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 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2、 分,共分,共 45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福建宁德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近年来,正负极材料、电解 液及电池构件材料等 40 多家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2019 年,该公司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在 德国动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主要有利于这些企业() A. 减小竞争压力B. 提高协作效率 C. 增加产品类型D. 降低生产能耗 2. 该公司在德国布局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 电能丰富B. 海运发达C
3、. 市场需求大D. 劳动力廉价 【答案】1. B2.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在宁德集聚的都是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根据材料“福建宁德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 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可知,这些企业集聚在宁德,主要是因为该地社会协作条件好,有利于这些企业提 高协作效率,故 B 正确;企业的集聚会加大竞争压力,故 A 错误;企业集聚对产品类型影响不大,故 C 错 误; 企业集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生产能耗, 但这不是集聚的主要目的, 故 D 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2 题详解】 德国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国,汽车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该公司在德国布局电池生产基地,可
4、以扩大其消费 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海运是否发达关系不大,故 B 错误,C 正确。德国经济发达,电能丰富,但 这不是布局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故 A 错误;德国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劳动力不廉价,故 D 错 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点睛】全球十大的汽车生产国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印度、韩国、墨西哥、西班牙、巴西、 法国。 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人口地理现象,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赞比亚两个时段国 内人口迁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所示人口迁移的驱动因素是() A. 资源开发B. 自然灾害C. 地区冲突D. 边境贸易 4. 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
5、的影响是() A. 土地总面积扩大B. 农产品产量增加 C. 人口老龄化加深D. 人口环境容量减小 【答案】3. A4. B 【解析】 【分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据图可知,图中所示人口往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迁移,说明是由于 矿产资源开发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增多,进而吸引人口迁入,A 正确,BC 错误。该地区人口迁 移未发生在边境上,D 错误。故选 A。 【4 题详解】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促进农业的开发,增加农产品的 产量,B 正确。土地总面积不会因为人口迁移而变化,A 错误。人口迁移主要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对于迁入
6、 地,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C 错误。人口环境容量与人口迁移无关,D 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综合 分析能力。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 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 20002014 年伦敦、成 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 均增长单(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的是() A. 甲B.
7、 乙C. 丙D. 丁 6. 20002014 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 规模快速扩张B. 用地结构优化 C. 人口密度增加D. 城市化水平下降 【答案】5. A6. A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考查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分析,城市化后期的特点是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据此进行分析,在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城市中,甲城市人口密度增长率为负值,加上其城市用地增长率最低, 说明目前甲城市目前发展缓慢,加上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该城市处于城市化的后期,A 正确;丙城 市人口密度增长率虽然为负值,但与甲相比,数值较高,加上城市用地增长率大于 0 ,说
8、明丙城市目前城 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乙城市城市用地规模增加,未处于城市化后期;丁此阶段城市人口密度增加,说明 城市化的进程增加,未达到城市化后期,因此 BCD 错误,故选 A。 【6 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02014 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增长率最高,但是乙城市城市人口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乙城 市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密度减少,城市用地结构不优化;至于城市化水平应为上升,因此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以城市人口密度变化以及城市化的内涵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综合分析 能力。 横风是指从车辆侧面方向吹来的风,易造成高速行驶的车辆侧滑、侧翻等事故。下图
