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卖家):tdj2000 文档编号:1625112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一、读数、写数。 1、读 20 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 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 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 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 里有(11)个一。 12 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 里

2、有(12)个一 13 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 里有(13)个一 14 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 里有(14)个一 15 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 里有(15)个一 19 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 里有(19)个一 20 里有(2)个十; 20 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 2 位是什么位?(十 位)个位上的 1 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 1 个一)十位上的 1 颗珠子表示什么? (表示 1 个十) (3)先读 11、12、13、14、15

3、、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 4,表示 4 个一,十位上数字是 1, 表示 1 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 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 20 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 比 15 大,写出来就是 1615 9 比 13 小,写出来就是 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 1 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 1,比几小 1 就要

4、在几的 基础上减 1。 如:比 5 小 2 的数是(3),比 4 多 3 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 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 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 2 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 的前面是 1,2 的后面是 3,2 再添上 1 就是 3,3 再去掉 1 就是 2,与 2 相邻 的数是 1 和 3。 3 的前面是 2,3 的后面是 4,3 再添上 1 就是 4,4 再去掉 1 就是 3,与 3 相邻 的数是 2 和 4。 20 的前面是 19,20 的后面是 2

5、1,与 20 相邻的数是 19 和 21。 三、比一比三、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 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 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 物比较的结论。 如:A 比 B 重,B 比 C 重,那么可以得到 A 比 C 重。A 最重,C 最轻。 A 比 B 重,A 比 C 重,只能得

6、到 A 最重,还要比较 B 和 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 中,3 和 13 是加数,和是 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 中,19 是被减数,6 是减数,差是 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 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 且加数变化了多少,

7、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 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 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 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 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 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 理 与 复 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 12345678910 0+11+12

8、+13+14+15+16+17+18+19+1+1 0+21+22+23+24+25+26+27+28+2+2 0+31+32+33+34+35+36+37+3+3 0+41+42+43+44+45+46+4+4 0+51+52+53+54+55+5+5 0+61+62+63+64+6+6 0+71+72+73+7+7 0+81+82+8+8 0+91+9+9 0+10+10 1-2-3-4-5-6-7-8-9-10- 1-12-13-14-15-16-17-18-19-110-1-1 2-23-24-25-26-27-28-29-210-2-2 3-34-35-36-37-38-39-310

9、-3-3 4-45-46-47-48-49-410-4-4 5-56-57-58-59-510-5-5 6-67-68-69-610-6-6 7-78-79-710-7-7 8-89-810-8-8 9-910-9-9 10-10-10 五、五、 加减法(二)加减法(二) (一)掌握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 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 可以分成 7 和 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 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 可以分成 2 和 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

10、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六、分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

11、就是 分类, 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 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 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 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 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 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12、(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 6 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 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 6 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 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 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 而且大小一样, 用它可以画出圆形; 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

13、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八、认识钟表八、认识钟表 1、 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1 就是 1 时。 1:00 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2 就是 2 时。 2:00 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4 就是 4 时。 4:00

14、 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6 就是 6 时。 6:00 半时:时针指 1 和 2 的中间,分针指 6 就是 1 时半。 1:30 时针指 2 和 3 的中间,分针指 6 就是 2 时半。 2:30 时针指 3 和 4 的中间,分针指 6 就是 3 时半。 3:30 时针指 4 和 5 的中间,分针指 6 就是 4 时半。 4:30 时针指 5 和 6 的中间,分针指 6 就是 5 时半。 5:30 时针指 6 和 7 的中间,分针指 6 就是 6 时半。 6:30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 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 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 12 附近,时针马上

15、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 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 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 5 分以内。 数一数教学反思数一数教学反思 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 间短、好动。 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 10 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孩子 会指物数数, 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 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

16、观察图画,体会数数的方 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 图(课件出示) ,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 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10 以内各数的认读, 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 导学生数一数多媒体教室里物体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课后布置让孩子们数一数校园里熟悉的事物,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 学习走出课堂。 比多少教学反思比多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 得

