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0 页 (新高考)2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 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 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 先之以子夏,申
2、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 “王其庶几召 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 “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 “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 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 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 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 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 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
3、忌,然后举天 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悲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 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 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 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 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 其所发哉! (乙) 且以谊之所陈,
4、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 之上,则举大汉之风, 登三皇 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 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 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 (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 2 页 共 30 页 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
5、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 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 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
6、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 痛惜,语意深沉。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 ,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 贾谊行为,得出结论。 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 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 废,不能重新振作。 13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7、(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 ,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 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 哈密,偕副将安国破 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 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 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
8、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 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 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 ,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 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 第 3 页 共 30 页 督王琼动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 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 “老杭穷乃尔。 ”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 谏曰: “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
9、 ”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 议事,不敢正席坐,曰: “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 曰:时平则将 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 欤。 ( 明史列传杭雄传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
10、府 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 (明史选举志曰: “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 ” 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使,掌管民政,明时 因需设置经略之职。 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 “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 踊跃。 ” D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 、 (汉书)中的“赞”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11、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 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 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 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 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 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 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 (2
1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14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 第 4 页 共 30 页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 “天也。 ”熹问曰: “天之上何物?” 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 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乾道五年,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 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13、熹始拜命,即 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 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荐之, 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宁宗之立, 韩侂胄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 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 复申言之。御批云: “悯卿耆艾 ,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 ”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 五年致仕。熹登第五十年,任于外者仅九考 ,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 至者,
14、豆饭藜羹 ,率与之共。自熹去国,侘胄势益张。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刘德秀仕 长沙,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 “伪学”之称,盖自此始。攻伪日急,至上书乞斩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 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 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嘉泰初, 学禁稍弛。淳佑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
15、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 也/ B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 也/ C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 也/ D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 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筵:讲经、讲学的处所,这里指天子的经筵,即御前讲席。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 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B耆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 ,五十岁为“艾” 。亦
16、泛指老年人。这里是说宁宗借口怜恤朱熹 年岁己高、难以讲经而授与其祠禄官。 C九考: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这里是说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 做官长达二十七年,在朝仅有四十天。 第 5 页 共 30 页 D藜羹:用藜菜特作的羹汤。泛指精美的食物。这里是说朱熹家中一向贫穷,但关爱学生,若有学生 远道来求学,就特别招待,优赏有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自幼聪颖,少年科举得志。面对父亲的启蒙,他追问天的上方还有什么,让父亲大为惊异;十 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又考中进士。 B朱熹关心百姓,为政严肃有方。浙东地区饥荒,他刚接受任命,就
17、写信给其他州郡,募米商,免税 钱,最终米船聚集;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 C朱熹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朱熹不惧宰相王淮的权势,坚持查明唐仲友的罪行并上奏;会同彭 龟年上疏指斥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 D朱熹屡遭打击,始终坚持治学。朱熹学说曾被看作“伪学” ,甚至有人上书斩杀朱熹;有人劝导他 遣退门徒,他仍讲学不止,面对劝说一笑付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14在遭遇学禁之时,朱熹的门生反应不一,其中不同于特立独行者,而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是怎样的? 请简要说明。 (
18、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 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 机进取。琅至军,疏言: “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 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 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 “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 治粮饷,但遇风利,即
19、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旋以百 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 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 至台湾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 “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 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台湾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曰: “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 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
20、 ,部议谓非例,上 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 第 6 页 共 30 页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 “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 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 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 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 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 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 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
21、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 ,馀职官 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 ,赐祭葬,谥襄壮。 (节选自清史稿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B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C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D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
22、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翎,清代的一种冠饰,多为皇室贵族和朝廷高级官员所佩戴,是“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 B互市,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C旗,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 D太子少傅,负责教习太子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 ,为“九 卿”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作内应;澎湖之战中,他精心 谋划,排兵布阵,大获全胜。 B施琅骁勇善战,厥功甚伟。攻台过
23、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终于使之 回归,稳定了东南局势。 C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面对台湾弃 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 D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 为其请封;他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2)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14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
24、哪些。 第 7 页 共 30 页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公讳 晔,字日华。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之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之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之第三子,于修 为叔父。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公咸平三年举进士甲 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 郎,享年七十有九,终于家。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
25、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 “吾 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 “诺。 ” 饥民赖以全活。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 “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鄂州崇阳, 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 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 “杀人者汝也。 ” 囚不知所以然。公曰: “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手,今
