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教学反思(共4课时).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656950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教学反思(共4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南京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教学反思(共4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南京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教学反思(共4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南京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教学反思(共4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南京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教学反思(共4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共共4 4课时课时) ) 5.热传导教案+教学反思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涉及课标】【涉及课标】 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 能量表现形式。 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 度低的物体。 5-6年级: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 温度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 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热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现象

2、,教材通过生活中热传导事例的再现, 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揭示热传导的过程和特点,认识热传导的概念。 本课内容由三个活动构成:活动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再现生活中的热 传导现象,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的 方式让低温物体热起来;活动二,观察热在金属、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 递过程和方向,在此事实基础上,学生能认识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 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2 活动三,分析生活中应用热传导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 理解。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并不陌生,如烧水、 炒菜等。他们也能

3、判断出热在物体之间和物体内部是如何传递的,但对 于热传导的概念和发生条件还不是特别的清晰。因此,需要对生活事例 的分析、探讨和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 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在 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2.通过“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仔细 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以及归纳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运用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传导现象。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交流、讨论和动手实验,了解热传

4、导发生的条件和传递 的方向,认识热传导的概念。 难点:会做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黄豆掉落速度”的演示实验装置、PPT。 学生分组材料:火柴、酒精灯、黄油、一片金属片、一片有豁口的 金属片、四个夹子。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经验,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泡过温泉吗?谁来说说泡温泉时身体有哪些变 化?(体温升高,出汗。) 师:人体为什么会出汗?(体温升高。) 师:请同学们想想,泡温泉时体温为什么会升高?(温泉水是热的, 当人进入温泉,与温泉水接触时,温泉水把热量传递给人体,人体的体 温就升高了。) 2.明确课题。 总

5、结:大家同意吗?(同意。)也就是说,人在泡温泉时,温泉水 和人体之间有热量在传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之间热量传递 的问题。(板书:人体温泉水)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体泡温泉的事例分析,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 让学生意识到两个物体之间可以发生热量的传递,从而聚集本课要研究 的内容,引发学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二、初步建立概念两个物体之间的热传递。 1.交流生活事例。 (PPT出示图片:一个是冬天人们使用暖手宝给手取暖,一个是人们 用哈哈气的方法给手取暖。)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看这两幅图。思考:它们是怎么让手 暖和起来的?谁能说说。 交流: 4 图一暖手宝:暖手宝把热量传递给了手,

6、手变暖和了。(板书:手- -暖手宝)图二哈气:热气把热量传递给了手,手变暖和了。(板书: 手-热气)2.总结热量传递方向。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黑板。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时,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从温度高传向温度低) 师:没错!与手相比,我们发现暖手宝,热气,热水的温度有什么 共同点? (板书:温度高)而手的温度相对要低。(板书:温度低)因此, 当两个物体之 间发生热量传递时,热量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传向温度低。(板 书:)3.总结热传导产生条件。 师:同学们,如果说手不碰到暖手宝,热气和热水,那么手还会热 起来吗? (不会)也就是说,要想让手热起来,热量要想从一个物体传递给 另一

7、个物体,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板书:接触)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暖手宝的温度和手的温度是一样的, 当暖手宝和手接触后还会有热量的传递吗?(不会。)也就是说,物体 之间要有热量的传递,还要满足什么条件?(板书:温度差) 4.拓展生活事例。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的现象,想想 你还见过哪些? 交流:做饭,炒菜,烙饼(强调:方向:高-低;条件:接触,温 5 度差。)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请同学们再来想想刚上课时, 老师问大家的泡温泉的事例。这里面只有人体和温泉水之间发生了热量 的传递吗?温度水的热量全部传给了人体吗?(不是。温泉水和空气之 间也有热量的传递。

8、板书:空气温泉水)。 5.初步建立热传导概念。 师:同学们,从物体的形态来看,人体属于什么形态?(固体。) 温泉水是液体。手是固体。暖手宝是固体。手是固体。热气是气体。空 气是气体。温泉水是液体。(板书:固、气、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任意两种形态的物体之间,只要存在温度差, 只要它们有接触,就都会发生热量的传递。所以我们说:热可以从一个 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出传到温度较低处。 【设计意图: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建构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就是热 传导。热传导这一新的科学概念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 个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热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到另一

