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793048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33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1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下面是 1954 年和 1982年宪法目录表。表中的变化说明 1982 年宪法() 1954 年宪法1982 年宪法 序言序言 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 首都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 首都

2、A.更注重宪法的逻辑关系通顺 B以依法治国为法制改革的重点 C昭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国家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2秦国攻占楚国后,设置了南郡。公元前 227 年,南郡郡守腾通告各县、道:“今法律令已具矣,而 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这反映出秦国() A国家统一推动法律实践 B郡县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法律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D以法为教的历史必要性 31954 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 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

3、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4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下列表述不正 确的是() 第 2 页 共 33 页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定向导航作用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决定走向的功能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评价判断功效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调节规范效果 5“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

4、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 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B完备性 C过渡性D人民性 6唐代对参加科举考试的报考者出身限制非常宽松,但对道德品行却有严格要求;在官员晋升的考 核指标中,道德水平是最重要的一项;监察部门也经常考察官员之“善恶”和“德行孝悌”。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员道德日趋败坏B道德教化备受重视 C监察机构职权广泛D科举选拔轻视成绩 716 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 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 这种

5、现象()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B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 C强化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 D有利于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8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他人的侵辱,处以 25 阿斯的罚金。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针对罚金由于货 币贬值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采用固定的罚金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 作出不同的判断。材料表明() A法官有可以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B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 C罗马法有保护人格权的传统 D商品经济推动罗马法体系完备 9唐代制定的法律条文比隋代旧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其余变重为轻的还有很多。但是却把谋反、 谋大逆、大不敬、不孝、内乱等定位十恶,“特标篇首”。这体现出唐

6、律() A保证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基本精神是维护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 C突显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D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性作用 第 3 页 共 33 页 10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 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 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11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 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

7、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 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维护了所有人的利益 C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12如图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的铜像,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 着布条。这表明() A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备 B.古代的罗马法是神圣不可抗拒的 C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D.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 13“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 A1

8、982 年宪法B1954 年宪法 C1999 年宪法修正案D共同纲领 14汉武帝之后,地方治理一改严酷之政,相继出现如西汉宣帝时期的颍川太守黄霸“力行教化而后 诛罚”,西汉元帝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东汉山阳太守秦彭“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 庠序”等做法,治理成效显著。据此推知() 第 4 页 共 33 页 A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持续强化 B.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善治地方是汉代重要的选官条件 D.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得以确立 15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 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

9、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16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 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建立律师陪审制度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

10、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 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 些基本权利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 (1)根据材料,概括罗马法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自然法则。 (2)从法律发展的渐进性看,罗马法律与近代西方法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民法在立法原则上,强调国民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社 会的公共利益为主。在民法细则上强调公民权利的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停留在男女身份的平等,还包括 商业贸易中交易双方的平等。在保障

11、交易双方的平等权益与夫妻双方财产归属等问题上体现了我国的民情 与习惯。在婚姻方面,对于男女家庭关系的组建以及夫妻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 第 5 页 共 33 页 摘编自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 材料二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民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民法典得以诞生的主要因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 12 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 也” 第 86 条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

12、 孝论 第 128 条 子孙不得与人炫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 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 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 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 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

13、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第 6 页 共 33 页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 独到见解。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竞争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陈云 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思想。1985 年,他提出:“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 执政党的党风。”同时陈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习马 克思主义哲学。另外陈云很重视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比如关于学校,他认为“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4、的重要阵地”,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来能否担 负起历史的重任,同中小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 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精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 摘编自欧阳雪梅陈云精神文明 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第 7 页 共 33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D 【解析】从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982

15、 年宪法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顺序做了调整,将公民权置于国家机 构之前,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反映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意识增强,故选 D 项;A 项不能 反映实质问题,排除;依法治国是 1997 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的,排除 B 项;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在 1954年宪法中已经明确,不属于变化,排除 C项。 2D 【解析】根据材料中“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 可知,由于百姓遵从民俗,不遵守法律,危害社会,这说明国家推行法律的必要性,故选 D 项;公元前 227 年尚未统一全国,排除 A 项;材料显示的是民俗和法律之间的矛盾,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

