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数一数 单元内容: 数 10 以内的数,学习数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数字,培养儿 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目标: 1、数 10 以内的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 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 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从具体的实体数数到具有一定抽象性质的点子数之间的思维转换。 单元课时安排:1 课时 总第 1 课时 课题:数一数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数 10 以内的数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
2、程, 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 建立数感和一一对 应的思想,渗透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老师通过正确指导、少讲多练、个别辅导等教学手段启发式地进 行教学。学生采用自主式与研究式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 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生活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 初步接触 110 各数,认识按顺序数数得方法。 难点难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
3、这一节数学课里,由智慧仙子带你们到王国 里的儿童乐园玩一玩,好吗? 二、整体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儿童乐园里有些什么?分 别在哪里吗?”(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三、部分观察,从表层到细微 1、引导学生观察小图 1、2、3。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不过,你们知道吗?你们说得这些物 体的个数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那么可以用数量几来表示呢?这节课 我们学习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 (1)小图 1:请大家看到课本左下角的第一幅小图,画的是什么? 有几个?(一个滑梯)请你在大图中找到它,并指给老师看一看。 对, 在数学里, 我们说一个滑梯的数量是 1, 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它。 (2)
4、小图 2、3:操作与步骤(1)相同。 2、小组合作学习小图 4、5、6。 让小组内每人互相说一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各有几个?并用 圆片分别摆出它们的数量。再回到大图中找到这些物体并数一数。 3、小组合作学习小图 7、8、9、10。 (1)观察小图 7、8:让学生根据圆点的个数分别从图中找出相应的 物体,并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教师请一个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2)观察小图 9、10:让学生从图中找出 9 个气球并画出相应圆点 的个数。然后让学生根据 10 个圆点找出图中的 10 个小朋友,并说 一说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4、让学生小组内根据情境图(或小图)完整地说一说数量 110 物体,然后让一两个
5、代表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完整 5、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藏在图中的数量 110。 那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这些数量来表示呢? 四、巩固深化 联系实际: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教室里的物体,并说出相应 的数量。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们是通过看一看、数一数 来知道物体的数量的。) 六、板书设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比一比 单元内容: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比较,以及用这些方法解决生 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字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
6、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1、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大小、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推理 能力 单元课时:2 课时 总第 2 课时 课题:比一比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5 页,比一比高矮、长短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 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7、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教学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初步了 解感知“比较”的含义。在自主探究新知活动中,老师应注重联系实 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 的欲望。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使用数学 的能力和多项数学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 的好品质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铅笔、粉笔、木条 教学过程:
8、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 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强家的院子里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 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 说院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用画和画的方法自己比较两棵树、两条绳子 的长短,比较小刚和小强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 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方法,通过学生间汇报交流,体会比
9、 较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结果。 2、通过找找、比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方法。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 1 题。 读题,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提出正确意见。 2想想做做”第 2 题。 第一幅图: (1) “男同学和女同学好像一样高?”你同意吗?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第二幅图: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最”加重 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 3想想做做”第 3 题。 让学
10、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进一步体会比 较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结果怎样?(学 生自由交流) (2)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五、板书设计 粘贴图画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3 课时 课题:比一比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第 6-7 页,比一比大小、轻重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 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为
11、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让学 生动手、 动眼、 动口、 动脑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 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体会大小、轻重的比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大小、轻重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大小、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乒乓球、蓝球、苹果、梨子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 人, 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 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学 生讨论、发言)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
12、在厨房里忙着呢! 1看一看。 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 (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 此处回顾长短、高矮的比较,为大小、轻重的比较作铺垫。) 提问: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 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教师也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 再请一两个学生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3、同学们自己找出可比较大小、轻重
13、的物体进行比较,然后小 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4、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比较蔬菜的轻重。(课后习题 4) 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注意:三根黄萝卜和一根红萝卜一样重的比较应引起注意。 2、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 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 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粘贴图画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 分一分 单元内容:分类 单元目
