32 5 24 aa a ,或 2 51 2 a aa (舍), 2 5 4 a a ; 52 6 28 aa a ,或 2 65 4 a aa (舍), 2 6 8 a a ; 62 8 216 aa a ,或 2 86 8 a aa (舍), 2 8 16 a a ; 综上, 2 a、 5 a、 8 a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1 4 ; (3)由 11 2 nnn aaa 或 11 2 nnn aaa ,可知 21 1 1 nn nn aa a
35、a 或 21 1 1 2 nn nn aa aa , 由第(2)问可知,0 r a ,则 21 2 rr aa ,即 121rrr aaa , 0 r a,则 3 111221 111111 ()() 1()() ,* 222222 irii rrrr aaaaaaiN , 1 1 () 4 rmax a , 同理, 2* 11 11111 ()1()(), 22224 jsrjj srr aaajN , 1 1 () 16 smax a ,同理, 1 1 () 64 tmax a , 111rst aaa 的最大值 21 64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综合应用,等比数列的判定以及通项
36、公式的求解,同时 考查了学生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初高中数学教研微信系列群简介: 目前有 15 个群(13 个高中群,2 个初中群) ,共 5000 多优秀、特、高级教师,省、 市、区县教研员、教辅公司数学编辑、报刊杂志高中数学编辑等汇聚而成,是一个围绕高中 数学教学研究展开教研活动的微信群. 宗旨:脚踏实地、不口号、不花哨、接地气的高中数学教研! 特别说明: 1.本系列群只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高中数学试题研究等相关 话题; 2.由于本群是集“研究写作发表(出版) ”于一体的“桥梁” , 涉及业务合作,特强调真诚交流,入群后立即群名片: 教师格式:省+市+真实姓名,如:四川成都张三 编辑格式:公司或者刊物(简写)+真实姓名 欢迎各位老师邀请你身边热爱高中数学教研(不喜欢研究的谢绝)的教师好友(学生谢 绝)加入,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群主二维码:见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