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经典之丰韵,学叙述之精妙品经典之丰韵,学叙述之精妙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视角选择三个角度,通过多形式朗读、品析关键词句等方法, 学习莫泊桑讲故事的技巧。 2. 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视角选择三个角度赏析,学习莫泊桑讲故事的技巧。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那你有没有绘声绘色地给别人讲过故事呢?会讲 故事已成为当今社会人才一种必备的素质。莫言在诺贝尔领奖台上用“3 个
2、故事”征 服了在场 200 多名中外听众;习近平主席的“故事外交” ,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而法国作家莫泊桑凭借 359 个精彩故事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那莫泊桑 讲故事到底有何绝妙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我的叔叔于勒 ,向大师学习如 何讲故事。 二、赏故事情节设置之巧妙二、赏故事情节设置之巧妙 1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想请一个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讲讲这个 故事。 用一个“动词于勒”的形式概括。 (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概括,完成板书) 副板书:盼副板书:盼赶赶赞赞遇遇躲躲 引导:如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那作者为什么要先 写“盼”呢? (副板书:悬念)(副
3、板书:悬念) 引导: “盼” “遇” “躲”是当前发生的事情,而作者在叙述当前发生的事情时巧 妙引入回忆“赶于勒”和“赞于勒” ,这在叙述顺序上叫什么?插叙,插叙在这 里有什么作用呢? (副板书:插叙)(副板书:插叙) 2除了巧设悬念和插叙外,你们还能发现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有哪些特别巧妙或 者有意思的地方吗? 预设: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并板书。预设: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并板书。 巧合巧合: “船上偶遇于勒”这个精心而又意外的巧合掀起了故事的高潮,巧合让故 事如此扣人心弦。 铺垫:铺垫:船上偶遇的巧合是由哪个情节引发的呢?二姐的婚事,二姐的婚事又与 什么紧密关联呢?于勒的信。由此可见小说的情节环环相扣
4、,层层铺垫。 船长的话补全了于勒的人生轨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中看似不起眼 的小人物其实对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现起到了烘托、铺垫的作用) 。 伏笔、照应:伏笔、照应:充满矛盾的“福音书”下文遇见落魄的于勒埋下了伏笔。 对比:对比:态度的对比,环境描写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形成了情节的 波折。 3小结:小结:莫泊桑通过巧设悬念、运用插叙、巧合、埋伏笔等(板书“” ) 将故事讲得妙趣横生。这也启示我们,讲好故事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法令情节一波 三折。 (板书:多重手法起波折板书:多重手法起波折) 三、品故事人物塑造之精妙三、品故事人物塑造之精妙 过渡:故事中不仅有曲折的情节,也有生动
5、的人物。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便是菲 利普夫妇,在“遇于勒”中,他们的性格鲜活展现。大家看 1. 示例: (屏显)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走了几步,瞪着眼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 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请同学们关注一下加粗的字词,这些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菲利普先生怎样的 心理呢?父亲为什么会如此紧张不安呢? 没有亲人相见的欢乐,只剩发财梦破碎的恐慌与悲凉,从中,我们看到了菲利 普先生怎样的特点?(爱财胜于亲情) 让我们化身为菲利普先生读出他的惊恐不安。 (
6、生读、师范读) 2. 活动: 2047 节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描写,选一处你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揣摩人物 心理,通过朗读或表演展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导提问,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性格。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导提问,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性格。 预设:预设: 第第 2222 节:节: (1) 父亲为什么坚持要请大家吃牡蛎,是无法抵挡牡蛎的美味吗? 父亲买的只是牡蛎吗?买的也是什么?一种身份,一份虚荣。 (2)从中,我们看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 第第 2323 节:节: (1) 母亲为什么很不痛快?是真的关心孩子的教育,穷养男孩吗? (2) 由此,我们看到了
7、菲利普夫人怎样的特点?关键词:虚伪 (3) 朗读指导:前一句语速稍快,语气稍重,读出很不痛快的感觉;后一句 语气稍柔和,看似亲切,重读“用不着” 。 注注:如有学生提到体现了母亲的节俭,顺势引导分析 22 节:母亲很节俭,那为 什么父亲却要坚持买牡蛎? 第第 3838 节:节: (1)你能用几个四字短语形容一下“暴怒”这种生气的程度吗? (2)母亲为什么如此怒不可遏? (3)文中哪些词语特别能表现出菲利普夫人的怒火?找出来标上着重号。 第第 4646 节:节: (1)母亲是如何来评价“我”和于勒的?为何用“疯”和“流氓”这样如此反 常的词语来评价自己的儿子和弟弟呢? (2)从中可见母亲怎样的特
