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第 1818 练)练)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 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 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 “用它搭过帐篷(a)用它做过水罐 (b)用它做过扁担(c)用它蒸过来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 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 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
2、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在小井烈士墓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 刻有“曾志之墓”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同巍巍青山作 伴的树葬墓的主人是某位过世的乡下老人。实际上,1928 年 4 月来到井冈山的曾志是名副其 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 1.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把这诗篇埋在坝下,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D.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2. 文中画横线
3、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 文中(a) (b) (c)三处,有人认为都用逗号,有人认为都用分号,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处于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_;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 分裂的角度来看,_;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 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 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_, 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两种哲学观念却共存于许多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之中。 5右图是第 22 届
4、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识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 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6-7 题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偶:巨野(今属山东)人。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 屡受贬谪。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 业。 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一改宋初词坛的艳冶风气,在一定程 度上
5、开拓了词境。 B. 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然而却 无损于它的秀丽景色。 C. 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上阕写景而来,视角 由低而高,转写空中。 D. 词中交替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人,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 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7.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包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试分析。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 但他坚定地表示: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
6、中引用神话传说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 的句子是“_,_” 。 (3)望海潮中“_,_”两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 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杭州之美。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 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
7、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 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 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 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 的老女人的命运。 这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 。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 中国国籍。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 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 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
8、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 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 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 望他的奶奶。秋生一来就是干活,挑着桶去水井,一担一担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满水; 再抡起斧子劈柴火,将它们码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着扫帚扫院子,将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 干净净的。所以我从东窗,常能看见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 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
9、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 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 家里和菜园中。我到玉米地时,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她个子很高,虽 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 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 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 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
10、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 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 她咬着舌头在说话。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 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我自幼满 口虫牙,硬东西不敢碰,而她虽然已是个老人,牙齿却格外地坚实,嚼起蚕豆有声有色的, 非常轻松和惬意。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 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 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
11、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 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 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 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 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 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冬天到来的时候,园田就被白雪覆盖了。天冷,我就很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玻璃窗上 总是蒙着霜花,一派朦胧,所以也很少透过东窗
12、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烟几时升 起,又几时落下,我们也就不知晓了。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 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 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 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 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一
13、段,不仅写出了炊烟的特征,而且还给读者传递了独特的信息,为下文有 关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B文章说“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 是在心上” ,这句话体现了老太太对待生活的态度。 C “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 ”这体现了俄 罗斯老太太的孤独冷漠。 D文章结尾作者说俄罗斯老太太的炊烟最美,寄寓了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深化了文章 的主题,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2在作品里,作者回忆了一些她和老毛子之间的温情故事,表达了对这位老人的怀念以 及赞美。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老太太的形象。 (6 分) 3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有什
