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0 页 2022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必修二 课本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 必修一课本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 第第 2 2 章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第 1 1 节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P1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构成上的一致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 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再元素构成的差异性:各种 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 P16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P17 (图 2-1;2-2)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 4 种元素分别是
2、 O、C、H、N,占细胞干重百 分比最多的 4 种元素分别是 C、O、N、H。 P16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C、O、H、N 这 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P17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 质。 P18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 以被苏丹 III 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 IV 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 产生紫色反应。 P18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NaOH 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的 CuSO
3、4溶液) 双缩脲试剂(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NaOH 溶液,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的 CuSO4溶液)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向试管内注入 2mL 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注入 1mL 斐林 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将试管放入盛有 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 热。 P19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制片 用吸水纸吸去染液, 再滴加 1-2 滴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 目的是洗去浮色。 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双缩脲试剂的使用 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 A 液 1mL,摇匀。 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 B 液 4 滴,摇匀。 第 2 页 共 40 页 第第 2
4、2 节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蛋白质 P20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P2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有 8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 9 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这些 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 含量。 另外 12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非必需氨基酸。 P22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氨基酸的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 合。 P22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例如胰岛素是一种蛋
5、白质, 含 2 条肽链。 P2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是多样 的。 盐析过程中, 蛋白质的结构没有(有/没有)发生变化。 把鸡蛋煮熟后, 蛋白质发生变性, 就不能(能/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 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 松散, 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第第 3 3 节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 P26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名称),一类是 RNA(简称)。核酸是细胞内携 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P26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6、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亲和力不同。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 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方法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P27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 分布在细胞质中。 P28核酸是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鍵连接而成的长链。一个单体是由一分子的五碳糖、一 分子的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 根据五碳糖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成脱氧核苷酸和核糖 第 3 页 共 40 页 核苷酸。 P28
7、DNA 由 2 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 由 1 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细胞内 A、U、T 构成的核苷酸有 4 种。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有 6 种。 第第 4 4 节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P30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都是由 C、H、O 元素构成。 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 P31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蔗糖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 P31麦芽糖由葡萄糖和葡萄糖构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 成。 淀粉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不溶(溶/不溶)于水。 淀粉水解后变为葡萄糖,成为人和动物合成糖原的原料。
8、 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P31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 醇。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P33维生素 D 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 体。 第第 5 5 节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P35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P36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
9、命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例如,哺乳动物的血液 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如果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生物体内的无机 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P37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需输入葡萄糖盐水。 第第 3 3 章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4 页 共 40 页 第第 1 1 节节细胞膜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边界 P41制备细胞膜时,怎样让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持续观察细胞的变 化。 P40为什么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
10、壁, 因此选择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更容易。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 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避免细胞核和许多细胞器膜不与细胞膜混在一起。 制备细胞膜时,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什么变化? 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 脂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越多。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的成分改变有关。 细胞在癌变过程中, 有的产生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P43细胞膜的功能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
11、行细胞间的信息交 流。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身体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结合。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受精作用。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即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 携带信息 的物质进入另一个细胞。 P43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 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你能解释 “染色排除法”的原理吗? 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剂是细 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
12、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 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第第 2 2 节节 细胞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P44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第 5 页 共 40 页 P45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P93线粒体具有 2 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 大增加。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一 般地说, 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 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的运动到代谢 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
13、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线粒体组成的。 P99叶绿体有双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其间充满了基质。该结构是由一个个圆饼状的类 囊体薄膜堆叠而成,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其上。 P45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车 间。 P46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是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 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除细 胞。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
14、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 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 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与 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P46硅肺的产生原因:当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 乏分解硅尘的酶。 P47除了细胞器,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线粒体的形态多样。 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
15、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 色。 P48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路径使用的方法是同位素示踪。 P49在细胞中,高尔基体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细胞器膜、核膜、细胞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是:首先,细胞膜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 第 6 页 共 40 页 决定性作用;第二,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P51有一种酸(酸/碱)性水解酶, 刚从肝组织分离出来的时候活性并不高, 但是保存 5 天后, 活性出人意料的大大提高了。这与溶酶体这一细胞器有关。 第第
16、3 3 节节 细胞核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系统的控制中心 P52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极少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 胞核。 P5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阅读课本 P52 资料分析 P53(图 3-10)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 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质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P54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模型有三种形式:物理模型、概