9、个温度较低 的物体;另一方面是一个物体内部(这个物体指的是固体),热总是从 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这一部分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构热传导概念, 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对泡温泉、暖 手宝、哈哈气这三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 的热传导现象一般是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从而初步建构热 传导的概念。然后再对这三个生活事例的深层分析与讨论中,进一步发 现热传导的规律:热传导的规律是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 6 物体;热传导发生的条件:一是必须有接触,一是必须有温度差。最后, 在对三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热传导可以在固体、 液

10、体、气体中的任意两种形态之间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概念物体(固体)内部热量的传递。 1.预测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 师:同学们,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并且有了接触后,就可 以发生热量的传递。如果是一个固体的内部也存在温度差呢?热量又是 怎么传递的呢?这个固体,比如说金属片,当我们加热金属片的一点时, 这一点的温度就会升高,没被加热的地方温度会低,你们认为这时金属 片内部温度是如何传递的?(交流:从高到低。) 2.设计实验。 师:这只是你的猜测,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呢?(实验) 出示实验器材,交流设计。 师:为什么要涂黄油?加热后黄油会发生什么变化?(融化)它起 什么作用? (借助

11、蜡黄油观察金属片各个部位温度的变化,金属测温太困难。)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非常好。老师在你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细 化。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实验怎么做。 (PPT出示实验步骤。) 实验问题: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火柴、酒精灯、黄油、一片金属片、一片有豁口的金属 片、四个夹子。 7 实验步骤: (1)将黄油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2)用试管夹夹住完整金属片的一侧,加热金属片的中心,观察黄 油的变化。 (3)用试管夹夹住有豁口金属片的一侧,加热金属片的一角,观察 黄油的变化。 3.动手操作实验。 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在中间加热的金属片上,黄油从中间向四周 扩散地融化。在一侧加热的金

12、属片上,黄油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 融化,有断开的地方,另一侧黄油不在融化。 师:有断开的地方,黄油为什么不融化?(没有接触,热量不能传 递。)5.结论: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面八 方的。(板书:四面八方) 6.探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速度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热在向四面八方传递时,各个方向传递 的速度是怎样的?(猜测:速度一样。)这是大家的猜测。要想知道对 不对我们需要怎么样?(做实验。)没错。这次我们通过演示实验进行 探究。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老师自制的一个实验器材。这是一个金属圆 片,老师在圆片的中心固定了一个螺丝钉,然后以螺丝钉为中心画了两 个同心圆。所以,

13、螺丝钉到每个圆的距离是相等的。然后老师用黄油把 黄豆粒又粘到两个同心圆上。最后,老师要加热螺丝钉,请同学们想一 8 想,如果想同学们预测的,热向各个方向传递的速度的一样的,我们会 看到什么现象?(第一圈先掉,第二圈后掉。)如果不一样可能会出现 什么现象?(第一圈,第二圈同时掉落。) 7.演示圆盘实验,观察不同距离豆粒掉落的顺序。 8.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第一圈先掉,第二圈后掉。 9.结论:向四面八方,而且传递速度相同。(板书:速度相同) 10.总结: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热可以从物体 (固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 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

14、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 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板书:热传导)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热传导概念时,主要是通过 “加热铁片”的分组实验和观察“黄豆掉落速度”的演示实验来完成。 在“加热铁片”的分组实验中,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块铁板,一块是完整 的铁板,一块是有豁口的铁板。通过加热完整的铁板,观察铁板上黄油 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热传导这一科学概念,认识到在一个物体内部 (专指固体),热也是从温度较高处传递到温度较低处,而且传递的方 向是向四面八方。在加热有豁口的铁板时,学生会发现豁口两边黄油融 化的情况不一样,一边融化,另一边没有融化。在追问原因的过程中, 让学生意识到是因为

