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163800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8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2019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2019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2019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2019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西师西师版二版二年级年级数学数学上册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19 年 8 月 1 一、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 (一一) )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3 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 1 ,2 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 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 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主题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观察人物,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 同时注意表达所看到的数量信息。 (1)我观察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户,有 3 层,每层 9 扇; (2)楼的两旁各栽了 5 棵树; (3)前面摆放了很多花,左边 9 盆,右边 9 盆; (4)操场上有学生在进行接力赛,分为 3 个组,每组 8 人; (5)有些同学在荡秋千 教师:根据图中

3、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 的回答同步板书: (1)每层楼有 9 扇窗户,3 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 (2)有 3 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了 2 人,荡秋千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3)参加接力赛的有 3 个组,每个组有 8 人,参加接力赛的共有多少人? (4)踢毽、跳绳、滚铁环、玩陀螺的各有 3 人,请问一共有多少人? (5)楼的两旁共有多少棵树? 教师:谁能解决这第 1 个问题? 学生:一共 27 扇窗户。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 1:我是一扇一扇数的。 学生 2:我是一层一层数的。(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每层有 9 扇,一共 3 层,列 式为 9+9+9

4、=27(扇)。(教师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 后面板书算式。 花的盆数:9+9=18(盆),3+3+3+3+3+3=18(盆)。 树的棵数:5+5=10(棵)。 参加接力赛的人数:8+8+8=24(人)。 荡秋千的人数:2+2+2=6(人)。 2.感知“几个几” 2 教师: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 1:用的加法。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因为是求总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 2:每个加法算式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5、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学生:相同的加数是 9,有 3 个 9。 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 学生:3 个 9 相加。 教师:其他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 3 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教师:每组有几人踢毽? 学生:3 人。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教师:如果有这样的 100 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稍停片刻,让学生列算式。 教师:列完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 1:太长了。 学生 2:太麻烦了 教师:有没有简便方法? (可以启发学生说出。)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

6、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 法吗? (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 2 页例 1 的植树情境图。教师: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8+8+8+8=32(棵)。(学生解释:横着看,每排有 8 棵,一共有 4 排,也就是 4 个 8。) 4+4+4+4+4+4+4+4=32(棵)。(学生解释:竖着看,每列有 4 棵,一

7、共有 8 列,也就是 8 个 4。)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教师:像这样求 4 个 8 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 可以用乘法计算,用 84 或者 48 来表示。 板书: 84 读作:8 乘 4。 48 读作:4 乘 8。 教师:“”叫乘号。 教师:4+4+4+4+4+4+4+4=32 用乘法应怎样表示?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表示 8 个 4 相加,可以写成 48,还可以用 84 表示。 教师: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 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更简便。 3 2.教学例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 2 的情境图。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

8、学信息?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一共有多少盆花? 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摆 3 盆,摆了 6 次,所以是 6 个 3。 写成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教师:乘法算式怎么写? 引导学生:6 个 3,可以写成 63=18,也可以写成 36=18。 (2)认识因数。 教师同步板书:在乘法算式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 教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 1 题 让学生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 习

9、的兴趣。 2.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 2 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特别注意通过小 棒操作展示学生的思维,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3.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 3 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摆圆片,另一人根据圆片再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操作、观 察、思考,进一步构建乘法算式,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师:前面我们遇到了 100 个 3 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教师: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了些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强化几个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及读、写等,还可以引导

10、学生谈学习的感受。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一一)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5 页的第 1-4 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读、 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归纳、整理能力,积累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思维 经验。 3.在有效练习中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读、写乘法 算式。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1、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来进行乘法的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一第 1 题(1)观察第一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有 2 排蜜蜂,每排 3 只;竖着看,有 3 列蜜蜂,每列 2 只。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闪动课件,帮助理解情境。 教师:你能将这幅图上的信息写成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吗? 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 一说。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可以写成 2+2+2=6(只),乘法算式 为 23=6(只)或32=6(只);也可以写成3+3=6(只),乘法算式也为23=6(只)或 32=6(只)。