16、史实,排 除。 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故选 C 项;A、B、D 三项都不属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功绩。 4B 【解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走向是由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不 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决定的,故 B项错误,符合题意。 5D 第 8 页 共 33 页 6B 【解析】唐代科举考试对报考者道德品行要求严格并不能说明官员道德日趋败坏,故排除 A 项;选官 考试将报考者的道德品行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说明道德教化备受重视,故选 B 项;监察部

17、门考察官员的 “善恶”和“德行孝悌”属于对官员的监察,并没有体现职权的广泛,故排除 C 项;材料不能说明其轻视选拔 成绩,故排除 D项。 7D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 种观念”“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可知,这有 利于发挥个人的才智,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故选 D 项。材料与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没有直接关系, 排除 A项;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产生,但不是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排除 B 项;材料强调自主阅读理解, 否定了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冲击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排除 C项。

18、 8C 【解析】根据材料,对他人的侵辱的惩罚,随着时间的发展,裁判官可以根据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 作出不同的判断,使法律能够对侵侮他人的人起到警戒的作用,说明法律一直重视对人格权的保护,故选 C 项。A、B、D 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 9B 【解析】唐代的法律虽然比隋代减少了很多,也减轻了刑罚,但是却把“谋反、谋大逆”这种威胁专制 统治和“大不敬、不孝”这种违背伦理的相关条文放在唐律所有条文的首篇,这表明唐律的基本精神是维护 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故选 B项。 10C 【解析】材料中“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体现的 是大陆法系下的国家法官的权威性和创

19、造性受到制约,故选 C 项;普通法也是判决的根据,排除 A 项;材 料未涉及行政对司法的干预,排除 B 项;司法判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 D项。 11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与曲解法 律,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因此是平民的胜利,故 D 项正确;十二 铜表法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斗争的情况下产生的,并不是平民主导的,故 A 项错误;B 项说法与事 第 9 页 共 33 页 实不符,故错误;十二铜表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 C 项错误。 12C 【解析】材料中“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材料中“眼

20、睛上蒙着布条”表明不受表象迷惑,可见 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突 出罗马法的神圣性,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思想,故 D项错误。 13C 【解析】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 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故选 C项。 14B 【解析】根据“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视民如子”“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等做法都与儒学的民 本思想、仁政主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体现出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 项正确。A、C、D 三项都 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15B 【解析】材

21、料对美国 1787 年宪法关于美国军事力量的阐述表明,国会有招集军事力量的权力,但无 权统领军队,而总统有权统领军队却没有宣战权和招募权,说明两者是分权制衡的,故 B项正确。A、C、 D三项不符合权力制衡原则,均排除。 16B 【解析】根据材料“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法国”可知是法国民法典, 这部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权,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是关于国家权力和司法程序方面,与这部法的内容不 符,故排除;这部法是对大革命中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结,并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22、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自然法则:自由、平等、理性、正义、权利(答“公正至上”“人生而平等”亦可,任答两点即可)。 (2)关系: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 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在近代西方法律中都有体现。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 些基本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罗马法立法以及法律理念等角度 第 10 页 共 33 页 归纳即可。 18(1)特点:体现社会本位原则;借鉴西方立法理

23、念;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家庭制度具有浓厚的 封建色彩。 (2)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党和国家对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 义法制不断健全,民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民法理论的逐渐成熟。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主”“体现了我国的民情与习惯”“婚姻方面存在着 一定的落后性”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19(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 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 (2)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24、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既仕,须奉公勤政,勿踏贪黩,以 忝家法”“彼以其奢,我以吾俭”中可以分析出郑氏家规对族人伦理教化要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可以从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家族的凝聚力方面来归纳。第(2)问,由材料“死丧相助,患难相恤, 息讼罢争”,可见宗族互助,和谐乡里;由“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可见教化百姓,移风易俗;由 “针对民众过恶,王明阳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可见奖善劝诚,稳 定秩序。 20(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搞好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重视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习;重

25、视精神文明阵地建设。 (2)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改 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解析】第(1)问,据材料“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思想”可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据材料“1985 年,他提出: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 的党风”可知,搞好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据材料“同时陈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据 材料“另外陈云很重视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比如关于学校,他认为”可知,

