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第 1919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梅兰芳先生对京剧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传统京剧艺术呈现出质的进步。从 1920 年第一 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到 1948 年在上海华艺影片公司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再到后 来彩色电影片游园惊梦的完成,梅兰芳先生在不断地促使京剧更加适应当时社会的欣赏 需求以及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技术的运用很好地帮助梅兰芳先生将其艺术创作用一种 科学的方式保存下来。在传统的口传心授基础上,适当采取机器技术的辅助,如灌制唱片、 录制电影,
2、将精华的剧目最大程度地以最先进的样貌传承下去。这不仅体现了现代技术与艺 术的相互融合,也使艺术作品更加方便和贴近人民大众,虽然缺失了真实舞台表演的“光韵” , 取代了原作独一无二的存在,但这些艺术复制品却使艺术作品得以流传,并赋予其现实的活 力,从而有利于京剧艺术表演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传播,有利于扩大影响力。 本雅明的“光韵”概念在摄影小史中首次提出,并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中加以完善。它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即独一无二性、即时即地性) 、膜拜价值和一定的 审美距离感,这是在艺术复制品中所不存在的。 梅兰芳先生温润细腻的内心和谦逊好学的性格使他兼容各家唱腔之所长,糅合多种舞台 表现形式,
3、发展出独具一格的“梅派” ,使京剧艺术的观赏性不断提高。他对唱腔、服饰、舞 台、乐谱进行改革,努力使新的表演形式与传统模式互相碰撞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他 首次在上海演出时,便吸收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对 原有舞台表演反复打磨,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等,并开始研究新腔和学习昆曲。 他编演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和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等获得众多好评,尤其是梅派经 典剧目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他还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把舞 台灯光的作用推进了一步;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二胡,从而丰富京剧的伴奏音乐。这些具 体的改革措施使梅派京剧艺术具有了属于它的独特“
4、光韵” 。 以宇宙锋为例,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戏。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这 出戏最初的叫座成绩不理想而弃演,相反,他继续研究改正。他虚心聆听身边人和观众的建 议,力求做到极致,获得观众认可。他强调演员要设身处地去体会和感悟,要求演员首先要 忘记自已是个演员,将自己跟剧中人融成一体,才能够把表演做得精确而极致。剧中皇帝威 胁的态度与赵女那种强硬不屈的神态,显现出戏剧性的对比冲突。赵女下了金殿见到哑奴, 那种又悲又喜的情绪和心中的千言万语在笑里带泪中作了一个凝重而悲凉的结尾。经过不断 的剧情删改与身段、表情、唱腔的拿捏练习, 宇宙锋获得观众好评,成为梅派京剧艺术改 革的代表作。至此,梅派
5、的“光韵”在舞台上和剧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亲眼看到的舞 台演出效果绝对是唱片的音响效果所不能相比的。 另外,本雅明所指出的关于“光韵”的感知认识方式是随着人类整体的全部生活方式的 变化而改变的,这一点更体现在梅兰芳先生的开阔视野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赴美访 问演出,在某种意义上,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赴海外演出的开端。此 后,梅兰芳不断出访外国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的传统京剧艺术,让京剧在世界舞台上散 发“光韵” 。 (摘编自张若兰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京剧大师梅兰芳 ) 材料二: 任何派别剧种艺术都离不开唱腔的表现手段。 “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种艺术手段。
6、喝腔排在第一,可见其重要地位。京剧之所以能享誉全国,关键在于它兼容了昆剧、秦腔等 多种声腔,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大众都能听懂。梅派的念唱运用在唱腔之中,使之形成了优 美、平和、圆润的梅腔,且歌舞并重,令人眼前一亮。这种唱腔令旦角们拥有了新的表现形 式。 梅派唱腔的字腔一体,表现新颖。梅先生在字腔的处理上有其独到的见解。首先,他是 阳平高唱。按照常规唱法来说,阳平高唱容易造成倒字。因此,其他派别的唱腔一般是不提 倡阳平高唱,或者是尽量避免高唱的。然而,梅先生勇于创新。他阳平高唱的处理产生了很 多新的亮点,让剧目的风格焕然一新。其次,京音化趋势十分明显。梅先生在推进京音化方 面不遗余力。再次是归韵方