12、 教师:2+2+2表示几个几相加? (3 个2 相加。 )3+3 表示几个几相加? (2个3相加。 ) 教师小结:无论是 3 个 2 相加还是 2 个 3 相加,都可以用 23 或 32 表示。 (2)出示第 2 幅图。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在教科书上。 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汇报交流: 第 1 种情况:可以写成 3+3+3+3=12(只),表示 4 个 3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4 3=12(只)或者 34=12(只); 第 2 种情况:可以写成 4+4+4=12(只),表示 3 个 4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4 3=12(只)或者 34=12(只)。 2.完

13、成练习一第 2 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7+7+7+7+7= 9+9+9+9= 6+6+6+6+6+6=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5+5+5=35,7+7+7+7+7=57,9+9+9+9= 49,6+6+6+6+6+6=66。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分析:第 1 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5,有 3 个这样的5,所以可以写成 53 或者35;第 2 个加法算式是 5个 7 相加,加数是7,有 5个,所以可以写成75或 57 3.完成练习一第 3 题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 (2)学生试着独立写出每题的乘法算式。 (3)集体汇报交流。 教师:6

14、 个 4 相加可以怎样写? (46 或者 64。)3 乘 9 呢? (必须写成 39 吗? 可不可以写成 93?)一个因数是 7,另一个因 数是 6,因数是指哪些? 可以怎样写? (可以写成 76 或者 67。) (4)全班一起 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完成练习一第 4 题 (1)出示第(1)小题。 教师: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有 4 份辣椒,每份 2 个。 教师:那是几个几呢? 在这里也许学生中会出现4 个2 和 2 个4 的两种回答,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来帮助 5 学生明白只有 4 个 2,不是 2 个 4: 先只出示 1 份辣椒(2 个。),引导学生观

15、察:现在是 1 个 2;再出示 1 份辣椒,引导 学生观察:现在是几个几? (2 个 2。)继续出示第 3 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几个 几? (3 个 2。)最后再出示 1 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 4 个 2。 最后得出:4 个 2,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24,42。 (2)出示第(2)小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采取 1 次呈现 5 份帽子,每份帽子 4 个;也可 以呈现 5 次,每次 4 个帽子,依次呈现,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是 5 个 4,而不是 4 个 5。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 5 个 4,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5,54。 (3)出示第(3)小题。 这个小题的

16、难度比前两小题要大一些。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白每个大格表示 5 个单 位,所以每个小格代表 1,从 0 到 5 增加了 5,从 5 到 10 又增加了 5 每次增加的是 5,有 5 个大格,所以是 5+5+ 5+5+5,5 个 5 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只有一个:55。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补充题: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 把它写出来。 7+7+7 5+5+6 3+2+2+2+2 4+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汇报: (1)7+7+7 ,表示 3 个 7,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7 或者 73。 (2)5+5+6,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 3 个 5 相加,最后一个加数

17、是 6; (3)3+2+2+2+2 ,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它有 4 个 2 相加, 可是仍然有一个加数是 3,不是 2。 (4)4+4,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4 或者 42。 小结:只有相同加数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乘法的相关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除了学生自己说感受外(包括情感方面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感悟几个相同加数 的和用乘法算更简便,并明确写这些乘法算式时,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无论谁写 前面都可以。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二)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 页的第 5-

18、9 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 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6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 身边的问题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前 面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

19、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5+5=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展示:3+3+3+3=34,5+5=25。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分析:第 1 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 4 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 43 或者 34;第 2 个加法算式是 2 个 5 相加,相同加数是 5,有 2 个,所以可以写成 2 5 或 52。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一第 5 题 (1)出示第(1)小题。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引导学生观察:每堆有 5 根胡萝卜,有 3