14、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 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2、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单元课时安排:1 课时 总第 4 课时 课题:分一分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第 8-9 页,学习分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并 与同学交流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 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理文
15、具和学具,让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把一些 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并初步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 2、在“想想做做”练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按一 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口头交流,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 后说的习惯 2、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 3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整理活动,使学生能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 并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难点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
16、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教学准备:学准备:铅笔、粉笔、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 小朋友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商场的超市去买东西吗?你能说说商 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观察书上的图,说说它们是按照什么规 律摆放的吗?) 二、自主探究 1、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集体反馈,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分类的标准,讨论如何分类。 商场售货架上的物品是按照:玩具、书本、食物进行分类的。 2、做一做 (1)、学生查自己的文具盒、学具盒里的文具和学具有没有放错, 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汇报。 (2)、四人一小组把桌上混合在一起的文具和学
17、具分别装在文具盒 和学具盒里。做完后各组汇报操作的情况。 (有边装边分,有分了再 装)再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类的好处。 (3)、小结:按同标准分类结果相同。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想想、做做” 第 1 题 让学生说出所有动物的名称, 说说在水里生活的动物 的名称,最后再按书上要求独立完成。在这题适当的让学生了解中中 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 环境,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九条环境,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国家对珍贵、 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国家
18、重点保护的野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生动物分为一级保 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 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 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 自治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 自治 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 省、
19、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国家保护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国家保护的有 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 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 2 题 以小结为单位,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交通工具”玩 具拿出来,大家议论“那些是天上飞的?那些是地上行驶的,那些是 水上行驶的?然后完成第 3 题,再指名说说。 第 3 题 出示茄子先生的问题:把这些树叶放在三个盘子里, 怎样放合适?各小组说说盘子里,怎样放合适?各小组说
20、说,然后汇 报。老师小结;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一样。 四、游戏:“大家一起来分一分” 找 8 位同学上台, 让大家来给他们分分组, 并说说是按什么分的。 (小结: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的方法很多,在分类的 时候要按分类的标准进行。 六、板书设计 粘贴图片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 认位置 单元内容: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单元目标: 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 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 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使学生能按上下、
21、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 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以的位置。 单元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2、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在行列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2 课时 总第 5 课时 课题: 认识上下、前后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第 10-11 页,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 步学会分辨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
22、法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领会了上下、前后的含义这一资 源,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回答图右边的一些问题。 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交流,使他们意识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 相对的,在说方位时应该确定参照物,明确以什么为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前、 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难点:初步培
23、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本、文具盒、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哪里呢?(在教室里)你能指一指哪是上? 哪是下?哪是前?哪是后?(先指名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指, 再指 出学生在讲台上指,再指名学生任意站一个地方指)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东西? (可改变地点、方向说)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再转过方向说说自己 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粉笔和课书, 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24、。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再鼓励学生观察,还有什么在什么 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并且让学生 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 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第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25、。 第 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 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学生动手按老师提出的上下位置摆课本、练习本、笔盒、学具等 物体。 同座一人说,一人摆学具,或一人摆,另一个说谁在谁的上面 或 下面等。 老师出示三件物品按上、中、下摆放着,引导学生说说谁在谁的 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掌握认识物体间的前、后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同桌互相说 一说,再指名说一说。你还能看图再说一说吗?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 学生。 请三
26、位小朋友到讲台排好队, 让学生说说谁在谁的前面, 谁在谁 的后面,谁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再交换位置和方向,再引导 学生说。 学生动手按老师的要求摆放物体。 小结: 物体间的上下、 前后、 左右的位置是相对的, 我们要细心辨别。 三、习题巩固(想想做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再指一指自己的上下、 前后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认识上下、前后 粘贴图片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6 课时 课题:认识左右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第 10 页,认识左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学生在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的基