26、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 涕泣曰: “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 。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闵,其二早亡。女一人,适 张氏,亦早亡。铭 曰: 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恩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 (选自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B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C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宜/而赈民/则吾不衡妆 D今岁大凶/汝有积
27、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不言、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用以表达尊重和敬仰。古代人经常“为尊者讳,为 亲者讳” 。 B县君,中国古代给予女性的封号。晋朝时已经使用这种封号,唐朝封五品官的母亲、妻子为县君, 宋元沿置。 C适,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 “始适还家门” 。 “适”与“嫁” 有等级区别。 D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 “志”用韵文概括全篇, “铭” 用散文撰写。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8 页 共
28、 30 页 A欧阳晔出身不凡,仁爱亲人。他祖上是当地大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也历任多种官职,抚养欧阳修 长大,叔侄情深。 B欧阳晔廉洁自持,重视道义。在他还是平民时,对于不符合道义的馈赠就不会接受;做官之后更是 对贿赂果断拒绝。 C欧阳晔为官正直,不畏豪贵。陈尧咨直接让转运使赶走欧阳晔,是因为只有欧阳晔不同意用他铸造 的钱币代替官银。 D欧阳晔决事智慧,受民爱戴。他颇有政能,长于决断,能据日常习惯找出疑难案件真凶,深受百姓 爱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2)留者色动惶顾,公曰: “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14作
29、为推官,面对寺僧行贿,欧阳晔为何是“笑曰”?请简要分析。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 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 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 “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 “君 但知南牙 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 ”玄龄拜谢。魏征进曰: “玄龄等为陛
30、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 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间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 ”上 甚愧之。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 “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 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 之致仕 ,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 ”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 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 “乘舆 且至! ”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 “玄龄何言?”对曰:
31、 “玄 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 ”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玄龄谓诸子曰: “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 乃上表谏,以为: “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 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 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 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 录此哀鸣,死且不朽! ”玄龄之遗爱 尚 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 “彼病笃如此,尚能忱我国家。 ”上自 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第 9
32、 页 共 30 页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 (注)南牙,即“南衙” ,指宰相。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 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 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 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
33、下罢之/ 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 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 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 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 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
34、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 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 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 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 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 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2)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 14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
35、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 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 第 10 页 共 30 页 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 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 冬十月丁酉 ,下制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 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
36、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 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 为后继,兼请大军 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 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遽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嚣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 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至地,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 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曰:“战,危事,吾国之三公 ,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 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顷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
37、危矣。” 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 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 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 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 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B 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 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C 光
38、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 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D 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 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日中的丁酉日,其前一天是丙申日,后一天是戊戌日。 B垒门,垒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故“垒门”指军营中的正门。 C三公,是我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隋唐时指太尉、司徒、司空。 D使者,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或奉命办事的人。此处和“平原君使者冠
39、盖相属于魏”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排军旅事务作战 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 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 第 11 页 共 30 页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 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 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 马中箭,才幸免于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40、汉语。 (8 分) (1)对曰: “请挺身取之。 ”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 (2)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 14李光弼为什么不同意韦陟的请求?请简要分析。 (3 分) (新高考)2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 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
41、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 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 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 “王其庶几召 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 “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 “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 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 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 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
42、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 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 第 12 页 共 30 页 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悲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 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 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
43、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 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 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 其所发哉! (乙)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 之上,则举大汉之风, 登三皇 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 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 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 (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贤人
44、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 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
45、代朝廷。 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 痛惜,语意深沉。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 ,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 贾谊行为,得出结论。 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 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 废,不能重新振作。 13对于贾谊
46、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13 页 共 30 页 (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答案】 10C 11B 12C 13苏轼:不能惜君以厚,没能做到不弃其君;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欧阳修:汉文帝 不能用才,疏远贤才。 14 (1)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前往,再派冉有去陈说。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 (2)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
47、摧 残到如此地步。 参考译文 (甲)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 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 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 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 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既然这样,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 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
48、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 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去接洽,再派冉有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 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齐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 ”君子不忍心别离 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 “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 “当今世界上(治 国平天下的人才) ,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 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 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
49、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 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 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 第 14 页 共 30 页 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 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 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
50、起来呢?看 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努力超脱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 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 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 见识不足啊!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 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 我很惋惜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