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694469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PPTX 页数:93 大小:38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 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 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 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课标要求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 _。同年,明军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 新课导学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知识点一 明太祖 2.废宰相,设内阁 (1)废宰相:明太

2、祖废除了宰相制度,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 远影响。 (2)设内阁:明成祖时,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 学士。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 “_”。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3)宦官专权:明朝中后期,内廷宦官机构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 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新课导学 票拟 司礼监 易错提醒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宰 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

3、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 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 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一落千丈。 新课导学 1.郑和下西洋 (1)概况:15世纪前期,_派遣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 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 (2)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 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其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 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新课导学 明成祖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知识点二 2.抗倭斗争 (1)倭患的出现:

4、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 “倭寇”。 (2)倭患的加剧: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 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 巨大破坏。 (3)倭患的解除:明廷派遣大将_等人平倭。后来,朝廷也逐渐放松了 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 新课导学 戚继光 3.西方的殖民骚扰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概况 澳门:_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5、。明朝末年, 西班牙被_击败,退出台湾。 新课导学 荷兰 16 1.蒙古 (1)明初: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_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 筑了长城。 (2)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 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_ 。 (3)1571年:鞑靼首领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 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新课导学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知识点三 瓦剌 明英宗 俺答汗 2.藏族地区: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 _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新课导学 行都指挥使司 3.东北

6、地区 (1)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 封授官号。 (2)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4)1636年:_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 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 新课导学 奴儿干都司 皇太极 4.明清易代 (1)明朝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_政权,随即 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2)清军入关:清朝摄政王_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 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 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

7、,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新课导学 大顺 多尔衮 史料1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 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史料2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 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 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国榷卷六十四 课中探究 明朝内阁制探究点一 史料实证 (1)史料2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的? 课中探究 提示 (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明成祖设内 阁制,

8、以内阁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2)结合两则史料,简述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 课中探究 提示(2)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历史解释 明代内阁的特点 (1)参与决策,但没有最终决策权,虽然内阁有票拟之权,但内阁的意见须“批 红”才能实施。 (2)当内阁参与决策得到皇帝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 展,体现了阁臣能利用皇权的效能。 (3)内阁制未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根本上体现了皇权的至上。 (4)内阁阁臣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有时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充当皇帝的 替罪羊。 课中探究 史料1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课中探究 郑和下西洋探究点二 史料2历史将记住

9、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 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抢 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 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 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 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课中探究 史料实证 (1)根据史料1,在图中方框内填写出A点地名。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 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 课中探究 提示 (1)A:刘

10、家港。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根据史料2,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课中探究 提示 (2)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公平 交易;等等。 (3)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课中探究 提示 (3)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 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历史解释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从根本上看,海禁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清统治者惧怕外国势力深入而引起人民思想变化甚至反抗,危及统治秩 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西方侵略的一种消极抵御。 中国传统社会进入衰落期

11、,统治者失去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以“天朝上 国”自居,故步自封、盲目自大。 课中探究 (2)影响 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 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 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强化了自然经济,是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因素 之一。 课中探究 对于清军入关之初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史学界存有争论:第一种观点认 为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第二种观点认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你同意哪一 种观点? 结合清初有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加以论证。 课中探究 对清军入关的历史思考探究点三 课中探究 提示 第一种观点:清军入关后,

12、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作为崛起于东北的 满洲,最初就是作为与明朝对立的民族起兵反明的。入关后,满洲贵族实行 残酷的民族屠杀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族地主阶级和汉族人民实行残酷镇 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强行剃发集中体现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就当时的人们心态来说,中原地区的汉族一直把满洲视为异族。满洲贵族也 一直注意防忌汉族。总之,在清初民族矛盾是十分尖锐的。 课中探究 第二种观点:清军入关后,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在清朝入关前,满洲贵族已 经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开始联合。正是在汉族地主吴三桂的配合下,清兵 得以入关。面对共同的敌人李自成起义军,满汉地主阶级加快了联合, 封建地主阶级迅速倒向了满洲贵

13、族。 清朝皇帝成了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总 代表。因为在阶级社会里,民族矛盾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 所以,清初社会 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1.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表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 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明太祖 课堂评价 【解析】朱元璋及明成祖执政期间,通过废除丞相、设内阁、设立锦衣卫、迁都 北京等措施,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由此判断答案为D。 加强君权的措施 1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D 2.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他称帝的城市。如果你想实地去参观,应该 去的城市是 () A.北京

14、 B.南京 C.开封 D.洛阳 课堂评价 B 3.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有童谣“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它 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课堂评价 C 4.尤小刚导演的46集电视剧太祖秘史,表 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 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 立的宏图伟业是 ()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B.统一中国 C.迁都北京 D.建立大金政权 课堂评价 【解析】17世纪初,努尔哈 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 年,他称汗,建立大金政权。 故选D。 D 5.1644年4月,崇祯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北 万岁山上自缢。其直接原因是

