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名言警句释义汇总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名言警句释义汇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1.“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P2 序言】 【解读】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意思 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 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近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 【P11 教材原文】 【解读】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 。常: 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
2、。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 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3. “人心齐,泰山移” 【P12 教材探究与分享】 【解读】释义: 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 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出自 古今贤文合作篇 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P13 教材原文】 【解读】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 。大意是:天地虽然广 袤无垠, 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 “天地之大, 黎元为先” 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
3、 【P23 教材原文】 【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 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 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 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 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 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 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
4、实意义。 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 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 致治之才, 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 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P28 拓展空间】 【解读】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 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 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所作的运命论 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
5、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 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 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追求民主的价值追求民主的价值 1.“民惟邦本”【课本 P30教材原文】 【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用于劝诫统治者。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夏朝时期,禹的孙 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 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 “政得其民”【课本 P30 教材原文】 2 【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
6、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 : “得 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 在中共政治局就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说: “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 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 思危、改易更化。 ” 3. “以百姓心为心” 【课本 P30 教材原文】 【解读】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 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 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
7、百姓的 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 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 了。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圣人的心灵要纯朴变得像孩童一 样。 4.“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课本 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 1894 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 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 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
8、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1)郑观应对西方富强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不在船坚炮利,而在西方的议院制度。 (2)设议 院也就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上 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 的皮毛介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 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5. “国之强弱, 悉推原于民主。 民主斯固然矣。 君主者何?私而已矣; 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 【课本 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梁启超: 与严幼陵先生书18
9、97,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 行君主立宪制。 6.“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 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 【课本 P31 探究与分 享】 【解读】出处 孙中山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民权初步,孙中山为了要实 现民权主义,特别重视议事法则。是建国方略三书之一。 7.“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 【课本 P32 阅读感悟】 【解读】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 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
10、、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 ,又见 于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 : “禹、 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 桀、 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 ” “悖” 通 “勃” , 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 速,突如其来。 8.“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 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 【课本 P45 相关链接】 【解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第一次提出了“法治”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就大 致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关于法治的形式方面的,即法治的条件。其二,是关于法治的内容方 面的,其核心
11、是严格依照良好的法律办事。 9.“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 【课本 P45 教材原文】 【解读】商鞅。出自商君书定分 。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 3 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10.“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课本 P47 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韩非子有度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没有一直强的国家,没有一直弱的 国家,严格执行法度的就会成为强国,反之就是弱国。法律是一个国家内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 不容亵渎。 1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必行。 ” 【课本 P53 课文原文】 【解读】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
12、修实政疏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上面这段话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到的。意思是说,大 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2014 年 10 月 23 日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 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原文: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 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 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
13、政府职能、管理经 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 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中共 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对执法司法状况,人民群众意见还比较多,社 会各界反映还比较大,只要是不作为、乱作为特别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比较突 出。(2014 年 1 月 7 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 【课本 P55 课文原文】 【解读】出自慎子 逸文慎子曰: “法非从天
14、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治水者,茨防决塞,九洲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说的是法律、法规、法令、 法度、法治源自于人类的进化,并非空洞无物,天外来客,所以人们要学会使用法律法规知识治 理家庭、单位、国家,使其顺势为昌,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慎到(约公元前 390 年公元前 315 年), 尊称慎子。 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 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 。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 之一。 史记说他有十二论 , 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是从道家 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文明与家园 1
15、. 【P58 教材原文】 【解读】落地生根,出自人民日报1969.12.18,解释: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 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落叶归根,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解释:飘落的 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 “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 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
16、说: “贤人 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 “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 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 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 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 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4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
17、谁与归? 【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释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 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 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 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 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 我同谁一路呢? 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 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8、。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 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居身务期质 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 温恤。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静想。施 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 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P64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释义: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 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
19、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 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 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 抱佛脚 ,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 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 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 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
20、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他人来说长道短, 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 道不是我的过错?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 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 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 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 。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P
21、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篇 。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是一种大 同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 义不容辞的责任。 8.“言必信,行必果”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子路 。释义:指说出的事一定足以信任,恩仇必报,快意江湖。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为政 。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 不行的。 10.“德不孤,必有邻” 【P70 阅读感悟】 5 【解读】出自论语
22、里仁 。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 相伴。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 不要那般待人。 12.“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 相警戒,互相援助。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 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4
23、.“不患寡而患不均”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季民第十六 。释义: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 1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P81 运用你的经验】 【解读】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 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 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 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和谐与
24、梦想和谐与梦想 1.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P93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 2009 年 7 月 11 日人民日报社论。在处置乌鲁木齐 75 事件上。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作出重要的部署,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这是 民心所向,不可违逆。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继续阐明这一民族团结发展的论断。解释: 人民向往安定的生活谋划发展,百姓思考怎么治理得到幸福。 2.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P95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生是人民幸福 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
25、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 和社会和谐稳定。解释:民生问题是所有人民的幸福基础,推动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3.同心掬得满庭芳【P96 教材原文】 【解读】形容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满园芬芳美景。引申为团结一致创 造更好地状况。 4.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P96 教材原文】 【解读】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 族团结问题。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 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解读: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5.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P99 教
26、材原文】 【解读】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 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解读:维护国安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观 的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国家安全。 6.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P99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 2016 年 4 月 15 日习近平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他强 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 6 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7.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 决反对。 【P99
27、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 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解读:针对一切分裂势力, 全国人民对于分裂势力零容忍。 8.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P102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 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9.“人不走不亲” 【P103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增广贤文(下) 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三贫三
28、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解读:两岸同胞同根同祖,虽然有一道台湾海峡将我们隔开,但是我们应该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增进感情。 10.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课本 P104,第八课导语】 【解读】出自毛泽东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 阳,关山阵阵苍。 解读: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 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 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 创建之始。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
29、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 空舞蹈?在这里解读为民族复兴的愿望原来越近,回望历史,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成就得自豪感。 1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课本 P105,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 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儒家思想中最 美好的大同社会。 1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课本 P115,教材原文】 【解读】最早出自是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原句是: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 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背景是清军入关。 ”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解释为 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 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