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长征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七律长征 授课人授课人学校名称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六年级科科目目语 文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 束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心潮澎湃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 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2、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语言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3、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方法。 2、 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 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的运用,了解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和
3、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 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 豪迈的气概。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多媒体室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预习朗读课文 教教学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了解历史, 导入新课。 二、背景介绍 三、文体介绍 四、朗读诗歌
4、, 感知诗意 五、品词析句, 感悟诗情 1、同学们,你们读过毛主席的 诗吗?从他的诗中我们领略了 他的雄韬伟略, 今天, 我们再来 欣赏毛泽东的另一首七律长 征 ,看看又有怎样的气魄呢? 2、板书课题 3、播放长征行军图 1 、 作 者 简 介 : 毛 泽 东 (18931976 年)字润之,马 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军、 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 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 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 盾论 、 实践论 、 沁园春雪 2、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 中央红军过岷山,长征即将结 束。 回顾长征一年
5、来所战胜的无 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 豪情,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七律是七言侓诗的简称。 是诗的 一种, 每篇共有八句, 每句七个 字, 偶句末字押韵, 中间四句对 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 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1、 投影全诗,请学生自由读 2、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 山只等闲。 1、 诗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诗? 2、 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3、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 作用? 4、 你从“不怕” 、 “等闲”体会 1、 读课题。 2、了解长征 1、了解作者简介 2、了解诗的创作背景 1、了解七
6、律知识 2、在文中标出:首联、颔联颈联和 尾联。 1、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不仅要读正确, 还要读出节奏感、 读出感情, 读出气 势。 1、找一找,画出总起句(首联) 2、让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 3、这句是总起句,总领全诗,全诗 围绕该句展开叙事抒情。 4、 “不怕” 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 播放长征行军图,让学生了解 历史,点击学生情感的兴奋点, 使学生先进入一种学习氛围, 为理解整首诗做铺垫。 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对作者 毛泽东有一定的了解。并了解 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读通读顺课文,是批文入境悟 情的基础。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通过引导 学生在具体
7、情境中通过抓住关 键词来理解句意,并引导学生 想象情景,体会含义,实现了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六、总结全文, 情感升华 到了什么? (二)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 礴走泥丸。 1、指名读诗句。 2、课件出示“五岭” , “乌蒙山” 图片,从而指导理解“逶迤” 、 “磅礴” 又用画一画“细浪”、 ” 泥丸”加深理解 2、说说这句诗的诗意。 3、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 横铁索寒。 1、默读这句诗,想想这句诗概 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 事?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3、你对诗中“暖”和“寒”二 字是如何理解的?这两个字都 暗示了什
8、么? (四)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 后尽开颜。 1、理解诗意,体会战士们此时 此刻的心情 2、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 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 什么? 3、从最初的“不怕” , “只等闲” 到最后的“更喜” , “尽开颜”我 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 基调?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 热情地 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 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面对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毫无畏惧。 “等闲 “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 从容 不迫的大无畏精神和自豪感。 1、逶迤:形容山脉、道路、河流等 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磅礴:这里指山势高大。 2、理解诗句意
9、思。 3、这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 法, 表达了红军翻山越岭时的大无畏 精神、 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1、 这句诗描写了两件大事, 分别是: “巧渡金沙江” 、和“飞夺泸定桥” 。 2、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 “暖” 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 的欢快心情。 “寒”字表明红军飞夺 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这一 “暖” 一 “寒” 既写出了天气的情况, 又将这两种心 情进行了对比, 从而表现了红军的神 勇无比。 1、小组交流,哪些词语写出了红军 战士的心情 2、 “喜”是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 金沙、 抢大渡, 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 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10、 “更喜” 指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3、体会到:轻松豪迈、气度不凡 1、 课堂总结 2、 学习长征精神 我采用播放“五岭”“乌蒙山” 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 五岭与乌蒙山的险要。又通过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水面 腾起的小浪花和泥地上溅起的 泥丸,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和 心理反差,加深学生对诗句的 理解。 通过播放“巧渡金沙江”, “飞 夺泸定桥”课件,给学生带来 视觉上的震撼,不仅促进了知 识的理解,而且点燃了学生的 思维火花,诱发了联想,激发 了情感,符合教学中的直观性 和感染性原则,老师不着一字 而境界全出,教学难点迎刃而 解。 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并结合播放 课件,让学生体会红军翻过雪 山胜利在望的喜悦之情。 本环节重在升华情感,利用对 全诗进行总结,深化红军革命 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领 略一代伟人的豪情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