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校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695413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4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校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校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校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校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校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X 市 XX 中心小学 2020212120202222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 学学科:科:数数学学 班班级:级:四四 年年 级级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学学 生生 成成 绩绩 表表 2 科目:数学科目:数学四四 年级年级 平时成绩 期中期末总评 1 12 23 34 45 56 6 项 目 姓名 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4 1 1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上学期及格人, 占%。全班平均分分。 2 2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 (1)(1)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 数学与日

2、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 奇心;在学习过程中能质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 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经过自 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 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 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爱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 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 积极情感。 (2)(2)智育目标: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班平均达到分。 (3)(3)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

3、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 奇心;在学习过程中能质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 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经过自 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 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 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爱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 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 积极情感。 (4)单元考试次。 (5)作业批改:详批 全部 次,略批次,查次。 (详批主要指

4、课堂作业 批改,略批主要指同步训练和家庭作业) 3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 通过具体的活动, 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 知道 1 升=1000 毫升。 (2)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 试商和调商;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0 的除法;能正确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 (3)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 5 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4)会用简 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

5、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 数。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 数量关系的策略;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按步骤实施解题。感受 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了 解角、垂线、平行线的特征,会画角、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会确定 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难点: :(1)掌握用“四舍”法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 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 (2)能根据物体

6、的形状想像相 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 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 的意义。 (4)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简单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 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 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研究(参与研究)课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活动的实效性探究 (2)参与集体备课次, 互相听课节,上教研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 略 。 (3)帮助同学校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同学校老师指导, 或与同学

7、校老师互 相听课。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充分整合数学教学资源,向每一节数学课要效 率。 与家长联系,双管齐下,共同督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平日教学实行过关制,做到段段清,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好每个知识点。 帮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在学生中建立竞争型学习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习良好的学习习惯。 6 5.5.周课时为四课时,学期为周课时为四课时,学期为 8080 课时。课时。 6.6.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见授课计划表)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见授课计划表) 7 2020212120202

8、222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授课计划四)年级数学授课计划 周 次 起止日期授课内容 课 时 备注 1 8.319.6升和毫升机动 4 2 9.79.13第一单元测试与讲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 3 9.149.20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 4 9.219.27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 中秋节放假 5 9.2810.4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 国庆节放假 6 10.510.11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 7 10.1210.18简单的周期第二单元测试与讲评机动 4 8 10.1910.25观察物体 4 9 10.2611.1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 4 10 11.211.8

9、 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第 三、四单元测试 4 1111.911.15第三、四单元讲评机动期中测试与讲评 4 期中考试 1211.1611.22解决问题的策略 4 13 11.2311.29第五单元测试与讲评可能性 4 1411.3012.6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15 12.712.13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七单元测试与讲评 机动 4 16 12.1412.20垂线与平行线 4 1712.2112.27垂线与平行线 4 18 12.281.3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的远机动 4 元旦放假 19 1.41.10第八单元测试与讲评整理复习 4 20 1.111.17 整理复习期末复

10、习 4 8 XXXX 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 科 目 数学单元课 时 1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 重点、 难点 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法 与学法 1、讲授法2、谈话法 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或制作课件. 备 课人张海龙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 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

11、生活中仍然有许 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 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 同)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 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 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 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一定要亲 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 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 温状态不管,这是最

12、容易发生火灾的。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 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 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 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 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 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9 XXXX 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中心小学(四)年级数

13、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 教 学 过 程 备课人备课二 次 备 课 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实录.从中学习自救知识。 师生共同 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 1 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 浸湿.堵住门和窗户。 2 室内火灾.从窗户逃生。 3 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4 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5 安全出口火灾逃生。 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 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 xx 市 xx 村 xx 路 xx 号.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 速来扑救.我的电话号码是 x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小结:(卡纸出示)

14、(全班齐读) 遇到火灾:临危不乱.暗记出口。扑灭小火.不乱玩火。 不贪财物、蒙鼻匍匐。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跳楼有术,虽 10 损求生。 让经历过火灾的同学具体谈谈火灾时人的心理及行为.老 师帮他们指出当时的误区。 总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 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 就能健康的成长。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领导签阅 四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11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 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

15、;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 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附录 混合运算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 混 合运算。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 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 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 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 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

16、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 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 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 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 想方法, 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

17、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简 单周期” 、 “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 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 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要求二、教学要求 xKb1.C om (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 际初步形成 1 升的

