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北固山下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分析诗歌感情 3、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分析诗歌感情. 教学方法: ppt、moodle 平台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 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 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 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
2、,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 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首以诗言志的诗歌, 感受诗人的内心的情 志。 二、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 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自行归纳律诗的特点) 资料: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 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
3、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 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 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 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 不对外, 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 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 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学生进行
4、阅读思考,小 组讨论并发表意见,教师总结) 四、鉴赏诗歌 同学们请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思考以下问题 1、 从题目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答:次:住宿,此指停泊;北固山:地名,近江苏省。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只 是路过北固山,说明当时的诗人处于旅途中,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引 入作者简介) 。 2、在诗歌中,从哪些字词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客路”驿道; “行舟”乘坐小船; “阔”开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 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乡书”书信; “归雁”归去的大雁 (翻译+文中意思(场景)+思想
5、感情) 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 呈露春意起, 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 给人以乐观、 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学生在 moodle 平台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总结) 五、课外延伸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 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 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 数的乡愁诗。请同学们说说你学过或者听过的思乡古诗词曲。 (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并发表) 六、结语 古时候的诗人为了国家、为了理想、为了家人等不同的原因而远离了故乡。在夜深人静 时,心中那股浓浓的愁绪油然而生,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 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告诉我们不 管世间如何变迁,不变的是我们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爱意。 知识补充: 1、电子书(视频) 2、古诗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