7、法的使用。梅兰芳大师将传统唱腔上“切音长本音短”的习惯改 掉,令每个字听起来都十分自然贴切。 除了字腔的创新,梅派唱腔的艺术特点还有流畅自然、圆润质朴等等。梅派唱腔易学难 工。由于其通俗的特点,梅派唱腔很少会有“怪” “险”的唱调,因而入门十分容易。然而, 也正因为这样,人们要去体会梅派的精髓所在,就变得捉摸不定,甚至会令人产生平淡无奇 而放弃的错觉。因此,易学难工也是梅派唱腔的特点之一。易学的原因在于唱腔、怪腔和险 腔,比较容易学。难工的原因在于润腔、技法、行腔难以掌握,从而使一部分学梅者感到梅 腔平淡无味而丧失兴趣,再加上梅腔的“花腔”和卖弄嗓子的“险腔” “高腔” ,导致一些爱 好梅派的
8、人半途而废,改学别派。 (摘编自唐娟浅谈京剧梅派艺术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京剧艺术表演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传播,有利于 扩大影响力,更好地展现了京剧真实舞台表演的“光韵” 。 B.梅兰芳糅合多种舞台表现形式,使京剧艺术的观赏性不断提高。他对唱腔、服饰、舞 台、乐谱进行改革,使梅派京剧艺术具有了独特“光韵” 。 C.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赴美访问演出,在某种意义上,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赴海 外演出的开端,让京剧艺术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光韵” 。 D.梅派的念唱运用在唱腔之中,使之形成了优美、平和、圆润的梅腔,且歌舞
9、并重,表 现形式新颖,令人眼前一亮,这使得京剧享誉全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某文化传播公司灌制了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唱片,赋予艺术作品游园惊梦现实 的活力,但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在这些唱片中是不存在的。 B.宇宙锋最初叫座成绩并不理想,而是经过不断的剧情删改与身段、表情、唱腔的 拿捏练习,才最终成为梅派京剧艺术改革的代表作。 C.阳平高唱容易造成倒字,许多派别不提倡或尽量避免此唱法,某京剧演员在演出孽 海波澜时,使用了阳平高唱的唱法,由此可断定他是梅派。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梅兰芳对京剧唱腔的创新,但材料一还交代了服饰、舞台、 乐谱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10、材料二则突出了字腔的创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梅派京剧艺术特色的一项是(3 分) () A.新的表演形式与传统模式互相碰撞 B.兼容了昆剧、秦腔等多种声腔 C.京音化趋势十分明显并使用归韵方法 D.流畅自然、圆润质朴、易学难工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 分) 5.梅兰芳先生曾经说过: “一句话为总,都得变,变才有进步。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是如何“变”的。 (6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兰花是否依旧 时常记起一盆兰花。 已经 30 多年了,尽管流逝的时光,早已把“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变成了临
11、近黄昏的“夕 阳红” ;尽管时过境迁,记忆里的好多事情都已经悄悄地消失了,但是在我心里,却还是时常 记起一盆兰花。 记起这盆兰花,并不是它有多么艳丽,或者它的品种有多么名贵,而是因为它非同寻常 的生命力,因为它曾经遇到过的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最早知道朱自清这个名字,是读他的散文绿 。那是 50 多年前我在初中阶段。 散文里所写的仙岩是我和同学们常去的风景点。仙岩有三个瀑布, 绿写的是位置最低 的梅雨潭,可是在我看来,仙岩好玩的地方不是梅雨潭,而是高于梅雨潭的雷响潭。那是一 个被嶙峋巨崖夹抱着的深潭,上有十多丈高的瀑布自天泻落,很是壮观。最妙的是游人可以 顺着山径登至瀑布上方,捡块石头
12、或点个炮仗扔下山谷听回声。那回声,从山谷里轰隆隆地 传来,真的就如春雷炸响! 相比之下,就觉得梅雨潭太文静了,文静得很难引起注意。我一直不明白,朱先生为何 只写梅雨潭而不写雷响潭?但还是在心里牢牢记住了散文中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语句,诸如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 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 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 再次得“遇”朱先生,则是在我考取温州第一中学,就读高中之后了。新生入学,校方 安排我们参观校史馆。我们被告知,朱自清当年也曾是这个学
13、校的教师,还为这个学校写了 首校歌。 这让我有点吃惊。 我们这个学校是浙南名校,我知道她创建于 1902 年,比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还 早;我也曾听说从这里走出的名人不计其数,既有郑振铎、夏鼐、夏承焘、王季思、朱维之 等大文史学家,也有苏步青、徐贤修、杨忠道、李锐夫、谷超豪等大数学家。可我没想到朱 自清先生也在这儿教过书! 仔细查阅文史资料,确实没错,朱先生真的于 1923 年、1924 年在此(那时叫省立十中) 教了两年国文。在校史馆的展板上,我见到了他写的那首校歌: 雁山云影,瓯海潮淙。看钟灵毓秀,桃李葱茏。怀籀亭边勤讲诵,中山精舍坐春风。英 奇匡国,作圣启蒙。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
