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教案70084.doc--点击预览
- 第6课 戊戌变法.pptx--点击预览
- 第6课 戊戌变法任务单.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 第 6 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戊戌变法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 族危机的加剧”的第 6 课。近代化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 过程。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的发展过程。戊戌变法上接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是近代化探索中重要的一步。 戊戌变法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 威胁之际,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维新派掀起的一场变法图强的运动。变法时 间虽短,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但却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从爱国救亡方面来讲,谭 嗣同等人以实际行动激励了国人的民族和爱国意识;维新志士通过学会、报刊、学 堂等传播西方变革思想,启发了当时很多的知识分子,同时,维新派提倡断发、易 服、改元等,都使之后中国面貌大不同前。戊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 了历史变革的趋势。这些都大大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 和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对戊戌变法有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在思维能力上,理解戊 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戊戌变法的影响有一定困难,不少同学对谭嗣同的殉难存在误 解。基于以上学情,在课程的重点内容上,我尽量减少理论性的陈述,辅之以图片 和生动的材料,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感悟历史,从 而攻克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知道康梁为首的维新派、 “百日维 新”等史实。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对历史材料进行解析,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 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为变法殉难的故事,感受近代先进的知 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 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 自制 PPT 课件 参考学术著作:戊戌维新运动史话、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戊戌变 法史、从晚清到民国、戊戌政变记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甲午之痛 展示:吴玉章对马关条约签 订后的回忆。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我还记得战败的消 息传到我的家乡的时候,我和我息传到我的家乡的时候,我和我 的哥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前的哥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前 所未有的亡国条约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从前我 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 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提问提问:据材料判断吴玉章提到的 阅读材料,思考问 题,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判定战争为 “中日甲午战争” 、 “条约”为马关 问题导入,温故知新, 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切身感受民族危机的沉 重,引发学习兴趣。 2 “战争”和“条约”分别指的是 什么? 展示:油画 1895 年 4 月马关 条约签订场景。 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除了 带给国人伤痛、屈辱之外,一批 有识之士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 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 谋求制度变革维新运动被提到日 程上来。这场运动是如何发动起 来的?变革的内容是什么?结局 如何?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戊 戌变法 。 条约 。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 的三个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呈现本课 三个探究内容:变法的 兴起、变法的发展和变 法的结果及其影响。 二、新课 维新之路 展示:北京市城区地图:标注三 个地名:松筠庵、仁寿殿、菜市 口,这些分布在北京各处的地点 似乎毫无联系,但在 120 年前, 就是它们因戊戌变法而联系在一 起,成为这一历史事件上演的重 要舞台。先带领学生走访松筠庵 (笔者注:北京市西城区达智桥 胡同 12 号院) ,100 多年前这里 曾上演一场大规模的请愿活动。 展示:1895年5月10日申报 所载内容:昨接京电悉,公车孝昨接京电悉,公车孝 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 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 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 亘古所罕。亘古所罕。 提问提问:1.请简要概括申报所 记历史事件。 2. 结合所学你认为举人们 因何而发起此次请愿行动? 3.关于这次请愿活动你还 想了解哪些信息? 展示:“公车上书”发起人、请 愿内容、请愿结果。 归纳:这就是轰动京师的“公车 上书” ,运动虽然失败,但开启 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提问提问:阅读教材“人物扫描”板 块,请你为康有为、梁启超分别 认真观察地图,感 受历史情境,近距 离感受历史的脉搏。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了解“公车上书” 基本情况并提出感 兴趣的问题。 通过老师呈现的内 容,进一步明确对 “公车上书”的认 识。 创设历史情境,带领学 生重返历史现场,吸引 学生进入到对实际历史 的观察与思考当中,激 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新颖的材料培养学 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 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 开放式的提问更能激发 学生探究的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 着眼点展开教学,既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 信心。 3 设计一张名片。 过渡过渡:为宣传变法思想,康梁等 维新人士在全国各地设立学堂、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展示:戊戌变法时期全国学会、 学堂、报馆的分布情况图以及重 要的学会和报刊创办情况。 归纳:维新运动期间最有影响力 的报刊是严复在天津创办的国 闻报和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 务报 。 