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第 2929 练)练)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文房四宝” 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唐朝韩愈作毛颖传 ,称砚为“陶泓” ; 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 ,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王迈诗云: “多谢吾家即 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万石君”的名字亦流传开来。随着人 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绎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赋予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的说法。民间常把祖
2、传的砚作 为家山显贵、 家道兴隆、 书香绵远的象征。 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 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 。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 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们将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C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 D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2下列
3、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 分) 4下图标志被选为“浙江民宿”宣传标志,请结合标志谈谈入选理由。 (5 分) 【说明】图片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东坡的词,下面有一行较小的英文句子是 “A home for my heart at peace” 。 5结合文段,概括三条实现乡村旅游地碳中和的途径。 (每条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中国传统村落是乡村旅游地的重要
4、类型,但风貌维持、古建保护与旅游开发、低碳诉求 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对立。因此,从中国传统村落的资源特征和保护需要考虑,探索相应 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势在必行。 对于传统村落而言,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低碳清洁能源,合理使用太阳能、 地热能和乡村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能,寻找到村落保护、旅游发展、低碳诉求的理想点。采用 村落四旁绿化与建筑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植绿技术,绿化、美化村落环境,营造出悦目的感官 体验效果,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同时兼具固碳生态服务功能。固体废弃物是传统村落型乡村 旅游地主要碳源之一,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依据的基本原则,在资源 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水
5、平尚待提高的情势下,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也就显 得十分必要。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地的低碳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与支持,社区居民的 自愿参与和融入低碳生活,方能推动乡村旅游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6-7 题 宋杨万里 其一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其二 晓翠妨人看远山,小风偏入客衣单。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注释】这两首诗为杨万里赴任广东常平茶盐之职途中所作。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两首诗角度有同有异:都描写了早春景物,但第二首重点写“寒” ,暗点诗题“二月
6、一日”和“晓” 。 B第一首第二句“嫩水新生尚露沙”用“嫩”和“新生”等词语形容水,令人产生喜悦 怜爱之情。 C第二首后三句运用拟人手法, “偏入” “爱做” “自寒”等词语将小风和桃花写得意趣 盎然,鲜活生动。 D两首诗都描绘了一个优美宁静而又伤感凄迷的境界,视角独特,动静交错,诗意清新, 自成妙谛。 7晚清诗评家陈衍曾说: “宋诗大抵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说、 侧一层说。 ”意思是说宋诗层次曲折,富于变化。请结合两首诗做简要分析。 (6 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后赤璧赋中有“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之句,这与
7、他赤 壁赋中描写其游览行为的两句“,”相似,均 反映出作者游览的随性无拘。 (2)文人学者为了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命名书屋或居室。如 柳亚子有一书房曰“磨剑室” ,即取意于贾岛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钱大昕的 “十驾斋”则取意于“,” 。 (3) “子规”又称“杜字” “杜鹏” ,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 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中“,” 。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春夜奇遇 汤素兰 村庄在大山的怀抱里,村民的房屋就散落在山脚下,依傍在山坡上,彼此之间能够鸡犬 相闻。小林家的房子在村
