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预防犯罪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答:(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刑罚。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答:(1)含义: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 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 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成立的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答: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4刑罚的含义和分类。 答:(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
2、 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 为主要内容。(2)分类: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 产、驱逐出境。 5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 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或远离犯罪)? 答:(1)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 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
3、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 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3)生活在法治 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点1了解罪与罚 【例1】下列选项中,对我国刑法认识正确的有() 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治安管 理处罚法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刑法就是刑罚 AB C D 【解析】见教材P52,都是正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 而不是刑法的
4、一种,错误;刑法规定了刑罚,刑法不是刑罚,错误。 【答案】B 对应训练 1无业青年李某,手持三棱刮刀,抢夺多名中小学生的财物并殴打拒 交财物的学生。受害学生拨打“110”报警,李某被逮捕。人民法院依 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下列对李某违法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从违法性质看,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从本质特征看, 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从违反法律看,李某的行为违反的是刑法从法律后果看,李某 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A B C D B 知识点2加强自我防范 【例2】2017年3月22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期作出部署,要求各地“扫黄 打非”部门从3月至11月,认真组织开展“净网2017”
5、“护苗2017”“秋风2017” 等专项行动,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存在的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 及“三假”等突出问题,集中进行网络文化整治,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持续净化文 化市场环境。网络文化领域犯罪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不良诱惑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 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上网会导致犯罪,青少年应远离网络我们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诱惑的危害、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自觉遵纪守法等 内容。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出 版物”等,然后对照选项,对材料分析后得知:违法犯罪的诱因是沉迷网
6、络 游戏与色情网站信息等,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不良诱惑。因此 正确。上网有弊有利,不一定导致犯罪,因此要排除。在解答本题 时, 也可采用排除法,直接排除。该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对应训练 2某中学生因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后果,受到 刑罚处罚。据此判断该中学生( ) 已年满16周岁触犯了刑法,其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没有自觉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缺乏法治观念和意识,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A B C D B 3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偷窃,故意损毁财物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A B C D C 知识
7、点1了解罪与罚 1结合图片,下列对刑法理解正确的是( ) 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侵 犯他人财物要用刑法来制裁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校园欺凌行为都 应受到刑法处罚 ABCD B 2看上图漫画,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刑事违法性 B刑罚处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法律强制性 D 3(2016广州)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充分说明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危害性 B普遍约束性 C人身危害性 D财产危害性 4(2016武汉)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 品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从犯罪的
8、最本质的特征来看,这些行为都具有 ( ) A刑事违法性 B刑罚处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法律强制性 A C 5(2016武汉)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 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 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B 62017年4月9日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 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李昌军二
9、人涉嫌严重违纪被捕,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二位高官在同一天落马,反映中央重拳整治金融领域腐败的决心。下列对材 料分析正确的是( )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二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 危害性二人会受到行政处罚二人的行为会受到刑法处罚 A B C D A 知识点2加强自我防范 7以下对犯罪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担 负刑事责任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才会担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人 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放火投毒等严重罪行的,才会承担相应刑事 责任 A B C D C 8(2016河南)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
10、调查显示,未成 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至18周岁未成年 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 12.3%,这警示我们( ) 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D 9(2016贺州)“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 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 ) 可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勿以恶 小而为之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A B C D D 10看右图漫画,启示我们:为预防犯罪,青少年学生( ) 可以大
11、错不犯,小错不断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应自觉遵纪守法,抵制生活中的 不良行为 A B C D D 11(2016陕西)民主法治的社会 【法律思考】 据报道,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出现不 良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2.2岁。 福建某地一中学学生遭同班同学围殴致脾脏严重出血;浙江某地初中生将 一小学生关进黑屋殴打并用烟头烫这些校园欺凌事件情节严重、性质恶 劣、手段残忍令人震惊。但惩戒的方式多以批评教育为主。 【法律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 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
12、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 事责任。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什么是犯罪?它的特征是什么? 答: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其三个基本特征。 (2)为解决资料反映的社会问题,同学们查阅了相关法律,围绕“是否应 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展开了辩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支持降低刑责年龄,理由:凡是触犯刑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必须承 担刑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必究。 不支持,理由:未成年人的生理
13、、心理还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 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如果小小年纪接受刑罚处罚,会影响到他未来 的健康成长。 (3)要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你还有哪些合理化 建议? 答:应加强校纪校规和法治教育;建立工读学校等。(言之有理即可) 12(2016永州)李某出生于音乐世家,父母均为著名歌唱家。据媒体报 道,李某年少时便经常犯错,却很少受罚,后李某因无证驾驶并打人致伤被 收容所教养一年,后又因强奸罪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1)李某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答:警示: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许多违 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和犯小错误开始的,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青少年 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遵纪守法, 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青 少年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2)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主题,某班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如 果让你参与其中,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宣传该主题?(至少两种) 答:主题班会、黑板报、作报告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