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1 页 共 17 页 必修一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理论基本理论】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1.生产力生产力 (1) 含义: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 基本要素: 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 生产资料。 (3)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石器(石器铁器铁器机器机器机器人机器人 ) (4) 劳动者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 主导作用。 (5)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指
2、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 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如钢材等。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如钢材等。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小也是衡量 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 地位: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处于不断进步的变化之中。 2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1)含义: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主要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产品的分配 方式方式。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其中,生
3、产资料生产资料 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3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 产 力 谁来改造:劳动者 人们利用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能力 怎么改造:生产工具 改造什么:劳动对象 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 生 产 关 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关系的基础) (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私有制)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雇佣剥削、平等互助)(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产品如何分配(平均分配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资分配、按生按生 必修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2 页 共 17 页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 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称生产方式。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
5、会的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 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 况 四、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四、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 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第一课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
6、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一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地位: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 4、管理集体事务:氏族议事会 5、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
7、来,代替了氏族集体劳动; 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6、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3 页 共 17 页 努力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 料。 7、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迈入了文 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
8、 8、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 步吗,为什么? 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主要看生产关系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 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
9、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封建统治的方式: 经济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劳役、实物、货币) 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散播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 人; 资本家在
10、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有人)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有钱) 5.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4 页 共 17 页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 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 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
11、建地主夺取政权的革命。 (3)积极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的巨大飞跃, 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 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 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
12、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4)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7.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13、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 会的命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 痼疾,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 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框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5 页 共 17 页 (1 1)进步性)进步性: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社会的诉求,为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
14、思想来源。 (2 2)局限性)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触及 本质问题;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 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科学社会主义 (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结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 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使社会主义实现了 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由
15、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4)诞生标志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 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建立了世界
16、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与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但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发社会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强大生命力。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
17、条目背诵条目 第 6 页 共 17 页 第二课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喑境地。 2、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 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 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2)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
18、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二、胜利的征程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 (1) 成立条件: 1921 年,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 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
19、条以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和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大革 命命、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 武装
20、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 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1)性质性质: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2)转折点转折点:五四运动 (3)必然性:(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及关系)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7 页 共 17 页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 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
21、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进 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必然趋势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 衔接。(关系) (4)特点(三个“新”): 就领导权来说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就革命前途来说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 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胜利标志: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对中国: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 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 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 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 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对世界:对世界: 新中国的诞生, 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理论成果:毛泽
23、东思想 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1949-1956 年)年) 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 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三改”。(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是社会主义国
24、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8 页 共 17 页 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 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个体农业经济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是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1)标志: 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 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
25、造的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 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作用: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 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 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四、在艰辛探
26、索中前进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我们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 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 3、中共八大、中共八大: (1) 历史定位及价值: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
27、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9 页 共 17 页 4、艰辛探索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 通运输等越础设施建
28、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 祌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 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正确评价探索中的曲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 “文化 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 大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 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第三课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节第一节 伟大的改革开放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
29、、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历程 (1)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 年到 1992 年): 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
30、迈 出关步伐出关步伐。 1982 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企 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984 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 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改革开放逐步深化阶段(1992 年到 2013 年) 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10 页 共 17 页 200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 署。 (3)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2013 年至今) 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易试验区。 20172017 年年,党的
32、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 的发展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1.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 历史意义(改变四个面貌,实现三个飞跃改变四个面貌,实现三个飞跃)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 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 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现实意义(一个一个“重要法宝重要法宝”,一条,一条“必由之路必由之路”,两个,两个“关键一招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
33、和人民大路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主题的提出: 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4、1)邓小平理论 主题: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怎样 建设党的认识建设党的认识。 意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21 世纪。世纪。 (3)科学发展观。 主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
35、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11 页 共 17 页 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意义: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 意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了新时代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36、、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 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本制度
37、保障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化是激励全全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强大精神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 正坚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课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
38、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方位。 2、内涵: 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的新时代,(历史脉络历史脉络) 2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奋奋 斗目标斗目标)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12 页 共 17 页 裕的时代;(人民期待人民期待) 4 4是
39、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历历 史使命史使命) 5 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国际国际 地位地位) 3、重要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历史意义)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 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政治意义)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 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
40、意义世界意义)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转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变”) 2、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 的判断的判断, ,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我国是世 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41、地位没有变。(“不变不变”) 3.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 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个基本点)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原因: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 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2)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
42、一 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2、如何一以贯之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 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13 页 共 17 页 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
43、、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做大的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做大的 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人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篇章。 第二框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 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 忍不拔,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 近、更有
44、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梦的本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人民幸福。 3、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 14 亿人 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4.实现中国梦的要求 (1) 从与人民的关系看: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 福。 (2) 从与个人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 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
45、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聚成实现中国 梦的强大力量。 (3) 从与世界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 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如何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 伟大事业。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 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
46、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不 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 顽强生命力。始终成为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 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14 页 共 17 页 3、“四个伟大”关系: 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贯穿于新时代中国
47、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的全过程,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 (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2)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 须始终过硬。 (3)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 坚强领导核心。 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战略安排 (1
48、) 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再奋 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 )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要求: (1)对党和国家: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 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
49、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 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对个人: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 新、永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 (3)对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 实现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框第三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1.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50、顺应时代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诵条目背诵条目 第 15 页 共 17 页 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2.背景: (1)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 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正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