14、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 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 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 “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 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 获全胜。 ”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 剿。琅疏言: “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 即可
15、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 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 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 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 “绝 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台湾平,自 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曰: “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 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
16、,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 并如其请赐花翎。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 “明季设 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 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 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 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 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 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
17、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于 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 (节选自清史稿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B.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C.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D.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18、确的一项是() A. 花翎,清代的一种冠饰,多为皇室贵族和朝廷高级官员所佩戴,是“辨等威、昭品秩” 的标志。 B. 互市,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 理机构。 C. 旗,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由皇帝直 接统辖。 D. 太子少傅,负责教习太子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 三少” ,为“九卿”之一。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作内应;澎湖之 战中,他精心谋划,排兵布阵,大获全胜。 B. 施琅骁勇善
19、战,厥功甚伟。攻台过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 湾,终于使之回归,稳定了东南局势。 C. 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 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 D. 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 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他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2)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8. 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弃留
20、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哪 些。 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第 1818 练)练) 【基础训练】 1.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泼进来”运用 了拟物的手法。A.“低唱” “弹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一江春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生根发芽”运用了拟物的手法;D.后一个“李公朴”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故选 C。 2. 将“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修改为“一位从枪 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 走过来的一位革命
21、老人”中“名副其实” “一位”语序不当,正确语序是“一位从枪林弹雨、 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 。 3. 同意用逗号。前四个分句写竹子在生活方面的功用,第五个分句写竹子在战斗方面的 功用,两个功用之间用了分号,内部需要用逗号; 同意用分号。此处写竹子的五个功用,属于并列关系,而第五个功用内部有逗号,引出 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如果认为用逗号,分析“用它搭过帐篷” “用它做过水罐” “用它做过扁担” “用它蒸过来 饭”可知,这是一组结构一致、内容连贯的短句,再结合“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 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
22、嚎”可知,最后一句与前面的四句内容发生 了变化,前四句是生活方面,后一句是战斗方面,其前的分号标注了大的层次,由此可知, 前四句中间用逗号停顿即可。 如果认为用分号,结合“用它蒸过来饭”后的分号分析, “用它搭过帐篷” “用它做过水 罐” “用它做过扁担” “用它蒸过来饭”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 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这五个句子保持了大体相同的句式,内容上都是写竹子的功 用,具有连贯性,而第五个分句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五句话中间都用分号即可。 4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所写句子都是对上文的总结, 读懂这段话后根据前后内容填写。 【答案】
23、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这两个思想体 系本不会走到一起 5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标识中相关的图形,比如古代的车马、祥云图案等, 然后根据标识的主题思考其体现的寓意。 这是第 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识的主体图形, 联系历史可以看出, “祥云”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元素, “车马”展示的是历史与文明的演进; 整体图案主要体现的是东方思想和民族韵味的融合等。 【答案】该图由祥云、汉画像车马构成。祥云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汉画像车马寓意历 史的车轮,展示着历史与文明的演进;整个图形体现了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的融合。 6.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24、。解答此题既要对 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 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 项, “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错误,应是比拟和衬托手法。故选 D。 7. 凌云壮志的豪情:下阕中,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 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应当有凌云壮志,抒发了自己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抱负的愿望。知 音难觅的孤独:王禹偁屡受贬谪,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 像“征鸿”-样展翅高飞,感受到知音难觅的抑郁和客居异乡的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 目送雁去,想起
25、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得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 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 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 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 独愁闷。词的上阕写凭栏望远,雨中的江南景色依旧非常美丽。词的下阕着重抒情。 “天际征 鸿,遥认行如缀”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写空中:水天相连的远
26、处,一行大雁, 首尾相连,款款而飞。词人仰望天空,只见天边鸿雁连缀成行,展翅奋飞。大雁成群奋飞, 充满了生机,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 业,应当有凌云壮志,抒发了自己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抱负的愿望;同时,充满生机的燕 群也反衬出了词人的仕途失意和孤独寂寞。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 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词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 阑意”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 苦闷心情