展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 的一段话和严复的一段话:西方 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 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 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 提问提问:1.梁启超认为变法最核心 的要务是什么? 2.请你概括梁启超和严复观点的 共同之处。 补充:维新派的概念。 穿越时空之旅第二站:颐和园仁 寿殿 展示:1898年,德国悍然出兵强 占胶州湾的图片。 过渡:正当维新运动日益高涨之 时,德国悍然出兵强占胶州湾, 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康有为闻讯后,连续三次向光绪 皇帝上书,痛陈时弊,并提出了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光绪帝不甘 作亡国之君,在颐和园仁寿殿接 见了康有为,决定支持康有为实 行变法,百日维新迅速展开。 补充:光绪皇帝的经历。 提问提问:为何叫“百日”? 阅读课本,设计名 片。 观察地图,了解戊 戌变法期间舆论宣 传动员情况。 在老师引导下,阅 读材料,逐层剖析 问题,认识到维新 派的主要观点在于 改变中国落后的政 治制度,比起洋务 派在向西方学习的 道路上更向前一步。 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 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 培养学生获取基本史实 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图代史,直观清晰, 渗透时空意识。 通过梁启超、严复两个 核心人物的观点,引导 学生认识到维新派主要 “新”在变革中国社会 的政治制度上,即通过 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 的政体。 提问提问:阅读课本P30页百日维新 的内容,思考:百日维新涉及到 阅读百日维新的内 容,对其进行归类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问题,理解百日维新 4 哪些领域?有何作用? 展示: 初十日寄各省添设海军军费初十日寄各省添设海军军费 十一日明发各省一律设立学堂十一日明发各省一律设立学堂 十五日明发各省农政、工艺并设十五日明发各省农政、工艺并设 商务局商务局 十七日寄刘坤一、张之洞,拟定十七日寄刘坤一、张之洞,拟定 商务办法商务办法 十八日寄刘坤一、陈宝箴,浙湘十八日寄刘坤一、陈宝箴,浙湘 省建枪弹厂斟酌筹办省建枪弹厂斟酌筹办 十三日寄沿江沿海沿边各省推广十三日寄沿江沿海沿边各省推广 口岸口岸 十三日明发南北洋及沿江沿海各十三日明发南北洋及沿江沿海各 省增设水师学堂省增设水师学堂 提问:你对百日维新的进程有何 认识? 展示:提前给学生准备的身份牌 (清廷官员、八旗子弟、农民、 绿营士兵、旧式知识分子)和锦 囊。 提问提问: 1.晚清社会各个阶层对待变 法态度如何? 2.对变法的推进会产生哪些 影响? 穿越时空之旅最后一站:菜市口 展示图片并总结:变法的内容触 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他们不断向 慈禧太后进言, “变法保中国, 不保大清”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等人发动戊戌政变,囚禁 光绪帝,废新法,同时大肆搜捕 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亡日本, 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新政除京师 大学堂外全部废除。 并分析其产生的作 用。 阅读材料,引发思 考,朝廷密集下达 政令地方官员能一 一照搬吗? 积极参加角色扮演, 感受各个阶层对变 法的态度,了解戊 戌变法所面临的巨 大阻力。 聆听讲解,观察图 片 “新”在何处。 摘取百日维新进程中的 一个片段,引导学生初 步感受变法措施的急促 以及政令下达的密集。 为之后理解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进行铺垫。 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度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神入”历史, 切身体会各个阶层对变 法的态度。 三、戊戌之思 1.谭嗣同殉难 提问:在六君子中,大家比较熟 悉的是谁?有没有同学简要介绍 下谭嗣同的经历? 补充:谭嗣同出生于官宦之家, 父亲曾担任湖北巡抚。甲午战败 后,谭嗣同和许多进步知识分子 一样走上维新变法道路,是其中 感知谭嗣同的命运 起伏,深刻了解谭 嗣同为国为民勇于 担当、求索奋进的 人生抉择。 学生对历史人物所处的 时空背景及其经历有了 深入的理解,可以做到 “同情之理解”,在这 一情感体验过程中收获 到更多的人生感悟:应 5 思想较为激进的一位。谭交友广 泛,颇具侠客气质。戊戌政变发 生后,谭拒绝出逃,决心为变法 去牺牲。 展示:谭嗣同语录。 提问提问:大家怎么看待谭嗣同的殉 难? 归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遇到 危难之际,如果没有人愿意为此 贡献力量甚至是牺牲生命,这个 国家是没有任何希望的。谭嗣同 决心以身殉道,用自己的鲜血唤 醒国人,这种血性和英雄气概是 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的。在 这个意义上,谭嗣同死得其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 值观,应该做出怎样的 人生抉择,并最终内化 为优秀的品格。这是进 行“家国情怀”涵养的 绝佳时机。 2.戊戌变法失 败原因 小组讨论: 提问:请依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 学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的看法。 材料一:1898 年,康有为向光绪 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 , 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 日本,一切已足” 。 材料二: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 103 天,共发布 280 多件新政谕 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 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 就有 175 件。对此,时任海关总 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 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 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 吃了。 ” 材料三: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 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 戊戌六君子遗集 提问:据以上三则材料思考维新 派在推行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四: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 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 慈禧以玩偶视之, 一有异动, 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分组讨论,研读史 料,整体感知戊戌 变法,形成以下几 点共识:爱国、救 亡、启蒙、近代化 探索关键一步。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不 同时期的研究者对戊戌 变法原因的认识,一方 面扩宽了学生认知的视 野,不再拘泥于一家之 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 意识到,历史研究具有 一定的主观性,研究者 所处的环境、所持的立 场、所占有的史料和采 取的研究方法不同会对 同一历史问题得出不同 的结论,所有问题的解 决都不是终极性的,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 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 要我们进一步深度学习 和探究。 6 萧一山清代通史,1923 年 材料五: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 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 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 立。