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 课课 型型新授课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积累文言知识,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升文言文的阅 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知识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二次 备课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畅游了三峡无限的山水风光, 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 派,高山大岳
2、,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 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读完 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呢! 二、ppt 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 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曾经当过官,后来辞官归隐,梁武帝即位后多 次重金礼聘,都不肯出山,每逢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四、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 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 并
3、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 写的 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五、解题 答,回复,写给;谢中书,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六、检查字词并播放音频 七、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八、学生自由疏通课文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此外用 ppt 展示本课重点字词句并 让学生完成。 九、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 点?(美。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探究它的作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串讲文言文知识
4、:共谈。 3、全文为了突出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ppt 出示图片并欣赏。 4、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和方法来写的? (结合图片并引导学生完成此环节。)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动静结合;感官(视觉、听觉)。 小结: A.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 B.早晨(晓雾将歇)、黄昏(夕日欲颓) C.静景(高峰具备)、动景(晓雾竞跃) D.视觉(高峰入云)、听觉(猿鸟乱鸣) 串讲文言文知识:五色交辉、四时、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世界, 他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串讲文言文知识: 实是、欲界、仙都、未复有、与、其奇者。 6、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回答:自豪、得意之情。) 7、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其实承载着作者自己的心 情和情感, 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好的世界, 他又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 感呢? 提示:喜爱、赞美、愉悦、自豪。 十、课堂小结 十一、背诵课文 板 书 设 计 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四季之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分写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总写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通过释词、译句、积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文意,完成 了对文本的初步解读,有效积累了文言词语,这样利于学生深入分析 文章,探究作者的情感。但是学生对于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差异较大, 基础差的同学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所以需要老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 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