15、 () A.李自成攻入北京 B.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C.太监们犯上作乱 D.明朝政治腐败 课堂评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 京师,明崇祯帝在紫禁城北万岁山 上自缢,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为A。 A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 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新课导学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知识点一 2.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1)密折制度 概念: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 他中转、收发环节。 评价:这种

16、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_的控制。 新课导学 官僚机构 (2)军机处:_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 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3)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 造成严重的摧残。 新课导学 雍正 1.过程 (1)台湾 1662年:_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 属福建省。 新课导学 郑成功 疆域的奠定知识点二 (2)东北地区 雅克萨

17、之战: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前 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尼布楚条约:_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 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新课导学 1689 (3)蒙古和新疆地区 明朝末年:_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清朝入关前, 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 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 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 部彻底击败。 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

18、,很快被平定。 地方治理: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 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_,总领军政事务。 新课导学 鞑靼 伊犁将军 (4)西藏地区 顺治:册封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以“_”尊号。 康熙: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 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_,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 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新课导学 达赖喇嘛 驻藏大臣 2.机构设置:清朝专设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地位与 六部相同。

19、3.边疆政策: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 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新课导学 理藩院 4.清朝疆域 (1)清朝版图: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 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海 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2)疆域管理: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各设巡抚为长官,每两省(个别地区为一省 或三省)又设_一名,为军政长官。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 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3)历史地位: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 新课导学 钓鱼岛 总督 1.清朝统治由盛

20、转衰 (1)乱象萌生:19世纪前期,_、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 象逐渐萌生。 (2)农民起义:从乾隆后期起,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_大起义 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新课导学 统治危机的初显知识点三 嘉庆 白莲教 2.闭关锁国政策 (1)表现: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 特许的“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 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 (2)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

21、落后于世界潮流。 新课导学 十三行 史料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史料2汉自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 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课中探究 君主专制的强化探究点一 史料3(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 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 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明史 史料4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 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

22、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课中探究 史料实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1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 主要表现。 课中探究 提示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三公 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 (2)根据史料2、3、4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官员、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 的职权。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课中探究 提示 (2)中朝官员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实权,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 府的决策职能。明朝内阁是皇帝的政务咨询机构,明代阁臣无法律赋予的实权

23、。 军机大臣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文书的处理。 趋势:整个古代史,在政治制度沿革上的趋势都是皇权逐渐强化、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不断加强。 历史解释 1.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的命令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去执行;减少 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 (3)临时性:军机大臣的任命、职务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 处无专门官职,全为兼职。 (4)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简易。 (5)不是正式权力机关:始终不算正式衙门,实际上是皇帝管辖下的秘书

24、班子;地位凌驾 于正式机构内阁和六部之上。 课中探究 2.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和消极影响 (1)特点 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 程度空前强化。 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 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课中探究 (2)消极影响 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政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人民民主 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压。 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课中探究 史料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史料2“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

25、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 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史料3“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 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课中探究 民族英雄探究点二 史料实证 (1)史料1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 哪些努力? 课中探究 提示 (1)祖国边疆(海疆)安宁。抗击倭寇。 (2)史料2中“贵国”是哪个国家?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 “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课中探究 提示 (2)荷兰。沙皇俄国。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 (3)史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课中探究 提示 (3)反抗外来

26、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 历史解释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 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相结合原则:从纵向关系上看,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据不 同阶段作出不同评价;从横向关系上看,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 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课中探究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以及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

27、面的差别,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要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 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评价,但反对贴 阶级标签,反对苛求人物。 (7)实践性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 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课中探究 1.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机构:“无 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 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 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 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 () A.清代军机处 B.元

28、代中书省 C.宋代枢密院 D.唐代门下省 课堂评价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 机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官员 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替皇帝 办事,但它却又是皇权高度强化的重要 标志,故A项正确。 元代中书省、宋代枢密院、唐代门下 省都不是临时机构,故都排除。 A 2.明清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和 文字狱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C.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课堂评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明朝的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而不讲 求实际学问,清朝的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从

29、而禁锢 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两者的实质都是文化专制政 策,A不是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后果,B、C、D三 项都是其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妨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则 造成生产力不能快速提高,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这才是最严重的后果。 B 3.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除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C.维护了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课堂评价 C 4.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清廷因会 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 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 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 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 () A.导致清初的

30、文字狱大兴 B.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 C.意在加强思想控制 D.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 课堂评价 【解析】由“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 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 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 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 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科举考试 中考生没有按照要求从儒家经典做注而被 除名,考官被降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实 行文化专制,从思想角度加强控制,故本题 答案为C项。 C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农作物的引进: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玉米、_等新的农作 物品种输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农业的

31、新变化: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新课导学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知识点一 甘薯 (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 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_,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新课导学 工场 (3)商业 货币: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 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商帮: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_和晋商。 城镇: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 业市镇,商