9、1 为某高速公路 段某时刻的风速(米/秒)垂直分布图,该路段呈东西走向,地势平坦开阔,是横风的多发路段。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7. 图 2 中四条风速变化曲线,与图 2 中甲至乙风速变化一致的是() A. IB. IIC. IIID. IV 8. 根据图 1 中的风速变化,判断该断面横风为() A.偏东风B. 偏南风C. 偏西风D. 偏北风 【答案】7. D8. B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首先找到图 1 中甲至乙的风速变化的起始点和中点最大的风速,由图可知, 图中风速的等差距为 1, 甲处的风速为 1716 米/秒。 中点的最大风速为 2223 米/秒
10、, 乙处的风速为 1716 米/秒,对应图 2 中,则为 IV 线,D 正确。故选 D。 【8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路段为东西走向,且横风的风向从车辆侧面吹来。所以 A、C 错误。由图可知,指向标右侧 为北,左侧为南,且路基左侧等值线密集,为迎风坡,右侧等值线稀疏,为背风坡,所以为偏南风,B 正确。 故选 B。 【点睛】考察等值线分布规律的相关知识。 农作物物候期与气候紧密相关。有学者研究了我国某种苹果两个主产地 19962018 年春季物侯期的平 均出现时间,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距 1 月 1 日的天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山东福山与新疆阿克苏该种苹果树始花期的差异,表明
11、春季阿克苏() A. 升温更快B. 降水更少C. 温差更大D. 光照更弱 10. 某天北京时间 14:40 左右,阿克苏某中学的同学到当地果园(80E,41N)开展户外劳动时发现苹 果树刚好出芽。为了解光照强度,同学们计算出此时太阳高度约为() A. 10B. 30C. 50 D. 70 【答案】9. A10. C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果树始花期的主要因素为气温条件,温度高,热量充足果树开花时间早,根据 图中信息判断,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树始花期比山东福山早 6 天,说明自 1 月 1 日以后,新疆阿克苏地区 升温较快,与山东福山相比,新疆阿克苏地区深居内
12、陆,受海洋影响小,增温快,使得果树活动更多的热 量,始花期早,A 正确,故选 A。 【10 题详解】 考查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据图可知,阿克苏地区苹果树发芽的时间为距离 1 月日后的 88 天,大致 3 月 29 日左右,距离春分日附近,太阳直射北半球,靠近赤道附近,该日太阳大致直射北纬 1,该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致为 5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 14:40(120E) ,该地的地方时为 12:00,正直正午时,因此此时的太 阳高度大约为 50,C 正确,故选 C。 【点睛】本题以苹果树花期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考查学生的综合分 析能力以及区域认知能力,题目整体难度较大。
13、 来自于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的总氮(TN)是反映河流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N 越大,水质 越差。流域的土地利用对河流 TN 有重要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西南地区某流域(山地丘陵为主)7 月和 12 月 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 TN 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 P 值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灌草地 7 月-0.8000.3730.7860.540 12 月-0.5390.1040.8480.241 11. P 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 TN 主要源自() A. 施用化肥B. 排放污水C. 枯枝落叶D. 大气降水 12. 该流域灌草地的 P 值大
14、于耕地,其原因之一是灌草地的() A. 面积小B. 土层厚C. 坡度大D. 植株密 【答案】11. B12. C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表分析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P 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建设用地,是人类居 住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河流贡献的 TN 主要源自排放污水,B 正确,施用化肥是耕地农业活动, 枯枝落叶是林草地产生的,大气降水与土地利用类型无关,A、C、D 错误。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对环境的影响。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灌草地的 P 值大于耕地表示灌草地面积与河 流 TN 相关性更大,A 灌草地面积小,与河流 T
15、N 相关性就小,A 错误;灌草地主要分布在坡地上,物质迁 移速度更快,土层应该更薄,B 错误;灌草地坡度大,夏季西南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较严重, TN 也大,冬季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少,TN 较小,C 正确;植株密,不易水土流失,与 TN 呈负相关,P 值应该为负值,D 错误。故选 C。 【点睛】第 2 题的做题关键首先是弄清楚 P 值的含义是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 TN 的相关性,林地 P 值为 负,表示林地面积越大,TN 就越小,耕地、建设用地、灌草地 P 值为正,表示它们面积越大,TN 就越小, A 选项就可以排除; 然后分析清楚西南地区灌草地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可以得到灌草地
16、一般分布在山区坡度 较大的地方,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土层应较薄,西南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 失会比较严重,TN 也大,冬季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少,TN 也小。如果灌草地因为植株密,那么水土流失 应该较少,TN 也较小,两者就呈负相关,所以 D 不对。 1999 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城高质量发展。图 1、图 2 分别为 19752015 年汛期(710 月)与非汛期(116 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2000 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 汛期径流量B. 非汛期