18、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 1 升有多少。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 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 际初步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 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 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 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 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

19、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经历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 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 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 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 12 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 系。 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

20、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 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 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 认识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 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 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 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 法。通过

21、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 略。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 规则是否公平。 7、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 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 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 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 运算。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22、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会用 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 度、45 度、60 度和 90 度的角。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 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测 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 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学生练习用自制 的量器测量一些

23、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 说明。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 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 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O 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 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 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24、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 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 趣。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 据的不同方式,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提高统计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 13 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

25、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 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 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 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 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26、。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 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 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 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 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 喜悦。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

27、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建立学习的信心。 14 第第 一一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计量容器里容纳的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物体的体积。小学数学以往总 是把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体积单位一起,编排在高年级教学。本单元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 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一些教 学

28、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认识。由于升和毫升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 采取直观认识、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感受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有关 1 升 和 1 毫升的表象是教学重点。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 1 容量的含义,计量容器的容量需要统一的单位例 2 容量单位“升”,1 升的实际意义例 3 容量单位“毫 升”,1 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例 4 升和毫升的进率,简单的换算 练习一 (一)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形

29、成初步的“容量”概念 “容量”指的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为了在尚未认识体积之前先形成初步的容量概念,例 1 作了很细致的安排。创设了大小不同的茶杯、大小不同的冷水壶等容器盛水的直观情境,提出三个很 现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容器里存水的事实,感受容量的含义、比较容量的大小,产生统一容量单位 的需要。 1.联系茶杯里盛水的事实,教学容量的含义。 学生都知道玻璃杯里能盛水,玻璃杯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例题提出的第(1)个问题“看看 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玻璃杯,把注意力集中到玻璃杯 盛水的事实上。由大卡通“玉米”告诉学生:图中比较高的那个玻璃杯

30、能盛的水多,这个玻璃杯的容量 比较大。这里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把新的数学概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有利于学 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情境中的两个玻璃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 “哪 一个玻璃杯能盛比较多的水”是直觉条件下的想象与判断。通过这样的想象,容易体会“杯子容量”的 含义。二是要用较多的时间去领悟“玉米”卡通说的哪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和“容量比较大”的内 在联系,意义接受“容量”这个概念。 2.直观判断和倒水实验相结合,教学“容量有大小”。 例 1 的第(2)个问题是“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画面里有两个 冷水壶,一个大

31、些、一个小些,学生凭直观能够指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些。教材要求验证作出的判 断,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往另一个壶里倒,通过这样的实验来感受“冷水壶的容量”指的是什么,体会 冷水壶“容量有大有小”,并证实自己的判断。为了深入体验“容量”的含义,教学这个问题可以按四 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说“冷水壶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回 归到“能盛多少水”的现实层面上,通过概念的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让学生猜一猜哪个 冷水壶的容量大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 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第三步通过倒

32、水实验验证猜想,先在一个壶里 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壶 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壶后尚没有满。这些倒水实验应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亲自实施,一边操作一边把 “壶里盛的水”和“壶的容量”联系起来,反复感受“容量”的含义。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并作出 解释:因为红把手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 配合例 1 和例 2 的“练一练”第 1 题,在一个杯子里装满水,把这杯水分别往另两个杯子里倒,分别出 现倒不满、倒不下的情况,根据这些现象判断三个杯子的容量谁最大、谁最小,让学生继续体会“容量” 的含义。 3.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需要使

33、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例题的第(3)个问题“(红把手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让学生体验测量容器的容量需要统一的容量 单位。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说说“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这句话的意思,用“水壶能容纳多 少液体”来解释,再次在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并思考测量水壶容量的方法。 15 其次观察教材插图,如果把一壶水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 5 杯;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 4 杯。最后体会 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冷水壶的容量,其结果的表达不同,为了便于测量和交流,应该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是“容量”的概念。学生初步认识容量的线索是“感性 材料数学含义

34、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概念 教学服务的。 (二) 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升和毫升各编排一道例题,都设计了从实际生活引出单位名称、体验 1 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 器、测量常见容器的容积等教学活动。 1.现实背景中出现升和毫升,引出容量单位。 例 2 呈现了瓶装酱油、食用油、果汁和桶装纯净水等图片,在每一幅图的旁边都标注了“升”或“ L”,表示有关容器里装了多少液体。例 3 呈现了瓶装的饮料、药水等图片,在图片旁边标注了“毫 升”或“mL”。这两道例题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升和毫升都是常用的表示液体有多少的计量 单位,在日常

