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192020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6 6 页,总分页,总分 12012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分钟。 2.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碳素笔书写。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碳素笔书写。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5 5 题题2121 分)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水何澹澹,_。_,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 (2) 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
2、证关系的句子是:_,_。 (3)不知何处吹芦管,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4)夜发清溪向三峡,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答案】(1).(1) 山岛竦峙(2). 树木丛生(3).(2) 学而不思则罔,(4). 思而不学则殆(5). (3)一夜征人尽望乡(6). (4)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 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 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竦峙、罔、殆、征人、 渝州”等字词
3、容易写错。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_ (yn b) ? (2)我的手指_(cu ni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 流水应和 着。 () 。 (4)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 【答案】(1). (1)荫蔽(2). (2)搓捻(3). (3)yng h(4). (4)rn shng dng fi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拼音和书写汉字。注意“荫
4、蔽”的“荫”不能写成“阴”,“应和”是多音字,这 里读作“yng h”。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驱车穿行旅游大道、平安大道、白云大道,感受巍巍太行、花海绿廊尽收眼底的舒爽,愉悦之情油 然而生 。 B. 我家的户口本找不到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 ,最终还是没找到。 C. 对是对,错是错,不能将对错混为一谈 。 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正确; B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使用错误; C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
5、的事物谈论。使用正确; D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使用正确; 故选 B。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曹操字孟德,李白字太白,马致远字东篱。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 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C.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谦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敬辞,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等,获 19
6、13 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D 【解析】 【详解】A马致远,一说字千里,号东篱。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C“尊君”,敬辞,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故选 D。 5.请你参加“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许多新朋友,与人交往,结为朋友,是需要真诚与爱心 的。请赶快参加七(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有关“交友”的典故有很多。如“割席断交”,请你也写出一个典故:_。 (
7、2)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你写下你最喜欢的两句:_。 (3)以下是学校团委“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表格所反映的现象: _。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表看重人品 19%17%19%45% 【答案】(1). (1)例如:伯牙绝弦。(2). (2)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 (3) 中学生结交网友“看重人品”的居多。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日常积累。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写一个有关交友的典故。作答时,根据自己的日 常积累任选其一作答即可。示例:刎颈之交,管鲍之交。 (2)本题考查学生积
8、累诗词的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写一个歌颂友谊的诗句。作答时,根据自己的 日常积累任选其一作答即可。示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图表内容,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概括出所反映的现象。本表格的内容主要调查了 “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表和看重人品,调查结果 显示看重人品的占 45%,看重外表占 19%,凭感觉交网友占 19%,看重才华占 17%,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结 交网友“看重人品”的居多。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6 6222
