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有线电报、 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 新闻报纸、 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欣赏、表演、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 题的解决, 体现辛亥革命前后的习俗、 礼节和称谓等变化, 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探索产生这些变化的深刻原 因。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2、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 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播放电影视频 新课学习新课学习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一)交通 古代有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材,看看近代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 展示近代交通工具的图片:“黄鹄”号轮船,唐胥铁路,淞沪铁路等图片,在看 图片中明确历史知识。 (二)通信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看看近代通信工具的变化?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 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展示有关通信工具变化的图 片,感受近代通信工具的变化。 学生探究思考: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出现
3、会使生产生活产生哪些改变?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明确:火车、轮船的传入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有利于促 进文化交流,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术的传入 展示有关早期照相机的图片,清末时期的一些老照片。 2.电影的传入 在学生已看视频的基础上展示相关图片: 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 年在北京拍摄的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 年在上海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渔光曲 学生在看图片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电影及照相术的传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 哪些乐趣和作用? 明确: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历史文件 记录了人们生活和历史的变化 3.报刊、书籍 阅读教
4、材,说一说:最早的中文报纸是什么? 最早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发言) 展示申报的图片,并明确: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 申报 复习旧知:你还知道中国近代出现过哪些报刊? 展示商务印书馆的图片,并明确:商务印书馆 1897 年成立于上海,是近代 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附带展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商务 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新华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词源等。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阅读教材,感受社会习俗的变化(阅读教材,明确基础知识) 展示改礼节、 称呼的图片, 在看图片的基础上请学生情景表演: 古代跪拜礼, 大人老爷称呼以及近代鞠躬握手,先
5、生、君称呼(情景表演中明确近代社会习俗 的变化) 展示其他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 废缠足 易服饰 联系当下:结合所学内容联系当今生活实际,谈谈你所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 化(通过学生谈感受,再次体会社会生活的变化。明确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随着社 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物质文明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 异想天开:畅想一下未来的交通、通讯工具,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会有什么 变化?(通过学生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畅想未来,明确社会生活的变化离不开经 济的发展,科技的新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巩固知识巩固知识 考考你:展示资料及相关问题,
6、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做个小调查,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个时代的 社会生活是不是一样?有哪些不同?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这节课讲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内容涉及到交通通信、电影照相技术 以及社会习俗的变化, 比较接近生活, 学生有话可说,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但是, 如何把本节课内容讲出一定的高度和内涵,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且咨 询了前辈老师, 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社会生活的变化, 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最主要得益于科技的发明创新。所以本课的落脚点落在了认识科学 技术的重要性上,应该注重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古代、近代、当今社会生活变化 的对比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通过畅想未来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以 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火车、轮船、 有线电报、电话 照相、电影、报刊、 出版机构 改礼仪、称呼,剪发辫,废 缠足,易服饰 及结合本校的实际(太和三中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从而明 确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这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有一 定的触动作用。 不过,这节课我的缺点也有很多:情绪不够饱满,对学生的引导方面不够, 语言组织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