35、生活中经常应用。同时体会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使用场合,升是比毫升大的容量单位,较 大的容器、较多的液体常用“升”作计量单位,较小的容器、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教学这两道例题,要让学生看图说说瓶里各装了些什么,装了多少,分别使用了什么计量单位;想想生 活中这些瓶实际有多大、这些液体实际有多少;议议这两道例题为什么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从而对升 和毫升分别产生鲜明的第一印象。 2.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 1 个单位的液体有多少。 学生知道升和毫升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单位以后,会希望知道 1 升、1 毫升液体各有多少,教材及时满 足他们的需要。例 2 用量杯量出 1 升水,把这些水倒入棱长 1

36、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正好装满,没有剩 余。这个现象让学生知道,这样的正方体容器盛的水是 1 升。设计这个实验有两点原因:一是学生对正 方体比较熟悉,又知道 1 分米是多长,所以对棱长 1 分米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感性经验,正是这点经验 能帮助他们感受 1 升的实际意义。二是在实验中带出了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常用工具“量杯”,它能 方便且准确地测量液体有多少,在后面的教学中还会使用量杯。在这个实验中,1 升水是从量杯里看出 来的,棱长 1 分米的容器是制作的或选择的,由于还没有教学体积的知识,所以还不能揭示 1 升就是 1 立方分米。例 3 使用的滴管,也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工具。先用滴管吸入 1 毫

37、升水,看看有多少,感受 1 毫升水很少。再把滴管里的水滴在手心上,数数大约是几滴,进一步体会 1 毫升水有多少。 教材设计的实验与操作,能帮助学生体会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意义,能使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 固。实验与操作必须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 应该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在实验与操作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内容,仔细体会通过实验能够 知道什么、得出什么。 3.“动手做”指导学生制作并使用简单的量器。 量杯、滴管等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工具,使用方便、测量准确。但是,一般家庭里不会有这些工具。本单 元的“动手做”指导学生制作并使用 1 升的

38、量器。 教材图文结合,示范做量器的方法:选择一个上下一样粗细的瓶,往瓶里倒入 1 升水;在瓶上贴一张纸 条,在 1 升处做上记号;把 1 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 4 份,分别做上 14 升、24 升、34 升等记号。用 这个量器能够比较准确地量出 1 升、14 升、24 升、34 升水。 使用自己制作的量器,体验 1 升水有多少:用 1 升的量器量出 1 升水,分别倒入大小不同的盆里、锅里, 看看水面在哪里,体会 1 升水有多少,并估计各个容器的容量大约各是多少。 除了上述的制作量器,教材里还有许多感受 1 升或若干毫升的活动。如,量出 1 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 杯中,看看能倒满几杯,既体验

39、1 升水有多少,又体验 1 个纸杯能盛多少水。又如,把 50 毫升水分别 倒入一个碗里、一个茶杯里、一个圆柱形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体验 50 毫升水是多少。再如, 倒 100 毫升饮料,数一数多少口能够喝完,算一算喝一口大约多少毫升,体验 100 毫升是多少。 4.设计一些活动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常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升与毫升的观 念。 组织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既体现了数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又能在应用中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16 教材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1) 留心观察,采集数据。 配合例 2 的“练一练”第 2 题,说说图画里标注的

40、热水器、电饭煲、热水瓶的容量各是多少升;配合例 3 的“练一练”第 1 题,说说图画里标注的针筒、输液袋、口服液瓶里各装了多少毫升液体;练习一第 11 题,阅读儿童止咳糖浆的使用说明书;第 12 题,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商品用升作计量单位,哪些 商品用毫升作计量单位。学生通过上面的活动,能够了解常见容器的容量,丰富生活常识,积累生活经 验。 (2) 合理选择,正确使用。 练习一第 3 题,说出压力锅、洗脸盆、洗菜池、浴缸的容量各是多少升;第 6 题,说出 1 小瓶药水、1 盒牛奶、1 瓶墨水、1 瓶果汁各是多少毫升。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容器和经常接触的商品,应该 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容量大约是