15、有豁口的两边铁板没有接触上,从而巩固热传导发 生的条件之一-必须要有接触。最后,在讨论与猜测热向各个方向传播 速度的基础上,观察“黄豆掉落速度”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9 与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热向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从而完善 热传导这一科学概念。】 四、应用理解 1.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你能说说它们的传熟过程吗? 2.出示图片,交流。 烫酒:热水的热量传递给酒壶,再从酒壶传递给酒。 烙饼: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锅面的热传递给面,面受热熟了,就是 饼。量体温:口腔舌下的热传递给体温计,体温计就显示出体温了。 冷敷或热敷: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 给布包。吹

16、头发:电吹风机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 电烙铁作画:电烙铁产生的热传递给木板。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热传 导。 那么热在液体内部或气体内部又是如何传递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烙饼、量体温、冷敷或热敷、电吹风机吹头 发、电烙铁”等生活中热传导的事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已经建立的概念, 明确传递的方向与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使学生能够从一个维度中得的知 识迁移运用到新的维度中去。】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热传导 接触 10 温度低温度高温度差 (固)人体-温泉水(液)四面八方 (固)手-暖手宝(固)速度相同 (固)手-热气(气) (气)空气温泉

17、水(液)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热传导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的首 课。本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热传导事例的再现,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揭 示热传导的过程和特点,认识热传导的概念。课前,我从教学目标的制 定,教学活动设计,实验的改进和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尽力做到顺学而导。通观本节课的教学, 我认为几下方面做的比较不错: 1.从生活实际出发,找准学习的起点。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泡温泉生 活事例为导入,聚焦生活中的热传递的现象,充分暴露出学生的前概念, 找准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随后又补充了暖手宝、哈哈气这两个学生熟 悉的生活事例,在对这三个生活事例的

18、深层分析与讨论中,采用归纳法 揭示热量转递的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热传 导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必须有接触,一是必须有温度差。最后总结 出热传导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任意两种形态之间发生。 2.深挖概念内涵,精选生活事例。本节课,老师要帮助学生建构的 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就是热传导。热传导这一新的科学概念的内涵包括 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热从温度较高 11 的物体传到另一个温度较低的物体;另一种是一个物体内部(这个物体 指的是固体),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 热传导这一清晰、完整的科学概念,本课精心选择了泡温泉,暖手宝

19、, 哈哈气这三个生活事例,对概念的阐述进行有效补充固体、固液、 固气等,有助于学生理解“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3.注重实验设计,培养探究能力。在设计和操作“加热铁片”的分 组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设计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根据已 有材料进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严谨性。同时,对 实验中观察要点有明确地指引,对探究性实验中所用材料的作用也分析 的很到位。如,在实验材料中准备了两块铁板和黄油,在设计和分析实 验时,对黄油的作用的分析,对有豁口铁板两边黄油融化情况的分析等。 除此之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很多不足: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不足。课堂较多采用了一问一答

20、的教学方式, 显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培养不足。可以采用提供一组信息,让学 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传热的共同点;设计实验时,可以用一组问题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设计、注意事项、实验材料的作用。 2.教学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如:表示热量传递对象的 “手哈气”,哈气是动作,不是物体,应把“哈气”改成“热气”。 再如,在教学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个别地方把温度和热量进行了混淆。 3.对核心概念内涵的把握还够准确。在生活中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但教学中却没有很好 的明确这一点,容易使学生形成片面的认识。如,两块铁板没有接触, 12 热还能传递过去吗?虽然这个

21、过程中,热的传递方式主要应该是热传导, 但事实是即使没有接触热还可以通过热辐射、空气的热对流传热传过去, 不能认为绝对传不过去。再如,热量是用大小表示,它除了与温度相关 外,还与热容、物体体积有关,因此,热量的大小并非一定对应温度的 高低。 课堂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进行完 善。学无止境,教亦如此。 13 第二单元热传递第二单元热传递 6.热对流教案+教学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热总是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热传递的方式有多种,液体和气体主要通过热对 流的形式传递热量。 【涉及课标】【涉及课标】 6.3.3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

