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724330 上传时间:2021-09-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1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1928 年 10 月,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将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 “付托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分设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国民政府总 持全局。这说明() A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得以实现 B选官制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C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权正式建立 D

2、西方近代政权模式在中国发生异化 2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见客、不收书、 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 定有利于() 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 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 3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封建制度的腐败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国家治理的需要 D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1854 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 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 官等等。这

3、一报告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5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 责监察百官。这一改变意在() A减少决策失误 B建立强有力的监察系统 第 2 页 共 11 页 C加强君主权力 D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树 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

4、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尚贤” 8下表为明朝永乐九年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 初考再考三考最终等第 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 未予考核未予考核称职称职 未予考核称职平常平常 平常未予考核称职平常 未予考核平常不称职不称职 A以考核作为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 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 C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的考核制 D为掌握官吏真实情况实行考满制 9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 期逐

5、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都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由此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 变() 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 10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 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 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 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 第 3 页 共 11 页 C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 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 1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官吏的任用一直沿用“恩赐官职”,革命后出现了所谓“政党分肥制”,导致腐 败

6、泛滥、行政效率低下。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 度的呼声不断高涨。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 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由此可知,促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建立的重要推动力是() A革命斗争B工业革命 C政党政治D思想解放 1219 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由法律规定的以对文官的公开考试、录用、考 核、监督、升降、奖惩、免职等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 党共进退。对这种制度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 B推动了英国社会

7、的政治文明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13有学者指出,汉代选举,大体而言,被选人最先要进学校读书,才获补吏,才获察举。这就形成 了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举、由选举而考试、由考试而被任用的流程。而在当时,读书机会 本就难得,所以往往会造就“书生贵族”。这反映出察举制() A使政府得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B使地方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C使经学世家容易变成士族门阀 D使考试做官成为社会风气 14新中国新型干部人事制度在形成与发展时期的主要表现为() A改革人事管理体制B建立各级人事管理机构 C人事法规制度建设D确立起党管干部原则 1520 世纪 50 年代初,毛泽东

8、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 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 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 D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16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 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第 4 页 共 11 页 A英国是考试制的源头 B西方文官制照搬科举制 C考核制源于中国科举 D孙中山欣赏文官考试制 二、非选择题

9、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职。都察院长官与六 部尚书同为正二品。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是否客观公 正。六部给事中由中央派驻六部,对于所有官员都有监督权和弹劾权。在地方负责监督的是互不隶属的三 套机构,巡抚、提刑按察使司和御史,实行“御史巡按”制度,御史代表皇帝巡察地方,可以直陈天子。在 全国设立锦衣卫所,甚至锦衣卫特务人员潜伏官员

10、家里,监察官员是否贪腐,导致其成为排除异己的工 具,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朱元璋允许百姓对“坐赃害民的官员,连名赴京状奏”,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 百姓给予表彰。 摘编自于越论朱元璋吏治 改革经验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 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第 5 页 共

11、11 页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 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 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 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12、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 “德行”的考核被 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 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 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 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材料二为适应封建专制的

13、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 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 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沿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 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 第 6 页 共 11 页 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 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官员考察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14、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 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 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 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 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 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 7 页 共 11

15、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考试权是五权之一,同时设立考试院,这说明选官制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故选 B 项;A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与一党专政无关,排除 C 项;“异化”的说法错误,排除 D项。 2B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朝对各地巡视御史制定诸多限制,减少与被监察地方官吏的接触,这一做法 有利于巡视御史秉公行使监察职能,提升监察效果,故选 B 项。 3D 【解析】1718 世纪,西方已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A 项与事实不符;B、C 两项不是根本原 因;经济基

16、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故 D 项正确。 4C 【解析】内阁制度发生变化不是此时期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且该项中的“根本变化”一词表述不 符合史实,故排除 A 项;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和民众科学素养提高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排除 B、D 两项;英国在 1854 年进行文官制度改革,重视官员专业水平,这是由于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幅 度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但当时的文官制度存在着许多的腐败和弊端, 所以人们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故 C项正确。 5C 【解析】东汉政府把地位较高的御史大夫改为司空,而以地位较低的御

