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五五单元单元单元分析单元分析 厘米和米厘米和米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 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 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 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 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 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 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 1 厘米、1 米的长度表
2、象的建立。对 1 厘米、1 米的认识,需要有丰 富的表象支撑。 因此, 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 比一比、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 1 厘米、1 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 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 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 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 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
3、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 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 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 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 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 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 建立 1 厘
4、米、1 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建立正确的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四、课时安排:共 10 课时 认识线段1 课时 认识厘米1 课时 认识米1 课时 机动2 课时 练习十1 课时 我们身上的尺1 课时 机动3 课时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线段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例 1,练习 1 5 ,补充习题第 33 页 。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 长短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使学生通过观察
5、、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 比较、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 观察、交流等活动。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直尺和正方形纸。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1先出示两根吸管,一根直,一根弯, 再出示两幅图一个在跳绳,一个在拔河。
6、 让学生说说,吸管、绳子都是一个弯,一个直。 2 再拿出手中的毛线。 谈话: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根毛线, 随意地 把它放在桌上。 (教师可演示)看,毛线是弯的。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感受线段的“直” 提问: 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从桌 面上拿起毛线,学生动手试一试) (教师边演示边提出要求) :像这样用手捏住这根线 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时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 变化? 指名说一说, 教师指出: 捏住线的两端, 把它拉紧后, 它就直了。 像这样把线拉直,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线段。(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
7、点” (课件)这是线段的一端,这是线段的另一端,两手 捏住的地方,也就是它的端点。 (板书:端点)线段有 几个端点? (板书: 两个) 他手中哪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谁能完整的指出来?这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这是它的两 端。请同学们把线拉直,互相指一指。 (学生活动,老 师巡视。 ) 继续观察我手中的毛线。 (老师捏住线的两端,并拉 直,手一高一低)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能看成 线段吗?为什么?连续变换方向、长短, 让学生说说是 不是线段?把毛线的一端松开:这还是线段吗?为什 么? 3.认识线段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 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仔细观察线段, 在小组里说一
8、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 启发: 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 段的两端) 引导: 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在作业本上画一条线段 吗?(指导学生用直尺画线段) 4.小结线段的特征: 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 还有什么 基本特征? 让学生自己总结, 也可以借助实际的例子来描述线段 的特点,说出关键特征就可以。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今天我们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说说理由。 2.举例反馈 引导: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边都可以看成 是线段,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9、 学生交流,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 以看成是线段。 3.认识线段长短 师生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找出折痕。 提问:对折时的折痕可以看成是线段吗?为什么? 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 呢?(学生折纸,交流折法)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后再交流。 指出: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让学生连接线段。 提问:还能再连接出一条线段吗?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3.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提问: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10、4.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读题,了解题意,提问: “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画,教师示范讲解。 5.全课总结 今天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而且有 2 个端点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例( 2、3、4) ,练习( 1 )至( 7) ,补充习题( 34 页) 。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11、,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 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师生每人准备一把尺,学生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小刀、铅笔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谈话:今天,明明想请大家帮个忙,可以吗?(课件出 示: 明明想知道课桌的长度)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 的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教师巡