20、 堆。 教师: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 采用什么方法? 方法一:5+5+5=15(根); 方法二:53=15(根)或者 35=15(根)。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在这里引导学生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表示 3 个 5,又因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 以用乘法计算”,所以得到乘法算式 53=15(根) 或者 35=15(根)。 (2)出示第(2)小题。 教师: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袋有 1 个面包,有 5 袋。 教师:一共有多少个面包? 采用什么方法? 请你独立完成。 方法 1:1+1+1+1+1=5(个); 方法 2:51=5(个)或者 15=5(个)。 教师:看

21、第 2 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在这里引导学生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表示 5 个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 计算,所以得到乘法算式 51=5(个)或者 1 5=5(个)。 教师: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 1,另一个为 5,最后的积是 5。 (3)出示第(3)小题。 教师:有多少个盘子? 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 所以是几个几? 教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在这里要让学生充分观察图,如果有学生采用挨着数出 来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如果有学生直接列出了 4+4+4+4+4=20(个)这个加法算式

22、,教师 再启发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得出乘法算式 45=20(个)或 54=20(个)。 2.完成练习一第 6 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教师:第 1 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 7 教师:可以怎样列式? 为什么? 教师:第 2 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 学生 1:4 个 6。 因为每横排有 6 瓶牛奶,有 4 横排,所以是 4 个 6。 学生 2:我觉得 6 个 4 也是可以的。看竖行,每竖行有 4 瓶牛奶,有这样的 6 竖行。 教师:怎么列式呢? (46 或 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习一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

23、,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教师:4 个 6 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和是多少?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23=( )+( )+( )=( )+(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 1 个加法算式,有几 个相同的加数? (3 个。)所以 23 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 2 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 的加数? (2 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完成练习一第 8 题 教师: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小兔子 34 的朋友有哪些? 一共有几个朋友? 熊猫呢 ?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一第 9 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

24、幅图。 教师: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集体交流: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荡秋千的,有接力赛跑的。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可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小组内讨论一下。 问题 1:参加接力赛跑的有多少人? 问题 2:荡秋千的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 教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练习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 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一共有几条边? 教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 (3 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 角形? 一共有多少条边? 学生分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1个图形有 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 条边,因为是3个

25、3,所以可以写成乘 法算式 33=9。 (2)第 2 个图形有 4 个三角形,包含了 4 个 3,一共有 43=12 条边。 (3)第 3 个图形有 5 个三角形,包含了 5 个 3,一共有 35=15 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谈收获、感悟,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感悟用乘法可以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 的和的问题,进一步感受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8 1.21.2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1.21.2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 页的例 1、例 2 ,第 8 页课堂活动第 1,2 题

26、。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具体情境编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2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 算 2 乘几的乘法算式。 2.感悟 2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 理解与掌握。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 2 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2 的乘法口诀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 2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 2 的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 2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喜不喜欢帮助父母做家务呀? 喜欢的同学

27、举手让老师 看一看。 小熊猫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好孩子。今天,他们 家请客,来了好多客人,小熊猫正忙着干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忙着摆筷子;小熊猫边摆边数:1 双 2 根、2 双 4 根9 双 18 根。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教学例 1,经历 2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1)操作感知。 教师:请小朋友们当小熊猫,用小棒代替筷子,1 双 1 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 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教师在学生摆时巡视指导,如果出现个别学生先摆1 根,再摆1根,然后将2根凑成 1 双的情况,要予以纠正。 (2)观察表格,提问理解。 教师:小熊猫把它摆

28、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请你仔细观察、思考。 教师可以任选筷子的双数及对应的根数提问。 例如:5 双筷子是 10 根,那这 10 根是怎么得到的呀? 无论学生1根1根地数(即将5 双筷子1 根1 根地累加起来),或者2根2根地数(即 2 根、4 根、6 根、8 根、10 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引导。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张表,相邻的“双数”有什么关系? 相邻的“根数”有什么 关系? 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的“双数”都相差 1,而相邻的“根数”都相差 2。因为每增加 1 双,根数就增加 2。 教师:7 双是多少根? 你是怎么想的? 8 双、9 双分别是多少根?无论学生怎么得到