维新运动只依靠一个无 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 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 略1954 年 材料六: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 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 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 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 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 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寻找原因 是枝节上寻找,自然进入误区, 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能合理 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 梁启超对于戊戌变法 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 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2001 年 提问:据以上材料思考,不同历 史时期,研究者对戊戌变法失败 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谈谈你对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 3.戊戌变法的 影响 展示:戊戌维新,虽时极短,现 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 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小组合作: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请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 的理解。 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小组派代 表写到黑板上,自主完成对戊戌 变法的认识。 材料四: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 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 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 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 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 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 分组探究, 学生自主梳理整合信息, 写出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加深对戊戌变法影响的 认识。即使失败了也有 其伟大之处。 7 小结:百年戊 戌沉思录 意识。 材料五: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 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 ,促 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 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 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 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 等,更成为后世的宝贵财富。 材料六: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 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 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 为革命党人。 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 国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提炼升华主 题。 板书设计 一、甲午之痛 二、维新之路 1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2. 学会报刊,舆论动员 3.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4.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三、戊戌之思 学习效果评价 设计 请在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谭嗣同中任选一人物,以“某某某,我想对你 说”为题,穿越时空,与古人展开对话,谈谈你对这次变法的体会和认识。 教学设计主要 特点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问题激趣、重返历史现场、名片设计、角色扮演、小 组探究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对历史的自我认知;在史料研读 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精心选择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层级设问,以 问导学,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完成史料研习。通过问题讨论,提升学生对重点 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松筠庵 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 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 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 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 隆,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依据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 概括申报报所记历记历 史事件。 2. 结结合所学你认为举认为举 人们们因何而发发 起此次请请愿行动动? 3. 关于这这次请请愿活动动你还还想了解哪 些信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甲午之痛 下诏求贤;迁都拒和; 练兵强国;变法救国 失败,但揭开了维新变 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 发起人 : 请愿内容 : 请愿结果 :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 到北京,群情激愤。 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 “圣人为 ” 香港游历 研习西学 宣传变法 梁启超 (18731929) 广东新会 “神童” 师从康有 为 报刊主笔 宣传变法 二、维新之路 万国公报 强学会 国闻报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学会报刊学堂 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 要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康有 为成立。每十日集会、演说,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很大 ,袁世凯、张之洞都捐银入会 ,也引起西方传教士的关注。 湘学报 北京强学会旧址 宣传动员 南学会 励学斋 农学会 蜀学会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 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 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 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 强保种”。 严复 严复(18541921)梁启超(18731929) 依据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梁启超认为变认为变 法最核心的要务务是什么? 