32、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新课导学 徽商 2.经济的局限 (1)表现: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原因: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影响: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 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新课导学 1.王守仁: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_” 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 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提倡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

33、大震动。 3.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 害”;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 4.其他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也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 新课导学 思想领域的变化知识点二 致良知 个性自由 工商皆本 唯物史观 以唯物史观看待明清进步思想 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时期的时代特征,但明清之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缺乏必要 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占主导地位的仍是理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 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和市民工商业的兴起,为儒学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4、这股带有早 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虽然传统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明清进步思想家从未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导 地位,更不是对儒学的全盘否定,他们的思想仍未跳出儒学范畴,他们仅仅是对儒学的 批判和继承,但这种批判和继承客观上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新课导学 1.小说 (1)历史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成就 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 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的写作体裁。 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吴敬梓的_是

35、讽刺小说的杰作;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 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新课导学 小说与戏曲知识点三 章回体 儒林外史 2.戏曲 (1)传奇: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 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_长期流行。 清朝道光年间, 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 _,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新课导学 昆曲 京剧 1.科技著作: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_ 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 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

36、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弘祖的徐 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新课导学 科技知识点四 农政全书 2.西学东渐: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_等人前来中国 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 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 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新课导学 利玛窦 史料1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 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 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 处盐利,具有一定

37、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摘编自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史料2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 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 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课中探究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探究点一 史料实证 根据史料,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 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 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课中探究 提示 新现象: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38、变异:资本主义萌芽。 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 历史解释 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等,城郊和乡村有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 时期,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课中探究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 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 晋商等。 (6)商业地位

39、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 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课中探究 史料1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 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史料2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 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 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课中探究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及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探究点二 史料实证 (1)据史料1,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课中探究 提示 (1)主张: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

40、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西学 东渐局面的出现。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史料2,指出顾炎武对儒学 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课中探究 提示 (2)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 历史解释 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抨击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提倡男女平等。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建 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用法治代替人治。 (3)提倡“经世致用”。如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41、致力于社会变 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5)是开明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对儒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改造,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 课中探究 2.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思想的关系 (1)批判与继承: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 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2)发展: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具有民主色彩。 课中探究 史料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 几乎囊

42、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 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 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 课中探究 清朝文化的特点探究点三 史料实证 根据史料,归纳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课中探究 提示 时代特点:注重总结、继承(或缺乏创新);体现专制的色彩。影响:保 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 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 历史解释 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1)艺术结构: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

43、小说结构。 (2)语言风格:把文言文、白话文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表现方法: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也不讳言艺术虚构,甚 至以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准则。 (4)形象塑造: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 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课中探究 1.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 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 下中者抵租”。这种现象突出反映了 ()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农民成为手工业劳动力的来源 C.农民能支配自己全

44、部劳动产品 D.农民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课堂评价 【解析】材料“福建泉州 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 廛,浙江秀水县佃农上 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 租”,表明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农民和市场联系增 强。故选D。 D 2.有数据显示: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 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 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巨大变化主要说 明了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政策松弛 课堂评价 B 课堂评价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从1545年

45、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 中国”表明中欧之间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 自然经济解体是指耕与织、纺与织的分离,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 项错误。 西欧于工业革命完成后即19世纪中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这与题干中 “1545年到1800年”不符,故C项错误。 明清时期,封建政府执行严格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鸦片战争打破这一政 策为止,故D项错误。 3.王守仁与两学生王汝中、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守仁叫学生摇扇取凉,省 曾连说不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王守仁开导他:“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 楚的,不是装作道学模样。”这表明王守仁() A.主张人格

46、独立 B.反对圣人之学 C.追求思想自由 D.否定师道尊严 课堂评价 A 课堂评价 【解析】根据材料“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作道学模样” 可知,王守仁认为圣人之学,不是注重外在的形式,而是注重内化的一面, 形成独立的人格,A项正确。 王守仁反对只注重外在形式来学习圣人之学,B项错误; 宋明理学强调“理”作为规范的重要性,C项错误; 理学强调等级秩序和纲常伦理,D项错误。 4.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故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据统计,在 “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 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描述的内容。这折射了 () A.重农抑商

47、政策的终结 B.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课堂评价 C 课堂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文学。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专制王朝的败落,且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结合所学可知,宋明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社会生活观 念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娱需求,越来越多反映市民生活和 商业情况的文学作品出现,与材料所述相符,故C项正确。 明朝时期,市民阶层并未成为社会的主力军,排除D项。 5.据记载,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 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 授时通考(1742年)等三部农书中,后两部 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第一本书的重 复。这段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 A.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 B.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 C.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 D.从元朝到清朝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 课堂评价 【解析】材料中三本农书的创作时间 从1313年到1742年,相差几百年,但 “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第一本书 的重复”,说明农业技术在几百年间变 化很小,因此也表明了农业生产技术的 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故D项正确。 农书创作于元朝,故A、B两项错误;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人教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