17、念模型、数学模型。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 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 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P58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 嫩。这与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 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膜破裂,各种水解酶释放出来,分解细胞 中的蛋白质等物质,这时的畜、禽肉烹饪后更鲜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第 4 4 章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第 1 1 节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P60在一个长颈漏
18、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 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颈内液面升 高的现象。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 第 7 页 共 40 页 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 因纱布的孔隙很大, 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 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
19、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 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P60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 P61 思考讨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一般情况下, 差值较大时吸 水或失水较多。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
20、质层。 P62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方法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用低倍(低倍/高倍)显微镜的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 原生质层的位置。 重复引流 0.3g/mL 蔗糖溶液,观察。再重复引流清水,观察。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的大小恢复原来的位置基本不变 P63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 分离开来。 P64 资料分析水稻培养液里的 Ca 2+和 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 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 Ca 2+、Mg2
21、+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 液里的 Ca 2+、Mg2+浓度增高。 P6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膜。 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 第 8 页 共 40 页 不同, 也就是有计划的更换作物种类来种。 这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什 么关系吗?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 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 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P78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
22、称为细胞代谢。 P79实验: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中,实验中的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除 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因 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P80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 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
23、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P81阅读课本 78 页问题探讨及 81 页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梳理酶的发现历程。 简单描述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发酵的过程不依赖于细胞结构,只依赖于细胞内的某些物 质。 将酵母菌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 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气泡冒出。这一结果与糖液中含有活 酵母细胞是一样的。 P8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20 世纪 80 年 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酶的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专一性的含义是指每一
24、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学科交叉” 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第 9 页 共 40 页 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P84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P85高温和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则会抑制酶的 活性。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 40-50之间。 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 植物体内的酶最 适 pH 大多在 4.5-6.5 之间。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下保存。 P86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
25、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请解释在 A、B、C 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2)如果在 A 点时温度升高 10 ,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3)如果在 B 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1)A 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 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 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 A 点时温度升高 10 ,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 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 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
26、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 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第 2 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P88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TP。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分子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PPP,其中 A 代表 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所以说 ATP 是细胞内 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 分子中远离 A 的那个高能磷酸 键很容易水解。 P89ATP 与 ADP 的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第 10 页 共 40 页 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
27、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写出 ATP 合成的反应式:ADP+Pi+能量ATP 细胞中绝大多数 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 吸能反应总是与 ATP 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总是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 萤火虫尾部反光的原因: 荧光素接受 ATP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 在荧光素酶的催化 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第 3 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P9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 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菌。 P92“参考
28、资料”2.检测 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并连通 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的依次通过锥形瓶。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 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其中的酸性条件是将重铬酸钾溶解在浓硫酸中。 P93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 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P94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 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29、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 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些列的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 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 I(NAD+)转化成还原 型辅酶 I(NADH). 无氧呼吸可以概括的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 质中进行的。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 酶 第 11 页 共 40 页 成乳酸。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
30、量存留在酒精 或乳酸中。 P95写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乳酸的反应式: 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到达 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为什么? 一般来说,如果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或酒精过多,会对细胞产生毒害。酵母菌在无氧 以及其他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随着发酵产物(如酒精)的增多,营养物质的减少以及 pH 发 生变化等的影响,它的繁殖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酒精发酵最终就会停止。其他 的例子如用乳酸杆菌使牛奶发酵形成酸牛奶,最终情况也是这样。 P95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 酒;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上后,病菌容易大量繁殖。(遇到
31、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 如清洗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慢跑是有氧运动。 资料: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 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 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 pH 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 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 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厌氧细菌。 在无氧条件下, 谷氨酸
32、棒状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 (如 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谷氨酸。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就成为谷氨酸钠 味精。 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 这是因为水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过气腔运 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较适应无氧呼吸。但是,水稻根的细 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 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 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
33、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 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 第 12 页 共 40 页 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 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 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第 4 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P97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来自太阳的光能。 色素提取的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若没有无水乙醇也 可用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中的水分。) 色素分离的原理:色素在层析液