8、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 小林医生又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给父亲扫墓。小林发现,每年清明节总是有人比他更早, 在父亲的坟头上放一个杨柳枝编的花环,今年也不例外。 父亲老林是乡村医生,在家里开了一爿小小的“林氏诊所” 。父亲过世七八年了, “林氏 诊所”的铜牌还挂在外墙上。风吹雨淋,铜牌虽然有锈斑,却仍旧锃亮着。 小林记得,父亲总是忙,白天给人看病,晚上也常常要接诊。家里的中药柜,一格一格 的小抽屉里放着各种中草药,房子里还有一股淡淡的药草香。西厢里间的门常关着,父亲也 叮嘱他不要随便进去。对此小林又害怕,又好奇,越是不敢看、看不到的地方,他越是想看。 父亲去世后,小林终于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
9、现里面竟然装了手术用的无影灯,还 有一张手术台。父亲是中医,看病基本上是中医的“望、闻、问、切” ,难道父亲曾在这里做 过手术? 奇怪的事还不止这一桩。父亲在世时,朝南的院门从不上门闩,更不上锁。因为父亲说, 也许随时会有病人来,人命关天,一刻也不能耽搁。父亲还在西边的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 门上装了一个铜铃,系着一根拉铃的棕绳,绳子又细又结实,一直拖到地上。 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小林曾奇怪地问过父亲: “爸,你为什么要在后院装个门铃呢?” “万一有人从后院来找我看病呢?他一拉铃,我就能听到。 ” “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 “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父亲说。 小时候,
10、小林有好几回仿佛在夜里听到过门铃声。可他总是困极了,睁不开眼睛,以为 自己只是在做梦。也有那么一两回,小林明明感到父亲在诊室里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晨 却看不到病人,真是奇怪极了。 如今后院门上的铜铃在阳光下依然闪亮。那根长长的棕绳只是颜色深了一些,依然结实。 小林家的院墙,一年四季有开不败的花,依然像父亲在世时一样茂盛。 小林来到父亲的墓地,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花环挂在父亲的墓碑上。 下山时,天空噼里啪啦下起了大雨。小林只好留在山坡下的表叔家吃了晚饭,喝了好几 壶米酒才晕乎乎地回家。 半边新月挂在瓦蓝的天幕上,月色下的山村静谧安详,只有村道旁的水田里间或响起一 两声蛙鸣。回到老屋
11、,小林倒头就睡了。半夜里,他好像听到了“丁零零、丁零零”的门铃 声。他起先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侧耳细听了一会儿声音一直响个不停,还越来越急,正 是后院门口那只铜铃发出来的声音。 小林迷迷糊糊地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 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眼睛里流着泪,长长 的嘴翕动着。那只小穿山甲受了很重的伤,已经奄奄一息。 小林立即从车子的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在手术 台上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穿山甲一直紧张地搓着两只前爪,在手术台 边上流泪。给小穿山甲注射完抗生素,又用纱布和绷带把
12、创伤面保护好,这场手术才算完成 了。接受完手术的小穿山甲醒了过来,精神也好了许多。穿山甲妈妈转悲为喜,又把两只爪 子抱在胸前,不断地朝小林医生作揖。 穿山甲妈妈背着小穿山甲,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中。 第二天早晨,酒醒后的小林医生完全不记得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了。他发现西厢里间的 无影灯一直亮着,自己的急救箱竟然打开着放在手术台上。手术台上的白色搪瓷盘里,有一 团团带血的消毒棉球。 正在纳闷,又听到后院门口响起“丁零零、丁零零”的门铃声。 他打开后院的小门,看到两只穿山甲抬着一只柳条篮,里面装着满满一篮野山菌。大一 点的那只穿山甲把小小的爪子抱在胸前,朝小林医生恭恭敬敬地鞠一躬。小林医生一个激灵,
13、 仿佛一股神奇的电流,激活了昨夜的记忆。 几天后的清晨,小林驾驶着汽车,慢慢驶下山坡。他已决定以后每周回家一次。春风从 车窗吹进来,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 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锃亮的光。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装草药的小抽屉,淡淡的药草香,合乎小林父亲的医者身份; “人命关天,一刻也不 能耽误” ,体现小林父亲的医者仁心。 B. “林氏诊所”在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又特意开了朝西的院门,并在门铃上系棕绳, 这些都为动物前来求医提供了便利。 C. 父亲特意设置手术室,并多次为动物们做手术,却不让小林知道
14、真相,其实是希望用 身教而非言传的方式来影响小林。 D. 通过救治小穿山甲,小林揭开父亲隐藏的秘密,最后他决定每周回来一次,表明他受 到了父亲的影响,成为新的守护者。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本来是一位中医,家中却有手术台;小林还没来扫墓,坟上却先有花环,一系列 反常之事都紧扣题目中“奇”字。 B. 小说描写了瓦蓝的天幕、月下的山村、 “噼里啪啦”的雨声和水田里的蛙鸣,从视觉 和听觉角度渲染了春夜的静谧。 C. 同样是“丁零零、丁零零”的门铃声,半夜的铃声带来了紧张感,第二天的铃声却让 人感到温暖愉快,两者形成了反差。 D. 小说先写“林氏诊所”的铜牌
15、历经风吹雨淋却仍旧锃亮,结尾再写小松鼠擦拭铜牌, 悬念与释疑互相呼应,构思十分巧妙。 3. 小说中插入的小林与父亲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4. 汤素兰的创作以童话故事见长。童话故事的幻想既是超现实的,又渗透着现实生活的 哲理和情感。请据此对这篇作品中的“幻想”成分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文本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今 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 法其意而已。
16、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 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 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 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 “择术为先。 ”帝曰: “唐太宗何如?”曰: “陛下当法尧舜,何以 太宗为哉?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帝曰: “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 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 “卿所施设以 何先?”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 民流离