17、多”的意思,并能用这四个词描述两个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 需要进行一些铺垫, 所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 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 “多” “少”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 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 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 子们喜欢数学。 比长短、高矮教学反思比长短、高矮教学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学习比长短、高矮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 多少之后, 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

18、长短。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 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知识。 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培养学生 的观察、语言表达等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几天的课堂教学, 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好多知识已经掌握并会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了,而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尽如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 升入小学,而这两种生活又是截然不同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能 力也较差,孩子的许多习惯需要老师去培养。课堂是培养孩子的主阵地,我决定 先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表达,学会合 作与交流。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同桌同学之间比铅笔的长短和比个子的高矮两个环

19、 节。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 “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 拿出一支铅笔,和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的汇报中指导学生学 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在学生们合作学习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愿意与 他人交流,我想一是和孩子的性格有关,二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老师的 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就会使孩子发生变化。一节课 40 分钟的时间, 一种方法就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行不通的。几天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低年 级教师工作的艰辛。 培养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艰难并坚持着! 15 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反思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

20、孩子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孩子们先 观察教学情境图再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孩子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 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学具。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写数这个环节,我对每一个孩 子的书写进行把关,亲自指导书写,以致于有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我是这样想 的:孩子们正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孩子们在一开始 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比大小教学反思比大小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1、学

21、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 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2、易混知识没 有按重点作为区分。认识并区分大于、小于号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却简 单地认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认识并掌握了, 所以在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说一说 怎样记住这两个符号。在练习时,有好多孩子都混淆了,由于知识掌握不扎实, 到了最后,练习也没有按时处理完,结果导致学生虽然认识了两个符号,但仅仅 也就是知道了它们的样子, 至于它们到底什么时候用才是正确的, 学生无法感知。 应该在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就进行区分,让孩子们观察俩个符号的异同,说一说 记忆方法,以便学

22、生更好的掌握符号的应用。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 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 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 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学情境。当我将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萝卜的图片凌乱 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 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 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

23、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 ,这符合学生 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 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 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 并掌握所学知识。 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 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排在左边第 2 的是谁?排在右 边第 2 个的又是谁?为什么同样是排在第 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左数 4 个 动物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 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24、。 5 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5 以内的加法 ,因为儿子今年也上一年级所以 知道孩子们在大班基本上都会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考虑到孩子们在将来还要学习 应用题理解加法的意义非常重要,我把重点放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上 面。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了三个苹果,让孩子们说说图意,这 里就是要让孩子产生 2 个和 1 个苹果,合起来是 3 个苹果的概念。让孩子对“合 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 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 21 的计算, 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 2 和

25、1 合成 3,在这里我问孩子 32 是怎样算的,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又追问了几次,孩子其实心里 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 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 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 直接可以和孩子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 而且我们计 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孩子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 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做练习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就是对于做一做的地 2 题放手让孩子们 独立完成,结果有部分孩子没有理解题意,做错了,还有的孩子因为课本使用书 夹,将书页中间部分隐藏了起来,看到的鸭梨的数量有误导致

26、做错。由此我认识 到低年级培养孩子的审题、书写、思考等能力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 更不能放手不管。 反思伴我成长! 5 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上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而对于刚入学的孩 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我利用坐火车旅 游形式,将一道道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 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 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0 的认识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学反思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书写

27、习惯非常重要,在讲完 0 的认识之后,我重点让学生 观察 0 的书写。在 0 书写示范过程中,0 是从上线的中间写起,这样书写学生容 易把 0 写尖,0 从右上角开始书写可有效避免学生把 0 写尖。同时,书写反馈时 要展示学生的书写,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学生在 书写过程中, 可直接指出学生写的好的地方, 使学生对书写漂亮有个正确的定位, 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使学生了解怎么把 0 写漂亮,指出写 0 的注意点, 四个点碰。细致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0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新知探 究。不管