8、点? 关键词:势力、冷酷 3.小结:小结: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菲利普夫妇的势力冷酷,唯利是图。文中 有这些直接评价的字眼吗?莫泊桑刻画人物总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的,他不是贴标 签式的反复诉说,而是让人物的言语动作自然地展现和表露,不动声色却震撼人心。 (板书:生动描写显个性)(板书:生动描写显个性) 4. 小说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透过菲利普夫妇,作者揭露 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副板书:金钱至上)(副板书:金钱至上) 四、析故事叙述视角之高妙四、析故事叙述视角之高妙 过渡:在灰暗的现实中,幸好还有一抹亮色,这一抹亮色是谁呢? 1.“我”对于勒的态度和父母有什么不同呢?找出最能表
9、现“我”对于勒态度 的一处细节来谈谈。 (屏显)心理描写: 引导:引导:这三句话意思是相同的,那为何要重复地说呢?“父亲的弟弟”好像是 对谁说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齐读这句话,读出既同情又困惑的复杂情感。 (注意语速放慢,突出重音) 。 2既然如此同情于勒,为什么不向父母提出“接叔叔回家”呢?为什么是“默 念”而不是“大声说”呢? (屏显第 1、2 节)哪些词语特别凸显出家境的贫困?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品析语言)(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品析语言) 预设:预设: (1)副词的使用( “并”“刚刚够” “非常”等) ; (2)第 2 节中分号的使用(分门别类,突出强调贫穷限制了一家人生活的方方
10、 面面,甚至爱情和婚姻,却唯独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甚至要用叔叔的钱来置一所别墅) ; (3)动词的精准: “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可不可以改成“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答应的” 呢?为什么? 若瑟夫对父母的艰难、家庭的贫困看在眼里,因为理解,所以沉默。这里也让 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的辛酸。 (板书: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板书: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3.如果此时若瑟夫不再沉默,而是大声说出心里的想法,你觉得他最想对父母说 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用一两句话来表达。 (屏显: “我”想对父母说)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点拨,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以若瑟夫的视角去体会对父母的
11、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点拨,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以若瑟夫的视角去体会对父母的 情感态度,以此体会叙述视角的高妙选择让小说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态度,以此体会叙述视角的高妙选择让小说意蕴更加丰厚。 视角身份:儿子、侄子、儿童 “我”看父母:困惑、劝慰、同情、理解、建议、呼唤 4.同学们说出了若瑟夫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而这些话实际上是谁借若瑟夫之口 说的呢?莫泊桑。 若瑟夫对金钱对成人社会中人与人情感关系的破坏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和感受, 他同情于勒的悲剧命运,他并不认同父母的无情却也同情父母的悲苦处境。这种客 观的呈现,真诚的表达,让小说像一把锐利的“解剖刀” ,将生活的本来面目剖开给 人看,却把评判权交给了
12、读者。没有孰对孰错的是非判断,莫泊桑意在展现真实而 丰富的生活,让我们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去体悟。小说真正的价值也正在于 启迪生活。正如左拉在莫泊桑墓前曾说:读他的作品,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都 是发人深思的。 5.小结小结:莫泊桑对叙述视角的选择可谓高妙,他借若瑟夫之口,既表达了对像于 勒一样的贫苦的人的同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像菲利普夫妇一样的小人物的辛酸, 从而让小说的意蕴更加丰厚。不只停留在对拜金人性的简单批判上,而是更深层次 地展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以及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板书:精妙视角丰意蕴)(板书:精妙视角丰意蕴) 五、总结五、总结 我的叔叔于勒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13、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收获是丰 富多彩的。希望今后同学们在阅读小说时,不要仅满足于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更 要关注作者是如何来讲的关注叙述的艺术。 (板书:叙述艺术铸经典)(板书:叙述艺术铸经典) 屏显:屏显:讲述故事的方式和被讲述的故事同样重要。 托马斯福斯特 齐读齐读: (板书)向大师学习到的讲故事的方法。 六、作业六、作业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看”与“被看”的故事,这 当中有“四层看” :菲利普夫妇看于勒,若瑟夫看于勒,若瑟夫看父母看于勒,还有 作者莫泊桑看整个故事。其实,我们的课文只是小说节选,大家课后再去阅读小说 的完整版,看你会有怎样的“看” 。 (作业完成后发至班