27、础上,初步学 会分辨物体的左右的位置。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生良好 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分辨左右时会有困难,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要发言的 请举右手”,联系教学实际帮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部分学生经常把右说成左,把左说成右,老师要引导他们想 一想自己的右手和左手纠正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
28、 难点: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文具盒、学具盒、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 大家一起来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看看谁学认真,谁学得好,老 师就把智慧星送给他,好吗?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想一想 同学们,下面老师要提问题了,你们谁想上来发言啊?请举起 你的右手。 同桌的同学互相指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进一步让同学们分 清楚哪只手是右手哪只手是左手。) 2、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笔记本在数学书的什么地 方? (左面或左边) 数学书又
29、是在笔记本的什么地方? (右面或右边) 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说一说,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 并给予表扬。 3、议一议 观察主题图,分组讨论,再指名说一说。例:男同学坐在女同 学左面,女同学坐在男同学的右边(这是从教室后面观察的。如果从 教室的前面看又是怎样?)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同学举例说一说。加深体会左右位置 关系。 小结: 物体间的左右位置是比较难分辨。 同学们要认真分清楚。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想想做做” 第 4 题 摆时应先确定课桌的中间,再联系自己的左右手确定教 科书左右的位置。 第 5 题 把简单的数字和方位结合在一起, 通过范句引导学生照 样子说。此题的内容比较开放,
30、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然后 在班级里讨论。 第 6 题 给学生读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问题。 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你能说说今天学会了什么?先跟同 学说说再跟家长说说。 五、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粘贴图画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第五单元 认数(一) 单元内容:认识 10 以内各数,使学生建立起 10 以内数的概念。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1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 10 以内 每个数具体含义,会读、写 0-10 各数。 2、使学生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 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3、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
31、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以 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和 词语来描述 10 以内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 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学的观念观察生活中事 物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1、正确读写 10 以内的数 2、体会“=、”的意义和如何比较事物的体验。 3、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 4、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个数或表示事物顺序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9 课时 总第 7 课时 课题:认识 15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第 11-13 页,认识 1-5。 教学目标:
3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 学生熟练数出 1-5 各数, 理解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会读写 1-5。 2、看具体图时,能用 1、2、3、4、5 表示人或物。 3、通过比比评评,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要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 境图中数一数数量分别是 1-5 的人或物,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常生活 里的数。 2、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多说、多读、多画、多想,在这些活 动中体会和认识数。 3、教学数 1-5 的认识和读写时,每个数可以先用算珠表示,再 让学生认数和写数。重点让学生掌握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33、态度与价值观 1、 再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视频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 交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认识 1-5 各数,并且会读、会写。 难点难点: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换。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各种动物、植物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以教师节为话题展开,引出主题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数字 1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有几个男同学?一个男同学可以用几个 珠子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拨珠、板书: ) 2、再找一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也是一个,可以用 1 个表示? 3、教师小结明确:一架
34、手风琴、一个男同学、一块黑板的个数 都是一,可以用 1 颗表示,还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出示数字 1,让学生说说它象什么? 4、 看一看, 你的桌面上有些物品的个数也可以用 1 来表示? (找 学生汇报) (二)认识 2、3、4、5 1、再次引导学生回到主题图进行观察,看图上还有哪些物 品?数一数各有几个?再用珠子(圆片)摆出来。 2、反馈展示: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摆出来。 3、逐一用数字表数出个数,并依次出示 2、3、4、5,说说这些 数 字象什么? 4、引导学生观察珠子图,说说 1 添几变成 2?2 添几就是 3?你发现了什么? 5、用上数字,向同学介绍你心爱的物品? 6、用你喜
35、欢的学具卡片摆数。(老师念,你们摆,同桌互相 看一看,摆得对不对) (三)书写数字。 1、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 2、临描各数字; 3、独立书写数字; 4、相互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 P12-13 页:1、2、3、5、6(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2、做课本 P13:书写 1-5。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质疑,布置口头作业:用 上今天认识的数和家长说说话,看谁说得好,说得多。 五、板书设计 认识 15 1 2 3 4 5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8 课时 课题:几和第几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 14-15 页,认识几和第几
36、。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认识序数,能正确地用序数表达问题;感知序数与基数的区 别,学会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2、准确地区分基数与序数所表达的问题。 3、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说出事物所处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根据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通过交流活动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 含义。 2、“想想做做”要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多少或事物顺序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难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顺序
37、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图意:学生看图说图意。 2.复习基数知识: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可以告诉智慧仙子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表意见,指名回答。 二、新授。 1、问题引入:“智慧仙子请问同学们,带帽子的男同学排在第 几?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自由发表议论,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答案。并指派学生上台结 合例图叙述数的方向。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加以正确评价, 明确数的方 向。 2、提出“排在第 5 的是谁?” 小组互相说说,指名上台结合主题图进行叙述。 3、提问 “谁来说说排在前 3 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后 4 个