12、视指导。 预设 1:出现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用手量,用文具 盒量的等等 预设 2:直接用尺子量长度的。 (出现这种情况,师 直接引入今天的课题。 ) 提问: 我们的课桌面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你们量得结 果有的一样, 有的不一样呢?那怎样才能让大家量得的 数量一样呢? 引入: 需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 用统一的长度作单位。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逐步学习长度单位, 这节课首先学 习长度单位厘米。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这是一把放大的尺。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 互相说一说尺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 1:学生回答数字。 师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
13、序读一读。讲解: 这些数字在 尺子上叫刻度数, 最小的是几?0 我们可以叫做刻度 0, 刻度 0 表示起点。 预设 2:学生回答尺上有一条一条的线。 师指出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 刻度线有的长, 有的短。 你们看看刻度线之间的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 一样的?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预设 3:尺上还有字母“CM” 。 师指出“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 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2认识 1 厘米 (1)指一指 提问:1 厘米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上试着 指一指。再请一个小朋友到放大的尺上来指一指。 说明: 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指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 度。请仔细看
14、一看 1 厘米有多长,记在脑子里,再同桌 互相指一指这 1 厘米。 提问:你还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吗? 小结:尺上的每相邻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2)比一比 教师:请大家拿起尺子,好好看看,1 厘米有多长? 用两个手指比划出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教师演示, 学生跟着试做, 先将手指放在尺子上比划, 然后把尺子拿开,手不动。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3)找一找 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可能有 1 厘米呢? 学生举例:书本的厚、手指的宽、图钉的长、橡皮的 厚 3认识几厘米 提问: 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有多长,
15、那 3 厘米又有 多长呢?谁能上来试着指一指?有不同的方法吗? 引导: 同学们都指出了3厘米, 那么3厘米有几大格? 6 厘米呢?8 厘米呢? 你能在尺上找到 4 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活动,汇报。 结论:几厘米就有几大格。 4用厘米量 出示例 3,指名说说分别是几厘米。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测量物体或者线段的长度? 指名学生回答。 用你的直尺量一量你身边的物体长度, (数学书、橡 皮、笔等等) 大家用尺去量一量吧!生动手测量。 结论:在用尺量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最左端对准 0 刻度,物体的右端到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5画
16、一画,教学例 4 引导:我们能量线段长几厘米了,那你能画一条 4 厘米长的线段吗?自己试着画一画。 交流: 你是怎样画出长 4 厘米的线段的?画线段时要 注意些什么? 师小结:画线段时,最好从刻度 0 开始画,几厘米就 画到刻度几。 画好后, 再用尺子量一量所画的线段长度 对不对。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1.总结收获 提问: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 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体会? 2.应用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量一量,记录各是几厘米。 提问:各长几厘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先让学生量一量、填一
17、填。 交流测量填写的结果。 提问:为什么这两条线段长都是大约 8 厘米呢? 指出: 我们遇到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是正好几厘米的 时候, 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比几厘米长一些或短一 些,都可以说成“大约几厘米” 。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独立填写,交流结果。 谈话:我们要记住自己手掌的宽和手指张开一拃的 长,这是我们身上的“尺” ,当我们没带尺子又需要测 量时,就可以用身上的“尺”量出大约长多少。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独立量一量、填一填。 (5)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再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要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结果。 预设 1:数一数和
18、线段长度相对应的刻度中含有几个 1 厘米。 预设 2:用线段右端所对应的刻度减去左端说对应的 刻度。 (6)完成“想想做做”第 7 题 独立画,同桌互查。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可以用今天学得知识 去量一量你喜欢物品的长度。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认识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做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 厘米可以写成 1c m。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认识米认识米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例 5、试一试,想想做做 16 题,补充习题 P35 教教 学
19、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 1 米的实际长 度,能比划、说明 1 米的大概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 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 意识。 3.使学生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及 1 米=1
20、00 厘米。 难点:建立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教师准备米尺、彩纸学生尺,学生准备米尺、直尺、彩带、标签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1.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 60() ,宽 40() 。 大拇指长约 5() 。 学生思考后,指明说一说。 2教师: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通常用厘米作单 位, 如果老师想让你们测量教室的长,你们还用厘米作 单位吗? 明确: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比较费时、费力。 3.导入:看来,我们需要用一
21、个新的长度单位了,这 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的内容:认识米。 (板书课题)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认识“1 米” (1)观察米尺 提问: 你在米尺上看到了什么?米尺上这些数是从几 到几呢? 说明: 在米尺上, 有刻度线和对应的 0 到 100 这些数。 通常,我们把 0 刻度线作为起点,从 0 刻度线到 100 刻度线之间的长就是 1 米。 同桌互相说说从哪到哪是 1 米? 说明: 这根米尺的长就是 1 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通常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 m 表示。 请同学们看一看米尺, 具体看看 1 米有多长,闭上眼 想出 1 米的长度,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2)
