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3.论述类阅读.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669061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3.论述类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3.论述类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3.论述类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 13.论述类阅读 (一)(2020全国卷 IT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 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 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 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

2、,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 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 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 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 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 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 理关系,社会才能治

3、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 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 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 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 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

4、 “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 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 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 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 样做父亲 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 “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5、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命题意图】本题紧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孝”的热点,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又体现了文化 自信,还蕴含了文化传承的理念。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的能力。 【解析】选 C。A 项,关于家庭伦理规范和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原文第一段

6、只是说“而要使这 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没有说谁更重要。B 项,关于“孝”在家庭 伦理中的地位,原文强调了“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 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但不是“古代社会特有的”。D 项,最后一段明确说“作为孝之核心理 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

7、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考查语 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解析】选 A。A 项是对论据与论点关系的分析。原文中多处引用,但引用的作用是不一样 的。第一段引用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 在各种礼之中”;第二段引用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第三段引用是 为了论证“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第四 段引用是为了论证“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

8、子的仁学”。B 项关于文章论点 的说法是正确合理的。C 项,第一段提出了论题,“礼”的约束,第二段提出了“孝”的地位,然后分 别从“孝”的制度化、哲理根据、现实意义层层深入,论证了“孝”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D 项, 前四段论述了“孝”的普遍意义,最后一段指出了内涵变化,所以正确。 【易错提醒】作为必备知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一定要清楚。议论文的论点以及位置;议论文 的论据以及类型;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证思路。学生要建立必备的知识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

9、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结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紧扣学科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行命题。 【解析】选 C。A 项,“礼”的伦理性在第二段表述,制度性在第三段表述,“礼”是二者的结合。B 项,“天道”与“人道”的伦理性在第二段表述,哲理性在第四段表述,“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 的观念。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第四段表述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 成

10、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C 项,“亲亲”是基点,但是“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 是自觉自愿的”文中无此表述。D 项,在原文中“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 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正确。 (2020全国卷T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 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 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 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

11、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 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 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 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 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 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 早春图

12、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 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 早春图 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 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 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 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 “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

13、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 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 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 为再造的历史实体。 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 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 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 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

14、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 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选 B。A 项,对应材料第一段,原文说“对美术馆藏品

15、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而不 是“艺术品的真实性”,偷换概念。B 项,对应材料第二段,“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上(徽 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可见宋神宗时期郭熙的画作在宫殿里很多,而宋 徽宗喜欢古画,把郭熙的画作退入库中,选项正确。 C 项,对应材料第四段,原文信息是历代藏家 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写题跋,让这些古画“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而不是说“导致这 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偷换概念。D 项,对应材料第五段,原文信息是“这些转化都可以 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可见,艺术品的转化使艺术品有了 持续的生命力,但并不能说艺术品的价值会增加

16、,曲解文意。 【名师点拨】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 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 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 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

17、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 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 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析】选 C。C 项,“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错误,应该 是为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根据材料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 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 空间有关”可知,“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画形式、空间,而台北“

18、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已经 不再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物”并非“原物”。故选 C。 【技巧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 论据, 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 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 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 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

19、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 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 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选 D。D 项,“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推 断错误。美术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作者只是说美术馆 里的实物并非原物,从这个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美术馆藏品,并不是还原其环境、组合和观看方 式,如“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不可能还原 铜镜本来的环境。 (一)

20、(2020全国卷T13)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时赞美的话: “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 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 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 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 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

21、,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 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 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 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 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 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 , 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22、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 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 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 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 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 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 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 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

23、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 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 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 二、 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 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

24、,选文在思想 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 息重、分类复杂。 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 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 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命题意图】所选文本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方面着意于文化传承。本题侧重考 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选 C。A 项,“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比较了 文选与古文观止所贯彻的文学主张的不同,没有比较选文

25、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 项, “选文的时代范围窄”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只是指出文章正宗的选文范围是“选录左传 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并没有评价“范围窄”。“分类复杂”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五段“萧 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 类”可知,作者认为分类复杂的是文选,而不是文章正宗。D 项,“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 颇”以偏概全。由原文最后一段“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 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可知,“持论偏颇”的只是“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不是所 有“所选宋人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26、分)()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来说”“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命题意图】本题侧重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与结构的能力。 【解析】选 C。“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以偏概全。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点时与其他 选本进行了比较,最后一段指出该书缺点时没有使用比较论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

27、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 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 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 谋而合的。 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 例、标准的变迁史。 【命题意图】本题侧重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选 D。“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表述不当。原文中作者将古文观 止与其他选本的选文体例、标准进行了比较,由此可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

28、,阅读 古文观止本身并不能有此效果。 (2020新高考卷T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 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 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 1 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 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 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 成书于公元 6 世

29、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 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 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 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 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 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 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

30、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 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 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 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 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 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 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 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

31、,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 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 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 20 世纪初叶 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 30 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 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 宗旨。1935 年,禹贡开始以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 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

32、统的沿 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 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 20 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 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 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 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 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 具

33、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 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 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 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 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 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

34、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 今已有 1 000 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 4 0005 000 年,从原始城址的 出现算起距今也有 3 1003 600 年。 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 史地理学的成分。

35、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 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 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 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选 A。B 项,从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 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 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

36、本功”可看出,选项“是因为古代 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以偏概全。C 项,“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 方”理解错误,原文为“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D 项,“地理环境由自 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于原文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 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 1935 年 禹贡 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 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

37、研 究领域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 提供重要参考。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析】选 C。“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以偏概全,从原文“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 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城,在 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 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可知,没有重点突出“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 领

38、域的扩大”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解析】选 D。结合原文“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 变迁”可知“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内容、压缩信息的能力。 【解析】历史地理学的定义可以结合原文“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 找它们变化

39、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 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等内容概括得出。 答案: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以自然和人文地理 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变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变背后的 原因和规律。 【方法点拨】 下定义三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 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所提 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行确定属概念

40、。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 提取这些属性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用“是”“叫”这类连接词联结起来,使之符 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 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 陈述线索,确定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答: 【命题意图】考查分析和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 【解析】梳理材料一的行

41、文脉络,可从“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 著作禹贡”“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 学研究初具雏形”“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产生 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 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在 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 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 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等语句中 进行概括。 答案: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进而将沿革地 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 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3.论述类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