26、重视精神文明阵地建设。 第(2)问,据材料“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据材料“其思想精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 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可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据材料“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思想的 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 11 页 共 33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2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

27、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 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2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 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A1954 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 D1954 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3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

28、“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 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 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 C1982年宪法D1999 年宪法 4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体现中央集权思想的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B韩非子C孟子D墨子 5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 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 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对此认 识不正确的是()

29、A两者的主张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 B两者都认为法律就只是用来惩罚人民的 C两者的主张都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 D两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61215 年 6 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叫要确立相关法定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 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 第 12 页 共 33 页 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 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7一位西班牙官员曾这样描述中世纪的教会,“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 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这种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

30、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B教士和僧侣生活奢侈腐化 C教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欧洲的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8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 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 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 9有学者认为,1954 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 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 A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 B

31、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C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020 世纪 70 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 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D执法公正严明 11商鞅君臣中记载:“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这 表明当时() A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建立 B“以法治国”成为治国标准 C法家是最受人民推崇的学派 D“以法治国”成为百家共识 12在诉讼中评价当事人品行的做法是罗马法源远流长的传统。当案件审理缺乏证据时,审判

32、员将首 先评价当事人的品行,辨别当事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以此作为判决的标准之一。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实施 中() 第 13 页 共 33 页 A人文理性精神严重缺失B希腊法成为参照标本 C判决由当事人品行决定D致力于审判的合理性 13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应是马 丁路德宗教改革() A消除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推翻了教皇的精神统治 C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全面更新了基督教教义 142010 年 1 月 31 日,国务院发布的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

33、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党和政府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 C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步巨大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 15后汉书记载:“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夫刻意则 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这表明() A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 C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D儒家政治理想已不适合时代 16在 14 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法国一度成为“评论法学派”的中心。16 世纪,“人文主义法学派

34、” 活跃于法国。17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促成了法典编纂运 动的兴起。这反映了在法国法律形成过程中() A法官的地位突出 B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法学家扮演主角 D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原则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

35、事何其反也!”大 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 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 第 14 页 共 33 页 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 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 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

36、 礼律等,共 30 卷 460 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 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王振安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 思想的相同之处。 18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 有为任何人不能剥

37、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 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 ,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 这就是宪法。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 2010 年)共 237 件、行政法规 690 多件、地方性法规 8 600 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 1982 1992 年为例,我国就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 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渔业法、 第 15 页 共 33 页 森林法等诸多

38、法律。 摘编自赵惜兵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在革命成功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 原因。 19乡约是中国民间社会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依靠习惯和道德力量发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 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这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

39、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 戒酗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 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 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当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乡规民约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民风民情 也千差万别,若只是以法律的方式做出统一规定,难免引起“不适”,乡规民约源于世代民众生活沿袭下来 的习俗和传统,更适应本地方的现实需

40、要,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摘编自刘宇论“吕氏乡约”的社会治理作用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吕氏乡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 第 16 页 共 33 页 (2)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研究古代乡约的现实价值。 20社会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郭氏后裔中有识之士看清积弱民族要奋发图强,应从发展教育入手,立足乡梓,倡办学堂, 培养人才。古今以来郭氏家族中从事教育的人士众多,在地方负责教育的官吏、族谱有记载的四十多位。 科举制度废止后,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各地都大兴举办学堂,潍邑第一个研究学术团体“智群学社”、第 一处中学“潍县县立中学”、第一女子学校都是由

41、郭氏族人郭恩敷先生创办的对于地方文化的发展, 确曾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郭氏居潍始祖郭礼以塾师为业,博采众长,素日对子孙严格教诲,因而书香 之风沿袭久远,历五百年常盛不衰。 摘编自潍坊文化三百年潍县郭氏望族叙议 材料二鲁滨逊的荒岛生活面临自己意想不到的挫折和艰辛,这期间都是靠着圣经的支撑和对上 帝的祈祷,他的精神才没有崩溃潜意识里自觉的认为全世界都应该信仰基督教笛福是长老会信徒 即清教徒,长老会是加尔文宗他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表明自己的宗教立场,他的主人公在小说中勤 勉努力,坚信上帝,最终获得了大笔财富 摘编自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教化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第 17 页

