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 5354 页内容)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让 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 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再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 为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数方格与割
2、补法在 探究中的应用,获得成功探索问题的体验。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回顾微课内容: 师:通过微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你最想提醒大 家注意的是什么?(全班分享) 生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 2:我学到了数方格的办法可以知道图形的面积。 生 3:我学到了非常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 二、针对
3、微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本节课还需要解决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而不是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本节课重点解决此问题) 三、探究解决问题。 1.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师演示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学生 认真观察。 师:把长方形压一压,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生:把长方形压一压变成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小了,是因为高变矮了。 2.师:我再把长方形压一压,谁变小了呢?再压呢?(高在不断地变小) 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己观察,也可以小组讨论) 生:在底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高越来越小,面积也越来越小。 3.师:为什么平行四
4、边形的底不变,高变小了,面积也变小了呢?这其中肯 定有什么道理,大家想不想研究一下?(小组讨论试着解答) 4.师屏幕显示一个长是 6 厘米、宽是 5 厘米的长方形。 师:如果我们要用小方格去摆,请大家静静地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每排 摆 6 个,可以摆 5 排)也就是 65,这就是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 5.师: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轻轻压一压,变成了高是 4 厘米、3 厘米的平行 四边形,如果再用这样的小方格,可以怎样摆? 让学生先猜一猜, 然后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 发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生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实质是一样的,都是
5、用每排的 个数乘摆的排数,只不过长方形的宽决定排数,平行四边形由高决定排数,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题见课件) 2.拓展题。 (见导学案) 四、课堂总结。 1.谈谈你这节课的感受。 2.将本节课的收获以文字的形式表现,也可以画梳理图,或者创编习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的 14 题。 2.思考: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如何知道自己红领巾的面积?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S=a h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教学反思: “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第一次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面积
6、计算公式, 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数学思想、活动经验对学生下一步探索三角形、梯形和圆面 积公式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因此转化的方法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无疑是本课教学 的重要目标,本节课在学生学习微课的基础上,我把重点内容放在了平行四边形 底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的逆向思维。有看微课的基础,通过让学生回忆微课的内 容,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再把长方形转化成平 行四边形以后,它的面积有何变化,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之前长 方形的面积计算本质是一样的, 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底乘高的含义。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 发展。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是非常纠结的,这节课该不该翻转,特别是 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课题, 是在家里进行呢?还是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剪拼? 我很犹豫。翻转课堂实施到今天,我感觉越走越困惑,我们到底在翻转什么呢? 后来听了中央电视台级节目主持人梵登的一节微型课,使我豁然开朗。微课只是 一种手段,不管微课上什么内容,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只要学生的学 习是自主的, 学习态度是积极的, 以至于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就是 一节成功的课, 我彻底明白了, 翻转不在内容, 而是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翻转, “平形四边形的面
8、积”是学生第一次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在探 究过程中获得的数学思想、活动经验对学生下一步探索三角形、梯形和圆面积公 式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因此转化的方法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 要目标,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学习微课的基础上,我把重点内容放在了平行四边形 底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的逆向思维。 有看微课的前提。 通过让学生回忆微课的内容, 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再把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以后, 它的面积有何变化,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之前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本质是一样的, 从而 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含义。 这个求证过程也
9、促进 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动手操作过 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 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更进一步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 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使学生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本质 联系。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敢于质疑,乐于分享,积极发言,勇于探究, 觉得数学非常有趣,就是学过的知识也有探究的价值。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课堂上尽可能加大“放”的力度,尽可能多的对学 生进行这样逆向思维的教学,使得学生能真正的对于所学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学会新知,感受数学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 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 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 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 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 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