9、2 题题4949 分)分) 一、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指降职;“闻道龙标过五溪”,“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 途之艰辛;“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 人。 C. “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融情入景,
10、情景交融,语言工整对仗,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忧愁带给朋友。押韵,这是本诗的一大 特色。 7. 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 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6. C7. 点明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 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借凄凉落花烘托诗人的落寞心情。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 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描
11、绘出南国 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 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本诗一开头便 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 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于 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暗示自己被贬荒凉之地的飘零流 落之感,烘托自己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二、二、 文言文
12、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尊君在不 去后乃 至 期 日中 太丘舍 去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 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_ ”和“ _ ”来回击。 (用 原文中词语回答) 11. 学习这篇文章,你得
13、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8. 不,通“否”/乃:才/期:约定/舍:舍弃 9. 和别人约好一起走,丢下别人就离开了。/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 家门。 10.(1). 无信/(2). 无礼 11. 围绕“重信守礼”的话题,结合文章或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8 题详解】 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 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不”:通 “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舍弃”的意思,所
14、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 是作答的关键。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 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 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期”:相约。“委”:丢下。“去”:离开。 “引”:拉。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 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元方回击的内容可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提取“无 信”和“无礼”即可。 【11 题详解】
1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 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 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重信守礼的角度作答。如陈太丘依 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诚信是人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 人尊重。我们应尊重他人,对他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 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
16、和形声字,因此我们 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 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 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 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