38、的 是哪几个人?排在第 3 个的是谁?排在第 4 个的是谁?”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由学生互相作出评价。 4、发散思维,应用新知。提出问题:“根据图意,用我们刚才 所学的新知识,你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互相说说,指名上台叙述。 学生互相加以评价,教师作出正确的解释。 7归纳总结,有序表达:图上有 5 个人,排在第一的是 三、想想做做,巩固理解。 1、引导观察灯笼图,学生看图,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帮助 小嘟嘟从左边起涂色,第一行涂 4 个,第二行涂第 4 个。”学生动手 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涂色方法指导。 2、引导观察(1)楼层图,学生看图。教师提问“请告诉我,小 红住在第几层楼?”学生动手
39、操作,结合图画汇报结果。同时让学生 明了数楼层一般都是从最底层开始。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住在第 几层楼。 (2)小猴子捞月亮的图,学生说说图意。 提问:“同学们,图中一共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是第几只?” 鼓励大家发表意见, 并且说出从哪个方位开始数起?引导学生说出从 上往下数第几,或者从下往上数第几。 3、小动物赛车图,提问:“同学们,4 号车的前面有几辆车?4 号车的前面是几号车? 发散思维:“根据图意和所学知识,你还能说出什么?” 让学 生对同学的回答加以评价,老师再加肯定。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知识?把自己在组里面排第几, 有几个人告诉父 母知道。 五、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粘
40、贴图画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9 课时 课题: 认数 0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第 16-17 页,认识 0。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 0,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 0,理 解 0 的含义。 2、 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利用情景设置,说明一个也没有用 0 表示,让学生认识 0 也是 一个数,可以表示“没有”。 2、利用教具, 让学生从 0 开始一段一段地数数,帮助认识数的顺 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身边
41、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理解 0 和 1、2、3、4、5 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 0 表示,0 比 1、2、3小。 难点:难点:掌握 5 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小棒、直尺、图片、小圆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填空:(口 答) 2 4 5 2 (2)看图写数 ( ) ( ) ( ) 二、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今天,智慧仙子要带小朋友到野外,去看看小白兔采蘑菇,你们 高不高兴?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学生观看 (1)小白兔采蘑菇的情景图:说图上的小白兔在干什么? (2)根据这幅图,谁来说说
42、图意。(要求:说时要带上数。) 小组内先说,再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从左往右数小白兔, 第一只小白兔采了几个蘑菇,用什 么数字表示?第 2 只?第 3 只? 师:第 4 只小白兔采了几个呢? 生: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东西也没有,可以用零来表示,即“0”。 想一想这个数字形状像什么?生讨论、回答。(像鸡蛋) 2、“试一试” (1)让学生看图、填数,并说说图意。 提问:第一幅图地里有几个萝卜?( 4 个) 第二幅图:地上没有了,用什么数字表示?“0”。 (2)师示范:我手上有 3(2、1、0)支粉笔,学生自由说,如: “我手上有 0 支粉笔。” 3、直尺教学:拿出自己
43、的小尺。 (1)引导学生:0 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什么?拿出你的 小直尺,找一找 0 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 (2) 直尺放大图:0 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 从 0 开始,0 是起点。齐读:0、1、2、3、4、5 再说一遍 0 在这表示什么意示? (3)小结:0 可以表示什么?(0 可表示没有,也可表示起点) 四、0 的写法 1、指导书写。 2、打开课本,看写 0 笔顺示意图,再按虚线字描写数字 0。 五、板书设计 认数 0 图片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10 课时 课题: 森林运动会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第 18-19 页,认识=、。
44、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在具体情景中比较的大小,学会比较 5 以内数的大小,认识 “” 、“=”、“3,这个是大于号。大家观察一下大于号的大嘴巴向着数 字几?5,说明那边大,符号的嘴巴就向哪边。 而熊比狸猫少,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 33 和 32 比少,4”、“=”、“”、“=”、“”、“=”、“”、“=”、“( ) 比( ),( )2 读作:( ) 42 读作:( ) 4” “3 2”“7 57 9-45 式与数的比较大小是第一次出现,它以数与数的大小比较为基 础,所以题中用上、下两式为一组对照出现,既降低了难度,又教给 了方法。 第 5 题 此题为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
45、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组 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图意、算式以及列式时是怎么想的。 第 6 题 让学生通过 10 减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采走的越多, 剩下的越少。 第 7 题 让学生先与同桌说说括号里填几,是怎么想的,然后再独 立完成, 可以适当增加这类的口算练习, 为学习 “凑十加” 打好基础。 三、小结:在今天的课堂中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四、板书设计 练习八 7+3=10 3+7=10 10-3=7 10-7=3 97 57 9-45 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 总第 37 课时 课题: 连加连减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书 66-67 页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
46、目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体会和认识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达到学习目的。 2、培养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面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开展讨论,寻找生活中要用到连加、连减的例子,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难点:理解中间得数的意义,在计算中记住中间得数。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数学小棒 教学时间:
47、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景 小朋友, 今天智慧仙子早早地来到了我们教室,她要跟我们说什 么呢?智慧仙子:小朋友,这一节课我们去农家乐园逛一逛,顺便摘 些新鲜的蔬菜回家。现在请跟我出发吧! 二、深入情境,展开新课 (一)、去南瓜园,理解连加 1.看一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说一说。先每个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运南瓜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3.找一找。 你发现了吗?在运南瓜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数字? (板书: 4 2 1) 4.想一想。 要算一共运来多少个南瓜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用加 法?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用到两个“”?(根据学生回答,在三个 数字中补充两个加号
48、。) 5.认一认。领着学生读算式:4+2+1 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算式”。 6.议一议。分小组讨论:这道题怎样计算?跟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 不同? 小组派代表讨论结果,大家评一评谁说得最完整最好。 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指导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 7.做一做。“想想做做”第 1 题的连加题,完成填空。 (二)、去丝瓜园,理解连减。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分 4 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以下要求: (1)完整描述图意。 (2) 讨论算法,列出算式。(3)完整叙述计算过程。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的 3 个问题,鼓励其它组补充。 4.师完成板书:8 3 - 1 (提问:式中为什么用“8”去减?) 5.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什么算式?(板书:连减) 6、“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 2 小题。 三、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老师:小朋友,丰收的农家乐园里包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只 要我们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谁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用到连加连减的事情告诉大家呢? 四、阶梯练习,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 2、3 题。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说说图的意思,再独立完成填空。 师巡视,只要学生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