28、是在探究得数是“0”还是一个数与“0”相加减,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 事例中理解算理。 通过具体的事例,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然后个别表述, 接着同伴间交流算式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地表述,扎实而 有效地理解了算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观察算式,发现“0”的加减运算 的特性。整堂课,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把握了新知,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能 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 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并以实物体

29、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 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 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 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 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 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 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 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平面图形教

30、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 他们还不能深刻 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做了一个较为生动 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 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 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抓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讲解, 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 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 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

31、黑板上贴 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 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 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 长方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 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 分类教学反思分类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对孩子们的了解,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 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有学生能明确地知道树叶既可以按颜色分,还可 以按形状分。想想做做第 5 题,有点孩子说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分,有的孩子说 按穿衣服的颜色分,

32、有的说按头发的颜色分,有点说按男生女生分,还有的说按 有没有拿滑板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但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容易出现漏分和重复分的现象。 2、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固定,同一题一会按颜色分,一分按形状分。 3、学生说分类标准时,能感知标准,但不能用语言表达标准。 针对问题,我思考如下对策: 1、教会学生每次按一类逐个去找,只记一个目标。 2、提醒学生按颜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状,讲清怎么固定分类标准。 3、加强说的训练,同桌互说,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说标准的过程。 6、7 的认识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

33、因,就应该带领学生 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 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 6、7 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 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 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6、7 的组成教学反思的组成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6 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 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 流认识到 6 可以分成 5 和 1 或者 1 和 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 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

34、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 表示。 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 什么这里只能把 6 分成 3 和 3 呢? 在学习 7 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 7 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 并通过板书写出 7 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 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可以说教学 6 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 而 7 的分成 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 程。 6、7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在复习 6、7 的组成之后进行

35、新授内容时我把 6 和 7 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 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 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减法和加法的教学过程一样,先培 养学生理解图意,学会列减法算式,之后根据六的分解进行计算。学习 7 的减法 时,模仿 6 的分解,根据 7 的分解,列 7 的减法算式。 8、9 的认识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学反思 有了 6、7 的认识做铺垫,我先通过几道小练习巩固原来学过的知识,然后, 直接入题,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主题图,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字 8、9。这样不 仅初步了解了数字 8 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然后,让孩 子们观

36、察尺子上 8、9 的位置,并通过小游戏记忆他们的顺序。在前面学生已经 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 8、9 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 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 7、8、9 的点子图,直接用“、”表示他们 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在数数的时候,没有强调学生要有顺序的数,导致在数 8、 9 的图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8、9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 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 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

37、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 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 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 减法, 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 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 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 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 本方法和途径。 10 0 的认识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0 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所以单独安排了这一 节课。10 是计数单位,因此我特地设计了两个活动,帮组学生初步建立计数

38、单 位这以概念。一个是“让学生通过小棒表示 10,把 10 根小棒扎成一捆”这个活 动,让学生初步体会 1 个十和 10 个一之间的关系。二是“在计数器上数数” ,先 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数(蓝色珠子) ,数到 10,然后告诉小朋友,满了 10 颗, 我们可以这样表示,老师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红色珠子) 。红色珠子的本领 真大,一颗红色珠子表示 10 颗蓝色珠子。这样提前渗透计数单位十的意义,并 为 20 以内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10 0 的加减法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进行一道看图列式的教学中,就 5+5=10 和 10-5=5 这个环节时,我提出了 “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而不是

39、一图四式呢?”学生的参与率也很低, 只有部分学生明白为什么,而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与前面的内容进行比较,使 学生明白提问的目的。其他同学根本不知所以然,如在雾中,没有完成这个环节 的目的。 连连加加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 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 “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 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 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 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 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40、 连连减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连减时, 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连 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 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 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 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在新授之前复习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口算练习,而这些都 是加减混合的基础。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 知识的复习及 5+3-2 、10-5+3 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