22、感知、认识 1 米长度 剪出 1 米彩带 用学生尺或铅笔拼、连 用身体比较 比划 1 米 2.多种活动感受 1 米 引导: 其实感受 1 米的方法还有很多,你想不想也来 感受一下啊! 3.学生举例反馈 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找一找。 4.教学“1 米=100 厘米” (1)看一看 启发: 刚才我们剪了一根 1 米长的彩带,你知道它的 长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数一数 引导:在米尺上仔细数一数,1 米有多少个 1 厘米? (3)算一算 我们可借助学生尺算一算,5 个 20 厘米是 100 厘米, 1 米=100 厘米。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
23、提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 1 米=100 厘米,那我们教室 的黑板有多长呢? 1.估一估 谁愿意用手臂“米尺”先来估一估,学生齐声数数, 说出结果大约是几米? 2.量一量 引导:到底估得准不准呢?我们用米尺来量一量。 谁来说说用米尺怎样测量? 测量: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 3.先估再量 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大约几米? 指名学生测量并集体说出结果。 4.说说: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教师示范给一位小朋友量身高和一庹长度,同桌合 作。 引导: 比比你的身高和一庹长度, 你觉得有什么巧合 吗? 指出:一个人
24、一庹的长大约等于他的身高。 2.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3.做“想想做做”第 6 题 追问: 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 最短的路程能比 85 米少吗? 指出: 沿着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间的线段走, 路程 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两点间的路线,线段最短。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 米可以写成 1m。 1 米=100 厘米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认识厘米和米(练习)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第 66-67 页,练习十第 1-7 题、动手做,补充习题 P36 教教 学
25、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 物体所用的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进一步强化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经历动手做的 过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培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初步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 验。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 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发现规律。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
26、具 准备 1 厘米和 1 米长的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橡皮、粉笔等;师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纸各一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谈话: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什么内容 呀? 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厘米和米的练习。 (板书课题)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再现长度单位 引导: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 小? 请小朋友相互比划一下,1 厘米和 1 米各有
27、多长? 交流:谁来比划 1 厘米和 1 米各有多长? 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 1 厘米?大约长 1 米的 呢? 2回忆进率 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从哪里看出 1 米 =100 厘米的? 3.单位应用 (1)提问:一般怎样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用 米呢? 铅笔大约多长?教室的长和宽呢? 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多少吗? (2)测量 引导:你能估计一下自己的食指有多长吗?再量一量。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1.做练习十第 1 题和第 2 题 学生在书中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 说明: 一般米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 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
28、。 2.做练习十第 3 题 让学生估计哪一条线段长一些,交流自己的估计、判断。 请量一量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看看你的估计对不对? 提问:你觉得什么原因让你估计错了? 说明:表示端点的不同方法,骗过了我们的眼睛。通过测 量,知道这两条线段是相等的。 3.做练习十第 4、5 题 让学生先逐题解决后再交流。 4.做练习十第 6 题 让学生先看题,交流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填空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 如果摆成 9 厘米高, 有哪些摆法?摆成 14 厘米呢? 5.做练习十第 7 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先估计后测量。 提问: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你哪些估计准了,哪些估 计得比较接近
29、,哪些估计的不准确? 说明:估计时,一般以 1 厘米为标准,看看大约几个 1 厘 米,就估计大约是几厘米。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教材 67 页动手做) 量一量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的长方形纸,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完成填空。 折一折 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折,量出折痕的长大约是多 少厘米, 追问:怎样折,折痕最长? 回顾 通过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练习十 1 厘米1cm1 米1m 1 米=100 厘米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30、 课课 题题我们身体上的我们身体上的“尺尺”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容内容教材第 68、69 页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 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 ,会测量并知道各“身 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 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 “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
31、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了解“身体尺” ,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直尺每人一把,每组一把米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创设创设 情境情境 激发激发 兴趣兴趣 谈话: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办法 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 说明:我们知道自己手掌的宽、一拃的长等这些身 体上的长度,就可以用手掌、一拃等办法来量一量,估 计出大约几厘米。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 们身体上的“尺” ,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 (板书 课