17、,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 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河子秋色 梁衡 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虽近晚秋,秋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人皆以 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二十三摄氏度。街上菊花开得正盛, 金色与红色居多。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 圃,绕着楼,沿着路,静静地闪耀着她们的光彩。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 才开的。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簇拥着,仰起小脸笑着。蜜蜂
18、和蝴蝶便专去吻她们的脸。 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一来新疆,我就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同样一个品种, 到这里就长得特别的大。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足有二尺长。她不是纤纤女 子,该是属于丰满型的美人。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花瓣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而 衬着那花的宽厚的绿叶,使人想起小伙子结实的胸膛。这美人蕉,美得多情,美得健壮。这时,她们挺立 在节日的街心拉着手,比着肩,像是要歌、要说、要掏出心中的喜悦。有一首歌里唱道:“姑娘好像花一 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这正是她们的意境。 石河子,是一块铺在黄沙上的绿绸。仅城东西两侧的护城林带就各有一百
19、五十米宽。而城区又用树 行画成极工整的棋盘格。格间有工厂、商店、楼房、剧院。在这些建筑间又都填满了绿色那是成片的 树林。红楼幢幢,青枝摇曳;明窗闪闪,绿叶婆娑。人们已分不清,这城到底是在树林中辟地盖的房,修 的路,还是在房与路间又见缝插针栽的树。全城从市心推开去,东西南北各纵横着十多条大路,路旁全有 白杨与白蜡树遮护。杨树都是新疆毛白杨,树干粗而壮,树皮白而光,树冠紧束,枝向上,叶黑亮。一株 一株,高高地挤成一堵接天的绿墙,一直远远地伸开去,令人想起绵延的长城,有那气势与魄力。而在这 堵岸立的绿墙下又是白蜡。这是一种较矮的树,它耐旱耐寒,个子不高,还不及白杨的一半,树冠也不那 样紧束,圆散着,
20、披拂着。最妙是它的树叶,在秋日中泛着金黄,而又黄得不同深浅,微风一来就金光闪 烁,炫人眼目。这样,白杨树与白蜡树便给这城中的每条路都镶上了双色的边,而且还分出高低两个层次。 这个大棋盘上竟有这样精致的格子线。而那格子线的交叉处又都有一个挤满美人蕉与金菊的大花盘,算是 一个棋子。 我在石河子的街上走着,以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它,打量着这个棋盘式的花园城。这时夕阳斜照着街 旁的小树林,林中有三五只羊在捡食着落叶。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绕树嬉戏。落日铺金,一片恬静。这里 有城市的气质,又有田园的姿色,美得完善。她完全是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的一幅彩画。我想这彩画 的第一笔,应是 1950 年 7 月 28
21、日。这天,刚进军新疆不久的王震将军带着部队策马来到这里。举目四野, 荆棘丛生,芦苇茫茫,一条遍布卵石的河滩,穿过沙窝,在脚下蜿蜒而去。将军马鞭一指:“我们就在这 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城现在已出落得这般秀气。在我们这块古老 的国土上,勤劳的祖先不知为后世留下了多少祖业。他们在万里丛山间垒砖为城,在千里平原上挖土成河。 现在我们这一代,继往开来,又用绿树与鲜花在皑皑雪山下与千里戈壁滩上打扮出了一座城,要将她传给 子孙。他们将在这里享用这无数个金色的秋季。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说石河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
22、苦寒之地,点明了作者对石河子的整体感受“赛过春日”。 B. 第段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美人蕉茎粗、叶肥、花红、健壮的形态,惹人喜爱。 C. 第段作者仅描写城东西两侧各有一百五十米宽的护城林带,突出石河子是一块铺在黄沙上的绿绸。 D.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笔流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情景交融地把花园城市石 河子独具特色的秋色之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13.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石河子秋季气候的整体感受_ _对石河子秋色和城市建 设者的赞美。 14. 感情充沛的写景散文,往往能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审美效果,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赏析下面 句子
23、的表达效果。 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花瓣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 15. 请从结构和主旨角度分析划线句“她完全是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的一幅彩画”的作用。 【答案】12. C13.(1). 石河子花圃中心的美人蕉,(2). 石河子的城市布局整齐精致。 14. 比喻, 把“美人蕉花的红”比作“一团迎风的火”, 把“鸭蛋形的花瓣”比作“一张少女羞红的脸”; 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美人蕉开花时的美艳和花形的精美;抒发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内容上:既有对石河子早期勤劳的建设者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一代 的肯定。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
24、文章内容的理解。C.第段写了城东西两侧各有一百五十米宽的护城林带,还写了城区的行道 树,主要写了白杨和白蜡树。所以 C 项表述错误。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散文的行文思路,读懂散文是关键。本文的题目是“石河子秋色”,那么首先 就要梳理文本,看作者是怎样写石河子秋色的。先阅读文章,总结每一段的意思。第段,开头说在石河 子过国庆节,然后写到石河子街上看菊花;第段写花圃中心的美人蕉;第段写行道树,主要写了白杨 和白蜡树;第段,先说石河子这个花园城像是一幅彩画,然后写了石河子的建城历史,最后议论抒情。 由此即可分析出本文的行文思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