17、,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 “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 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帝曰: “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 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 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 “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 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 求去,上益厌之,罢相。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 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
18、此,而某不量 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 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5. 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B.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C.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D.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
19、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6. 下列对文本一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用,文中指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意同成语“师心自用”中的“自用” 。 B. 通知,文中指后世学者不能完全明白了解先贤之道,现指用书面或口头告知。 C. 常数,指规定的数量,也指一定的规律或一定的次序,文本中取第一个义项。 D. 倍道,字面意思是兼程而行,文中指王安石接受诏令立即加速赶赴京城任职。 7.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励志改革,治国有道。他提出,治国要以择术为先,效仿尧和舜这样的圣贤, 施政时最迫切的是改变风俗,建立法度。 B. 王安石直面危机,重视人
20、事。国内旱灾严重,王安石提出治理人事来应对,皇帝对此 表示赞同,并说自己也正为人事而忧虑。 C. 王安石两度为相,两度被免。第一次被免,与变法招怨、被人诋毁有关;第二次被免, 与自己心境变化、皇帝不再信任有关。 D. 王安石胸怀坦荡,不惧毁谤。他向司马光申明,自己决不学苟且媚众之徒,而以迁都 的盘庚为榜样,为了变法,甘受毁谤。 8. 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己,则非某之所敢知。 9. 在王安石看来, “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 一简要概括。 高考语文课
21、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第 2929 练)练) 【基础训练】 1C(语段的描写对象是砚台,根据对象一致的原则,A、B 两项的主语是“心愿” ,故排 除 A、B 两项。介绍砚的文化内涵,先介绍其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后 介绍其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分别照应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民情 民趣。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排除 D 项) 2B(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即墨侯”代砚台。A 项,用了比喻 修辞手法,将“岭上晴云”比作“絮帽” ,将“树头初日”比作“铜钲” 。B 项,用了借代修辞 手法,以“朱门”指代王侯贵族,富贵人家。C 项,运用夸张修辞手法
22、, “三万里” “五千仞” 以及“摩天”极写山河之奇伟壮丽。D 项,用了通感修辞手法, “风来花底鸟声香”以嗅觉写 听觉) 3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分,改对一处 1 分,改对两处 3 分)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错误有二:一是“演绎为艺术品”动宾搭配不当,应把 “演绎”改为“演变” ;二是“砚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宾搭配不当,应在“赋予” 前加上“被” ,这样句子就改为被动句“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4图文结合,简洁明了,富有创意。中英文组合,受众面更广,符合对外宣传的需 要。体现了浙江民宿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品味和追求。 (
23、答出 2 点得 4 分,答出 3 点得 5 分) (解析:此题要求评价该标志,这就需要考虑图标面对的对象以及宣传的侧重点。从整 体上看,这个标志上半部是图案,下半部是文字和字母,两处都能直接体现“浙江民宿”这 一主题,简单明了,富有创意。其中“树木”与“房屋”的结合,体现自然与人文融合,这 是浙江民宿的特点以及追求和品味,能够激发起在现代钢筋水泥禁锢中生活的人们的居住欲 望。中英文结合符合时代特点,让受众面更广,符合对外宣传的需要) 5. 使用低碳清洁能源;采用植绿技术;合理处理固体废弃物:居民参与融入低 碳生活。 (6 分,每条 2 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 6D( “都” “伤感凄迷” “动
