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地球的表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又称地形、地貌。它是复杂多样, 不断变化的,是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属 于课标中“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 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从地球表面本来就是这样的吗?到思考是 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为后续学习提供概念建构思路和基础。 本课的设计线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的特点的基础上, 对地球表面的布局有感 性的认识,进而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对地球全
2、貌的观察(观察地球图片,产 生感性认识)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观察(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建 立具体的“地形”概念)每一个典型地貌的观察(观察和分析典型地形地貌 的特点,并猜测其形成原因,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供线索)。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对于地球的表面形态,五年级学生已有一些见闻,他们在旅途、科普书籍和 网络中接触过一些地形地貌,也能说出个别常见地形及其特点。但因缺乏系统的 认识,即便学生知道高地、山地、平原和丘陵等地形名称,也无法将地形名称与 实际的地理意义进行对应,无法对地形形成的原因进行合理猜测。针对每种典型 地貌有什么特点,很多学生也是似懂非懂。对地貌特点进行描述时也较难运
3、用准 确的词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进行引导性的设 计, 使学生用科学的词语描述地形及其特点,进而对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原 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
4、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特点。 难点:根据地形的特点,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材料准备】【材料准备】 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放大镜、典型地形地貌照片、学生记录卡片、马 克笔、俯瞰地球视频、班级记录大表。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聚焦 观看从空间站俯瞰地球全貌视频。 教师: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 地球看起来大部分是蓝色的、 有很多水、 也有一些陆地;地球
5、不是光滑的球;地球表面上有 不同的颜色 教师追问: 地球的现有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还是什么力量使它变成了现在 的样子?(板书:地球的表面) 学生:不是,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是大自然变化造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地球表面是有一定了解的,通过视频呈现,引起学生共 鸣,顺理成章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2.探索 任务一:感知地球整体面貌 教师:究竟是什么力量呢?出示地形地球仪。我们先把地球搬到眼前,仔细 观察地球的地形地貌。可以用肉眼或放大镜来观察,用手来摸一摸地球的表面有 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地球上的表面凹凸不平。有不同的颜色,绿 色的地方比较平,深橙色的地方比较凸。可看到标着丘陵、 平原、盆地、高山、
6、高原、太平洋。海洋占的比例大,陆地 占的比例小等。 教师引导: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地势的高 低。“坑坑洼洼”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同学们在观察地形图的时候,可以利用高度表来帮助你判断、描述高度。 出示地形图例资料: 小结:地球的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为地形,有平原、高原、山 地、丘陵和盆地等,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不断变化) 设计意图:观察地形地球仪,让学生既直观又整体地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 对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任务二:细析中国陆地地形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你能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你能判断出 是什么地形?并
7、用词语来描述特点吗?小组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对比图例和地形图上的地形起伏汇报家乡地形特点。 (如没有提 及的地形,教师进行提问:大家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那老师家是位于四 川,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可以描述地形的海拔高低,是平坦 的还是陡峭的 PPT 汇总特点: 地形名称特点 平原200 米以下,平坦广阔 丘陵200-500 米,地势起伏较大 山地500 米以上,坡度较陡,有耸立的山峰 高原500 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平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板书:五种地形图片) 设计意图: 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自己熟悉的地区进行观察描述, 更有针对
8、性。 同时汇总表能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对比不同地形的特点, 促进其建立具体的地形 概念,也为接下来典型地貌的特点描述奠定基础。 任务三:观察典型地貌,推测形成原因 教师提问:出示五种典型地貌和资料,我国的地域辽阔,请大家观察这五种 典型的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形成的原因。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将特点 和形成原因写在纸条上,红色纸条写上特点,黄色纸条写上形成原因。然后贴在 班级记录表的相应位置。(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2、长白山天池;3、 敦煌雅丹地貌;4、黄土高原;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每组学生纸条(各 5 张): 师生:整理记录表中的特点和猜测,纠正错误描述,合并一致的想法。 地形地
9、形特点主要形成的原因 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11 22 33 44 55 1 岩层弯曲 1 岩层断裂 1 岩层有纹路 1 火山喷发 1 地震 1 水冲刷、风吹 2、长白山天池 3、敦煌雅丹地貌 4、黄土高原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设计意图:这五种地貌类型丰富,特点突出,与后续各课的学习有着密切的 联系, 如长白山天池的形成就是地球内部力量改变地形地貌的结果(第四课火山 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根据特点进行合理的原因猜测,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地形 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认知。班级记录表全面地汇总了全班级同学的观点,为后续的 学习提供线索,意在让学生对本课形成的猜测进行完善和反思,记录学生思维转 变的过
10、程。 3.拓展 教师:展示我国典型地貌,提问:关于地球表面,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能帮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回顾、梳理本课内 容,内化所学。同时暴露学生对地形地貌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原有认知,有助于其 自我纠正或其他同学帮忙纠正错误认知,完善科学概念。 2 中间凹陷积水 2 四周高、中间低 3 形态多样的土丘 3 土丘上有纹路 4 地面千沟万壑 5 平坦、广阔 5 被河道分割成一块块 2 死火山口积水 2 下雨、地下水 3 雨水冲刷 3 风吹 4 风吹、雨水冲刷 4 人类破坏 4 地震 5 黄河的沙子淤积 5 黄河冲刷 【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板书说明】 以上图片和文字均为打印。 【班级记录表设计】【班级记录表设计】 地形地貌记录表地形地貌记录表 日期:日期: 地形地形特点主要形成的原因 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2、长白山天池 3、敦煌雅丹地貌 4、黄土高原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