25、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 +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本题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从“红得像 一团迎风的火”“ 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可以看出是比喻的修辞,把“美人蕉花的红”比作“一团迎风 的火”,把“鸭蛋形的花瓣”比作“一张少女羞红的脸”,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美人蕉开花时的美艳和花形 的精美,抒发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结构上的要看其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分析句 子里哪是对上文的概括,哪是引出下文,结合原文内容可知,“彩画”是对前文城市美景
26、和自然美景描写 的概括,“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又引出下文叙述王震建城史事和赞美祖先创业精神。主旨角度分析 要抓住“按照人们的意志而描绘成的一幅画”的作用,这句话很自然地引起了读者思考:彩画哪里来的? 是怎样的意志把苦寒边塞变成今天如此壮美的城市的呢?正是因为有这许许多多像王震一样的敢于吃苦、 勤于耕耘、乐于奉献的人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一代代人享受美好生活的资本。情感由赞美“自然美景” 过渡到赞美“美景缔造者”,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歌颂祖国的建设者。 四、四、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6. 阅读朝花夕拾选出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 A.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收录有
27、狗猫鼠 孔乙己 琐记 社戏 无常等篇目。 B.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 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 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C.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藤野先生对他很严肃。 D. 二十四孝图里,鲁迅不相信卧冰能求鲤,恶心“老莱娱亲”的举动,揭示了“郭巨埋儿”的虚伪, 比较认可其他 21 种孝顺行为。 17.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 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
28、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 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 ,“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的是_书。 【答案】16. B17.(1). 五猖会(2). 鉴略 【解析】 【16 题详解】 A.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 C.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寿镜吾先生对他很严肃; D. 二十四孝图里,针对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 的性命,将“肉麻当成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的了解。根据语段内容,特别是“
29、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 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 可知是五猖会中“我”背鉴略的情节。 五、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母亲的补丁 最近动了给母亲换眼睛的念头。用我的一只眼睛,换母亲的几年光明。 咨询眼科医生,医生说理解我的心情,也理解我的孝行,但是很遗憾行不通。 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眼盲,是无法复明的。我的愿望终是一厢情愿,落了空。 愧疚让我的灵魂生了洞,母亲的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我因为一个案子缠身,无法陪在她身边。母亲 跌落到黑暗里,抓不到我的手,她的心,该是多么忧伤!以至于后来,我总有那样的想法:如果当初
30、我在 母亲身边,手术是不是就会很成功,母亲的眼睛是不是就不会失明了呢?尽管医生告诉我,母亲的眼盲是 “大势所趋”,手术不过是把那个黑暗降临的时刻向后延迟了一小截而已。但我依然无法原谅自己。 一直以来,都是母亲用惦念、安慰和爱,缝补着我生活中的一个个伤口。失恋的时候,母亲陪我出 门旅行;与人争执的时候,母亲“护犊心切”,帮亲不帮理;下岗的时候,母亲陪我喝酒聊天。她像一块 朴素的补丁,给我以种种安抚和慰藉。是我难过时候的开心果,阴冷天气里的暖炉,停电夜里的一盏煤油 灯 母亲是所有人心灵上的补丁。可是,我曾经一边享受着温暖,一边嫌弃着那块补丁的“碍眼”! 因为淘气,新买的衣服刮了一个大洞。母亲缝补的
31、时候,虽然做了巧妙装饰,但毕竟是一块补丁。 那时候尽管依然很穷,可是大街上已经很少看到带补丁的衣服了。没有别的衣服可换,只好强忍“悲痛” 穿着去上学。只盼它尽快多破几个洞,早早谢幕,可是它偏偏坚强得很,很长时间都没再受过伤,这“补 丁”压在我身上,如同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让我那颗敏感的心喘息不止,生怕别人投过来的白眼和 嘲讽。 母亲似乎感觉到了我的不自在,那个春天,去乡下给人插秧挣了点儿余钱,给我买了一件崭新的衣 服。我从那“五指山”下蹦出来,恨不能一下窜到云里去。 儿时,听到母亲最常说的话就是:孩儿别怕,妈妈在呢。什么都不可怕,什么都不必惊慌,因为有 母亲在。在母亲看来,悲与喜,好运与苦