17、径流量 C. 汛期输沙量D. 非汛期输沙量 14. 根据 1991 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A. 水土流失强烈B. 台风活动频繁 C. 植被覆盖率高D. 受副高影响弱 15. 2000 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拓宽,变深B. 拓宽,变浅C. 缩窄,变深D.缩窄,变浅 【答案】13. D14. D15. A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由图表可知,2000 后黄河下游非汛期输沙量统计曲线最平直,说明年季变化最小。D 正确。故选 D。 【14 题详解】 由图表可知,1991 年黄河下游汛期时径流量和输沙量偏小,说明黄河流域在此时可
18、能降水量偏少,来水来 沙少。而 1991 年 710 月,黄河流域因为受副高影响弱,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在 7 月份还未进入到黄河流 域,导致其降水少,黄河径流量和 输沙量偏小。植被覆盖率的影响应是汛期和非汛期都有影响,而不是造 成 1991 年黄河汛期时径流小,非汛期径流大。D 正确。故选 D。 【15 题详解】 小浪底水库的下泄清水与水库的调水调沙作用,导致黄河下游河道发生冲刷,河床变深变宽,通洪能力不 断增加。A 正确。故选 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察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地理图表资料的信息获取。 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共 5555 分分,第第 16181618 题为必考题题为必考题,每个
19、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第 19201920 题为选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一)必考题:共 4747 分。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属于城市重要的物流设施,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 切相关。图 1 是某市 2016 年仓库的分布示意图,图 2 是该市两个时段新增仓库占比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变 化情况。 (1)推测图 1 中甲地无仓库分布的自然原因,并指出依据。 (2)与 19511980 年相比,20012016 年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置发生了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并分析
20、原因。 (3)机场附近区域是 2016 年仓库最集中地区之一,从该市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解释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答案】 (1)距海远,交通不便。 (2)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置向市中心移动,距市中心 30km 处比重最大。市中心人口多,交通便利,便 于货物集散。 (3)该市是美国洛杉矶,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是向高技术方向发展。高技术产业要求运输速度较快,产品 轻薄短小,适合航空运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流业仓库布局区位变化及产业发展对物流仓库布局的影响。 【详解】 (1)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甲地距离太平洋较远,说明 距离港口较远,附近没有机场、距离
21、公路较远,因此甲地无仓库分布。甲地无仓库分布的自然原因是距海 远。 (2)据图 2 判断,与 19511980 年相比,20012016 年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置向市中心移动,集中于距 市中心 30km 处。仓库属于城市重要的物流设施,2016 年仓库的分布在交通线附近,市中心人口多,交通 便利,货物进出量大、频繁,为了最大限度接近市场,及时接收、派送货物,导致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 置向市中心移动。 (3)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该市位于(118W,34N) ,应该是洛杉矶市,该 市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是向高技术方向发展。机场附近区域是 2016 年仓库最集中地区之一,原因
22、是高技术 产业要求运输速度较快,但产品轻薄短小,适合航空运输。 【点睛】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别山是我国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下图为大别山腹地某区域等 高线地形图,当地政府在 800 米以上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在低海拔地区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新农 村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分析该地区 800 米以上区域适宜封山育林的自然原因。 (2)与 N 地相比,分析在 M 地建设农民新村的有利用地条件。 (3)有人建议在 600800 米的区域推行“栽种果树+果树林下种植乡土药材”的农业发展模式。你是否赞 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23、(1)800 米以上区域等高线密集,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形坡度大;大别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多,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多发,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减少地质灾害。 (2)M 地地势平坦,土地广阔,适合建设农民新村,并配套农田给农民种植;濒临水体,生产和生活用水 方便;远离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少;位于向阳地带 ,阳光较位于阴坡的 N 地充足。附近有比 较大的乡镇,生活较方便。 (3)赞同。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多样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充分的利用 土地资源。不赞同。地势较高,坡度较陡,推行这种模式,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容易 造成滑坡、
24、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 【分析】 大别山地区地势陡峭,落差大,地质灾害多发,应该加强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工作。新的居住用地最好 是向阳、地势平坦、背山面水、远离各种地质灾害。表明态度类题目,应该先说明:赞同还是不赞同,然 后才说明理由。 【详解】 (1)大别山是我国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该图中,800 米以上 区域等高线密集,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落差大;大别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水土 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多发,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减少地质灾害。所以应该封山育林。 (2)相比 N 地,M 地地势平坦,土地广阔,适合建设农民新村,并配套农田给农