29、的 14 根、16 根、18 根,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3)提出问题,构建算式。 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 2 双、3 双、 4 双9 双筷子有 多少根吗?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 9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2+2+2+2=8 2+2+2+2+2=10 2+2+2+2+2+2+2+2+2=18 教师:这些算式都有些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加数都是 2 的连加算式;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一个 2;写到后面感 觉太麻烦了。 教师:你们还能用我们学过的其他方法来表达吗? 小组内讨论一下,试一试。 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可

30、能有学生列成23 或者 32,如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为了便于总结规律,在这里我们都把每双 筷子 2 根的“2”写在乘号前面,几个 2 根也就是“双数”写在乘号后面。 学生集体汇报,教师同步板书。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你发现这些乘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一个因数都是 2,后面一个因数分别为 1, 2,9。 (4)点名课题,明确任务。 教师:如果这些乘法算式有口诀,那算起来就非常快乐,今天我们就来编一编“2 的 乘法口诀” 。 板书课题:2 的乘法口诀。 教师指着 22:前面一个因数是 2,我们就在乘法口诀中把二放

31、在最前面;后面这个 因数 2 就把它放在二的后面;所得的积放在两个 因数的后面。 由此得出 2 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二二得四。 它就表示 22 等于 4。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个方法试着编一编 23,24,25 的乘法口诀。 学生试说,集体交流,规范,教师板书。 教师:2 乘 5 的积是几位数? “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教师:像这样,我们就把乘积满十的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这 样口诀里都是四个字,说起来顺口。 后面几句口诀你会编了吗? 学生自编后汇报,教师同步板书。 (5)观察发现。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

32、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句口诀的第 1 个数都是“二”;每一句口诀的第 2 个数是按照 从 2-9 的顺序来写的。 后一个比前一个多 1,得数一个比一个多 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 住这些口诀。 2.操作活动,巩固口诀含义 (1)教师抽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摆一摆,边摆边说:我每次 摆 2 根小棒,摆了 2 次,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 22=4,因为“二二得四” 。 教师再抽一名学生示范,边摆边说:我每次摆 2 根小棒,摆了 3 次,用乘法算式表示 就是 23=6 或者 32=6,因为“二三得六” 。 教师:为什么前一位同学摆出来是一个算式

33、 22,而这位同学摆出来有 2 个算式,2 3 或者 32? 教师:那摆 4 次、5 次9 次呢? 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可以 10 用什么乘法算式表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2)完成后同桌可以再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老师说,学生摆。 3.教学例 2,初步应用口诀 教师出示例 2 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说出:2 个小朋友 1 组,有 4 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列出 24 或者 42。 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出它们的积? 学生:用“二四得八” 。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

34、可以用这句口诀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在编乘法口诀时,通常将两个因数中较小的一个编在前面。所以计 算 42 仍然用“二四得八”这句口诀。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课堂活动第 2 题 游戏:对口令。 第 1 种玩法:一学生说口诀的前两个字,另一学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 第 2 种玩法:一学生说乘法口诀,另一学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 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可以抽学生和老师先示范一次,再同桌两人合作。 学生活动略。 2.根据算式说口诀 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说一说该用哪句口诀计算算式的积吗? 23= 25= 28= 23=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用

35、什么方法记忆 2 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2 的乘法口诀,那么 1 的乘法口诀呢?下节课我们就要来 解决这个问题。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1 1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 页的例 3,第 9 页课堂活动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具体情境编“1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 用口诀口算 1 乘几的乘法算式。 2.感悟 “1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 理解与掌握。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1 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1 的乘法口诀”的 价值。 【教学重、难