32、难,不过是左眼到右眼的距离。“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母亲说, “没啥大不了的,今天右眼皮跳,有点难过的事儿,明天没准儿就左眼皮跳了,好事临门呢。”从此,我 微笑着生活,因为心里已经揣下一本豁达的爱的圣经,它的光芒,比雪更加刺眼,比太阳更加永恒,那是 我人生的方向。 除了感情与精神的庇护,善良是母亲给我的更珍贵的馈赠。 母亲是出了名的热心人,邻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母亲是必保到场的。谁家若是有了难处,母亲知 道了,哪怕紧着自己,也要拉人家一把。有一次,吴姨家儿子相门户,需要招待女方的家人,大米不够用, 过来借。“这可是大事儿,咱可得招待好人家,不能让人觉得咱太寒碜了。”母亲的慷慨劲儿如潮汹涌, 一股
33、脑儿把家里的大米都给吴姨拿上。那个时候粮食定量,要凭粮票购买的。害得我们那个月早早就断了 粮,只能吃些土豆和母亲平时晒的干货,艰难度日。 母亲这块巨大的补丁,谁家有了“难”的缺口,她都会急切切地往上扑。 我受伤的时候,母亲是我的补丁,是我的创可贴,让我完好如初,可是她自己却破碎了,破碎得千 疮百孔。痛风,就像有风从骨缝里穿过一样,牙也快掉光了。母亲忍着疼痛,和我开着玩笑:“我这破身 体啊,就像个茅草房,四处漏风。” 无法帮她缝补这四处漏风的身体,眼睛却又雪上加霜地坏掉了!这成了我灵魂里永远的缺口,在她 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能握紧她的手,对她说,“妈,别怕,我在呢!” 我多想自己也可以做一块神
34、奇的补丁,把这痛苦的缺憾弥补。 我把愧疚说给母亲听,母亲轻拍着我的手,只说了一句“傻孩子”。仅此一句,我就清清楚楚地听 到了母亲心里的话 我看不见你,但我还摸得到你的轮廓,闻得到你的气息,什么都没变,妈妈一如既往地爱着你啊! 18. 文章记叙了与母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9.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她像一块朴素的补丁,给我以种种安抚和慰藉。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2)母亲的慷慨劲儿如潮汹涌,一股脑儿 把家里的大米都给吴姨拿上。 (分析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0. 选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1.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
35、么? 22. 如果把文章标题改为“母亲是我的补丁”,好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8. 母亲眼睛失明,“我”很愧疚,想为母亲换眼;母亲当年为“我”补衣服、买衣服。母 亲把家里的大米都给了吴姨救急。 19. (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母亲对我的爱”比作“朴素的补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 的帮助、关爱之多。 (2)“一股脑儿”意思是“全部,通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尽其所能帮助邻居的情态,表现了母亲 善良、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 20. 插叙;描述了母亲为“我”缝补刮破的衣服和挣钱给“我”买新衣服的往事;表现了母亲对 “我”的呵护与疼爱。 21. 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
36、母亲为“我”补衣服买新衣服的内容 ,引出下文母亲为人善良, 热心帮助邻居的内容。 22. 不好;“母亲的补丁”一语双关,既指母亲当年为“我” 刮破的衣服上缝的补丁,也指母亲细心慈 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实际行动像补丁一样,随时出现在孩子以及他人最需要的时候。“母亲是我的补 丁”只能表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意思对即可)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再结合相关语句进行概括。 通读本文,“最近动了给母亲换眼睛的念头。用我的一只眼睛,换母亲的几年光明”“愧疚让我的灵魂生 了洞,母亲的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我因为一个案子缠身,无法陪在她身边。
37、母亲跌落到黑暗里,抓不到我 的手,她的心,该是多么忧伤”,写母亲眼睛失明,“我”很愧疚,想为母亲换眼;“因为淘气,新买的 衣服刮了一个大洞。母亲缝补的时候,虽然做了巧妙装饰,但毕竟是一块补丁”“母亲似乎感觉到了我的 不自在,那个春天,去乡下给人插秧挣了点儿余钱,给我买了一件崭新的衣服”,写母亲当年为“我”补 衣服、买衣服;“有一次,吴姨家儿子相门户,需要招待女方的家人,大米不够用,过来借。这可是大 事儿,咱可得招待好人家,不能让人觉得咱太寒碜了。母亲的慷慨劲儿如潮汹涌,一股脑儿把家里的大 米都给吴姨拿上”,写母亲把家里的大米都给了吴姨救急。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
38、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 +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1)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由“她 像一块朴素的补丁”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母亲对我的爱”比作“朴素的补丁”,“给我种种 安抚和慰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帮助、关爱之多,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题干 要求从词语角度赏析。“一股脑儿”意思是“全部,通通”,用在此句是指母亲将家里的大米全都给了吴 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尽其所能帮助邻居,表现了母亲善良、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