25、民种植;濒临水体,生产 和生活用水方便;远离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少;位于向阳地带 ,阳光较充足。附近有比较大 的乡镇,生活较方便。而 N 地土地狭窄,地处阴坡,地质灾害等级较高,因此 M 地更适合建设农民新村。 (3)可以选择一种态度来作答就可以,不用都回答。赞同的理由主要从经济、社会效益方面进行分析。推 行“栽种果树+果树林下种植乡土药材”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多 样化种植,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有利于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破坏生态环境方面进 行分析。该海拔地势较高,坡度较陡,推行这种种植模式,需要进行开垦,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导
26、致 生物多样性减少;更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星监测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在 20002017 年全球绿地面积增长贡献中分居第一、第二位。其中, 中国贡献了全球 25%的绿地增加面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下表为中印两国新增绿地及谷物 (主要粮食作物)相关数据。下图示意森林绿地对自然环境的部分调节作用。 国家 20002017 年 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 年谷物收获面积 (千公顷) 2017 年谷物总产量 (万吨) 森林农田其他 中国42.032.026.0102493.161793.0 印度4.482.013.69
27、9220.031361.0 (1) 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 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 使用符号“+”或者“-”在图中 A、 B、 C 处填写出森林绿地增加的调节作用 (符号“+”表示增加、 增强、 上升, 符号“-”表示减小、 减弱、 下降) 。 (2)概括印度新增绿地结构特点,并从粮食生产角度分析其原因。 (3)有研究表明,印度农田绿地大规模灌溉增加了所在区域降水,分析其成因。 (4)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说明理由。 【答案】 (1)在图中直接标出即可:土壤直接蒸发量 A 为-号,林内温差 B 为-号,枯水位 C 为+号。 (2)印度新增绿地以农田比重最大,达
28、82,森林新增比较较小为 4.4,其他新增绿地为 13.6。印度 新增绿地以农田为主的原因是印度为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 ,但由于印度工农业不发达,经济 水平落后和旱涝灾害频繁使得粮食产量不稳定,因此需要增加农田面积来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 (3)印度农田绿地引水灌溉,使得农田全年有水形成人工湖,使得降水更加丰富且降水较均匀。 (4)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过度砍伐森林所致。我国大面积植 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量增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 【解析】 【分析】 考察绿地面积增加对气候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详解】
29、(1)由题可知,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其中森林绿地增 加,直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小,土壤直接蒸发量减小,森林绿地增加,使得森林内部白天升温较慢, 夜晚降温较慢,昼夜温差减小,而森林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作用,所以枯水位上升。 (2)由图表可知,印度新增绿地以农田比重最大,达 82,森林新增比较较小为 4.4,其他新增绿地为 13.6。从粮食生产角度看,印度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另外 经济相对落后,生产投入不足,这些均会影响印度粮食产量。从粮食消费角度看,印度人口基数大,且人 口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量巨大,所以
30、新增绿地以农田为主。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前两个是全球性的地带性 因素,后三个是非地带性因素。由题干可知,印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农田绿地大规模灌溉,农田 全年有水形成了人工湖,水汽蒸发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因此降水较多 。 (4)由题可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一方面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一方面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其具有吸收 bai 二 氧化碳、放出氧气的特殊功能,而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着大量的碳,是陆地 上最大的储碳库。森林是
31、最经济有效的吸碳器。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被称为碳汇。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森林不仅固碳 量大,而且固碳时间长,只要不腐烂、燃烧,木制品固碳就会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所以我国大面积植 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量增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前两个是全球性的地 带性因素,后三个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 阳光热的多少就不同,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
32、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大气 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 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 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 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 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海洋增温慢降温慢,陆地增温快降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 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 小
