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及课堂速读课文能够正确说出范进发疯的四个过程,并从 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其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以及对文中重点句子的揣摩研读,借助教师补充材料能够 说出范进悲喜剧形象。 3、学习通过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范进的性格特征。 2、探讨范进的悲喜剧性。 教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熟读了课文,概括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 们说知其事还需知其人。 这位喜极而疯的主人公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呢?这节课让 我们研读课文,走进范进。 二、明确目标(投影显示) 1、学生通过
2、自主预习及课堂速读课文能够正确说出范进发疯的四个过程,并从 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其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以及对文中重点句子的揣摩研读,借助教师补充材料能够 说出范进悲喜剧形象。 3、学习通过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三、研读课文,分析范进。 教师指名一位同学朗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显示)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2、文中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 咬紧, 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神态。语言描写中 “噫”写出惊喜
3、过望的心情。 “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 写, 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踹在塘里的丑态, “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学生情景再现范进发疯的样子)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明确:因为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 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 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难怪范进会疯了。教师投影
4、显示范进中举前后的变 化和古人对于科举的感慨,深化学生的认识。 在分析完范进发疯及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范进的形象并板书。 四、小组讨论,深化主旨 教师过渡引导:我们读着范进发疯的文字,大多数同学都笑了,但笑之后, 大家快乐吗?老师不快乐。因为一直有个问题在老师的脑海中萦绕“范进中举, 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需要同学们帮老师解决。 1、学生小组讨论: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教师巡视,适 时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提示: 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常 常表现在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2、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明确:范进是喜剧的形象这是肯定的,但他的
5、人生、性格 是悲剧的。当然,这已不仅是个人的大悲,而且是民族、国家的大悲。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更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A、人生悲剧:半生科举,穷困潦倒。 软弱无能,尊严丧尽。 心灵扭曲,极度自卑。生不能养,死后厚葬。 B、国家民族的悲剧: 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封建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独立的人 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3、教师补充资料清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投影显示)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
6、越来越多。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 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 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板书主旨)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我们现代社会还有“范进”吗? 六、课堂小结 一部儒林外史实际上就是古代社会士人们的辛酸史,也是古代社会 的一 面镜子,它照出了士人们利欲熏心、热衷功名的丑恶嘴脸,也照出了社 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趋炎附势的丑态。值得我们好好去读一读,如果有时间同 学们可以去完整地读一读这本小说。 七、布置作业 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请同学们学 习这种手法,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来表现生活中你熟
7、悉的一个人,写一篇小 练笔,15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热衷功名懦弱迂腐圆滑世故 可笑可笑范进发疯范进发疯可悲可悲 对比 细节夸张 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第二课时),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设定、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陈述。 一、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选自儒林外史 。作 为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本文以典型的人物,深刻的主题,讽刺的手法成为小说阅 读教学的典范。学习本篇课文,既能对初三学生以往小说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同时还能为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的学习做一个铺垫,是承上启下的佳作。 二、目标设定: 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中
8、明确提出: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结 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形象。结合文本,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 2、 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3、 体会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三、教法、学法: 1、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 此在此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是点拨法和提问法,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学法:初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知识和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 以积极倡导他们开展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学过程
9、: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熟读了课文,概括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 们说知其事还需知其人。 这位喜极而疯的主人公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呢?这节课让 我们研读课文,走进范进。 分析:这一环节的设定,不仅回顾了第一课时的内容,而且明确了本课时的主要 内容。 二、明确目标(投影显示) 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及课堂速读课文能够正确说出范进发疯的四个过程,并从 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其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以及对文中重点句子的揣摩研读,借助教师补充材料能够 说出范进悲喜剧形象。 3、学习通过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三、研读课文,分析范进。 教师指名一位同学朗
10、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显示)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2、文中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 咬紧, 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神态。语言描写中 “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 “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 写, 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踹在塘里的丑态, “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
11、味。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学生情景再现范进发疯的样子)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明确:因为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 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 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难怪范进会疯了。教师投影显示范进中举前后的变 化和古人对于科举的感慨,深化学生的认识。 在分析完范进发疯及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范进的形象并板书。 四、小组讨论,深化主旨 教师过渡引导:我们读着范进发疯的文字,大多数同学都笑了,但笑之后, 大家快乐吗?老师不快乐。因为一直有个问题在老师的脑海中萦绕“范进中举, 喜极而
12、疯,是喜剧,还是悲剧?”需要同学们帮老师解决。 1、学生小组讨论: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教师巡视,适 时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提示: 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常 常表现在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2、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明确:范进是喜剧的形象这是肯定的,但他的人生、性格 是悲剧的。当然,这已不仅是个人的大悲,而且是民族、国家的大悲。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更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13、: A、人生悲剧:半生科举,穷困潦倒。 软弱无能,尊严丧尽。 心灵扭曲,极度自卑。 生不能养,死后厚葬。 B、国家民族的悲剧: 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封建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独立的人 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3、教师补充资料清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投影显示)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 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 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板书主旨) 分析:这一环节的设定,既体现了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理 念, 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在于让学生在
14、互动交流 中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并对人物所处的年代有一个自己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我们现代社会还有“范进”吗? 分析: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百家争鸣,畅所欲言。这是根据课标中提出 的:分析文学作品,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对于文 中感人的情景和想象,要说出自己的体验。 六、课堂小结 一部儒林外史实际上就是古代社会士人们的辛酸史,也是古代社会 的一 面镜子,它照出了士人们利欲熏心、热衷功名的丑恶嘴脸,也照出了社 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趋炎附势的丑态。值得我们好好去读一读,如果有时间同 学们可以去完整地读一读这本小说。 七、布置作业 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一系列的动
15、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请同学们学 习这种手法,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来表现生活中你熟悉的一个人,写一篇小 练笔,150 字左右。 分析:这一作业的设定,既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文 中写作手法的巩固理解。 总之,这堂课,既做到了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课表理念,让文本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媒介,在交流中教学相长。 附板书设计 热衷功名懦弱迂腐圆滑世故 可笑可笑范进发疯范进发疯可悲可悲 对比 细节夸张 范进中举课后反思 这节课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听课领导和教师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自己 的课堂自己最清楚,静下心来反思课堂,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
16、心情并未完全放 松。第一,课堂上自己讲、说的还是太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是不够充分。尤 其是第二个问题,夸张的文字和强烈的对比很多,可读性很强,课上安排读的训 练太少,学生理解不够深。范进中举后发疯的特殊意义,是我讲,学生被动接受 的。第二,拓展环节,我只让学生在嘴上说一说,能说的、敢说的就几个同学, 我想不是学生没有答案, 而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准备好, 他们需要时间来思考, 如果能让学生拿笔来写,那么呈现出来的应该会更丰富、更丰满的想法。 第三, 小组学习无疑是有着很强的优势,但如果没有实际的任务去引领小组活动,小组 就只剩下形式了。 在本节课上, 小组成员的讨论, 似乎热闹, 而实际上意义不大, 学生并没有在小组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合作上快乐, 更谈不上互助过程中能力上的 提供。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具体化、细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