36、点】 11 教学重点:经历“1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 1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1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以下练习 24= 62= 32= 学生独立算出积,全班交流。 24 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 24 运用了“二四得八”这句乘法口诀,它表示 引导学生:2 个 4 相加得 8,也可以表示 4 个 2 相加得 8。 教师:在编这句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编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将小的一个因数放在前面,另一个因数放在 后

37、面,最后说结果。 教师:62 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它表示什么意思? 32 呢? 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 二三得( ) 二二得( ) 二五( ) 二八( 二六( ) 二九( ) 二四得( ) 二七( ) 教师抽个别学生回答,全班齐读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教学例 3,经历“1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1)教师引导摆小棒。 教师出示小棒:今天我们一起来摆小棒,要求每次都 1 根 1 根地摆。 教师引导学生摆 1 根小棒,问:这是几个几? 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引导生发现:1 个 1,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11=1。 教师引导学生摆 2 个 1 根小棒,注意 1 根 1 根地摆,边摆边

38、问: 现在是几个几? 怎样用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发现:2 个 1,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12=2。 学生写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列成 21 或者12,如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 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和编 2 的乘法口诀一样,为了便于总结规律,在这里我 们都把较小的因数“1”写在乘号前面,较大的因数写在乘号后面。 教师 1 根 1 根地摆,摆了 3 根小棒:这是几个几? 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发现:3 个 1,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13=3。 (2)自主摆小棒。 教师:你能够1 根1 根地摆,分别摆4 根、 5 根9 根,并边摆边说,这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吗? 学生独立摆小

39、棒,边摆边说。 集体交流,教师同步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3)引导编“1 的乘法口诀” 。 教师:前面我们编了 2 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试着编一编 1 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觉得 1 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引导学生发现:1 乘 1,1 乘 21 乘 9,共有 9 句。 教师:11=1,能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编口诀:一一得一。 教师:12=2,可以表示什么? 口诀可以怎样编? 12 引导学生发现:12=2 既可以表示 2 个 1 得 2,也可以表示 1 个 2 得 2。 编口诀:一二得二。 教师:13=3,口诀怎样编? 学生编口诀:一三得三。 教师:“一三得三”这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算式? 引导

40、学生发现既可以计算 13=,又可以计算 31=。 (4)独立编口诀,并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编了 1 的乘法口诀的前 3 句,1 的乘法口诀的后面几句你会编吗? 自己试一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独立编 1 的乘法口诀的后面几句。 教师:谁能把你们编的乘法口诀向大家交流、展示一下? 学生 1:算式 14=4,编的口诀是“一四得四” 。 表示 4 个 1 是 4,也可以表示 1 个 4 是 4,因此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1 4=4,41=4。 学生 2:算式 15=5,编的口诀是“一五得五” 。 这句口诀可以 计算两道乘法算式:15=5,51=5。因为既可以表示 5 个 1 是

41、5,也可以表示 1 个 5 是 5。 (5)观察发现规律。 教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的第1 个因数都是1,第2 个因数分别是从 1 到9;得数也 是从 1 到 9。 引导学生总结:1 和几乘,积就是几。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 1 题 教师:现在我们进行对口令,老师说,你们对,看谁的反应快。教师说 1 的乘法口诀 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学生抢答另外一部分。 教师:同桌两个同学,一人说乘法口诀一部分,另一人对乘法口诀的另一部分。 小组活动:一人说乘法口诀一部分,其余的 3 人进行抢答。 2.完成课堂活动第 2 题:说算式,对

42、口诀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看算式,对口诀”,你看到算式后,思考应该 用哪句乘法口诀来计算,就将这句乘法口诀说出来。 32,23; 17,71; 9 2,29; 41,14。 3.同桌两位同学,一人说算式,另一人对口诀 4.小组活动:一人说算式,另外 3 人抢答对口诀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1 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 的特征,知道了用 1 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同时,注意让学生谈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13 1,21,2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4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10 页的练习二的内容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较为熟练地掌握 1,2 的乘法口诀,会运用乘法口诀 熟练口算 1,2 的乘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分析能力。 3.在有效的练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会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 1,2 的乘 法算式,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 1,2 的乘法口诀,你想对这些口诀掌握