41、多少。考虑到学生直接说出各个容器、各个商品的容量会有困难,教材采 用“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在三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数据,作为相关的容量。选择数据不 能是随意的,应该有思考地进行。如洗脸盆的容量,可以这样想:1 升水放在盆里,水面大约在哪里? 10 升水放在盆里会怎样?这个盆能盛 100 升水吗?经过这些思辨,选择的答案才会合理,学生头脑里的 “升”与“毫升”的概念才会越来越清楚。 练习一第 7 题,计量热水瓶、奶瓶、水杯、水桶的容量,用升作单位还是用毫升作单位?第 8 题计量一 鱼缸水、一瓶酱油、一锅水、一汤勺水各有多少,采用升作单位还是采用毫升作单位?回答这些问题, 要利用自己头脑

42、里的 1 升、1 毫升的概念,还要联系对这些容器的了解,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如,热 水瓶的容量比 1 升大,计量热水瓶容量用升作单位比较恰当;汤勺很小,一汤勺水远没有 1 升,用毫升 为单位比较适当。为此,教材在练习一第 2 题就安排学生判断陶瓷汤罐、易拉罐、烧水壶、牛奶瓶等容 器的容量,哪些比 1 升大、哪些比 1 升小的练习。 5.教学升与毫升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例 4 教学升与毫升的进率,并在“练一练”和练习一里安排部分练习题,巩固和应用进率的知识。 例题呈现两个同样的较小量杯,每个量杯里都盛了 500 毫升水。先算出 2 杯水一共 1000 毫升,再把这 2 杯水倒入一个较大的

43、量杯里,看出一共有 1 升水。这些水是 1000 毫升,也是 1 升,由此得出“1 升=1000 毫升”。可见,升与毫升的进率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教学要组织学生开展上述实验,并进行有关的推理, 体验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关系。 应用进率进行的换算比较简单。配合例 4 的“练一练”第 3 题,把 4 升和 9 升分别换算成毫升为单位的 数量,把 2000 毫升和 5000 毫升分别换算成升为单位的数量。这些换算都很容易,与第一学段把 5 千米 换算成 5000 米,把 3000 克换算成 3 千克很相似,学生有能力独立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教学时,应该 要求学生利用 1 升=1000 毫升或 1000

44、毫升=1 升推理出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17 XXXX 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 科 目 数学单元一课 时 1 教学内容认识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 形成 1 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 1 升的容量观念。 教法与学

45、法1、讲授法2、谈话法 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 1 升的正方体容器,1 升的量 杯,大小相同的几个纸杯。 备课人张海龙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 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板书课题:认识升。 二、认识容量 1.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明星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 水少一些。引出概念容量。 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 提问

46、: 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演示:把其中的一个装满液体,倒入另一个冷水壶。 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你是怎么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 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2.引发需要。 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 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 容量? 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 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8 XXXX 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 教 学 过 程 备课人

47、备课二 次 备 课 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 会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三、认识容量单位“升” 1.引入“升”。 出示例 2 的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桶 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 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引出升 L。http:/w ww. 2.认识 1 升。 出示 1 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再演示: 在量杯里装 1 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交流 发现。 3.教学“试一试”。 出示盛

48、有 1 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 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 1 升水倒入这样的 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 指名演示把 1 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估计对不对。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 1、2 题。“练习一”第 1 题。“练习二”第 2、3 题。 五、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领导签阅 19 XXXX 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 科 目数学单元一课 时 1 教学内容认识毫升 教学目标 1.认识毫升,并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9、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毫升,并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教法与学法1、讲授法2、谈话法 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教学准备学具:一些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教具:滴管、量杯、同样大的纸杯。 备课人张海龙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提问:计量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升) 学生观察带来的一些饮料瓶,它们的容量有 1 升吗?它们都是用什么作 单位的? 指出: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板书课题。 二、认识 1 毫升 1.感知 1 毫升有多少。 活动: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 1 毫升的感受,再出示一个标有刻度的滴 管,交给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然后用滴管吸入 1 毫升水,并滴一滴、 数一数 1 毫升大约有多少滴。 2.完成“试一试” 先估计再通过操作加以检验。 3.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口答后找一找类似的容器,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4.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指导:先让学生用量杯倒出 50 毫升水,再看看题中的 3 个容器,分别估 一估把 50 毫升水倒进容器里水面大约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组织操作和交 流。 三、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学习例 4 操作:拿出 2 个 500 毫升的量杯,分别往量杯里倒入 500 毫升的水,再 出示 1 升的量杯。 思考:两杯 500 毫升的水一共有多少,如果把这 2 杯水全部倒入 1 升的 量杯里,结果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校集体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