14、级语文学习交流群) 板书: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多重手法起波折 生动描写显个性 精妙视角丰意蕴 叙述艺术铸经典 让小说教学绽放灵动之光让小说教学绽放灵动之光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摘要:摘要:目前,初中小说教学很大程度上仍遵循着“情节、人物、环境”的三要 素解读模式,套路式、陈旧化、浅表性的解读直接导致了小说教学的低效。如何让 小说教学绽放灵动之光,如何开掘经典小说的典型价值,本文以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为例,从“依文体、基学情,精选教学内容” “变角度,深挖掘,丰富教学活动” 等几个方面探寻小说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关键词:依文体、基学情、变角度,深挖掘、读理论、丰内蕴 作为世界短篇小
15、说之王的莫泊桑,其小说艺术手法可谓精深。他的作品题材广 泛,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发 表于 1883 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 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了一幅 19 世纪后 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 一、教什么?依文体、基学情,精选教学内容一、教什么?依文体、基学情,精选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界有一句名言: “有时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诚如是,要想上 好语文课,教法、学法固然重要,但能否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能否引领学生读出 感悟、情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
16、读品位和教师的教学品 位。 我的叔叔于勒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内涵意蕴,都堪称经典。如何开掘经典 小说的丰厚意蕴,如何基于学情让学生真正感受经典的魅力,如何实现以“经典” 为媒介让学生学会读小说,甚至是创作小说,这是我在备课前重点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备课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小说这种文体本身的特点和这篇小说不同于 其他小说的特点。正如王荣生教授在小说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 “对小说本质 的理解和对特征的把握是小说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 ”他还指出, “小说的灵魂是叙 述” ,叙述的艺术是学生易忽略的恰恰又是小说中尤为重要的。 其次, 我的叔叔于勒有两个较为突出的文本特征:一是情节设置的巧妙,奇 峰突起
17、,构成了莫泊桑式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二是通过“我” (儿童 视角)来讲述故事所取得的叙述效果。 因此,设计时我将“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视角选择三个角度,通过多形式 朗读、品析关键词句等方法,学习莫泊桑讲故事的技巧”和“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社 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作为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树立“读小说不仅要关 注故事,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讲故事的”这一意识。 二、如何教?变角度,深挖掘,丰富教学活动二、如何教?变角度,深挖掘,丰富教学活动 基于教材和学情设立的教学目标同样需要借助富于艺术和智慧的教学活动而展 开,而如何有效实现目标更应该紧扣学情和文本。 (一)(一) 学生已懂的内容
18、怎样教学生已懂的内容怎样教变换角度促提升变换角度促提升 皮亚杰曾提出: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高于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 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示,并建立新的图示。 ” 就我的叔叔于勒而言,学生对于情节的把握是比较容易的,这是学生已有 的图示,因此可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完成,而对于作者是如何做到情节扣 人心弦、一波三折,其在情节设置上有何巧妙之处这是学生未知的,也是需要通过 教师引导从而有效学习的。 于是,我将“赏故事情节设置之巧妙”作为第一个教学板块,在学生自主梳理 情节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发现小说叙事顺序与事件发生顺序的不同(提问:如 果按照时间先
19、后顺序, 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那作者为什么要先写 “盼” 呢?) , 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莫泊桑一开篇便设置一系列疑问(这一家人为什么如 此盼望于勒,于勒是谁,他去了哪里?) ,从而有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 “遇于勒”做铺垫, “盼”与“躲和厌”的强烈对比也有效凸显了菲利普夫妇唯利是 图,金钱至上的特点,从而理解了“巧设悬念”所带来的艺术效果。继而追问引导 ( “盼” “遇” “躲”是当前发生的事情,而作者在叙述当前发生的事情时巧妙引入回 忆“赶于勒”和“赞于勒” ,这在叙述的顺序上叫做什么?插叙,插叙在这里有什么 作用?) ,从而发现插叙使得于勒的形象更丰富也让情节有了波折