34、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也在滤纸上扩散 得快。 光合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P98色素分离的结果:从远离到靠近滤液细线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 叶绿素 b。 该实验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的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 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方法步骤:(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 画滤液细线的要求:细、直、均匀 绿叶中的色素有 4 种,它们可以归纳为两类:叶绿素(含量占 3/4)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占 1/4)。 P99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这 些色
35、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 片呈现绿色。 想一想,温室或大鹏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 P100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 浊的空气,但不知道更新何种气体。他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 1779 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 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785 年, 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 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和
36、吸收的气体分别是 氧气、二氧化碳。 第 13 页 共 40 页 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 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实: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1880 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 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他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 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1)恩格尔曼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2)恩格尔曼的试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
37、的,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 (2)提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 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用极细的 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 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等等。 恩格尔曼在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后, 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 他用透过三棱 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 惊奇的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 从这一实验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 除存在
38、于叶片的一些细胞中外, 还存在于哪些部位的细胞中? 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 还存在于植物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 细胞中。 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 依次是浅、中、深,这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 是的。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即红藻反 射出了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 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含短波长的光,所以吸收红光和蓝 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 P1021939
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 水。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化学性质不会改 第 14 页 共 40 页 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 14C 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 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 途径成为卡尔文循环。 P103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成为光反应阶段。 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这一阶段在是 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反应。 叶绿体
40、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H被传递到叶 绿体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 作用下,促成 ADP 与 Pi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ATP。这样,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 ATP 中的活 跃化学能。 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辅酶(NADP+)与电子和质子 (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NADPH)。 P104暗反应阶段是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 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H还原。它 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
41、的 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 化碳分子被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 C3(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 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 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 经过一系列变化, 形 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 C5,从而使暗反应 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 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简单地说,是 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例如,控制光照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 化碳的浓度,等等。 P106光合作用
42、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各是什么?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 ATP。 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白天若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第 15 页 共 40 页 下图是夏季睛朗的白天, 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 分析曲线图并回 答: (1)为什么 7-10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2)为什么 12 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为什么 14-17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 (1)根据图中的曲线表明,71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在
43、一定温度和二氧化碳 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强度是随着光照加强而增强的。 (2)在 12 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 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1417 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此时光照强度不断减弱。 松土是许多地方农作物栽培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措施。 分析农田松土给农作物自身的生 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如何尽量减少可能出 现的不利影响。 提示: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能促进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
44、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 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产生沙尘的地 表物质以直径为 0.0050.06 mm 的粉尘为主,这些粉尘主要来自农田。由于松土促进了土 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 题变得更加严重。此外,松土还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为此,农业生产上应当提倡免耕 法。 免耕法又叫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农业生产中平时不用或尽量少用松土措施(能保证种子发 芽出土即可),收获时只收割麦穗或稻穗等部位,而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 留在农田地表,任其腐烂,以便尽量恢复土壤的自然状态并保护土壤,避免水分蒸发
45、。对 于农业病虫害和农田杂草, 则主要通过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来解决。 免耕法有利于水土保持, 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第 6 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 1 节细胞的增殖 P110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 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第 16 页 共 40 页 P111实验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 增大而减小;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有什么证据说明NaOH扩散进琼脂块了?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否相同?为 什么? 当 NaOH 与含酚酞的琼
46、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 NaOH 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 NaOH 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 在每一琼脂 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 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 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 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 DNA 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 增加的。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P11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
47、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 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 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 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前期: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 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 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从细胞的两极发 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P11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 使每条
48、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 察。 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极,使细胞的两极 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 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 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 第 17 页 共 40 页 两个新的细胞核。这时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
49、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 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 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两 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 DNA 的复制)之后, 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 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P114细胞无
50、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 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 裂。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在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中,会出现两个细胞核。有些原生动物 的细胞中有用于收集和排泄废物的伸缩泡。请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原生动物细胞 中的伸缩泡就是增大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2.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 小与核的大小成比例。所以像草履虫这样个体较大的细胞有两个细胞核,保证正常的 核质比。 实验:观察根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