22、物 体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 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举例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着重探究的是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方式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 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叫对流,即流体(气体或液体) 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对流产生的原因在于物质的热胀 冷缩,流体受热后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在浮力作用下向上浮起,温度 低的流体密度较大,向下流动。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导入,让学生用上节课热传导的原理 来分析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引发学

23、生思维冲突,聚焦对流现象。第二部分是探 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水升温后观察木屑在水中的运动 方式,借助木屑的运动方向推测液体的流动方向,经过分析初步建立热对流的概念。 第三部分是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在空气中点燃一支香,用玻璃罩倒扣住, 14 观察香冒出的烟是怎样流动的,进一步完善流体通过热对流传递热量。第四部分是 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和拓展活动, 制作一个走马灯并尝 试解释原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上一节课完成了热传导内容的学习,明白了热总是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热量在物体内部或两个物体之间会以传导的形式传递。由上节课的学习经验,

24、 学生 会觉得液体和气体也会是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这是学习热对流这种热传递方 式的一个障碍。 学生在以前学过固体和液体及气体的性质,知道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是液体 和气体区别于固体的重要特性,这为学生解释液体和气体在传递热的过程中可能发 生流动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注意到开锅后热气向上流动、打开冰箱门冷空气会向下 流向脚面的现象,但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热传递的方式,而仅仅是热的物 体和冷的物体运动了,不知道它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传递了热量;同时,他们注意到 的现象是一个局部,要么是上升、要么是下降,而没有注意到或者说无法观察到高 温流体上升会伴随着低温流体下降,低温流体下降会

25、伴随着高温流体上升。 由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流体大多是均质的,加之发生热对流时流体流动的速度 较慢,学生较难观察到其流动情况,因此,应该在流体中添加悬浮颗粒,借助悬浮 颗粒的运动情况判定流体的流动情况。借助加入附加介质,观察物质的变化情况, 是科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应该渗透这种意识,以培养学生设计 实验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水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5 1.通过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情况,认识到液体和气体会通过对流的形式传 递热量,初步了热传导传递方式的特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3.通过类比、迁移,初步学习通过添加附加介质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方

26、法, 培 养科学探究技能。 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事物的变化是可以被观察的,事物的内部是有联 系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火柴、试管、测温仪 学生分组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木屑、烧杯、搅拌棒、香、 玻璃罩、铁夹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前概念,引发思考。 1.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热的一种传递方式,是什么?(热传导) 谁能来说一下什么是热传导呢?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对装

27、有水的试管进行加热。加热点在试管的中部。我们 用热传导的原理推测一下,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请同学们将你的想法画在实验 记录单上。 3.引发思考:用测温仪测各点温度,发现结果和热传导并不一样。引发思考 16 热在水中究竟是如何传递的? 4.大胆假设:我们上节课研究热传导的时候,研究的材料大都是固体,而水是 液体。液体和固体的重要区别是它能够流动,那么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是不是可能发 生了流动呢?如果是发生了流动,这种流动会对整个水体温度的升高起到什么作 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梳理前概念,再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维冲突, 激 发学生探索新的热传递方式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尝试猜测水在受

28、热时 可能通过流动的形式传递热量。】 二、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1.设计实验:那么,水在加热的时候真的会发生流动吗?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 实验,通过实验清晰地观察到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流动,它时怎样流动 的?适时指导学生观察水的流动需要借助合适的悬浮物体,引入实验材料木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试错的过程,设计出观察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 实验,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3.实验操作: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小组按分工进行实验,用箭头在记录单上画 出木屑运动轨迹。 4.小组汇报:择机板书“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 5.教师

29、总结:像水这样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通过流动传递热量,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传递。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木屑的运动轨迹就是热在水中的传递轨迹,用热在水 中的传递现象,先简单的分析热对流的过程,初步建立概念。】 17 三、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1.概念迁移:热在水中传递会发生热对流,在石头、铁块中传递会发生热对流 么?(不会,因为石头、铁块不会流动。) 那么你预测一下热在空气中传递会不会发生热对流呢?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空气会发生流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 2.设计实验: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