20、。此时便放手让学 生探究发现,顺势提出“除了巧设悬念和插叙外,你们还发现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有 哪些特别巧妙的地方?”同学们有了示例加之七年级学习驿路梨花 最后一课 等也了解过有关情节设置的方法(如悬念、插叙、误会、巧合、伏笔、铺垫等) ,此 时学过的知识便成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的钥匙。这样变换角度的问题设置,既是对 已学知识的回顾和巩固,更是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内化知识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 发展已有的图示,并建立新的图示” 。 同样,对于人物形象的赏析我也采用了变换角度的方式进行。学生初读小说后 很容易就把握了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自私冷酷) 、若瑟夫(善良纯真)等人物的 性格特点,但难以把握的是莫
21、泊桑是如何刻画出如此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的,他在 人物塑造方面的绝妙之处何在。对于人物赏析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代入式的感受而 不是刻板的分析,而朗读是感受人物性格最好的途经。如果学生能惟妙惟肖地读出 人物描写,那一定是建立在深刻把握人物特点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来既有效避免了 分析的刻板单调也巧妙地将问题活动化,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感受力, 也让课堂鲜活起来。基于此,我将“品故事人物塑造之精妙”这一板块做了如下设 计: 1.示例: (屏显)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走了几步,瞪着眼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 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苍白,两只眼也
22、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请同学们关注一下红字字体部分,这些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菲利普先生怎样 的心理呢?父亲为什么会如此紧张不安呢? 没有亲人相见的欢乐,只剩发财梦破碎的悲凉,从中,我们看到了父亲怎样的 特点?(爱财胜于亲情) 让我们化身为父亲读出他的惊恐不安。 (生读、师范读) 2.活动: 2047 节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描写,选一处你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揣摩人物 心理,通过朗读或表演展现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导提问,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性格。 看到课堂上同学们忘情投入地表演和朗读,我知道他们收获的不是冰冷的人物 标签而是鲜活的情
23、感体验,这种宝贵的情感体验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走进了作品。在 此基础上,我顺势追问“文中有没有势力冷酷、唯利是图等对人物直接评价性的字 眼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莫泊桑刻画人物的绝妙在于深入人物内心,不是贴标签 式的反复诉说, 而是让人物的言语动作自然地展现和表露, 不动声色却震撼人心 (动 作、神态、语言心理性格) 。 如此一来,看似同样建立在情节和人物分析上的设计却因为角度的巧妙变换而 焕发出生机,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之境。 (二)学生未知的内容怎么教(二)学生未知的内容怎么教深入浅出细研磨深入浅出细研磨 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福斯特认为:对于小说家来说,最难的就是决定由谁
24、来讲 故事。叙述者的选择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意图。 我的叔叔于勒是以孩子若瑟夫为视角展开叙述的。一方面,作为涉世未深 的孩子,他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评判人与事的标准,面对于勒他更多感受到的是 天然的亲情而非金钱、利益,这恰与父母的势力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深化了金钱 对人性异化的主题;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作为菲利普夫妇的儿子若瑟夫 对一家人拮据的生活有着真实而深切的体会,文章开头看似客观的家境描述实则暗 含着对家人艰辛生活的怜惜和悲悯。因此,若瑟夫虽并不认同父母的行为,但也绝 没有深恶痛绝的批判,更多的是困惑和无奈。 若瑟夫对金钱对成人社会中人与人情感关系的破坏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和感
25、受。 莫泊桑借助若瑟夫来客观呈现,真诚表达,让小说像一把锐利的“解剖刀” ,将生活 的本来面目剖开给人看,却把评判权交给了读者。没有孰对孰错的是非判断,莫泊 桑意在展现真实而丰富的生活,让我们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去体悟。正如左 拉在莫泊桑墓前曾说:读他的作品,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都是发人深思的。 莫泊桑对叙述视角的高妙选择也让小说的意蕴更加丰厚,不只停留在对拜金人 性的简单批判,而是更深层次地展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发现经典的魅力还在于呈现和启迪生活。而这些恰是学生 自读无法感知和理解的,也就是学生的未知点。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真正 深入读懂
