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776053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8 页 统编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第 1-4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2 分,合 计 50 分) 1、周振鹤先生在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中认为: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 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 淮河 南岭 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拥有良好地理条件 B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作者对元代

2、行省的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D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形便 2、19391941 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 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 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 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 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 3.从 1865 年开始,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几条宪法修正案,在原则上废除了奴隶制度,赋予了黑 人成年男子选举权。但在州政府的纵容下,在法律和

3、事实上对黑人选举资格作了各种苛刻的规 定,剥夺了多数黑人的选举权。材料反映了美国() A.联邦制不利于推动民主建设B.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民权事业滞后于现代化进程D.黑奴制度难以废除 4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 ; 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 能“食半俸” ;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 A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C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1854 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

4、关于建立英国 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 第 2 页 共 8 页 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这一报告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6.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 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 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化 C国家管理更趋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 7. 宋太祖曾下诏: “向者登科明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

5、躬亲临试,以 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此举预示着() A. 阶层流动趋势逐渐加强B. 重文轻武国策基本确立 C.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D. 底层民众地位快速提高 8.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 , “遇聚 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 。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对该 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 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B. 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 C. 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D. 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 9.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 面。对此,时任海关

6、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 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 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 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 10. 1912 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 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 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A. 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B. 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 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 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11. 周恩来说: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

7、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 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 ” 第 3 页 共 8 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主要是由于() A. 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 B. 我们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C. 我们实行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 12. 费孝通指出: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 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 是() A. 中华民族的概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B.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列强入侵的产物 C.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8、的格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 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实现充满着偶然性 13. 有学者指出,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 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 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A. 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B. 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C. 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D. 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 14. 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 (画像砖) ,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A. 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B. 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C. 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D. 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15. 宋太祖曾下诏:

9、“向者登科明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 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此举预示着() A. 阶层流动趋势逐渐加强B. 重文轻武国策基本确立 C.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D. 底层民众地位快速提高 16.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 。 第 4 页 共 8 页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 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 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17.(2021烟台高二检测)(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 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

10、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此规定 () 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 完备了中央监察制度 C.改进了地方行政体制D.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行为 18.(2021青岛高二检测)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 “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 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 。从 12 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 的研究, “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 现” 。据此可推知() A 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A. 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19. 下图反映了

11、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 B. C. D. 20. 2020 年, “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 、疫区“守护员” 、最美“建 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 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 ,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 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 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21. 英国自 1870 年建

12、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 第 5 页 共 8 页 晋升的依据。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 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A.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 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 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 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22.1969 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 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 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

13、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23.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 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B.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24.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 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的司法实践中 ()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25.1958

14、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 。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 美的苏联学者 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 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 表明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26.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 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第 6 页 共 8 页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19 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

15、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 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 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 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 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 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 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16、 (10 分) 27.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 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 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 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 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 ,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 “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 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地方自治大致按行

17、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 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第 7 页 共 8 页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 年底,全国共有 91 万个村民委员 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 年颁布了 中 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 度的积极作用。 (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

18、历史背景。 (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6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1966 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 摘编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几乎同时建立。在人民外交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民间外交组织以民间团体的形式邀请和接待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士 以及各国半官方人士访华,并组织代表团出国访问,成为新中国对外开展人民外交活动的主要 力量。正是由于民间外交的开展,在多国家中结交了许多在社会声望、学术地位上很有影响的 朋友,新中国的外事活动范围才不断地扩展,新中国的影响不断

19、地扩大。应该说,60 年代以 后,许多国家陆续和中国建交,人民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中日之间的“以民促官” ,中 美之间的“乒乓外交” ,在推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摘编自苏淑民新中国民间外交发展的三个阶段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图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 (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人民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8 分) 第 8 页 共 8 页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B2.D3.C4.A5.C6.C7.A8.C9.D10.B11.D12.C13.A14.C 15.A16.B17.D18.C1

20、9.B20.A21.A22.D23.B24.C25.C 二非选择题(26 题 16 分,27 题 18 分,28 题 16 分) 26.【答案】 (1)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 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 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 水平一: 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 理性,思路较清晰。 (本小题满分 6 分) (2)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管理职能扩大的促进;旧的人事制度弊端日益显露; 中国

21、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民主政治完善的促进。 (4 分) 启示: 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 公开、 透明的原则; 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 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 (6 分) 27.【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宜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 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2 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 统道德的传播。 (6 分)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4 分)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 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6 分) 28(1)成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极格局对峙之下,中国 受到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20 世纪 50、60 年代中国周边形势紧张;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 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8 分) (2)特点: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形式多样。 (2 分)影响:改善了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提升 了新中国的影响力;为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领域的新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