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北行散文一:高适的兰州与兰州的高适 2019-07-22 50 个 高适的高适的兰兰州与州与兰兰州的高适州的高适 知道高适的人应该很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仅凭 这两句,高适就已经誉满古今了。但如果我问你“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 残月势如弓”这两句诗是谁写的,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说实话,虽然 我是中文系出身的,但如果不是到了兰州,我也不知道这是高适写的。为 了方便读者理解,我把这首诗完整地呈现出来: 金城北楼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到兰州游玩,听导游一讲,我
2、才知道了高适的这首诗。也许是相对于别 董大而言,这首诗没那么有名吧,这算不得是他的代表作,所以知道的 人就少了。 这首诗情景交融,描写了高适登上金城北楼,西望黄河所见所感。在 描写兰州地理地貌的同时,也展现了边塞苍凉的景色。来具体地看看这首 诗。 它的首联“西望晴空”、“积水连山”写的是远景,写出兰州的神采,可 谓形神兼备。虽然不是代表作,但高适毕竟是大家,出手不凡。就我所看 到的兰州当然不是指兰州市区真的是如他所写的那样。那天空, 那白云,那远山,让我这个第一次来到西北地区的南方人倍感新奇:怎么 会有这么蓝的天?怎么会有这么白的云?怎么会有那么美的山?当然,还 有“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空气?”
3、颔联“湍上急流”、“城头残月”则是近景,描写兰州两山相夹,黄河湍 急的情景,同时,通过城头残月,映照出当时兰州大地的厚重和苍凉。抱 歉,毕竟今昔变化太大,而我也只是来兰州旅游的,只是一名普通的过 客,能去的地方都是游客遍布的景点,所以这“湍上急流”、“城头残月”是 没有见到。但诗人的比喻真的是非常的新颖独特,尤其是“声若箭”一句, 说急流之声如飞驰的箭发出的声音,这让我这个现代人颇费了一番想象。 其实,他说的是急流的声音,也说出了流水的迅疾,真是“一喻双收”啊! 而下一句说“月势如弓”,让我情不自禁地认为,那迅疾的流水就是月这张 弓射出的箭。可惜啊,可惜,我只能凭想象去体会,无法在现实中看到这
4、 样的景。今日的兰州,还有地方有这样的景吗? 颈联抒怀,用姜子牙和“塞翁失马”的典故,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姜子牙古稀之年幸得周文王的重用,否则就要一辈子老而无为了。而塞翁 失马这一典故,包含的既有他对未来的期望,也有心中的忐忑,因为此一 去,谁知道是祸是福呢?尾联点明此行乃远赴边庭,战乱未息,化用“羌 笛何须怨杨柳”句。他来到了边庭,因为这里仍然是战争频仍,因为那羌 笛中的幽怨、怨恨至今还未停止。 说到这里,相信读者们应该有了一个疑问:高适为何要来兰州的呢? 高适(704765 年),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安东都护高侃之 孙。高适文学才华出众,尤其擅长作诗。他很有雄心壮志,但现实残酷,
5、他一直到 40 多岁,仕途上还没有什么进展,虽然他的诗歌创作却已名满 京师。公元 752 年高适辞职到了长安,经朋友推荐,高适要去甘肃的武 威,担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掌书记一职。原来这时的哥舒翰,攻占 石堡城,打败吐蕃势力,取得非常重大的胜利,唐玄宗授他开府仪同三司 官衔,有了开衙建府的权力。如果能跟着这样的“福将”,那高适的未来很 可能是一片光明。虽然此时高适已 49 岁,但依然有成就一番事业的雄 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适西出长安前往河西武威,一路风尘仆仆路过 当时的兰州金城。 唐代的兰州,说实话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州县。因为地处丝绸之路的 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在唐代,兰州
6、的交通相当发达,不 仅玄奘、高适、岑参他们经过兰州,而且兰州还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大型 商贸重镇,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建立了从中亚通往长安的商人驿站,从拉 姆河到兰州,沿线的城市中都有粟特商人的分布。在隋中后期和唐初,粟 特商人曾经在兰州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商业聚落。 当时的兰州城有多大呢?我问了“度娘”,说隋唐兰州城东西长约 910 米,南北宽约 454 米。那时兰州城内,在今天的张掖路建有庄严寺;在今 天的永昌路北段木塔巷一带建有嘉福寺;在今天的兰园一带建有普照寺。 商人、学者、僧侣、军队往来不绝,兰州已经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 可以说,当时的兰州城内是很繁华的。 高适满怀对未来的期许,又来到壮
7、观而繁荣的金城,登上高高的北城 楼,向他此行的目的地武威方向望去,他都看到了什么呢? 西边的天空一片晴朗无限宽阔,兰州城“积水连山”的地形特色,胜过图画 的秀美山川,让高适一下子豁然开朗。高适想弯弓搭箭,成就一番事业的 雄心又开始萌动了。是啊,在唐代,有几个诗人不想着建功立业呢?我 想,这也是为什么他在颔联中用了那么独特的比喻的原因之一吧。 高适到了武威哥舒翰幕府受到器重,仕途一路绿灯,三年后被提拔为 左拾遗,随后又当上监察御史。六十二岁去世,赠礼部尚书。 跟其他的一些诗人相比,高适真的是很幸运的,至少他生命中的后十 几年是很幸运的。与在四川免官后连家都回不了的岑参相比,与被亳州刺 史闾晓丘冤
8、杀的王昌龄相比,与好不容易得了个官职就一病而亡的王之涣 相比,高适可谓幸运非常了。当然,对后世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诗坛来 说,他当了什么官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诗才有没有更上一层楼。幸运的 是,他的诗歌创作也上了一个台阶,对边塞风光的描写,对戍边将士的歌 颂,对战场杀伐的表达,对家国命运的念虑,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 样的诗,这样的诗人,在我看来,堪称伟大! 高适在兰州城头,看到了希望,给了 49 岁的他依旧奋斗的动力。从 这个角度来看,兰州是高适的幸运之城。千年后,兰州也因高适的一首诗 歌而骄傲,导游们,甚至是小超市的小老板都会告诉我,唐朝大诗人高适 来过这里,并且还写了这样一首诗。而且,无论是导游,还是我买酒的那 个小超市老板,他们都能背诵这首诗。 写到最后突然想到,再过几年我也要到 49 岁了,何处又是我的幸运 之城呢?何人又会因为我的存在而骄傲呢?唉,高适是来建功立业的,我 是来旅游度假的,如何跟他比?来到兰州,知道了高适的这首诗,能因此 而写了这样一篇文章,这也是我的幸运吧。想到这里,心中释然,带着愉 快的心情,继续我的西北之行了。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