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795871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9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难点) 2、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 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重点)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课前检测 1、2.5+2.5+2.5= 2.5 ()=()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来进行简便 计算。 3、把 0.45 扩大到它的 100 倍是() ,把 75 缩小到它的 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

2、相乘(0 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 页例 1 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 元的每人买 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 ) , 列乘法算式 ( )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 在下面) (1)加法算式: ()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 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 3元3= () 元, 5 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 3.5 元转化成 35 角 结果:3.5 元3= ()元 (3)练一练:5 个单价是 4.6 元的风筝多少钱? 探索:观察这一

3、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 算式有什么不同?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 3、阅读教材第 3 页例 2。 理解: 计算 0.725 时, 先将 0.72 扩大到它的 () 倍,变成 72,计算出 725 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 的()得到 0.725 的积。小数末尾的 0 可以 () ,得() 。 先把 0.72 小数点向右移动 2 位转化成 725=360, 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 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 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师: (出示教材 第 2

4、 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 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 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 3 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 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 ,按照整数乘法 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 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 。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1、2、3 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小数乘整数(2) 教学目标 (重、难点)

5、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 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 2、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 高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 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课前复习 1、先用竖式计算,再口头说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 0.8673.516 2、两个因数相乘(0 除外),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 另一个因数也扩大 10 倍,积()。 二、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 5 页,需要换这块玻璃实际上就是求 这块玻璃的,算式是:。

6、 2、计算时,可以将 2.4 米化为分米,0.8 米化 为分米,再将平方分米改写成平方米,得。 也可以将 2.4 转化成 24,0.8 转化成 8,算出 248 的积后再,就得到 2.40.8=。 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 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 右往左依次对齐。 提问: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积呢?(两个因数中一共有 2 位小数,积也有 2 位 小数。 ) 3、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 P6 例 4 上面的 填空。 教学例 4。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

7、过列 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0 补 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 (出示讨论提纲。 ) 讨论提纲: 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 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 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 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 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 系?能举例说明吗? 4、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8、点上 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0 补 足,再点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给下列各式的积打上小数点: 8.70.9= 7836.30.006=378 2、计算 6.70.3 时,先按算出积,再看因数 一共有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 位,点上小数点。7.20.006 的积只有位数, 我们就在积的面添上个 0 再打上小数 点。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 一知识进行计算。 (重点) 2、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

9、解答有关倍数是 小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 3、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70.081.87O4 0.250.2421.40.30.126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二、 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 5 的主题图。 (1)请用不同符号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说说“1.3 倍”的含义(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 洲野狗的 1.3 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

10、非洲 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 (3)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问题 4:怎么判断计算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1)可以()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2)还可以用()这个工具来验算。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 可知道对与否。 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 1 大还是 比 1 小。 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 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0.470.32471.2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0.8 ( )

11、2.61.8=2.708()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 1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 当乘数比 1 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 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授课类型练习课课时1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 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多媒体教学助手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1、口算: 学生抢答: 0.242= 100.36=0.84= 4.3100= 4.20.1= 0.90.4=5.90=42.

12、5= 0.30.8= 0.4210=0.55=0.185= 2、笔算: 6.52270.321.25 0.0080.42510.90.38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 末尾的“0” 。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 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 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 笔算:0.85+1.9425.1-2.09 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 47 0.05()6.9 0.38

13、() 4.2 1.8()4.08 0.08() 0.9 0.7()6 0.07() 二、巩固练习 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 现了什么规 (1)3.51.2(2)3.50.8(3)3.51 2.41.52.40.52.41 5.22.15.20.75.21 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 现?(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 1 时, 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 除外) ;当第二个因数小于 1 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 除外) ;当第二个因 数等于 1 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2、完成教材第 10 页练

14、习二第 12 题。 3、教材第 8 页练习二第 2 题。小组讨论,得出题目 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 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 得知,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出。 4、完成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第 13 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去买水果。你能帮小明的妈妈算 算价钱吗? 苹果每千克 4.8 元,妈妈买了 2.5 千克,妈妈应付 多少钱? 香蕉每千克 5.9 元,妈妈买了 3.8 千克香蕉,25 元 钱够吗? 5、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第 14*题 分析:

15、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 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小数位数。 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出示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动脑筋”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 4kg,大水桶能盛水 11kg。 不用秤称, 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 5kg 水来? 组织学生思考。 答案提示:先把小桶装满水,倒入大桶中,如此反 复 3 次,现在大桶内 11kg,小桶内剩下 1kg。把大 桶内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桶内的 1kg 倒入大桶中, 再把小桶装满,倒入大桶中,这时大桶内就有 5kg 水了。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 积的近似

16、数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重难点)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 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 处的育人理念。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知识铺垫 1.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 保留 () 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 () 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2.按要求求出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0.9846 保留三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一位小数() 揭题:在实际

17、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 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 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学习例题 6: (1)例 6 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分 别 :。 (2)该题的列式为: (3)计算结果是() ,这个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要看它的()位,是根据()法保留的, 最后的结果是() 。 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 位数。要保留一位小数时,看()的数字,要 保留两位小数时,看()的数字,该数字如 果大于(或等于)5 时,就() ,如果小于 5 就 全部舍去。 提出问题:求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师小结:

18、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 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 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 近似数。 2、做一做。 (1)按要求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 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下面各题的积都是保留两位小数,判断对错, 并把错题改正。 3、拓展延伸。 出示生活中要按实际情境取近似值的实际例子:(出 示题目) :一个箱子可以装 13.5 千克土豆,27 箱的 土豆可以装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527=364.5(千克) 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学生约等于 365 千 克,有的可能约等于

19、 364 千克。 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到底应该保留 多少呢? 通过讨论,学生会得出:364.5 不够 365 千克,所 以 27 箱不能装 365 千克土豆,只能装 364 千克。 接着提问: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数时 要怎么办?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要算能装多少东西或用多少材 料,即使小数大于四也要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得的积可以根据需要或 题目要求取积的近似数。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保留整 数,就看第一位小数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 二位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 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 三、巩固拓

20、展 1、完成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第 1 题。 2、完成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第 2 题。 3、852.5=9.625(元)9.63(元)时,问:题 目没有要求取近似值,你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呢?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处 理。 强调: 由于在实际生活中, 付款时通常只算到 “分” , 即保留两位小数,因此 9. 625 要约等于 9.63。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

21、便 计算。 (重难点) 2、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助手 教学方法观察猜想、合作交流,验证运用。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直接写得数。 (1)0.50.2(2)500.2 (3)5000.2 (4) 2.54 (5)2.50.4(6)0.2540 (7)0.1258(8)12.58 (9)1.2580 2.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200 3. 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 律?定律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 二、自主探究

22、 1. 观察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它 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 于小数乘法()。 2.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1)学习例 7: 0.254.784 在 0.254.784 中,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先计算 ()() , 原算式改写成: () ,其计算结果是() ; 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律和()律。 (2)例 7:0.65202 在 0.65202 中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把()变 成()+() ,原算式改写成:, 其计算结果是()

23、,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 ()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2 页“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每一道题分别是运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教材第 12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 完成,集体订正,并重点说一说在计算类似 101 0. 45 与 2.7399 题时的关键是什么。 3计算下面各题(出示如下题目) : 500.130.21.250.70.80.32.50.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 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说说你们的 收获。(我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 拓展运用: 板

24、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授课类型练习课课时1 课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灵活性。 多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讲解。迁移推理,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回顾问题 1.回顾问题,加深认识。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 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感受?(指 4-5 名学生回答:包 括学困生、中、优生) 学生说在小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 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运算 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出示练习 1.257.78

25、=7.7 6.15.4+3.954=(+)5.4 2.5(10+4)=+ 1310.1=13(+)=+ 让学生说一说填空的依据,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认 识和巩固。 (交流时找中下等学生回答) 2.运用定律,快速判断。 每组题中你只需在 A 或 B 中选一题来算,看谁算得 又对又快,你会选哪题呢?请你做在练习纸上。 A、 (85.27)1.25A、4.5 99A、 2.30.6+2.30.4 B、 (85.27)1.24B、4.5100-4.51B、 2.30.6+0.4 为什么选?运用什么定律?(汇报时指名中等学生 回答) 二、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 0.253684