14、攸同。 校歌惜墨如金,总共才 51 字,却意蕴深厚。特别是“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一句,多年 来一直在同学中间传颂,成了我们共同的座右铭。朱先生作为那个乱世年代的书生,居然能 有这样的良知,这样的抱负,确实很让人钦佩。 当然,朱先生最令人钦佩的,还是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骨气与精神。 在语文书上,我读到了毛泽东主席写的别了,司徒雷登 。文章说道: “我们中国人是 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 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读着这些话,朱自清的形象在我与同学们的眼里一下
15、子明晰起来。不约而同地,我们都 在心里生出一个期盼,期盼有一天能读到闻一多颂、朱自清颂。 可惜我们的期盼只等来一半。不久,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写闻一多的电影文学剧本, 叫做拍案颂 ,是个很不错的剧本。可不知何故,一直没见有“朱自清颂”面世。 这让我们很是遗憾。 我后来知道,在我们那一代人中,期盼读“朱自清颂”的还真不少。 大约是 18 年后的某一天,我与几个差不多年龄的同事聊天,不知怎么聊着聊着就聊到了 这个话题。我那时正涉足电视剧,所以就有人建议我写朱自清,甚至出主意说,可以用朱先 生的作品把整部剧串起来,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温州的踪迹 伦敦杂记 欧洲 杂记等等,一直写到他的病逝,连线索都
16、是现成的! 正说得热闹,来了一位叫王长春的同事。 见我们在说朱自清,他张口就问: “你们知道朱自清在温州时住哪儿吗?”我们反问,住 哪儿?他说: “就住在我家呀,是我们家的房客。 ” 我们都兴奋了,说竟有这等巧事?便问:那他有东西留下吗?“别的没了,留了一盆兰 花,听长辈说是朱自清亲手栽的,现在还活着。 ”大家都直喊稀奇。 想一想可不是稀奇嘛,从 1923 年到我们说话这会儿,60 年都有了,当年那兰花居然还活 着! 越是喊稀奇,就越是急于要见那盆兰花。 王宅位于朔门一条叫四营堂巷的僻静小巷,是一处五间三退的老式庭院。在这里,我果 然看到了一盆兰花,郁郁葱葱的,沐浴在夕阳余晖里。这就是朱先生当
17、年手栽、并曾与之朝 夕相处的兰花吗? 在见到它之前,我在心里猜想过它的模样毕竟有起码 60 多岁的“高龄”了,还能活 着就是奇迹,萧疏、孱弱大概是免不了的吧,哪想到,它还如此茂盛,如此葱郁! 为这事,我后来特意咨询了园艺行家,行家说,兰花属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会从假 鳞茎上不断发出新芽,因而能够不断繁衍,生生不息,要是伺弄得好,寿命可以比人长呢。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中国的文人喜欢兰花,其实是喜欢它高洁飘逸的君子之风,想来朱 先生也是吧。在这么一个傍晚,在他当年的旧居,体味着他留在这里的“君子之风” ,我不禁 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变成了
18、临近黄昏的“夕阳红”夕阳红:喻指老年人。 B看钟灵毓秀,桃李葱茏桃李葱笼:青春年少,美好形盛。 C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作圣启蒙:做贤德且启迪民智之人。 D要是伺弄得好伺弄:照料、养育。 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表达疑问的标题开始,以现实情景解答问题为结尾,首尾圆融,结构完整。 B本文总体上以时间为序,交代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从陌生到逐渐了解的过程。 C文章详述温州第一中学人才辈出,与下文朱自清所撰写的校歌内容暗自呼应。 D作者写闻一多有颂而朱自清一直无人写颂,意在比较,反衬出朱自清的伟大。 8文章第六自然段花了很多笔墨去写雷响潭,你觉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9文章结尾
19、说“中国的文人喜欢兰花,其实是喜欢它高洁飘逸的君子之风,想来朱先生 也是吧” 。请结合全文,总结朱自清的“君子之风”的具体内涵。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规范盲盒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1 月 26 日,中消协针对盲盒市场发布消费提示称,商家 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越发凸显。盲盒市 场近年来热度持续走高,各行各业的商家都发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希望来分一杯羹。消费 者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勿盲目跟风。 盲盒,指的是在相同包装的盒子中放置不同款式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 是哪一款,只因
20、为有一定的概率能够“拆”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所以才购买。盲盒的异军突 起是当前市场发展的缩影,有时仅仅需要一根创意的火柴,就能点亮整个天空。 现在的盲盒市场就像是一个怪圈,圈里的人玩得不亦乐乎,圈外的人看不明白。有人认 为盲盒是消费者在交“智慧税” 。在他们看来,消费者购买盲盒是被商家夸大的商品价值、虚 构的中奖概率所误导,商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不少打着盲盒旗号销售的商品有的是 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是经营者“清库存”的工具,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隐患这些现 象说明有些经营者已经玩过了。 何止是经营者,就连有些消费者也玩过了。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的盲盒营销利用了消 费者的赌博心理,实质是互联网