41、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 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中同时我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 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 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按教学进度讲授了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11-20 各数的认识 , 教学效果很 差,不仅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而且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学习方法渗透不够。 学生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思想,还要掌握数学学习的 方法。 课上教师呈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过马路的教学情景图,

42、让学生观察发现 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出发现了 9 辆自行车,还有的孩子很快数出了有 20 条斑马 线, 可有的孩子对于数斑马线的数量感到困难,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 交流一下数数的方法。当然接下来的摆小棒环节也是如此。 一、计数单位概念建立不清。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十个一是十, 理解十几的数是由一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难点对于学生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 100 以内数 的认识及加减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感知计数单位“十” 。可是由于教师语言不 严密,没有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义, “十个一是一个十

43、” ,所以好多学生课上出现 了错误。 10 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节奏较慢,影响教学效果。 今天的课堂,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是很紧密,而且课上因为学生对于“十” 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清,所以课上的教学节奏较慢,好多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总之,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缺一不可。一年级数学教 学,我差得还很多,需要研究的太多。不耻下问吧!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尽管教学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但上课前绝不是一张白纸。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据课前调 整得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大概说出什么时刻干什么,正确认识整时。如果我们教 学

44、仍按部就班,按钟表的作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半时合理安排时间这样 的教学程序进行。无疑时间对学生的漠视,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 课教学只有紧密结合生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归纳总结知识,才能将学 生的知识转化教育资源。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 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依此调整教学,从而做到教师的教服 务于学生的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广阔的 探究空间,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 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充分 调动了学生学

45、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 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 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 高。 2020 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羊图,然后让学生根据 小羊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 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确地算出得

46、数。在学生列出 9+3=12 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 再接着数小数的;有的是从 3 只小羊中拿来一只,和 9 只合起来是 10 只,再加 2 只是 12 只;有的说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 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 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9 9 加几教学反思加几教学反思 9 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 1120 各数的认识及 10 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 是主

47、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 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 8 加几、7 加几、6 加几等 20 以内的进位加 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 ,正确计算 9 加 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 9 加几转化为 10 加几。这节课中存在 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 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 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 1,1 就是 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 9 一个变成 10,和的个

48、位上少 1,例如 5 变成 4 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 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8 8、7 7、6 6 加几教学反思加几教学反思 到了教学 8、7、6 加几的时候,我还是利用课件让他们从图中发现信息,列 出了算式:8+5,自己想方法计算。我以为 9 加几教学效果还不错。到了汇报的 时候,令我大吃一惊:很多学生都告诉我 8+19,9+413。看来 9 加几的教学 也挺深刻的,他们都以为凑十法就是加 1,说明他们还不理解什么是“凑十” , 于是我又作出引导了:在

49、 9 加几的时候,9+(?)10,答案是 1,9 和 1 一起 就凑成了 10,我边讲边用小棒演示。而现在是 8 加几,不是 9 加几,我们先想, 8 和几能凑成 10 呢?它要问 5 借几呢?大部分学生还是聪明的,经过引导,他 们都明白了 8+210,10+313,并且用小棒摆出了计算过程。同一内容,不同 学生,由于人的领悟力不一样,因此,需要的引导也不一样,也就是教学方法不 一样了,同一个教案,也要作出修改。 5 5、4 4、3 3、2 2 加几教学反思加几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给学生表现的机 会。这节课是在 9 加几,8 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学生在前

50、面已经掌握了“凑十 法” ,所以,整堂课不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 生自主讨论,在学生反馈时,方法有 6 种,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想减法算加 法,退位减法还没有教都会了,还用到平移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这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有成就感,拜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成长。 “你们能指点我一 下吗”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带出许多独到的见解,留给教师惊喜的发现。能者 为师,教师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 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 我们的校园 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由于聆听了东师附小薛春波老师一节 走 进世博-百分数的应用数学实践课,因此很受启发。仔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一年级上册(旧)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doc)为本站会员(tdj200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