42、 共 33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解析】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 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实用性”“道德体系”“礼仪”“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儒家的特点,故 B 项正确。 2A 【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故排除 C 项,A 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故 B 项错误;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D 项错误。 3

43、C 【解析】据关键信息“新时期”可以判断,1982 年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 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C 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4B 5B 【解析】材料“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 全消除兽欲”说明两者的主张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故 A 项表述正确;材料“即使是最好的人也 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不仅用于管理人民,还用于限制执政者,故 B 项表述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 C 项表述正确;根据材料“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 来进行统治法律恰

44、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可知 D 项表述正确。故选 B 项。 6D 【解析】大宪章颁布时,英国尚未确立议会至上原则,故 A 项错误;大宪章的颁布是为了限 第 18 页 共 33 页 制王权,而非保护公民的权利,故 B 项错误;国王的征税权并未取消,只是要经过相关立法程序,故 C 项 错误;英国的宪政建立在对王权进行限制的基础上,而大宪章体现了对王权的限制,故 D项正确。 7D 【解析】A 项是现象,不是“说明”,排除;B 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教会 宣传禁欲,神父自己却积聚大量钱币,教会所宣传的道德、诚信受质疑,教会改革势在必行,故 D项正确。 8C 【解析】

45、通过题干中耶稣会的主要职责(如“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可知,这些做法体现了 其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 C 项。耶稣会成立的出发点在于“为抵御新教的攻势”,不是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排除 A 项;通过题干中“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可知,耶稣会的这些做法“着力于天主教 世俗化”这一表达方式是错误的,排除 B 项;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解放的起点,排除 D 项。 9A 【解析】根据“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 本法上的依据”可知,1954年的宪法是为过渡时期的实际建设服务的,故选 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性的 一面,排除 B 项;C 项

46、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 项材料未反映,排除。 10D 【解析】“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口号 明显地反映了当时的个人崇拜,再结合材料所述时间是 20 世纪 70 年代,应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 以不能反映 D 项。 11B 【解析】材料要求所言、所行和事情“中法”,这说明“以法治国”成为治国标准,故选 B 项。材料没有 涉及政治制度的变迁,排除 A项;C、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12D 【解析】根据材料“当案件审理缺乏证据时,审判员将首先评价当事人的品行,辨别当事人是好人还 是坏人,并以此作为判决的标准之一”可知致力于审判的合理性,故

47、选 D 项。只有当案件审理缺乏证据时, 当事人的品行才能作为判决的标准之一,这里面含有人文理性精神,且判决并不由当事人的品行决定,排 除 A、C 两项;材料没涉及希腊法,参照标准是当事人的品行,排除 B 项。 第 19 页 共 33 页 13C 【解析】结合所学,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宗教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选 C 项。时至今日,西方社会依旧普遍信仰宗教,排除 A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只是打破了罗马教皇的专 制和独霸局面而非推翻其精神统治,排除 B 项;马丁路德只是对基督教做出了不同于罗马教廷的原始解 释,仍旧尊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和最高依据,排除 D 项。 14B 【解析

48、】根据材料“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知,党和政府采取措施维 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故选 B 项。材料主要说明“农民工”问题,而不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A项;材料“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而不是基层民主政治, 排除 C项;材料说明政府关注民生,而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 D项。 15C 【解析】根据材料“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可知孔子对礼俗教化的重视,故 C 项正确。A、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 项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 16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经历了“评论法”“人文主义法”“

49、古典自然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体 现出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诉求,说明法国的法律形成过程中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民法原则,D 项正确。材料中 并未涉及法官的作用,排除 A项;“评论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古典自然法学派”并未体现出继承特征, 排除 B项;材料中的人物并不都是法学家,排除 C项。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治国之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原因: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的教训;稳定建 国初社会秩序的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

50、谦逊的个人品质。 (2)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相同:施仁政,重法典。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可以看 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是以礼为重,礼法并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从唐太宗 吸取前朝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 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 30 卷 460 条”“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 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 第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