30、实验来验证你的判断呢?借助什么来观察空 气的是否流动?(加入可以在空气中漂浮的物体,引入香点燃后产生的烟。)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4.实验操作: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小组按分工进行实验,用箭头在记录单上画 出烟的运动轨迹。 5.小组出示实验记录单并汇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热在空气中确 实是通过热对流来进行传递的。 6.总结推理:那么其它会流动液体和其它热传递的方式会是热对流么? 7.归纳总结:谁来完整地总结一下什么是热对流。(参照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引导学生借助其它物 体观察空气的流动,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热在空气中和水中传递方式相同,丰富了 热对

31、流的概念。】 四、生活中应用 1.联系实际:我们了解了热对流的概念,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热对流的现象 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发现。(蒸包子开锅时的热气腾腾的现象、冰棍刚拿出 冰箱是冷气向下流的现象等) 18 2.生活中的应用:热对流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夏天天气炎热,为什么制 冷空调一般墙壁的上部?冬天我们会利用暖气取暖,为什么暖气一般会挂在墙壁的 下部呢? 【设计意图:拉近概念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哪里有、怎么利用,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拓展迁移的能力。】 板书设计: 液体(水) 气体(空气) 受热向上遇冷向下循环流动 温度较高温度较低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热对流是苏教版五年

32、级上册热传导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通过实 验观察热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递特点,初步了解热对流。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热传导的知识,明白了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向温度 较低处,热在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会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由上节课的学习经验, 学生会觉得液体和气体也会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这是学习热对流这种热 传递方式的一个障碍。所以开课伊始我让学生用热传导的原理来分析热在水中是如 何传递的,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聚焦对流现象。然后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借助木 屑观察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在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探

33、究热在 空气中又是怎样传递的,继而认识到流动的气体和液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都是对流。 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并且能够作出解释。 2.注重实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19 我在课堂上没有把热对流的概念、特点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引导学生通 过回顾生活中借助水面落叶的运动判断水的流动方向、速度,通过类比、迁移, 设 计出观察水受热时的流动情况,培养实验探究技能,在教学中,学生理解得很快, 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够基于实验的要点进行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使用新型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在常规实验中,观察物体温度的变化常采用酒精温度计直接

34、测量,或者时借助 凡士林、蜡油等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材料的形态变化来间接观察物体温度的变化。 在本课导入环节中要测量试管不同位置的温度,使用酒精温度计很不方便, 测量精 度会受到非测量点处温度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使用了额温枪的点测温功能来进行测 量,方便、快捷、精度高。同时在教学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在这个实验中使用额温枪 的好处,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时要考虑材料结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有利于 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科技的发展使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手段多样化,我在课堂上尝试运用多种测量 工具、测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 1.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缺乏完整性。 在教学中

35、,由于担心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够,在对比、分析、推理、总结的过程 中,我多采用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的形式,这种简单的启发虽然降低了思维的 难度,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打断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琐碎, 思维的自主性、完整性不足。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 信心,二是没有设计一个有结构的、完整的问题组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我知道这样 做的重要性,但是我这种设计的能力还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20 2.在拓展应用阶段忽视了学生对热对流概念完整的认识。 在课快结束时,举出的热对流在生活中的例子“热锅热气向上、雪糕冷气下 降”,这两个现象并不是完整的热对流现象,只

36、是热对流现象是一个局部,这两种 现象只能明确表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还不足以说明热对流,忽视了引导学 生分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热对流的完整过程。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 是时间所剩不多,另一方面是我在课前对热对流概念的完整性重视不够。 2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热传递热传递 7.热辐射教案+教学反思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涉及课标】【涉及课标】 6.3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 形式。 6.3.3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 体。 5-6 年级: 说出生活

