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全部教案(共 4 课时) 第第 1 1 课蜡烛的变化教案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通常学生见到的蜡 烛都是买来的,对于蜡烛是怎样做出来的没想过,更没有做过。本环节通过学生 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的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 有产生新物质。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 化碳、炭黑等新物质;再通过对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
2、识物理变 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两类变化的认识,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生产生活密不 可分。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能通过制作蜡烛和做蜡烛燃烧实验,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 2.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试管夹、模子、棉芯、蜡 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
3、过程 (一)做一支蜡烛(一)做一支蜡烛 1.实验步骤 (1)将蜡块切成碎屑。 (2)加热碎屑成蜡油。 (3)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导入模子里。 (4)等蜡油凝固,蜡烛就成了。 2.提问: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的变化 是什么? 【意图解析】 让学生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同时发现: 虽然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验证(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验证 1.活动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
4、 变化。 (3)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2.活动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思考: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 3.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 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 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意图解析】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时产生水、二氧化碳、炭黑,伴 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从而认识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交流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三)交流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出示图片:盐溶于水、烟花绽放
5、、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铁 提问:下列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2.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意图解析】引导学生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解释、加深对这两类物质变化 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对生产生活有利也有弊。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蜡烛的燃烧(课题)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第第 2 2 课铁钉生锈教案课铁钉生锈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二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以铁钉为引子,让学生用眼 看手摸的方法,初步认识铁锈的特征。其次,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
6、生锈的铁 制品,从而了解生锈现象广泛存在,生锈与铁制品所处的环境有关。第二部分, 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用锤子敲、用砂纸磨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铁锈与铁 的不同,从而确定它们不是一种物质。第三部分, 运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 认识铁生绣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探究铁生锈的条 件,第二个活动室做铁绣生成实验。第四部分,介绍各种防锈方法及其蕴含的科 学道理。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 2.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理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3.能够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防锈方法及其原理, 愿意将防锈方法运用到生活 中
7、。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坚持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量筒、大烧杯、试管夹、细铁丝、铁钉、生锈铁钉、锤子、砂纸、试管、蒸 馏水、食用油、干燥剂。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绣(一)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绣 1.提问: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绣是什么样的? 2.追问:你还见过哪些生锈的铁制品? 【意图解析】组织观察并描述铁锈的样子,既能引发学生对铁钉生锈现象的 关注,又能为学生打开思路,认识更多的铁制品生锈现象。 (二)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二)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 1.分别敲击锈铁钉和铁钉 颜色、光泽度、软
8、硬、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2.用砂纸摩擦锈铁钉和铁钉 3.思考: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 【意图解析】通过用锤子敲、用砂纸磨的方法,意在让学生发现铁锈和铁在 软硬、光泽度方面的不同,从而确定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三)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三)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1.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假设:把铁放在水里,铁容易生锈。 实验器材:铁钉、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 实验设计: 1.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 2.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 第一支试管:有水、空气的环境里 第二支试管: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
9、境里 第三支试管: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 2.做铁锈生成实验 (1)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 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 (2)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 3.思考:人们根据铁生绣的原理,想出了许多防锈的方法,你知道这些方法 蕴含的科学原理吗? 【意图解析】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 证得出结论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这个活动不但要探究知道铁钉生锈的条 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反思评价能力。 (四)介绍防锈方法,交流各种方法蕴含的科学道理(四)介绍防锈方法,交流各种方法蕴含的科学道理 提问:观察家中的各种铁制品用
10、了哪些防锈方法? 【意图解析】介绍各种防锈方法,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既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了问题,又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铁钉生锈(课题) 铁生锈的条件:水和空气 第第 3 3 课制作汽水教案课制作汽水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三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先让学生思考“汽车中的气体是 如何产生的” ,猜想气泡产生的原因,再通过不同物质混合实验,判断气泡里是 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二部分,介绍制作柠檬汽水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有趣的
11、体验活动中,感受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一类变化,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两类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比较自制汽水与买来的汽水的不 同,为后续了解工厂制造的汽水做铺垫。第三部分, 先介绍工厂怎样制造汽水, 帮助学生认识工厂制作汽水与自制汽水的原理不同; 然后说明汽水中含有调味剂、 咖啡因、色素等,经常饮用会影响健康。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里是二氧化碳, 知道汽水中的 气体是二氧化碳。 2.知道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学会自制汽水,感受制作的快乐。 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工厂制作汽水的方法, 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 的生活。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
12、难点 重点: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 难点:制作汽水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纸杯、吸管、白醋、小苏打、锥形瓶、带胶塞的导气管、烧杯、澄清石灰水、 干净的饮料瓶、冷开水、柠檬片、白醋、食用色素、汽水配料表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研究汽水中气体是如何产生的(一)研究汽水中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1.提问:汽水中的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2.试一试: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 小苏打、糖、水、白醋 3.判断气泡里是什么气体 (1)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 (2)把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意图解析】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明白制作汽 水的原理。 (二)自制柠檬汽水(二)
13、自制柠檬汽水 1.将一个柠檬切开,往瓶中挤入柠檬汁,再倒入冷开水。 2.加一些糖和食用色素。 3.将少许小苏打快递放入瓶中,盖紧瓶盖,把瓶中颠倒几次。 思考:在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中,什么时候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什么时 候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拓展:品尝自制汽水,与买来的汽水相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意图解析】让学生在制作汽水的过程中,加深对两类变化的认识,感受变 化的奇妙,体验制作的快乐。 (三)介绍工厂怎样制造汽水(三)介绍工厂怎样制造汽水 科学阅读:汽水的工厂化生产 【意图解析】帮助学生认识工厂制造汽水的方法,明白工厂制造汽水与自制 汽水的原理不同。通过介绍工厂汽水配料,使学生了解长期饮
14、用碳酸饮料影响身 体健康。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制作汽水(课题) 白醋+小苏打 二氧化碳 第第 4 4 课化学家的研究教案课化学家的研究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众多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 学家。 通过图片告诉学生化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 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模拟化学家的工作,做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分析黑色 圆点成分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化学家研究什么及化学家做学问的意义。 第三部分,介绍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体会科学研究成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 进步所做出的巨大
15、贡献。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用途并制造新物质。 2.能够用验证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3.能够用探索性实验的方法,分析某种混合物质的成分。 4.了解化学家的某些发现和发明,体会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价值。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化学家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 难点:把我们做的实验同化学家的实验建立联系。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白醋、小苏打、锥形瓶、带橡胶的导气管、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吸水 纸、黑色水笔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介绍化学家的工作性质(一)介绍化学家的工作性质 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并制造
16、新物质、发现新用途,化学家研究物 质变化的学问。 【意图解析】通过问题,告诉学生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并制造新 物质、发现新用途,化学家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 (二)模拟化学家的工作(二)模拟化学家的工作 1.制取二氧化碳并观察它的特点 看一看: 闻一闻: 2.分析黑色物质的组成成分 (1)用黑色水笔在吸水纸一端画一个圆点。 (2)固定纸条,使画有圆点的一端能浸到水里,且保持圆点在水面之上。 (3)观察当纸条吸水后,黑点出现了什么变化? 【意图解析】通过亲生体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分析黑色水笔中 物质的成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家工作就是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并制造 新物质】发现新用途,进而理解化学家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三)介绍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三)介绍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 科学阅读: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阿司匹林的原料 【意图解析】通过科学阅读,介绍化学家发现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空气的 成分, 目的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研究物质变化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 生活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化学家的研究(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 比空气重、不可燃、不助燃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舞台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