26、作品,这是教师应着力带领学生细细推敲研磨的。但复杂的叙述学知识对 于九年级的学生太难了,过于理论化的讲解也容易冲淡小说本身的趣味性,因此我 们需要的是以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让学生了解到叙述视角对 于主题意蕴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即可。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1.“我”对于勒的态度和父母有什么不同呢?找出最能表现“我”对于勒态度 的一处细节来谈谈。 2既然如此同情于勒,为什么不向父母提出“接叔叔回家”呢?为什么是“默 念”而不是“大声说”呢?(屏显第 1,2 节)哪些词语特别凸显出家境的贫困? 3.如果此时若瑟夫不再沉默,而是大声说出心里的想法,你觉得他最想对父母 说
27、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用 1,2 句话来表达。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点拨,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以若瑟夫的视角去体会对父母的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点拨,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以若瑟夫的视角去体会对父母的 情感态度,以此体会叙述视角的高妙选择让小说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态度,以此体会叙述视角的高妙选择让小说意蕴更加丰厚。 4.同学们说出了若瑟夫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而这些话实际上是谁借若瑟夫之 口说的呢?莫泊桑。 在“ 我想对父母说”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精彩迭出,他们用真诚而深刻 的表达诠释着对人物的理解和感悟,我想这便是同学们与大师莫泊桑通过文本的一 种的心灵交流与共鸣,他们读懂了若瑟夫,也读懂了莫泊桑。 (三)学生忽
28、视的内容怎么教(三)学生忽视的内容怎么教一线串珠引共鸣一线串珠引共鸣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在读小说时往往只关注故事本身,而容易忽视作 者是如何来讲故事的。而美国学者托马斯福斯特则反复强调:讲述故事的方式和被 讲述的故事同样重要。 曹文轩先生也曾说: “优秀的小说家,必须重视形式,处心积虑地在形式上显示 自己的智慧和对形式做出别出心裁的处理。 ” 正因如此,教授如此经典的小说,我想更应该以此让学生掌握正确读小说的方 法,树立其关注小说叙述艺术的意识。基于此,我将“向大师学习讲述故事的技巧” 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一条线索。 由导入中的“向大师学讲故事”到三大板块(赏故事情
29、节设置之巧妙、品故事 人物塑造之精妙、析故事叙述视角之高妙)的活动设计再到总结讲故事的方法技巧 (多重手法起波折、生动描写显个性、精妙视角丰意蕴、叙述艺术铸经典) ,无不是 将“讲故事”进行到底。 于此同时,我巧妙利用板书,以短诗的形式帮助学生概括总结方法,让其印象 深刻,易于识记,更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到叙述艺术对于小说解读的重要性。 板书: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多重手法起波折 生动描写显个性 精妙视角丰意蕴 叙述艺术铸经典 三、教而思:读理论,丰内蕴,锻造扎实基本功三、教而思:读理论,丰内蕴,锻造扎实基本功 此次教学我的叔叔于勒 ,让我对小说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首先,教学 小说要关
30、注小说本身的文体特征和每一篇小说本身的特质,也就是要挖掘这一篇小 说最独特和本质的特点,以此引导学生了解某一个或某一类作家的创作风格,学习 阅读小说的方法,进而深入研读文本,读懂作品,读出自我,读出对生活的体悟, 这样一来也有利于纠正小说阅读中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套路化的阅读倾向, 从而引导其探寻文本深层内涵,找到破解小说的文本密码。 其次,对于小说这类本身极具吸引力和魅力的文体,最好的教授方式是在充分 尊重学生原始阅读体验基础上进行的体验式学习,教师要尽量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 动(如情境朗读、角色扮演、品析小论文、写读后感、续写或改写故事等)和平等 真诚的师生交流来代替刻板乏味的知识讲解,
31、这样才不至于丧失了小说本身的美。 高深的知识唯有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才能真正走近学生。 此外,本次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让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经验,更是思想的 启迪。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做到了依文体、基学情、变角度,深 挖掘,有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但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课堂语言 还可更加凝练, 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应给予更智慧的点拨, 总结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面对教学困境和挑战时,读书是有效解决 问题的途经,尤其是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我们更需要读丰富的理论书籍,以正确 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教学真正走向高效,走向智慧。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荣生主编.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美】托马斯 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