17、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更便 第 8 页 共 11 页 于皇帝控制监察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故选 C 项。 6B 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才的重视,这与墨子的“尚贤”思想相符合,故 D 项正 确。A 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排除;B 项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主 张治理国家时,统治者不能过多地干预,排除;C 项与人才观无关,排除。 8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考满制度以三年为期,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是以年限考察 官吏任期内工作状况之法,图表考核情况说明政府对官员的考核细致明确,力图掌握官吏真实情况,D 项 正确。明代考核分为“考满”“

18、考察”“考成”三种,评定考等后,还须依据官职繁简确定奖惩黜陟,从不同的 角度促成廉政,故排除 A项;B、C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9D 【解析】材料“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 制度合一的、以都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表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主要体现在由复合性体系到 单一性体系的演变,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故选 D项。 10C 【解析】“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 级官僚机构”体现了法家思想,这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吏,提升统治效能,故选 C 项,排除 B 项;阻断了

19、贵 族入仕之路的是科举制度,排除 A项;隋唐时期科举制实行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排除 D 项。 11B 【解析】“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度的呼声 不断高涨”,由此 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发展在 上层建筑上的要求,故 B 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的是“政党分肥制”,故 A 项错误;17 世纪,英 第 9 页 共 11 页 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政党政治,故 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故 D 项错 误。 12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

20、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 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利于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 地位,有利于推动英国社会的政治文明,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 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文官制度改革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应该是提高执政能力,D 项错误,符合题 意。 13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察举制下容易出现“书生贵族”,即在读书机会较少的情况下,通晓经学 的世家会成为门阀,C 项正确。察举制下优秀人才成为正式官员流程漫长,因此不一定能选到大量优秀人 才,而且察举制选拔的标准是德行,排除 A 项;材料提及汉代读书机会较少

21、,说明当时教育发展程度极为 有限,排除 B 项;D 项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察举制,排除。 14B 【解析】新中国建立后,继续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人事管理体制及党管干部原则,直到改革开放后才 进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并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故 A、C、D 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完成 大陆的统一,也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事管理机构,故 B 项正确。 15D 【解析】从材料“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 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加强干 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所以答案选 D项。

22、16D 【解析】材料“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说明 A 项错误;西方文官制与我国的科 举制除考试选拔官员的程序、方法有类似外,还有很多不同,“照搬”表述错误,排除 B 项;中国古代科举 制只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考核单成体系,故 C 项错误;从孙中山讲话可以看出,他是欣赏考试选官制的, D项正确。 第 10 页 共 11 页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特点: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监察官员位高权重,便于行使权

23、力;重 点在于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采取了一些特务手段等非常规措施;重视发动百姓检举不法官员。 (2)影响: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有利于维护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为后世监察工 作提供借鉴。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监察制度往往成为统治者加强集权,排除异己的工具。 【解析】第(1)问,据材料“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 职”“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同为正二品”“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在全国 设立锦衣卫所”“朱元璋允许百姓对坐赃害民的官员,连名赴京状奏,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百姓给予表 彰”等信息回答。第(2)问,可以从对

24、当时、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不足方面来思考。 18(1)血缘、门第、等级。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 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从血缘、门第、等级等方面归纳先秦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第(2)问,根 据材料“一曰二曰三曰四曰”等关键信息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 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可知该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关于弊端可从世

25、家大族把 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等方面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消极两方面 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9(1)特点: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重视文档资料;考核走向程式化;监察形 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 (2)表现: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加强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可 归纳出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可归纳出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 核

26、;根据材料一中“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可归纳出重视文档资 第 11 页 共 11 页 料;根据材料一中“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可归纳出考核走向程式化;根据材 料一中“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可归纳出监察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中“考察结果向本人 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归纳出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 中的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可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根据材料二中“明代制有宪纲 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可归纳出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第二小问,可从统治者的重视、加 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

27、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20观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 示例一:此观点不正确。理由:科举制度在近代中国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它的废除有利于 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并不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而是由列强侵略和军 阀割据造成的,即使不废除科举制度,社会也会出现动荡。 示例二:此观点正确。理由:科举制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也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 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的废除使选拔人才失去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概括出观点,即该学者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 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严重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 造成的。然后对该观点结合史实评述即可。赞同该观点,可从科举制的作用回答,如有利于公正选举人 才,其废除使得选拔人才失去了制度化保障;不赞同该观点,可从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原因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