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 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 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全诗意境苍凉,格调 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李贺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 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凄艳诡谲的诗风,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凄艳诡谲的诗风特点。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诗的天堂,也是诗人们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李白想象丰富,豪放 飘逸,世人称之为“诗仙”;杜甫心寄苍生,思想深厚,人称“诗圣”,王维的 诗空灵寂静,富有禅韵,人称“诗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他被人称 之为“诗鬼”,这就是诗人-李贺,为何他会有这样一个怪异的别称,他的诗 又有何特别之处,我
3、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看能否从中获取 到答案。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意。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古人言: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也就是说,情感在心里被触动进而表达为语 言。为了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朗读。 1、自读诗歌 要求:字正腔圆,语音饱满。 师点拨: 诗歌的朗读讲究韵律美,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读出节奏。 2、划出节奏,再读诗歌。 生个读,师点评。 三、赏读诗歌,领会诗意三、赏读诗歌,领会诗意 1、补充介绍雁门太守行的相关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的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
4、种半自由诗。 “行”古诗体裁,内容多关军旅。诗人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 战争。 战争是残酷的,古代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 “朔气传金柝,寒 光照铁衣”写出了战争的艰苦;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让我们感 受到了战争的悲壮。 2、 【问题设置】品读诗歌,发挥自己的想象,请以“从文中的_(字、词、 句),我读出了战争的_。 ”的句式,谈谈你的理解。 (生自读诗歌,在点评卡上写下自己的理解) 【明确】:“压”“催”:战争的紧张。这两个动词都给人一种紧迫感,把敌军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 致地表现出来。 学生试着重读“压”“
5、催”,读出战争的紧张。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 面诗高度戒备,不事张扬,突出战争的紧张。战争的紧张。 战争的时间从白天持续到黄昏。战争的惨烈。 “角声满天”:“角声”的含义。战争的残酷。 “霜重鼓寒”:支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 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战争的艰苦。 “凝夜紫”:战争的凝重。 2、带着想象,再读诗歌。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可是诗鬼李贺即便写战争也 是那么得与众不同,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文中使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这些色彩又 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呢? 【明确】:“燕脂”:古今注“秦筑长
6、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紧 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令人想到战血。而“紫”之前又加一“紫” 字,更加强化了这种联想。 “秋色”:本是美丽的,却将反差极大的战争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展现出一种 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 色彩秾艳 。 这首诗就是用黑、金、红、白、紫等浓艳色调描写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成了 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凄艳诡谲,因此被人称为“鬼 才”。 四、知人论世,品味情感四、知人论世,品味情感 【问题设置】: 作为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它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从 文中找出表达情感的句子。 【明确】:“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补充典故:黄金台是
7、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可谓求贤若渴,身为将士,也 必定报效君王的厚爱,甘愿高举宝剑战死疆场,为国赴难。为因为“士为知己者 死”。 典故的作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 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作者是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文中还有另外一处也是运用了典故的表现手法。 “易水”借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故事。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豪情。 同样地, 李贺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 可惜这首诗并非写实, 而是李贺的想象。 李贺也终究没有这样的机会。 补充李贺的重要经历: 李贺,少有诗名,才华
8、出众。 因父亲名字避讳不能参加考试,有才华却无法施展。 27 岁去世。 【小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有急切的救国心愿,在雁门 太守行这首诗中,李贺希望自己可以像将士们一样,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可 惜他生不逢时,终究没有遇到开明的君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又生逢其 时,在唐朝开放的文化中,李贺以其凄艳诡谲的诗风独树一帜。 推荐朗读另一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碎凤凰叫,芙蓉泣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老鱼跳波瘦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寒兔。 五、总结全文 在雁门太守行这首诗中,李贺用奇诡而妥帖的语言,描写了战争的惨 烈、残酷,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 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我们也借助雁门太守行感受了李贺凄艳诡谲的诗 风,希望课下大家可以继续学习、朗读李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