37、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 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热传递单元的第三课,是继“热传导”、“热对流”之后,引导学 生认识热量的另外一种特殊传递方式热辐射。教材通过四个活动帮助学生掌握 热辐射的概念:一是感知生活中热辐射形式的存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还有一种与热 传导、热对流不同的传热形式热辐射,教材呈现了两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模拟感受。二是制作“简易太阳能灶”,让学生 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了解热辐射受哪些条件影响,同时培养对工程技术的研究兴趣。 三是借助生

38、活中常见工具让学生理解很多情况下热传递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 22 多种方式同时存在的。第四个活动是在活动三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场景独立 分析三种传热方式有哪些异同,并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分析结果,这个活动既 能让学生在寻找相同与不同中加深对三种传热方式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 辑性和深刻性。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热的传递不仅有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四年级学 习了冷和热知识,强调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掌握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变化 可以使物体产生体积和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热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了 “进阶”的学习过程。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强化学生对

39、“物质是运动的”这 一核心观点的理解,在前期从宏观层面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单元学生借助一 些表象来了解微观运动,为初中学习分子热运动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 “模拟小火炉”、“模拟真空环境”的热的传递实验,知道热辐射是热 传递的一种方式。 2.通过分析、比较传导、对流、辐射,知道热传递特点是热从高温传向低温。 3.通过分析生活中具体事例,认识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传导、对流、辐射一般 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对我们影响很大。 4.通过学习热辐射特点,愿意利用课后时间,尝试设计制作简易太阳灶。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感受和动手测量,了解热辐射

40、的传递形式和影响条件。难点: 能够独立分析某个场景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23 教师材料:真空罩、抽气筒、数字温度计、浴霸灯、灯罩、电烙铁、电水壶、 小型电暖气 学生分组材料:模拟小火炉、粗无烟香、打火机、测温枪(可以测物体温度)、 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导入 (一)感知太阳的热量传到地球上的热传递方式 师:同学们,白天与晚上相比,什么时候的温度高?生:白天师:什么原因使 白天的温度高? 生:太阳 师:我们把像太阳这样产生热量的物体叫做热源。那太阳这个热源将热量传递 到地球上,运用的是哪一种热传递的方式?我们学过了传导和对流两种热传递的方 式,那

41、太阳的热量传到地球的热传递方式属于哪一种呢?(画图地球与太阳) (二)小组内交流一下,完成实验记录单。 分析传导和对流的特点,初步感知热辐射的热传递方式 传导需要直接接触;对流需要气体和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并且都是不同 时受热的,都是从温度高传到温度低。 那太阳传递到地球的热传递的方式即不属于传导也不属于对流。 (三)小组汇报,分析热辐射的特点 师:如果太阳到地球的热传递的方式即不属于传导,也不属于对流,那我们姑 且称它为第三种传热方式,那这种传热方式有什么特点? 生:不需要物体(固液气)也能传递热;传递的方向是四面八方。 【设计意图:通过对太阳热量传递到地球的分析,借助前两课的已有概念,

42、 运 24 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引导发现热辐射这一传热方式的特点。】 二、设计实验验证热辐射特点 (一)小火炉实验发现热辐射现象,并能够提出传播介质的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热传递方式的特点。 2.引出“模拟小火炉”实验,建立实验材料与太阳到地球这一传热方式的类比 关系。 出示实验材料(模拟火炉、无烟香、打火机、额温枪)。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疑问。 4.学生汇报,由学生来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汇报:上方的传热方式是对流,侧面与底部是热辐射预设学生疑问: 如果 没有空气还能传递热吗? 5.出示真空罩、抽气筒、数字温度计、浴霸灯等实验材料,进行演示实验。引 导学生分析真

43、空状态下也可以向四周传递热。 6.引导学生发现热辐射的特点,并板书、 分析特点:向周围、不借助物体,由温度高传向温度低,同时传热。 【设计意图:本课侧重于实验设计,教师在组织实验与反思中,改进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模拟实验的类比关系,促进了学生思维与观念的发展。】 (二)揭示课题热辐射 我们称这样的热传递方式为辐射。出示课题及定义内容 像太阳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 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三)分析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点 25 1.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有什么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2.梳理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点,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表格或