26、01.71017.89+7.8 5.59.812.52.50.84 19.75.3+4.719.7 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订正。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出示教材第 14 页练习三第 6 题。 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分析: 每箱有 24 瓶, 每 1.3 元, 则每箱要 (241.3) 元,图中一共有 5 箱,一共需要(241.35)元, 该算式用交换律计算比较方便。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第 14 页练习三第 7 题。 完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指出板演学生 是否正确。 完成教材第 14 页练习三第 8、 11 题。 先理解题意, 获取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27、,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小 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三.拓展新知。 (1)说一说:7.691012.5(3.80.04) 0.12572 观察这三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马上 想到了几?它的好朋友 8 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小结: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 “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试一试:1.50.8+1.50.21.50.8+15 0.02 第一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运用了什么定律。 第二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还能直接用运算定 律吗?为什么?。 利用积不变,因数变化规律进行变形 150.02=1.5 0.2, 1.50.8+150.02=1.50.8+

28、1.50.2 出现了相 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技巧把 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 每千克白菜 0.45 元,妈妈买了 3.7kg,一共要付多 少钱? 学生思考: 分析解答: 根据 “单价数量总价” 列出算式 0.42 3.71.67(元) 教师提示: 因为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 “1” 在以 “元” 为单位的小数中, “分”所对应的是百分数。所以在 计算有关钱的问题时,即使没有要求取近似数,如 果最后结果的小数位数多于两位,也要根据实际情 况保留两位小数。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解决

29、问题(1)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 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 2、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难点) 3、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 课前测评: 妈妈到超市购买了 3 盒牛奶,每盒 2.8 元,4 千克 苹果,每千克 7.8 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第 15 页例 8. 1.说说你获

30、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单价数量总价 大米30.62 肉26.50.8 鸡蛋101 2.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妈妈买了 2 袋大米和一块肉,还想买一盒鸡蛋。想 要知道钱数够不够,只要把买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 加在一起,与 100 元进行比较就能知道结果,这样 的题一般采用估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3.列式解题 (1)解决问题一: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 10 元的鸡蛋 吗? 用“上舍入”取单价的整数值,然后估算出总价。 大米每袋 30.6 元,不超过( )元,2 袋大米不超 过()元; 肉每千克 26.5 元,0.8 千克 不超过()元; 一盒 10 元的鸡蛋总价不超过( )元+()元+10 元=( )元

31、,也就是说 100 元() (2)解决问题二: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 20 元的鸡 蛋吗? 用“下舍入”的思想取整数值,然后估算出总价。 大米每袋 30.6 元,超过()元,2 袋超过 ()元; 肉每千克 26.5 元,超过()元,0.8 千克超 过()元; 总价超过 () 元+ () 元+20 元= () 元 ,也就是说: 100 元() (够、不够) 。 4.用计算器验证估算结果的正误。 5.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 用“上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实际数,用 “下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实际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7 页练习四的第 3 题。 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为: 8.15.2

32、=42. 12(平方米) 。 一块地砖的面积为:0.60.6=0.36(平方米) , 100 块地砖的面积一共是 0.36100=36(平方米) , 363. 75,所以王老师步行 0.8 小时能到学校。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 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 关信息。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 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重点) 3

3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难点)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 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 二、探索新知 1 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2) 出示:收费标准: 3 km 以内 7 元;超过 3 km,每千米 1.5 元(不足 1 km 按 1 km 计算) 。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 3 km 以内(含 3 km)收费 7 元。 (2)单程行

34、驶 3 km 以上部分每千米 1.5 元。 (3)不足 1 km 按 1 km 计算。 2出示教材第 16 页例 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 6.3 km 的路程,你们能帮 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 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 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 6.3 km,但不足 1 km 按 1 km 计算,那共需要付 7km 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 3 km 为 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 (3)前面 3 km 应付 7 元,后面 4km 按每千米 1.5 元 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方法 1:7+1.54-7