44、得更熟练吗? 今天我们进行 1,2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板书课题:1,2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1.练习二第 1 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填表: 屏幕左边画了一辆自行车,上面有 2 个轮子。右边画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表如下: 自行车(辆) 1 2 3 4 5 6 7 8 9 车轮(个) 2 4 教师:小朋友,请你看看,这张表是什么意思? 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明白题目意思:1 辆自行车有 2 个车轮,2 辆、3 辆、4 辆9 辆自行车 共有多少个车轮? 教师:请大家在书上完成这张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 教师:3 辆自行车有几个车轮?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反馈:3 辆自

45、行车有 6 个车轮,因为 23=6。 教师:在这里为什么要用 23? 表示几个几? 你在计算时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思考:1 辆自行车有2 个车轮,3 辆自行车就是2+2+ 2,3 个2,所以写成乘 法算式就是 23 或者 32 也是可以的。在计 算时运用了“二三得六”这句乘法口诀。 教师:7 辆自行车有多少个车轮? 怎样列式? 学生反馈:7 辆自行车有 14 个车轮,列式是 27=14(或者 7 2=14)。 教师:27=14(或者 72=14)在这里表示几个几相加? 计算时运用哪句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思考:27=14(或者 72=14)在这里表示 7 个 2 相加,计算时运用 “二

46、七 十四”这句乘法口诀。 2.完成练习二第 3 题 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教师组织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汇报交流时注意:一是根据题中的“16=6,51=5,81=8, 17=7”复习“1 乘 几,积就是几” 。二是根据题中“27=14,72 =14”,复习这两个算式都可以用同一句 乘法口诀“二七十四” 。 14 3.完成练习二第 4 题 分别把 2 乘 1,2,3,9 的积圈起来。 教师:请你们在书上独立完成这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2 乘1 等于2,所以圈出得数2;2乘2 等于4,所以圈 出得数 4 教师: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到:2 的乘法口

47、诀的得数中间都隔了一个数(如果有学生说到都是双 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完成练习二第 5 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汇报交流,如果学生将 61 算成了 6+1;或者 72 算成了 7+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这是乘法算式而不是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计算运用乘法口诀得出得数后再比较大小:22=4 与 2+ 2=4,得数一样, 这个是比较特殊的情况,计算时要多注意区分。 2.完成练习二第 6 题 教师:你能独立完成在书上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汇报交流。 教师:请你观察上、下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8、引导学生观察并区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不同:上、下两个算式,虽然算式里两 个数一样,但是第 1 个都是乘法算式,第 2 个都是加法算式,因此运用的计算方法不一 样,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3.完成练习二第 7 题 教师:小红过生日,请同学吃蛋糕。请你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寻找图中信息:每人吃 2 块蛋糕;桌子边围了 3 个小朋友。 提问:3 个人要几块? 教师: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反馈:23=6(块)。 教师: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每人吃 2 块,3 个人就需要 3 个 2 块,列乘法算式就是 23=6(块)。 教师追问:在计算时运用了什么口诀? 还可以怎样列

49、式? 学生:在计算时运用了“二三得六”这句乘法口诀,还可以列成 32=6(块)。 提问:5 个人要几块? 9 个人呢? 教师: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自己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汇报交流:5 个人要 10 块,因为需要 5 个 2 相加,所以 52 =10(块),运用乘法 口诀“二五一十” 。9 人要 18 块,因为这是 9 个 2 相加,所以 92=18(块),运用乘法口 诀“二九十八” 。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完成练习二思考题。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15 3 3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 页的内容,第 12 页课堂活动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编 3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掌握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西师大版(2024) > 二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