21、赌博向商品营销的蔓延。盲盒市场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2019 年 8 月,天猫国际发布的95 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每年有近 20 万消费者全年在盲盒上 的花费超过 2 万元,甚至有消费者一年要耗资百万来购买盲盒。 如果任由这些乱象存在和泛滥下去,那么盲盒市场就很有可能一路走到黑。盲盒的背后 是不断涌动发展的潮流文化,潮流文化本就“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只能存在一时,不可能 存在一世。如果盲盒市场不能规范发展,将会加剧退潮的到来,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消费者。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既是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也预示着盲盒市场不是监管死角,种种乱 象将会得到逐步遏制。 市场发展依旧遵循着一些基本规律和准
22、则,不管盲盒穿上什么外衣,其基本属性依旧是 商品。因此,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确保商品的质量信息真实,不得作出虚 假、夸大的宣传,保障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购买。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盲盒营销不能一路走到黑 ) 材料二 在河南博物院众多文创产品中, 最火的要数考古盲盒, 从 2 月 10 日开始在线上上架 12000 个,截至 2 月 15 日已经售罄,线下每天推出 500 个预约号,每人限购 3 个,仍旧卖到脱销。 春节过后,考古盲盒又恢复了每晚 8 点上架分分钟被秒杀的常态。 作为河南博物院推出的王牌文创产品, “考古盲盒”将“动态文创”的概念贯彻到底。考 古盲盒跳脱了传统盲盒“
23、拆盒即结束”的设置,不仅将考古发掘融入了“拆盒”过程,更将 考古“战利品”带入到一个更大的游戏中,非常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探索性和娱乐性的消 费心理。 盲盒里精美仿制的青铜器、元宝、小铜佛、铜鉴、玉器、纪念牌、陶器等“奇珍异宝” , 通过多道工序,进行“做旧” ,尽可能呈现文物出土时的状态。包装改了 12 稿、版本更新 6 次、翻模 20 多次“无论是文案、包装,还是内部设计,我们都有精益求精的空间。 ”宋 华表示, “ 考古盲盒的盲是科普文化之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最初猎奇探宝逐渐转 变成现在热衷探寻宝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考古盲盒真正实现了它的科普价值。 ” “好的文创产品一定要能讲得出
24、故事,有说头,有辨识度,有记忆点。 ”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 产业部开发科科长杜华说,卖出去的产品要和公众产生情感连接,让人愿意向外“安利” ,自 觉或不自觉地起到对文物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 考古盲盒的火爆正是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 振军说,文创产品要想被市场所接受,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背后的文化和创意。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让冷门偏门的考古热起来、被公众熟起 来。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把“考古发掘”从被动学习变为有趣的主动探索,吸引着年 轻人通过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拉近他们和历史文化的距离。 (摘编自工人日报 挖盲盒、
25、 “古钱币”巧克力河南博物院为何如此会玩? ) 材料三 “考古盲盒”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是让传统活起来的新尝试。 在很多人眼中,文物连接的是“传统” ,盲盒代表的却是“潮” ,二者似乎不搭。但“考 古盲盒”却将二者较好地捏合:让文物形象借盲盒形式出圈,也能让曲高和寡的文物形象跟 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大众更贴近,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的“转码” ,连接起过去与当 下。而好玩的游戏化体验,也能带动人们学习与感受的热情。 近些年来,文创产品出圈动作频现,故宫文创日历就曾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而“考古 盲盒”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也是让传统活起来的新尝试,类似的尝试也多多益善。 当然需要提醒
26、的是, “考古盲盒”这样的新兴消费热点,也应注意避开某些盲盒产品自掘的陷 阱要在正统性、品质感、价格与质量等方面多加考虑。毕竟,考古盲盒不是简单的生意, 还被赋予了传播与延续文化的使命。 (摘编自韩浩月 “考古盲盒”爆红:文物“出圈” ,文化“入圈”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消费者存在着赌博心理,想当然地认为之前没有买到,下一次买到的概率就会变 大,从而进行冲动消费。 B. 在盲盒的消费群体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辨别能力相对较低,因 此成为被收割、被套路的对象。 C. 传统盲盒拆盒即结束,考古盲盒拆盒即开始考古,通过盲盒的形式,