39、、倒叙、插叙、补叙四种。1、顺叙作用:使人物、 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2、倒叙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 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3、插叙作用:帮 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 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4、补叙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 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插叙,描述了母亲为“我”缝补刮破的衣 服和挣钱给“我”买新衣服的一件往事,以此来表现母亲对“我”的呵护与疼爱。 【
40、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中心、 画龙点睛等作用;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段落在文章 中的位置。本文第段只有一句话“除了感情与精神的庇护,善良是母亲给我的更珍贵的馈赠”。中间段 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分析上文内容可知写的是母亲为“我”补衣服买新衣服以及经常用话 语鼓励“我”的内容,“除了感情与精神的庇护”承接上文;第段写的是母亲为人善良,把家里的大米 都给了吴姨救急的事,所以“善良是母亲给我的更珍贵的馈赠”引起下文。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原
41、文标题的妙处。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文章还赋予标题的更深刻的内 涵,以此来分析原文标题的好处。答题格式为:不好,因为原标题写出了,还写出了,而改后的 标题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本文题目“母亲的补丁”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母亲缝补在“我”衣服上的补丁; 结合文章内容,可分析出其深层含义。“她像一块朴素的补丁,给我以种种安抚和慰藉。是我难过时候的 开心果,阴冷天气里的暖炉,停电夜里的一盏煤油灯”,是指母亲用惦念、安慰和爱缝补在“我”心 灵上的补丁;“从此,我微笑着生活,因为心里已经揣下一本豁达的爱的圣经,它的光芒,比雪更加刺眼, 比太阳更加永恒,那是我人生的方向”“除了感情与精神的庇
42、护,善良是母亲给我的更珍贵的馈赠”,指 母亲教会我乐观面对生活,心地善良;“母亲这块巨大的补丁,谁家有了难的缺口,她都会急切切地 往上扑”,指母亲对他人的无私的帮助。而“母亲是我的补丁”只能表现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爱。由此分 析概括,意思对即可。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2323 题题 5050 分)分) 23.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而每件 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请你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你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词语填写,如快乐、激动、幸福、惊讶、 感动、害怕、后悔、
43、冤枉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答案】范文: 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犹记那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天早早便暗了。寒风凛冽,积雪冰凉。寂静中,总不断传来老阿婆嘹亮 的叫卖声,甚至可听闻那辆破推车的“吱嘎”声。是那么清脆,久久回想。 我习惯每日放学便拿碗去买豆腐花,很便宜,冬日里吃感觉格外温暖。那日放学晚了,天早已阴沉下 来了,回到家,拿起碗,奔出门,却不见那抹苍老的身影,我有些失望,这时,却听见了破推车的“吱嘎” 声,我循声望去,那不正是老阿婆。 她一步一步慢慢走着,踩着湿滑的雪,步缕蹒
44、跚,她没有戴手套,两手紧握车把,她的手很红很肿, 却握得那么有力。她头戴一顶紫红色的棉帽,一条粗毛大围巾,显得更加臃肿,笨拙。 我赶忙跑去,“阿婆,来 3 元豆腐花。”她停下车,不好意思地说:“小姑娘啊,卖完了。”我惊讶 而后又失望,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望了望我手中的大碗,顿了顿,说:“这样吧,家里还有些,碗给 我,帮你拿些来。”我急忙招手说:“不用了,太麻烦你了。”她笑了笑,拿起碗便跑走了。 我站在雪地中,身旁是这辆破推车,上边零零散散地放着瓶瓶罐罐的调味品,下边是两只空桶,还有 一只塑料小盒子,里面只是一些零钱,天彻底黑了,更冷了,怎么老阿婆还不来,我跺着脚,嘀咕道。 这时,远处一个身影
45、渐进,是一个跑动的身影,很滑稽,下身跑动,而上身却僵直着,步履很是笨拙, 渐渐近了,的确是老阿婆,我仔细瞧着,不由惊讶,她捧着碗,窝在胸前,可能怕弄脏,又挺直了背,没 有积雪的道路,她不走怕滑,便走在厚雪中,每一步,雪都陷到她小腿,她走得很快,抬头见我,还用她 嘹亮的嗓音喊了句:“来了。”我不由得感到喉颈有些堵塞,一时间说不出话来,眼睛有些酸涩。 她跑到车前,手脚利索的加佐料,红肿的手明明已经裂缝了。她一边做一边说:“学生上学辛苦,喝 点热豆腐花好呀。”此时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不愿张口,只怕一不小心,便涌出泪来。 那天的豆腐花很热很热,暖暖的,心中热澄澄的,同样也是明净净的。 那一次,我真
46、的感动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真”。从提示看,命题人列举了生活 中如“快乐”“激动”“惊讶”等,这是为拓展文章的写作思路而设的。“那一次”表明是曾经发生的事, 提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真”是个副词,是“实在”的意思。根据题目要求,补题的内容应该是一 个词语,可以是快乐、激动、幸福、惊讶、感动、害怕、后悔、冤枉文章的选材范围很广,作文时要 选择那些感触最深、对自己影响最大,最有情感要抒发的素材,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体裁来看, 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不宜写论说类的文章。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 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 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 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