35、+6=13(元) 方法 2:1.57=10.5(元) 前 3 km 少算:7-1.53=2.5(元)应付: 10.5+2.5=13(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 16 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 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全班集体订正。 行驶的里程/km123456 7 8 9 出租车费/元 三、巩固练习 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 在 50 度以内,每度按 0.52 元收费,超过 50 度部分 每度 0.62 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 95 度,请你 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 ,理解题意。 教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 50 度以内的部 分和超过 50 度的部分。

36、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 两部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元) 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 53.9 元电费。 2教材第 18 页练习四第 8*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 习,再集体订正。 分析:先求出超出 3 分钟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 3 分钟内的 0.22 元收费, 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解答:8 分 29 秒按 9 分计算。 0.11(9-3)0.22=0.88(元) 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 0.88 元。 3教材第 18 页练习四第 9*题。 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分析:先求出超过

37、 100g 的部分应付,再加上 100g 应付,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一共应付邮费。 (1)135100359(g) 35g 按 100g 计算。50.801.205.2(元) (2)262-100=162(g) 162g 按 200g 计算。2.0021.20510(元)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 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 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重点、难点)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38、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 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 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 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 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 19 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 位) 学生可能说:第 3 个、从前面数第 3 个、从后面数 第 3 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 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

39、 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 “排” ,在数学上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 (板 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 为第 1 列、第 2 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 往后数,依次为第 1 行、第 2 行把教材第 19 页 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 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 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 (第 2 列、第 3 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 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

40、明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 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 (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 置。张亮在第 2 列、第 3 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 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 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 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 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 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1、(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 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 (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指多名学生回答, 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吗?说一说, 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引导学生明确: 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 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 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 座等。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 19 页“做

42、一做” 。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 课题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重点) 2、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 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难点) 3、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应用意识。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 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 二个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

43、第一个数字表示“列” ,第二个数字表示 “行” 。 ) 2导入: (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 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 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 熊猫 大象海洋 猴山 大门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 20 页“动物园示意图” 。 (1)引导学生观察图, 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 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 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 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

44、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 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 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 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 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 1)、猩猩馆(O,3)、狮虎山(4,3)。并说说自己是 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 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 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和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 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

45、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 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 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 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 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 ,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 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 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 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 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 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 围棋棋谱

46、等。 三、巩固拓展 1第 20 页“做一做”第 1 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 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第 20 页“做一做”第 2 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 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 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 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 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 的第二个数相同。 拓展运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授课类型复习课课时1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重点)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7、,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多媒体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批注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 置,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 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 22 页“练习五”第 5 题。 (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 国际象 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 32 个深色和 32 个浅色方格 交替排列

48、组成,每边 8 个方格。8 排垂直的格子称 为“直线” ,8 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 ,同色格 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地称为“斜线” 。 (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 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 ) (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 做一做。 2出示教材第 23 页第 7 题。 (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 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 (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 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 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 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

49、对中的第一个数没 有变。 (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 个) 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 3出示教材第 23 页第 8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 米。 ) ,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 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 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 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学校以北 700m,再往东 lOOm 处。 三、拓展延伸 1结合教材第 23 页“生活中的数学” ,讲解围棋棋 盘及地球上的经纬线与数对的联系,引导学生说一 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数对有联

50、系? (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 2出示字母表: ABCDE FGHIJ KLMNO PQRST UVWXY 字母 “Q” 的位置在第 2 列, 第 2 行, 用数对表示(2, 2)。请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l)字母 M、D、J、S 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和( , )表示。 (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 1 表示(),数字 2 表示()。 请你在图中圈出这个字母。 3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1熊猫馆的位置在(,),白鹤馆的位置在 (,)。 2老虎馆的位置在(2,3),在图上标出老虎馆。 3从老虎馆到白鹤馆,要向()走()格,再 向()走()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