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表1: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和线索.doc

上传人(卖家):汪海峰 文档编号:1771082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表1: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和线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表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和线索表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和线索 阶段阶段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主要线索主要线索 经济经济 地税、格局、类别、农工商、工具工程 政治政治 政策、政局、制度、政权 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政策、融合 对外关系对外关系 政策、交通 文化文化 先秦先秦 170170 w w年前年前-BC221-BC221 华夏族的形成和中华 文明的全面奠基 包括原始社会、 夏、 商、 西周和东周 (春秋、 战国) , 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 盛 (西周) 和瓦解 (春秋) 、 封建社会的确立 (战国) 时期; 总体特征: 政治大大变革、 经济大大发展、

2、 文化大大繁荣、 社会大大动荡、民族大大融合、国家趋趋统一 从集体农耕到小农经济的形成: 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 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铁犁牛耕),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 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 体的封建城市兴起。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经济 格局上以中原为中心 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即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 建社会形成三个时期 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产生, 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客观上加强了

3、华夏 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产 生华夏认同观念,华夏族主干开始形成,多 元一体。 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创造了条件 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 为中华文明的传承 奠定了基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 道、 法等 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 (如现实主 义的诗经、浪漫主义的离骚)和传统科技 (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秦汉秦汉 前前221221年年-220-220年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 形 成和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 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 维护地主阶级利 益, 统

4、治者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统政治、 经济制度。 这 有利于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维护 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中原地区是全 国的经济中心。 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 休养生息政策被 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 征税标准(表明对社会的控制更加紧密)。 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对外贸易开始。 统一局面的形成 (秦灭六国) 和巩固 (秦统一文字 度量衡;汉武帝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秦:三公九卿和郡县)(汉:内外朝和推恩令等) 形成一套

5、严密的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和选官制度 (察举制度)。 拓展疆域,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 (如秦在越 族地区设三郡、 汉在新疆地区设西域都护河西走廊设 河西四郡和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分封制转郡县制) 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通过战争与 和好,开拓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 发展。 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匈奴、西域、 百越) 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西域正 式归属中央政权. 河西四郡: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中国开始了走向世界的 进程。采取积极的外交政 策; 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 繁; 西汉武帝派张骞“凿空” 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中西交 流; 以陆

6、路为主 (海上丝绸 之路为辅) 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秦以法家思想治国,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逐渐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 地位, 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 的要求。 文化呈现四个特点: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气势恢宏、 水平世界领先,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形成东亚文化圈 三三国国两两晋晋南南北北朝朝 220220589589年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 曲折发展时期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后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就是这种割据局面的延续。 其间有西晋短暂统一局面, 黄河流域地区的几次局部 统一,但分裂局面是主要的。 南北经济的差距缩小; 北方出现中国历史上第

7、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士族庄园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货币作用减小,以物易物为主) 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如西晋的短期统一, 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 南 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 政权更替频繁;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北方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各民族经济文化联 系加强,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北 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封建化汉 化农耕化),民族融合出现高潮。民族迁徙、 交往频繁; 带有分裂

8、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色; 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思想领域活跃, 道教官方化, 佛教盛行 (石窟寺庙) ; 文学承上启下,艺术成就突出。 儒学新发展魏晋玄学 儒释道三教合流(魏晋后) 隋唐隋唐 581581907907年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 鼎盛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 政治上, 国家统一, 政局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进一步完善加强,开创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了新发展, 商业繁荣, 城市兴 旺,封建经济呈现繁荣迹象;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疆域拓展; 对外关系上, 唐与新罗日本印度半岛各国和西亚的 波斯大食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9、 文化上, 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 文学艺术五彩缤纷, 博大精深的隋唐文化全面辉 煌,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 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长安、洛阳、汴州、广 州、扬州、益州); 隋唐租调制和均田制创立(庶族地主崛起) 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先实行租庸调制,后实行的两税法,开 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表明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日 渐松弛) 中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带动沿岸市镇兴起 唐朝柜坊和飞钱出现 夜市广泛出现 市坊制度有所松动(中唐后) 再度统一,一度出现盛世局面 制度上唐承隋

10、制, 有诸多建树 (三省六部制、 科举 制、府兵制、募兵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三省六部制) 庶族势力兴起,士族势力衰落(均田制 科举制) 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 家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有较大发展,同中央 政权关系更加密切,汉族与边疆各族交往空 前频繁(突厥、回纥、南诏、吐蕃) 安史之乱后强化华夷之辨,唐代古文运动 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羁” 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 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所谓“羁 縻政策”是历代中央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 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 民族政策。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特点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

11、 对外交通发达, 海路、 陆路 畅通; 广泛对外开放, 中外 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广 泛吸纳 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 机构(市舶司) 丝路陆海并用以陆路为 主 唐文化博大精深, 全面辉煌, 兼收并蓄, 科技成 就世界领先; 教育发达,专业教育确立; 史学、文学、艺术繁荣,体育空前兴盛。 唐朝三教并行:崇儒尊道礼佛 中唐后提出儒学复兴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 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 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丰富 五五代代辽辽宋宋夏夏金金元元 90790713681368年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 继续发展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又一次较长时 间的分裂,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12、, 元朝的大一统结束 了我国长期以来分合循环的状况;封建经济继续发 展,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往频繁, 科技文化 发达。 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封建生产方式扩展到边疆地区, 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苏湖熟,天下足-占城稻引进) 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频繁。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租佃制普遍;雇匠制居多 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抑商政策松动(城内:市坊制度打 破,市坊融合,昼夜相接;城郊乡村:草市普遍 边境:榷场) 宋朝棉花传入中原,元朝黄道婆学习改进推广棉纺织技术, 明朝推广棉花,棉布普及 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 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实现大

13、 一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中原封建王朝 “积贫积弱” , 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势力大大发展,并最终统一全国,少数民族封建化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矛盾尖锐,各政权之 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新的民族:回 族形成。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又得到巩固和发展(宣政院管理西藏)。 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农耕化 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超 过前代; 设市舶司管理,征收商 税, 泉州成为世界最大的国 际贸易港 (南宋、 元) 对外 贸易方式以官方贸易为主, 但民间贸易也空前繁荣 丝路陆衰海兴, 以海路为 主 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高度繁荣, 是我国 封建文化的

14、高峰、全面繁荣; 市民气息浓厚(勾栏瓦肆,风俗画年画,词,散 曲,杂剧、小说)、民族相互交融,保留本族传统 儒学复兴运动: 推崇尊王攘夷和华夷之辩, 排斥 佛道 儒学新发展:理学兴起(程朱理学) 明清明清 1368136818401840年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 繁荣与危机并存 明清时期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在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和中外交往上都体现出衰落的特征, 而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进一步巩固。 生产关系调整促进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明张居正一条鞭法, 清康熙摊丁入亩,雍正地丁银),农作物多样(外来高产物种 传入)、大量农副产品商品化,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区域间长 途贩运发展较快,地域性

15、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封建经济空前发 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对外贸易转向闭关锁国 中外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白银成为主币 明中后期: 湖广熟天下足 (反映了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 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但却日益腐朽、 反动, 严重阻 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战争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新水平。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作斗争,加强了对边 疆地区的管理 (理藩院管蒙新藏;改土归流管西南) 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 的完整; 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 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 向闭关自守 (隆庆开关) 中 国越来越脱离世界;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 中国 人民开始了反殖民、 反侵略 的斗争。 承古萌新:明朝集大成科技著作出现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中西交流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李时珍本草纲目 带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期;西学东渐 理学新发展:心学(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 西学东渐:马可波罗 利玛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表1: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和线索.doc)为本站会员(汪海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