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合理利用网络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关于网络道德规范,课标没有具体提及,根据课标的分类目标有以下要求: 1.知识目标中提到“了解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了解法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中提到“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道德判断和是非辨别能力,能够 负责任的做出选择” “能够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到“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具有责任感”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更深入、更明确地指导学生的网络生活,是本课的重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网 络交往的一般特点:无限性与两面性,侧重正面认识网络
2、;而本课时侧重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 从而避免网络伤害,这样的一正一反,一好一坏形成了本课的完整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代青少年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 他们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 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 同时又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不能区分网 络的利弊信息,上网时间不能自制等等,甚至因此违德违纪违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在网络交往中如何保护自己; 2.知道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能力目标 1.能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网络交往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2.掌握在网络交往遵守道德、践行法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抑恶扬善、遵守
3、网络规则的意识; 2.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辨别觉察能力,在网络交往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确定的依据:网络世界具有“虚拟和无限性”特点,中学生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非 常喜欢网络上的交往,但是知识和阅历的局限又使其是非辨别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不足,从而 很多青少年受到了网络伤害。 二、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网络交往中的自由程度 确定的依据:因为网络的“无限性与虚拟性”,学生可能会产生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分析法:依据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更贴近生活的改编,用“表演与画外音”的形式呈现于 课堂,在这种“感同身受”
4、的情境下,更利于下一步问题的讨论,更利于激发学生的生活思考。 2.图文演示教学:利用非常直观的图片来为教学所用,不仅看图片本身,更揭示图片隐藏信息。 3.合作讨论法: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来验证自身的观点正确与否,从而达成共识。 4.辩证分析法:教授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任何事和物没有绝对化。 二、学法 1.案例分析法:眼、耳、脑并用,通过“换位”分析此情此景,激发思维,促进自己的表达。 2.归纳总结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生活经验和教训,提升自己的感性认识。 3.辩证分析法:用辩证的眼光分析“网络交往” ,从而多角度审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 4.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身边人的遭遇,让自己“
5、吃一堑长一智”,从而趋利避害。 教学流程示意图 课题:合理利用网络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 1 课时 导入新课 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第二目: 传播网络正能量 活动一:慧眼看剧活动二: “网虫”启示活动三: “自由”讨论 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辨析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 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新课导入 展示案例: 一正一反形成对比 读案例,思考问题通过案例对比再次 认识网络是双刃剑 从而引入新课题 5 分钟 正课 第一目:理 性参与网络 生活 活动一: 慧眼看剧 活动二: “网虫”的 启示 课前安排
6、两个学生 配合表演剧目 设计问题: 1.梅萍能与天马见 面吗?为什么? 2.如见面,都有什么 结果可能发生? 说明:学生回答第一 问题后教师先不发 表意见,分析完第二 问之后,再次确认第 一问题的答案 帮助学生分析青少 年热衷于网络,有其 特定的原因。 准备好视频教学短 片网虫 1.什么原因让他走 向了网络? 2.迷恋网络的后果 是什么? 3.给了我们什么警 示? 演剧和看剧,并且 联系自身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问题,在 个个观点的碰撞后 更加清晰应该作何 选择 从上一个剧目中分 析青少年热衷于网 络的原因; 从下一个网虫 视频中分析原因; 观看视频的同时思 考 总 结 提 出 的 问 题; 畅所欲言,回答问 题 设计这两个活动, 为 了 达 到 三 个 目 的: 第一.让学生意识 到网络的负面作用 可能会给我们带来 伤害; 第二.网络上的交 往对象可能伪装自 己,对此,我们要 有安全防范意识; 第三.网上有违法 犯罪现象和不良诱 惑,我们要加强自 我保护。 20 分 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