24、静交错”表述不正确) 7视角曲折: “其一”由平视近处所见,再写俯视所见,最后写隔江远望所见。感 觉变化: “其二”先写自己感受到寒意,后将寒意转移给桃花,仿佛桃花也有知觉。诗歌一 波三折,委婉曲折而理趣横生。如“其一”通过视角的变化带来的结果揭示“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的哲理;其二揭示了“物我同一(相融) ”的道理。 (6 分,每点 2 分) 8.(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示例 1:庄生晓梦 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示例 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综合训练】 1. C 2. A 题目“春夜奇遇”中的“奇”意为“离奇、神奇” 。而“父亲本来是一位中医,家中 却有手术
25、台;小林还没来扫墓,坟上却先有花环,一系列反常之事”却是“奇怪” “让人感到 好奇” 。 3. 借小林之口问出读者的疑问,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 深化了父亲的形象,表现了父亲对病人的体贴周到,更加突出了父亲的医者仁心。为下 文穿山甲的出现埋下伏笔,为最后谜题的揭开作了铺垫。 4. 幻想的“超现实”体现在小动物和人类直接沟通互助,例如穿山甲可以向小林求助, 小松鼠擦拭小林家的铜牌。“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情感”体现在这样一种人与动物互 助共生的情景是我们内心愿望的满足和内心真实的体现,它传达的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 对孩子们能从小学会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希冀。 5. B
26、6. C “水旱常数”中的“常数”是指一定的规律。 7. B “并说自己也正为人事而忧虑”说法错误。 8. (1)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 妙。 (2)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知道 的了。 9. 不懂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没有正确的增长财力的方法。缺少可用之才。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 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以雄辩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议论; 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
27、的志向。于是向宋仁 宗上万言书,认为: “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 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借助天下人的力量 来增长国家的财力,收取天下的财力来供给国家的用度,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没有因财力 不足而成为国家忧患的,值得担心的是没有增长财力的方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 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以长久依靠 上天赐予的宠幸为常法,而没有一旦发生忧患的考虑吗?”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 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 “首先要选择推
28、行的 政策。 ”神宗问道: “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 “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 只是后世学者不能完全明白了解先贤之道,才以为唐太宗高不可及。 “神宗说: “你这可说是 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 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问: “你 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 “改变风俗,建立法度,是现在最亟需的了。 ”皇 上认为是对的。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 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 “水灾旱灾,是上
29、天运行的常数,就 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治理好人事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 ” 神宗回答说: “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治理好人事啊。现在天下人都 嗟叹怨恨,以至于出言不逊。我担心京师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然可怕,更怕失去民心。 ”京 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 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 “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上天一 定会下雨。 ”皇帝也感到怀疑,于是贬黜王安石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熙宁八年二月, 王安石重新担任丞相,王安石接受任命,日夜兼程赶往京师。王安石再次担任
30、丞相后,多次 称病请求辞官,皇帝也越发厌恶他,罢免了他的相位。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时年六十六 岁,被追赠为太傅。绍圣年间,赐谥号为“文” 。 文本二: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把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之 见以讨好众人当作好事,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 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商王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 埋怨,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经 过周密考虑后才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假如您责备我占据高位已 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么我承认错误;如果说现在应当什 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