2.请请你概括梁启超和严严复观观点的共同之 处处。 宣传动员 颐和园 仁寿殿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 ,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光绪帝(18711908) 四岁即位,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政 ”。1889年,太后 “撤帘归政”,但 实权仍掌握在慈禧 手中。 瓜分危机 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百日维新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教育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 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创 办报刊、翻译西方书籍 任务一:阅读教材百日维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对百日维新的内容进行归类,并思考这些措施有何 作用?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革新政治,打击了旧官僚的利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军事实力的增强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新式人才的培养 初十日寄各省添设海军军费 十一日明发各省一律设立学堂 十五日明发各省农政、工艺并设商务局 十七日寄刘坤一、张之洞,拟定商务办法 十八日寄刘坤一、陈宝箴,浙湘省建枪弹厂斟酌 筹办 十三日寄沿江沿海沿边各省推广口岸 十三日明发南北洋及沿江沿海各省增设水师学堂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 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 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结合材料,你认为变法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急变骤变 任务二: 晚清社会各个阶层对待变法态度如何?这对 变法的推进会产生什么影响? 八旗子弟清朝官员绿营士兵旧式知识分子农民 阻力重重 菜市口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康广仁 杨锐林旭 六君子殉难 除京师 大学堂 外,新 政俱废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宣告失 败。 光绪被 囚于瀛 台 戊戌政变 政变之际: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 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 临刑之时: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谭嗣同殉难像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 力量对比 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缺乏政治经验,急于求成 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持;缺 乏变革推行的社会环境 变法策略 社会环境 探究一: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请完成任务三:以下 材料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结合所学 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 三、戊戌之思 戊戌维新,虽时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 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探究二:戊戌变法的影响,请完成任务四:你是否 同意下列观点?请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 理解。 颐和园 仁寿殿 松筠庵 菜市口 东交民巷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君臣召对,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喋血刑场 一线火种,未来可期 请在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谭嗣同中任选一人 物,以“某某某,我想对你说”为题,穿越时空,与古 人展开对话,谈谈你对这次变法的体会和认识。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任务单任务单 任务一:阅读教材 P30 百日维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请对百日维新的内容进行归类,并思考这些措施有何作 用? 政治政治 经济经济 军事军事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任务二:晚清社会各个阶层对待变法态度如何?2.对变法的推进会产生哪些影响? 任务三:以下材料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 材料 1: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省级机构都漠视或者延误改革法令。这些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敢于挑战藐视皇帝的命 令,是由于他们完全清楚,真正的国家权力不在皇帝手中真正的国家权力不在皇帝手中,而在不赞成改革的皇太后的手中。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 2: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维新运动 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 略 材料 3: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 4: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 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寻找原因是枝节上寻找,自然进入误区,从 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能合理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 梁启超对于戊戌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2001 年 任务四:请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戊戌变法的理解。每组学生提炼关键词,小组派代表写到黑板上。 材料 1: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 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爱国政治运动, 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材料 2: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近代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近代 化化的进程。 材料 3: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中国进步力量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转向了革命,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 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材料 4: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支持下维新派妇女成立了中国女学会,并创办女学报 。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婚 姻自由,反对封建陋习。百日维新期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