44、者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比较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点,通过表格或者思维导图, 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 三、热辐射应用 1.你会向周围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吗? 师出示军事用途、东快路多乘员车道拍照热成像。 2.你还知道哪些热辐射的应用? 师补充:早上学校体温监测、额温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尤其在抗击疫情期间,额温枪、电子 测温仪在学生生活出现的频率极高,将本课所学与这些物品建立联系,让学生知道 科学就在身边,增强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播放奥运会采集圣火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太阳灶可以引燃物体。 4.展示一个简易的太阳灶,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灶。

45、5.我们地球上能源很紧张,日益枯竭,我们能利用太阳给我们热辐射给我们做 哪些事情? 生: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意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制作太阳灶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将节省 下来的时间,留给“小火炉”实验,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热辐射这一概念。】 四、拓展应用 1.出示视频用太阳能做饭视频,这里除了太阳的热辐射之外,还有哪些热传递 方式? 26 2.出示电烙铁、电水壶、小型电暖气等物体来进行分析分别都有哪些传热方 式?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物品的分析,知道热传递往往是多种形式并存的,引导 学生研究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感受,进一步巩固对三种热传 递方式理解和区分,

46、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同时存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布置作业:别忘了回家要按照我们的设计图制做一个太阳灶哟! 3.结束语: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是我们国家人口众多, 人 均的物产资源相对来说还少,所以能不能更好的利用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或 者说提高热传递的效率,这将是我们未来将去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同学们,建 设祖国的重担交给你们了! 【以我们国家现况来引起学生对能源危机的关注,让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太阳能 这一清洁能源,同时提高热传递的效率,也为下一课进行铺垫。】 板书设计: 热辐射 热传递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

47、的科学概念有:热辐射能直接向四周发射热,且不依靠空气、水等任 何媒介,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在实际 热传递过程中传导、对流、辐射往往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围 绕以上科学概念组织课堂教学,但本课经过多次试教后发现,教材上设计制作的太 27 阳灶,无法在课堂时间予以完成,同时学生对热辐射特点的概念建构存在一定困难, 于是对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我认为处理比较好的方面有: 1.在课堂上不进行太阳灶的设计与制作,将节省下来的时间,重点用来解决本 课的教学重难点,将对本课的思考和创见得以施展。 2.结合太阳的热量传递到地球上这一生活实例,与前面两节课进行

48、密切关联, 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在巧妙引导中,引导学生发现热辐射这一热传递方式可能存在 的特点。 3.重新组织实验活动,试教过程中,曾用测量一杯热水周围的温度来发现热辐 射的特点,但与太阳这一生活实例的类比效果不明显,而且让学生容易误导为液体 的热传递都是对流。经过多次试教调整为“模拟小火炉”做为本课的主体实验,将 小火炉与太阳建立一一类比关系,改进后的实验设计,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与观念的 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太阳到地球这一热传递方式不需要介质,学生由此提出问题本次 实验有空气存在,再次和学生一起进行“模拟真空环境”的热的传递演示实验,发 现 “真空”环境下也可以传递热。 4.在比较三种传热方式的

49、异同点时,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来梳理科 学概念,有利于知识建构。 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在进行热辐射应用环节时,提出红外夜视仪、红外测温都是利用了热辐射, 这 一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是正确的,但是并没有详细解释其利用热辐射的原理, 当然 具体的原理比较复杂,可能超出学生的已有认知范畴,估计学生还没搞懂这些仪器 与热辐射的关系。当然要不要介绍着两种器材呢?或者是要不要进行详细介绍呢? 28 如果再次让我执教本课,我会仅出示而不介绍这些仪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新版教材的先行课,在我看来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 这一过程中,痛并快乐,感谢市区教研员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大连科学团队的帮 助,

50、希望能够得到大家中肯的意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9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热传递热传递 8.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教学反思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涉及课标】【涉及课标】 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 式。 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5-6年级: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 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传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南京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教学反思(共4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