33、,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 性。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 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 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 影响。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高 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二)选考题:共(二)选考题:共 8 8 分。请考生从第
34、分。请考生从第 19201920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题计分。 19. 选修 3: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始于 1947 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之一。每 年 8 月爱丁堡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在为期三周的艺术节中,苏格兰风笛手和高地舞表演者以及来自世界 各地的上万名艺术家在舞台或街头献艺,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数百万游客。下图为爱丁堡位置示意图。 (1)分析爱丁堡艺术节在 8 月举办的自然原因。 (2)有人认为举办艺术节对当地文化传承具有有利影响。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35、,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爱丁堡 8 月是夏末,气温不是一年中最高、最低的时候,气候温和,适合旅游;此时爱丁堡 白昼较长,夜晚气温较高,可以延长游客游玩时间。 (2)赞同:举办艺术节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举办艺术节满足了旅游业对 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当地人民族自豪感,提高当地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举办艺术节使得当 地风笛、高地舞等传统文化的知名度提高。 不赞同:举办艺术节使得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举办艺术节容易使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失 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举办艺术节使得大量游客进入,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发生 改变,
36、传统文化可能退回甚至消失。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英国爱丁堡 8 月适合举办艺术节的气候条件,举办艺术节对当地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利影响。 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英国爱丁堡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但 8 月是夏末,白天气温 不是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且比 7 月有所降低,夜晚气温较其他月份来看较高,温差较小,可以延长旅游时间, 适合旅游。 (2)赞同举办艺术节对当地文化传承,可以从举办艺术节带来的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分析,进而推动当地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举办艺术节可以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7、;满 足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好奇心,提升当地传统文化的知名度;有利于当地更积极投身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 的传承。不赞同,可以从举办艺术节不会带来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来分析,如举办艺术节可能对 当地传 统文化的冲击,同化,商品化等,对当地正常生活的干扰等,进而使得当地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点睛】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各地通过举办文化节,挖掘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当地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 和谐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文化节,能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文 化节的举办说明,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
38、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举办文化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有利于提升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20. 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程建设开挖基、坑产生的弃土、淤泥等称为建筑弃土,包括表层弃土和深层弃土。与深层弃土相比, 表层弃土具有土壤成熟、土质疏松、结构完好、肥力较高等特点,是优质的土壤资源。表层弃土在建筑基、 坑中被开挖出来后,通常与其它建筑垃圾一起随意堆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1)分析建设施工过程中将表层弃土随意堆放可能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
39、。 (2)提出一条对表层弃土合理利用的措施。 【答案】 (1)会带来扬尘天气、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产生大气污染。 (2)把表层弃土剥离出来和建筑垃圾分开放置,等工程完工后,进行复垦利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据材料可知,表层弃土土质疏松,遇到大风,会带来扬尘天气、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表层弃 土通常与其它建筑垃圾一起随意堆放,释放有害气体,产生大气污染。 (2)据材料可知,表层弃土具有土壤成熟、土质疏松、结构完好、肥力较高等特点,是优质的土壤资源。 可以把表层弃土剥离出来放置在特定区域,避免和建筑垃圾混放,等工程完工后,进行复垦,使土壤资源 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