27、把仿制的“珍奇 宝藏”埋藏其中,让文物“活”起来。 D. 面对百花齐放的商业创新,监管部门应及时介入,肃清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 益。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针对盲盒市场热度持续走高的现象,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规 范管理的主张。 B. 材料二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爆红为例,分析其原因在于“盲盒”与“文物” 结合的新颖性,可操作互动的趣味性、传播性以及蕴含历史文化的知识性。 C. 材料三既肯定了考古盲盒拉近了人们与文物的距离的优点,也对当前文创产品的发展 作出了思考,这种正反对比论证,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
28、了数据,体现了新闻报道语言的严密、严谨,增强了说服力。 注重语言形象化,都运用了拟人修辞。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故宫文创产品“故宫口红” “故宫日历” “故宫雪糕”等,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元素, 贴近群众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 B. 以康熙、乾隆、雍正等帝王“萌萌哒”造型、 “大内咪探” “故宫猫”为典型代表,将 可爱呆萌的形象与庄严肃穆的历史巧妙结合,吸引消费者眼球。 C. 汉墓出土的朱雀灯,朱雀展翅欲飞的体态极具美感,其设计正好与灯盘的空心槽处置 相统一,添加燃料时灯仍能保持重心平稳。 D. 故宫和腾讯合作将海错图作为 QQ 表情包素材进行宣传
29、,团队着手做“海错”主 题的各类文创,包括小家电、装饰画、家居用品等。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有人认为,在对待盲盒现象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柳眉杏眼,如今老了也不难看。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葛 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
30、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 蒸窝窝给八路军。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箅子,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 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 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 24 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待姑姑。姑姑站在小凳上学 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 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没长眼,伤哪儿的都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 无禁忌。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 帮助
31、照顾伤员,一口一口地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的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放到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 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 不够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 再大些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 肉捏住,猛一下子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 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在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 液针。 我问姑姑:你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
32、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 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13 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 盘旋了几圈扔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14 岁入党,16 岁当了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多干活儿。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加班加点 冲在前。那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敌人 的炮弹炸伤了,至今腿上还嵌
33、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边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 就回不来了,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 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 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把肉剥开子弹露出来,用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 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的子弹拽出来。 越干越进步,19 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 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 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