32、题) 二、二、 自主自主 探究探究 体验体验 感悟感悟 活动一:认识“身体尺” 活动二:用“身体尺”量 实验一实验一:认识认识“身体尺身体尺”(见附件见附件 1 1) 实验二:实验二:用用“身体尺身体尺”量量(见附件(见附件 2 2)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请小朋友回顾找“身体尺”和用“身体尺” 测量的过程,想想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提问:现在知道没有尺或不需要测量得很准 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你 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哪些了解?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体上的一些 “尺”
33、 ,知道了用这些“尺”怎样量物体的长度。 课后回家,也用自己的“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 度,明天上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后教后 记记 附件附件 1: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认识“身体尺”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了解自己的“身体尺” ,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认识到不同 的人“身体尺”的长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实验工具实验工具直尺每人一把,米尺两人一把。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首先引发学生对认识“身体尺”的动机,其次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 生明确“身体尺”的测量方法,再通过实际测量发现不同的人“身体尺”的 长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进而引发把这些 “身体尺” 与米联
34、系起来的心理需求。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的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 大约长多少厘米吗? 二、讨论测量方法二、讨论测量方法 1教师介绍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含义。 2介绍测量方法. 说明:自己的一拃可以用尺这样测量(教师示范) ,学生独立测量后填书。测量步长时, 要按照正常的步伐走一走,随机停下来再测量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 3同桌合作,实际测量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测量,填在书上。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长度往往是比较 固定的。一拃、
35、一步、一庹、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 4全班交流 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它们各有多长? 三、初步应用三、初步应用 引导:根据同学们的测量,身体上的“尺”除了一庹的长度超过了 1 米,其余都没超过 1 米,那你知道一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 分组测量,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小朋友的结 果,知道了大约 7 拃长是 1 米,大约走 2 步是 1 米,大约 5 个脚长也是 1 米。 附件附件 2: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用“身体尺”量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能灵
36、活运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经历运用不同 “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 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实验工具实验工具实验记录单(一)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说说如何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再通过分组实际测 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感受 “身 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合理选择一、合理选择“身体尺身体尺” 引导:认识了四种“身体尺” ,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那测 量要选用哪种“身体尺”呢,比如:量课桌的长
37、、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身体尺”来测量。 二、分组实际测量二、分组实际测量 谈话:下面,我们就在教室里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 小组讨论后,教师适当帮助调整。 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并记录结果。 实验记录单(一) 三、交流汇报三、交流汇报 交流:各小组组长汇报结果。 四、分析实验数据四、分析实验数据 提问:刚才各小组汇报了测量结果,为什么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却不相 同的呢? 交流、讨论: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未必准确。 五、总结结论五、总结结论 小结:人的身高不同, “
38、身体尺”的长度也会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测量同一个长度,结果 一般会不一样。可见, “身体尺”一般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不需要准确结果的时候用来测 量,结果只能知道大约有多长,不像用尺量出的是一个准确的结果。 测量的物体选择哪种“身体尺”测量的结果 小组实验要求小组实验要求 4 人一组,讨论分工:组长、测量人、计数人、记录人各一名。 小组讨论测量地点: 你们是在教室还是校园测量, 准备测量什么, 选用哪种 “身体尺” 。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厘米和米厘米和米单元练习单元练习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补充补充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
39、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物 体所用的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进一步强化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经历动手做的过 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培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初步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的 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发现规律。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设计教
40、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复习复习 旧知旧知 温故温故 知新知新 师:前阶段,我们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厘米和米) 李老师想看看大家掌握了多少,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 二二、 基础基础 练习练习 体验体验 感悟感悟 第一关:读一读、想一想 李老师昨天看到小明写的一篇日记, 非常有趣, 大家一起来看看。 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买个礼物,一早我从 2 厘米长的床上 爬了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 1 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 来到超市,超市离我家不远,大约 90 厘米,路上看见一棵 8 厘米高 的树,之后来到超市,就看见了滚着