27、。 8.【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3)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 “余” “犹” “摧” “崩” “栈” “钩连” “凤” 。 【综合训练】 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 项, “这体现了俄罗斯老太太的孤独冷漠”错误,通过文本信息,实际上她是充满生活 热情的老太太。故选 C。 2老毛子是一位独居的中国籍俄罗斯老太太,她身材高大,身体硬朗,肤白;勤劳: 经常看见劳作的身影,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善良热情好客:她隔着栅栏招呼我去玩,给我 吃零食;外表沉静但内
28、心热情奔放:她很少与村中人交往,却有两次隔着栅栏吆喝我去她 家玩,熟了之后还教我跳舞,屋里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 (答对一点 2 分)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 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 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 “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 ”+“点 (举出例子证明) ”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 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 外在形象: “这是个俄罗斯老太太” “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 “她个子很高” “虽然年纪大 了,但一点也不驼背” “皮肤
29、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可 以概括出她是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身材高大,身体硬朗,皮肤白皙的俄罗斯老太太的形象。 内在形象: “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 “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 , 可以概括出是一个勤劳爱干净的人; “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 她去了” ,可以概括出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 “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 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 “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 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着舌头在说话。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 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
30、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 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 ,可以概括出是一个外表安静内心奔放热情的人。 3.从结构上, “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暮色中的炊烟”与事件的发展有密 切关系; (2 分)从内容上,邻居们通过观察老太太家烟囱里的炊烟是否按时升起来判断独 居老太太的健康状况,表现了邻居们的善良与温暖。 (2 分)同时, “暮色中的炊烟” ,烘托了 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而老人却在这种宁静平和的氛围孤独地死去,更凸显了老人悲苦的命 运。 (2 分)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
31、 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 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 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 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 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本文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结构上, “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比如“而我 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 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那
32、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 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 “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 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 “暮色中的炊烟”是 否升起,暗示着“老毛子”是否安好;内容上, “暮色中的炊烟” ,属于景物描写,烘托了一 种宁静平和的氛围,文中的“老毛子”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孤独地死去,更能凸显了老人悲 苦的命运。 4.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克塽大为震惊,派遣 使者到军前请求投降,施琅上疏陈明情况,皇上答应了,八月施琅率兵进入鹿耳门,到了台 湾。 “琅”作主语, “疏陈”作谓语,主谓关系
33、不能断开,排除 BD; “上”指皇上,作“许之” 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故选 C。 5.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 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错。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故选 B。 6.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 其请封”错。原文“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说的是施琅不报私仇,没 有说释放郑克塽; “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是对施琅的封赏,不是郑克塽。故选 D。 7. (1)请求催促地方筹备粮食军饷,只要遇到便利天气就可进军,并且请求调度陆路 官兵协
34、助围剿。 (2)我特意提拔重用你,是因为你能不辜负使命,把盘踞台湾六十余年的贼寇,一举消 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趣,通“促” ,催促;治,置办、筹备;但,只要。 (2)关键词:擢用,提拔重用;负,辜负;靖,平定。 8. (1)战略位置重要; (2)防止外来侵略; (3)维护国家统一; (4)迁民不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 可知,台湾战略位置重要; 结合“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可知,守住台湾能防止 外来侵略;
35、 结合“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可知,因为船只少,很难短时 间内把百姓迁走,迁民不易; 结合“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可知,守住台湾有利于国家统 一。 参考译文: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康熙元年,施琅被提升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年,郑 锦病死,他的儿子克爽尚年幼,将领郑国轩、冯锡范负责军务。内阁太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 平定台湾的奏本,据此又推荐了施琅(以前他的水师提督之职被裁掉)。皇上再次任命施琅担 任福建水师提督,加任太子少保,并命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湾。施琅到任军中,上疏说: “敌 人的船只长时间地停泊在澎湖,全部力量坚固防守。冬春交际之时,飓风时
36、常发生,我们的 船只很难渡过海洋。我现在练习水兵,又派遣间谍与我以前的部下联系,使他们作为内应, 等到风便利我们的时候出兵,可以大获全胜。 ”夏至后二十多天,彗星出现,户部尚书梁清标 以此为理由,要求暂时延缓进攻围剿。施琅上疏说: “我已经挑选两万精兵、三百只战船,足 够消灭海贼。请催促督抚置办粮饷,只要遇到顺风,就可进攻,并且请求征调陆路官兵协助 围剿。 ”皇帝下诏听从他的建议。足破灭海贼。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占踞澎湖,环绕澎湖二十多里设置壁垒。施琅坐着主帅太船;中进 对手水阵中,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很快把百艘船分开列阵东西两侧,派 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向东攻打鸡笼峪,向西攻
37、打牛心湾,分散敌人的攻势。施琅亲自率领 五十六个船分为八队,用八十船殿后,扬帆直进,直取澎湖,国轩逃回台湾。克塽大为震惊, 派遣使者到军前请求投降,施琅上疏陈明情况,皇上答应了,八月施琅率兵进入鹿耳门,到 了台湾。有人认为施琅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 “孤岛台湾刚刚回 归,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 不敢顾及私怨啊。 ”台湾平定,自海道报告朝廷大捷的消息。上皇表彰施琅的功劳,说: “我 特别对你提拔重用,你能不辜负使命,作乱了六十年难以平定之贼寇,消灭殆尽。 ”又授予他 靖海将军,封靖海侯。施琅上疏辞掉靖海侯的封赏,请求向
38、内大臣一样照例赐给花翎,部议 认为不符合常例,皇上下命令不能推辞封赏,一并按照他的请求赐予花翎。 皇上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地料理台湾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 提出将在台湾居住的人迁移、将台湾放弃的意见,施琅上疏说: “明朝末年在金门设澎水标, 出汛到澎湖就停止,台湾原属于教化只外,本地人和外来人混杂相处,没有进入疆域版图。 然而那时中原的百姓秘密前往生活的,已不少于万人,等到崇祯元年,芝龙接受安抚,借给 与红毛作为互市之场所。如果丢弃他们的土地、迁走他们,用有限的船只,去摆渡无限的百 姓,不经过多年,难以完成。如果摆渡不完,逃窜藏匿在山谷中,就是所说的把武器借给了 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此地原来被红毛占领,他们要趁机再次占领,一定会偷偷觊觎内 地,蛊惑人心。大概通筹天下的形势,一定希望万全之策,台湾虽然在外岛,却关乎四省要 害,断然不可放弃。 ” 施琅又陈述了请求皇上允许郑克塽交回台湾本土,回归朝廷,并让他 带领家眷和部下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一起到京城,皇上下诏授予克塽公的封号, 国轩、锡范伯的封号衔,一起隶属于上三旗,其余职官以及桓等在附近的省分安排垦荒。不 久苏拜等上疏也采用施琅的提议,一并设置三个县、一个府、一个巡道,皇上下令允徐施行。 三十五年,施琅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七十六,死后赠予太子少傅,赐给他祭奠的仪式, 谥号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