34、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 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了,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 他的死活,成天提溜着心挂着他。 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解放全中国那年,那家伙受伤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 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疼得心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 捶胸。 他急急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信?!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她
35、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斗中他顶着 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伤神,眼里含着泪。 (选自参花 ) 文本二: 小说从土里拱出来(节选) 李立泰 我写小说,好回老家,扑进鲁西大平原,看着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土里刨食的身影,在烈 日下挥汗如雨的劳作。哥哥光膀晒得淌油儿,嫂子壮硕小褂儿粘在白馍馍似的胸脯上。汉子 扬鞭扶犁,倾听犁铧切断草根的脆响,看阳光下新翻泥土的浪花儿。俯身抓把湿润的土块攥 个蛋儿,送鼻子闻闻,土蛋泛出浪润的清香。女人撒化肥,沿着深深的犁沟,沿着汉子骂牛 的吆喝,沿着长长的日子,沿着风
36、调雨顺也作难的声声叹息,然后他们把在血汗里浸泡的种 子埋进希望里。 望望厨房冒出的炊烟,闻闻玉米饼子的香甜,农家大锅炒菜“滋滋啦啦”爆响,从后窗 窜出几缕子菜香听鸡鸣狗吠的欢歌,看看篱笆墙上爬的丝瓜、扁豆角,交织在一起的绿 墙,还有那在绿秧子里偷偷探出脸儿的粉红的喇叭花,真好看、真养眼,那么小说基本就出 来了。 好的微型小说、小小说读过忘不了。它不仅有生活、接地气、人物鲜活丰满、有血有肉、 细节感人,而且是从土里拱出来的。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姑姑做护士长时,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她用老乡的老虎钳为战士取 子弹时,伤心地哭了,一方面时心疼战士,
37、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医术不精而愧疚。 B. 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她的初恋情人伤愈后重返战场,但他在失恋的绝望中拼死冲上 前线,最终壮烈牺牲,姑姑因此而后悔落泪。 C. 解放后,姑姑的初恋情人已升任团长,久别重逢时,她觉得自己不识字,配不上他, 主动要为他介绍对象。表现姑姑为人善良热心、乐于助人、大度无私的精神。 D. 文章写全村参战打鬼子,小孩子帮着为八路军做饭,家家住伤员,妇女帮着拆被褥、 洗衣服、照顾伤员,体现了革命战争岁月的军民鱼水情。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语言质朴,偶或插入的方言俚语,长 短句的错落搭配,增强了
38、作品的亲和力。 B. 小说中描写了洗绷带、扎针、取子弹的情节表现了战争时物质条件的困乏,以及战争 的残酷,衬托了八路军战士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抗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C. 小说高潮部分写“团长”因错过了与姑姑的的美好姻缘而落泪,在姑姑要为他介绍一 大学生时,他表示无论什么人都比不上姑姑,从正面表现了姑姑的美好形象。 D. 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手法丰富,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向我们 展现出一个女军人特殊的性格和情怀。 8. 作者说优秀的小说是从土里拱出来的,请你结合两个文本,谈谈对这个“拱”的理解。 9. 李立泰的“抗战题材系列”微型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传奇性格的抗日英雄,获得
39、很大 的成功。这与作家精选“写人细节”和与众不同的“情节叙述”方法有关。请结合文本一简 要分析作者在选取素材与情节叙述上有何特色。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第(第 1919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B【解析】A 项“更好地展现了京剧真实舞台表演的“光韵 ”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表述 为“虽然缺失了真实舞台表演的“光韵” 。C 项“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赴海外演出的开端” 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表述为“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赴海外演出的开 端” 。D 项“这使得京剧享誉全国”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表述为
