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718757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1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时间: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 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

2、钵”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小说封神榜 3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 4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去利,盗贼无有。”这表明老子主张 () A民贵君轻B精神自由 C节俭尚贤D无为而治 5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 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的变法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相一致() 第 2 页 共 11 页 A孔子的“为政以德

3、” B老子的无为而治 C庄子的逍遥 D韩非子的以法为工具的中央集权思想 7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 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8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 自如。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D统治者的腐败 9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

4、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 10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 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 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 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1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 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 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12下面是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它说明汉代() 第 3 页 共 11 页 A.造纸有完整的技术体系 B纸张的质量较高 C私营造纸作坊规模庞大

5、D纸的使用得到普及 13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 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 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 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14下图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邢侯墓)及铭文拓片。该墓的主人是邢侯,故被称为邢侯墓。该文物可用来 佐证,西周() A宗法观念的浓厚B分封制的存在 C传统礼制的松动D冶金业的落后 15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人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残酷 C秦朝市场竞争激烈D拐杖是外来品 16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

6、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表述正确的是() 第 4 页 共 11 页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 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 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

7、” 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 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都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 5 页 共 11 页 材料司马相如(前 179前 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 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 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

8、,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 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 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 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 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19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

9、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 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 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 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 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 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10、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 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第 6 页 共 11 页 2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资料搜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 治理。 【识图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

11、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角色扮演】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探究争鸣】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方法探究】 (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第 7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A 【解析】根据题中“神农氏”“耕作方法”和“生产工具”可知,古代中

12、国的农业发展情况,故 A 项正确;传说 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参考,不能作为直接证据,还要考古发掘,故 B 项错误;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 值,并不是凭空想象,故 C 项错误;炎帝只是传说中的人,材料只是一种传说并不能证明炎帝的真实性, 故 D 项错误。 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女娲造人”是神话传说,电影是艺术,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小说也是艺术,来源 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故只有考古出土才是最可靠的材料,选 B项。 3C 第 8 页 共 11 页 4D 5C 【解析】夏、商、周三族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说明三族都认同黄帝族,这主要反映出当时民族认同 意识正在形成,故 C 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三族

13、,不是各族,故 A 项错误;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体现了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袭制度,故 D项错误。 6D 7C 【解析】西周分封制是依靠土地和义务关系建立起周王与各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是建立在 周王室实力基础之上的。随着诸侯势力的增长,世袭的诸侯与周王之间的隶属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再听命 于周王。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诸侯互相兼并,数目减少,打破了周王室分封的政治格局,分封制走向崩 溃。故 C 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 8C 【解析】根据材料“西汉初年”可知,“小腿”和“脚趾”的肿胀暗喻地方封国势力壮大,威胁

14、中央,C 项正 确。 9B 【解析】商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商周时期也被称为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很少 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出的大量青铜器主要是供给奴隶主贵族日常生活使用或者在祭祀等政治活动中使用, 故选 B项。 10A 【解析】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 A 项正确;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 B 项 错误;仅凭一幅汉代画像砖图,不能推出农耕经济普及全国,故 C 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 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故 D项错误。 第 9 页 共 11 页

15、 11A 【解析】西周通过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来实现对各地的监察,这有助于巩固 对新拓版图的控制,故选 A 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材料涉及的是对地方的管理,排除 B 项;西周并不是皇权政治,秦始皇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对地方的监察控 制,而不是选举部落贤人为王,排除 D项。 12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造纸分为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揭纸等环 节,技术体系完整,A 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 13D 【解析】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带有宗

16、教神秘色彩,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 A 项错误;材料“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 表明观测天象是为了解天意,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故 C项错误。 14B 【解析】根据“成王命辅臣荣与内史宣读成王的册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 B 项。宗法 制强调血缘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C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冶金业的落后”表述错误,排除 D项。 1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刑法残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置,这样使很多人因为 受到刑法的处置而残疾,以至于出现了材料

17、中“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的奇怪现象,故 B 项正 确。 16B 【解析】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不可能形成“光武中兴”局面,故 A 项错误;图片既反映了宦官专权的 直接原因,也反映了外戚专权的直接原因,B 项正确;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表述片面,排除。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 墙等防御设施。 (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

18、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 第 10 页 共 11 页 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可知,建立在分封制基础 之上;根据材料“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可知,建有宗庙和社稷;根据材料“他们 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可知,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根 据材料“建高墙”可知,有城墙等防御设施。第(2)问,根据材料“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 殖建城”可知,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19、;结合所学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可知,奠定了多民族 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根据材料“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 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并结合所学儒家思想以周朝为模范且成为 传统中国主流思想可知,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根据材料“秦以后两千多 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可知,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8(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

20、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皆请为内臣”可知,推动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宣 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可知,积极维护朝廷统治权威;根据材料“他的散体大赋 时人赞曰”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汉赋发展。第(2)问,从时代需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及个人因素等方 面分析。 19(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2)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3)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

21、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 政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回答做法;根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游天 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概括成效。第二小 问,结合所学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影响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商人们 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概括。第(3)问,要紧紧围绕重农抑商政策和 古代农业社会回答。可分为长期政策和阶段性政策来回答;也可以从促进与阻碍经济发展的角度回答;还 可以从互补的角度回答。 20(1)春秋战国时

22、期,由于铁制农具开始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 第 11 页 共 11 页 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新兴的地主阶级为 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 (3)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4)同意刘芳的观点。理由: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 奠定了基础。 (5)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 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

23、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 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可知,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 性,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会支持商鞅变法。第(3)问,根 据材料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是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 地方的形式。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意刘芳的观点。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没有被废除,仍然延 续,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事战斗力得到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 最富强的国家,为灭六国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5)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一件历史事件(变法)的 评价标准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历史特定的大背景下考虑,看变法有没有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是 否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从是否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的潮流来评价历史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