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3 3 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分析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分析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用感官观察”一样,都是对“走进科学”单元的具体展 幵。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离不开客观的事实证据,也离 不开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如果说“用感官观察”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 获取事实证据,那么本单元则重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思考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基本能做到区分对问题的猜想 和 客观的事实证据,并运用事实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熟 悉 的、有趣的现象出发,启发学生对现象进行猜想,同时认识到猜想不等于事 实, 猜想需要通过事实证据
2、来验证。通过经历完整的猜想、验证活动,学生可 以获 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初体验。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科学态度: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 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 愛、 多方式认识事物。 此外, 课程标准在“暗盒里有什么”案例评析中指出; “自然界隐藏着无 数巨大的暗箱 ,没有人知道里面隐藏着什么。面对一个陌生的暗箱 ,科学 家会用各种方法观察、探测、实验,收集来自暗箱的信息 中根
3、据这些 信息判断暗箱里有什么,向人们揭示一个又一个真理和奥 必” “课堂 上解暗盒活动的设计体现的就是科学探究中的建模思想。 ”本单元正是基于这样 的思想而设计的。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做个小侦探 、 暗箱里的秘密 、 树叶变黄了三课组成,遵循 “学会猜想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条主线,呈 “分一分一 合”的结构展开,总体上是对科学方法,即思维训练的指导。第一课,通过观察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动脑筋猜一猜过去发生了什么,正在发 生什么以及未来将要发生什么;这样的现象可能是一种 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 两种原因或更多的原因引起的,图片呈现了这样的结 构。第
4、二课,让学生从观 察显而易见的现象到关注事物的内部,继续来猜一猜“暗箱里的秘密” ,并通过 了解生活中的解暗箱事例,加深对“暗箱”的 理解。第三课,围绕“树叶是怎 么变黄的”这一话题,让学生寻找证据来验 证自己的猜想,经历“猜想一找证 据验证猜想”这一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获得成长。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进行验证。 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 针对树叶变黄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单元活动框架: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7.做个小侦探课时安排
5、2-1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 体会到 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 .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 猜想是 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 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五球碰碰球(牛顿摆) 。 教学预设个 性 化 备 课 活动一:猜想蒲公英飘起来、田里菜叶上的洞、狗 吐舌的原因 设计意图: 出示三幅贴近儿童生活、 发生原因单一的图片, 让学生进行猜想,既作为新课导人,也为后续的猜 想活动打
6、下基础。 教学过程: 让学生猜想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 让学生作答,可停几秒再让学生发言。同时,不要 做过多的启发和指导, 最多只能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一一猜想原因。看一幅图,说这幅图上 有什么,猜为什么会这样,逐一进行。 活动二:猜想谁破坏了蜘蛛网 设计意图: 针对破损的蜘蛛网进行猜想,是让学生能够对 比较明显 的事实, 猜想多种可能的原因, 并为下一 个猜想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这幅图片赋 予一定的情境,编一个小故事来带出画面。 猜想要调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并与事实建立联系, 否 则就成了乱猜。因此,在引导学生作出猜想时, 要适时地 追问
7、: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 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 注意事项: 猜想没有对错, 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 活动三: 猜想雪地里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 雪地脚印的图片与破蜘蛛网的图片相比,信息 量较大,涉及不同脚印的形状、大小、步幅、位置 等诸多差异, 目 的在于让学生不仅能针对像破蜘蛛 网这样明显的事实来猜 想多种原因, 还能在弄清事 实关系的基础上猜想多种原 因,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 力。 教学过程: 为了便于学生作出合现猜想,可以先让学生仔 细细观察脚印的大小、形状、步幅、位置,然后让 学生思考脚印可能是什么动物留下的,为什么脚印 的距离会变化,最后让学生猜想发生了什么事。 在引导学生作
8、出猜想时,仍然需要适时追问: 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促进学生形成有依据地进 行猜想的习惯。 注意事项: 如果觉得学生的猜想比较离谱,也不要轻易否 定,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这样有利于学生 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7.做个小侦探课时安排2-2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 体会到 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 .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 猜想是 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 难点:
9、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五球碰碰球(牛顿摆) 。 教学预设个 性 化 备 课 活动四: 玩碰碰球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分为三步,层层递进,目的是让学生 通过亲身 活动, 体会到猜想不一定正确, 猜想需要 验证。第一步,猜想并验证松开一个球的现象,为 第二步做好准备。在第二步中,学生猜想的依据是 第一步验证猜想的结果。在第三步中,由于拉起的 小球数量比停止的小球多,学生难以用上两步的验 证结果来作为猜想的有力依据, 所以会有多种猜想, 但验证的结果是唯一的。 所以, 学生能自然而然 地 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 需要进行验证。 教学
10、过程: 掌握好此处三个步骤的节奏,第一步按正常节 奏进行,猜想后进行验证; 第二步以第一步为基础, 对学生而言,悬念不大,节奏可以快一些;学生在 进行到第三步时遇到了难题, 即被撞的只有两个球, 这时要放慢节奏, 让学生 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 想,然后进行验证。 为保障每次验证的效果,一定要让小球都停止 后再进行操作,切不可操之过急。 注意事项: 由于器材的精确性不足,每次验证实验的现象 都不可能 保持很长时间, 所以, 不能长时间地让学 生看那一次的验证现象。 只能选用五球的碰碰球,千万不能选用六球的 碰碰球,否则就达不到活动目的。 活动五:阅读科学家猜想恐龙灭绝原因的资料。 设计意图:
11、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也在进行猜 想和验证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恐龙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动物。学生对恐龙灭绝 的原因也比较好奇,他们或多或少都从媒体上了解 到一些,因此,可以结合阅读,让知道的学生都来 说一说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 教学建议: 教师课前应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多种假说有所了 解。 有必要的话, 可以阅读参考资料中的相关介绍。 准备好相关视频。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8.暗箱里的秘密课时安排1-1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 .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
12、暗箱的方法。 .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 取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状况。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小暗盒。 教学预设个 性 化 备 课 活动一: 猜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说 明什么是暗箱, 并将学生的视角聚焦到解暗箱上来, 为下一步学习怎样解暗箱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编一个童话故事来介 绍画面,也可直接利用电子教材中狼追兔子的动画 片,让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想故事。 活动手册中的另一个场景图可以用来辅助教 学。 由于一年级学生
13、很难用语言将猜想结果表达清 楚,所以让学生画出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可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 画兔子逃跑路线时,学生可能会画出不同的样 式,只要路线符合“一分为二”的特征即可。 活动二:解暗箱。 设计意图: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交代了暗箱 里的物体, 只让学生猜测障碍物在什么位置, 这在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 度,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经 历一次解暗箱的实践。 教学过程: 本活动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动手、动耳猜测暗 盒里的情况,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如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 让小球在盒子里滚起来, 动作快 好还是慢好,用什么来感觉 等等。 本活动不要求学生快速猜出障碍
14、物的位置且意 见统一,所以教师在引导时,要让学生明白,实验 要多做几次;当发生争执时,要学会倾听与交流。 注意事项: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特别是在产生争议的时候, 学生总试 图打开暗盒。 对此, 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 要求:不能打开暗盒,并在学生解暗箱的过程中给 予提醒。 学生解此暗箱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要提醒全 班学生尽量保持安静。 活动三:了解生活中解暗箱的事例。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对什么 是暗箱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暗箱” , 以及解暗箱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不必只限于介绍教材中提及的三个事例,可以 补充一些学生能理解的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 一说他
15、们还知道哪些 这样的事例, 提高学生对生活 中的科学的关注度。 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解暗箱事例, 学生有体验, 可以以学生发表意见为主;第二、三个事例学生可 能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知道,需要教师予以解说或播 放相关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注意事项: 如果有学生说探雷器是金属探测器,教师应予 肯定。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9.树叶变黄了课时安排1-1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 .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幵始慢慢变黄 的。 .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
16、合理猜想。 难点:收集落叶进行排序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绿叶、没有全黄的树叶。 教学预设个 性 化 备 课 活动一: 交流秋天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黄。 设计意图: 通过展现树叶在秋季变黄的阁读,知道学生关注树 叶变黄的客观事实,聚焦研究对象,为下一步的猜 想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课前请学生收集一些树叶已变黄的树木照片。 提前一两个星期收集一些树的绿叶,以便在课 堂上计学生对比绿叶、黄叶的颜色。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需要观察银杏树叶变黄的过程,所以,本 课不能按教学进度上,应在银杏树叶还没有全黄的 时候上本课。如有可能,就选择在刚刮过风的时候 上,这时,银杏树落
17、叶满地,便于学生捡拾落叶观 察。 活动二:猜想银杏树叶变黄的过程。 设计意图: 在明确树叶会变黄的基础上, 提出研究的问题, 并展现几 种可能, 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并 为下一步的验证活 动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在学生表达完猜想后提出问题: 这些猜想究竟谁 对谁错? 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呢?为后续活动做 好铺垫。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不要对学生作出的猜想进行评判,让学生用观 察到的事实来验证猜想。 活动三:找银杏树叶变黄的证据,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 提供几种找证据的方法来让学生选用,指导学 生学会寻找证据,并知道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 确。 教学过程: 如果采用第一、二种方法,
18、即现场观察,应该 把学生有序地带到银杏树下。如果两种方法都选, 应给学生分组,一组观察树上的叶子,一组收集落 叶进行观察,然后两组交换。 如果校园里没有银杏树, 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比较少,只能用说的方式 表达猜想,可以让学生先说,然后在活动手册提供 的图示下面标注顺序,记录自己的验证结果。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如果选用现场观察;由于地点在室外,活动前 前要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行为, 并及时排除危险因素。关注学生的行为,并及时排 除危险因素。 活动四: (拓展活动) 研究其他树的叶子是怎么变黄 的。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其他树叶怎样变黄,拓展学 生视野,增加认识。同时,渗透一个道理:一个问 题未必只有一个答案。 教学过程: 学生发现银杏树叶变黄的顺序后,会把经验迁 移到研究其他树叶变黄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 醒学生采用刚才找证 据的方法进行观察; 另一方面 也要提示,树叶并不都是像银杏树叶这样变黄的, 要实事求是地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安全,要把学生的活动限定在一定区域, 教师要能时刻观察到全体学生的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