40、“京剧之所以能享誉全国,关 键在于它兼容了昆剧、秦腔等多种声腔,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大众都能听懂” 。 2.C【解析】 “由此可断定他是梅派”说法过于绝对。 3.B【解析】 “兼容了昆剧、秦腔等多种声腔”是京剧享誉全国的原因,不是只对梅派而 言。 4.曾先提出梅兰芳对京剧的改革使京剧艺术呈现出质的的进步的论点,引出“光韵”的 概念;接着指出梅兰芳的改革措施,使“梅派”京剧艺术具有了属于它的独特“光韵” ;然后 以宇宙锋为例写出“梅派”的“光韵”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指出梅兰芳先生让京剧 在世界舞台散发“光韵” 。 (每点 1 分) 5.将念唱运用在唱腔之中,且歌舞并重。对阳平高望唱的处理产生了很
41、多亮点。京音化 趋势十分明显。使用归韵方法,将传统唱腔上“切音长本音短”的习惯改掉。 (每点 2 分,答 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B.“桃李”喻指所教育的学生, “桃李葱茏”指培养的学生众多。 7D.“反衬出朱自清的伟大”错误,不是反衬,他们二人都是有节操的文人,作者用在 这里是正衬而非反衬,以突出作者为朱自清颂未有人执笔而惆怅遗憾之情。 8此处描写突出了雷响潭外观壮观并且声响巨大的特点,是为了衬托出(对比)梅雨潭 文静、不引人注意、但是非常美好的特点,为下文写朱自清先生的“静而美(平凡、不引人 瞩目,但是有抱负、有气概;或者高度概括成高
42、洁飘逸等“君子人格” )做铺垫(或“引出” 也可) 。 9朱自清的“君子之风”的内涵文静、不引人注意,但是美好有魅力。有良知, 有抱负,心怀祖国。有民族气节,宁折不弯。一生兢兢业业,献身于事业。精神高洁 美好,生生不息,影响深远。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 B B “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辨别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成为被收割、被套路的对象”错误, 依据原文文句“消费者购买盲盒是被商家夸大的商品价值、虚构的中奖概率所误导,商品本 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分析可知,商家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商品没有过硬的竞 争力等都是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原因。故此种说法强加因果、以偏概全了。故
43、选 B。 2. C C “这种正反对比论证,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理解错误,阅读材料三可知,材 料三是对盲盒产品的发展提出建议,没有正反对比论证。故选 C。 3. CC论证了艺术与科学是密切相关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不属于文创产品传播 传统文化的方式。故选 C。 4. 开篇提出论点,由盲盒市场近年来热度持续走高引出规范盲盒市场的话题。接着阐释 定义,指出盲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问题,从盲盒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 盲盒存在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提出规范盲盒市场发展的必要性。 5. 示例一:同意 材料一是悲观的,认为盲盒市场乱象丛生,如果任由这些乱象存在和泛滥下去,那么盲 盒市场就
44、很有可能一路走到黑。必须规范发展。 材料二是乐观的,认为考古盲盒借盲盒东风,让年轻人从最初猎奇探宝转变成热衷探寻 宝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真正实现了它的科普价值。 示例二:不同意。 两者关注的目的相同,都是盲盒市场的发展。材料一讨论的是盲盒市场不是监管死角, 种种乱象将会得到逐步遏制。材料二讨论的是好的文创产品一定能被市场所接受。 因为关注领域不同,即使两者态度有所不同,也不构成截然相反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 DA.“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医术不精而愧疚”无中生有,姑姑用老乡的老虎钳为战士 取子弹时伤心地哭了,只表明她此时很是心疼战士,并没有“为自己医术不精而愧疚” 。 B
45、. “但 他在失恋的绝望中拼死冲上前线”表述错误, “失恋的绝望”夸大其词。C.“她觉得自己不识 字,配不上他”表达错误。 7. C “他表示无论什么人都比不上姑姑,从正面表现了姑姑”表述错误,用他人的 语言、动作等来衬托主人公属于“侧面”描写。 8. 优秀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体验与升华。生活有无限的张力,有一种向 外拱的动力,能激发作家的创作欲望。作家必须俯下身子,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主动去 发现、创造,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把生活的本质“拱”出来) 。 9. (1)素材选取:选取典型事件(着笔于生活细节、以小见大) 。选取了主人公 8、9 岁, 13 到 16 岁,19 岁之后等几个典型事件,通过做饭、洗绷带、掩护伤员、取子弹、与团长的 姻缘等生活细节,表现其平凡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2)情节叙述: 采用倒叙,开头从姑 姑回乡探亲切入,然后展开叙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问答方式,交叉使用第一人 称和第三人称推进故事情节叙述。故事讲述人“我”与主人公“我”(姑姑)不断转换,使得 文章叙事既有跳跃性又有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