41、烤的肉肠,每根都长约 10 厘米, 真馋人。逛了一会儿,我为妈妈选了一件漂亮的小礼物,付了钱高高 兴兴回家了。 1你能找到其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吗? 2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 长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第二关:量一量、画一画 师:你们想知道小明买的什么礼物吗?他给妈妈挑选了一条围巾,老 师把这条围巾按比例缩小后,印到了纸上,你能很快量出这丝巾图的 长边和短边各有多长吗?(练习纸附后) 1你能画一条比短边长度(2 厘米)还长 1 厘米的线段吗? 2再画一条比长边长度(15 厘米)短 5 厘米的线段。 3追问:也就是画几厘米的线段?你从几刻度画到了几
42、刻度? (师出示一把断尺)找不到 0 刻度,该怎么办? 评价: 你们现在不但量得快, 还能精确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 真厉害! 三、三、 综合综合 练习练习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第三关: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师:小明决定把厘米和米的知识好好练习一下,免得以后写日记、说 话再闹笑话。他想先测量一下身边最常见的物品的长度,大家快来帮 小明出出主意,看看怎样才能准确测量? (出示超市会员卡、语文补充习题、新铅笔、桌面、挂图五样物品的 图) 1工具的选择:这些物品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它的长度? (这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种,如超市会员卡的长和宽、语文补充习题 的长和宽、新铅笔的长,可以用学生尺来测量;桌
43、面的长和宽,挂图 的长和宽既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卷尺来测量,这时老师适时追问:如 何身边没有这些尺子,你还可以怎么测量?引导学生可以利用身体上 的尺子来进行估计和测量) 2测量方法的选择 (这里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尺子接尺子的测量,也可以是不够量 时做个标记再接着测量等) 3个人测量(超市会员卡、语文补充习题、新铅笔) (1)请你先估一估这些物品的长度(宽度) ,记录在练习纸上。 (2)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记录在练习纸上。 (3)算一算,你的估计值和你的测量值之间相差多少,看看谁估得 最准。 (交流评价,给估得准的学生奖励) 4小组合作测量(桌面、挂图) 明确操作要求: (1)小组四人分别测
44、量桌面的长度、宽度,挂图的长度、宽度。 (2)每人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所要测量的物品长度(宽度)进行估计 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3)实际测量一下物品的长度(宽度) ,记录在练习纸上,再与自己 的估测比一比。 (4)一人测量时,其他同学要监督,看看他量的对不对。 (5)先完成的小组到老师这里来领新的任务。 (新任务:多媒体教室的长度、宽度、长绳的长度、讲台的长度、黑 板的长度) 5分小组测量 6交流反馈 (组长汇报结果,对比后评价。如有新任务的小组,可以问一问,他 们测得的数据是多少,请其他同学用眼睛看一看,估一估,判断一下 他们测量的是否正确。 ) 小结: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测量技能,争取减少误差
45、。 第四关:考考你 师:小明很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他也想出个题考考大家。 师: 刚才我们有顺序地连了几个点, 我们回忆一下: 2 个点连成了 () 条线段,3 个点连成了()条线段,4 个点连成了()条线段, 5 个点连成了()条线段,观察一下,那现在有 6 个点,又可以连 出几条线段呢? 师:到底会是几条呢?请小朋友连连看。 (生操作、交流、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连的方法比较好?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按点的顺序连”比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静静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 (发现 2 个点时,能画一条,3 个点能画 3 条,3 比 1 多 2,四个点能 画 6 条,6 比 3 多
46、 3,五个点能画 10 条,10 比 6 多 4) 师:你听懂了吗?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师: 照这样下去的话, 要是 7 个点, 又能连出几条线段呢? (10+5=15) 点的个数 线段的条数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运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去思考,多么简单 啊!所以平时我们就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简单的数字背后隐藏的 规律。当然,数学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的推论结果是否正确呢?大家 课后可以验证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机动课时机动课时
47、1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复习线段、厘米、米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进一步明确线段、厘米和米概念。 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段的特征,能熟练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转换, 在生活实际中能熟练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 观察、交流等活动。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正确运用。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1说
48、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2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用手比划出 1 厘米、1 米大约有多长吗? 说说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厘米或米做单位?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2. 在里填上、或=。 100 厘米1 米7 米500 厘米1 米99 厘米 6 米6 厘米2 米7 厘米15 厘米5 米 3. 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 8() (2)文具盒宽 8() (3)床长 2() (4)讲台长约 1() (5)字典厚约 3() (6)乐乐身高 99()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49、小组内交流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1.画一画 (1)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交流: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2.在 5 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试一试。 交流:怎样画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3.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 15 米,第一次用去 5 米,第二次用去 8 米,绳子短了多少米? (2)一支铅笔用去 2 厘米,还剩 10 厘米,这支铅笔原 来长多少厘米? 4.思考题:小猴学爬竹竿,竹竿长 8 米,小猴每次爬上 2 米,滑下 1 米,它要爬多少次才能爬到竹 竿顶端?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
50、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机动课时机动课时 2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复习线段、厘米、米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进一步明确线段、厘米和米概念。 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段的特征,能熟练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转换, 在生活实际中能熟练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 观察、交流等活动。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正确运用。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