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伸缩玩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 “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 巧妙的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玩具。 本课利用冰棒棍、硬纸条、废旧打包带、大头针、橡皮 等材料,进 行人物、动物形象的设计制作,引导学生体验想象与创作的乐趣。本 课与科学课程相融合,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骨架伸缩原理,并利用该 原理进行设计应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有 利于学生逐步发现和关注身边事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简单了解伸缩玩具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原理。 技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利用结合的材料设计、制作伸缩骨架,并根 据预先的设计完成伸缩玩具的制作,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小组讨论、体验游戏、教师演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探究设计制作伸缩玩具的方法。 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体验中, 感受设计美化生活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的 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伸缩玩具的骨架,了解其伸缩的原理。用剪、 贴、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及装饰,体验伸缩玩具的设计制作过程 及乐趣。 难点:伸缩骨架制作的牢固性,伸缩骨架与形象设计的巧妙结合,作 品新奇、美观。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游戏导入新 课 教师:小魔术 教师
3、制作花开伸缩 玩具, 给大家表演花 朵盛开的魔术。 边观看边思考: 花朵是怎样盛开的? 有什么大秘密? 学生回答:由于 玩 具 能 伸 缩 活 动,这样花朵就 能伸开。 通过游戏环节 让学生了解伸 缩玩具,激发 学 生 学 习 欲 望。 出示课题伸缩玩具 研究分析, 交流探索 伸缩玩具为什么会 动?你想知道吗? (课前教师给每一 小组分发一个三角 形, 一个四边形和伸 缩玩具。 ) (1),动手拉一拉 小组相互交流并 动手试一试。 教师通过实物 让 学 生 去 发 现、交流、观 察了解伸缩玩 具原理。 你手中的几个形状 哪个能伸缩,为什 么? (2),提问:仔细 观察这些伸缩玩具 为什么能够伸
4、缩? 总结: 是的, 伸缩 玩具之所以能够伸 缩都在于骨架的秘 密。 (板书:创意骨 架:四边形) (3),观察图片, 你觉 得哪些骨架可以伸 缩。 教师总结: 出示 课件, 讲解伸缩玩具 骨架由字母“v”和 “x”组成。 (1),三角形牢 固,四边形容易 变形。 (2),伸缩玩具 的原理是有伸缩 骨架。而骨架都 是用四边形组合 而成。 (3),学生根据 伸缩原理,辨别 骨架可否伸缩。 骨架中必须要有 四边形。 学生在了解完 伸缩原理后, 通过幻灯片, 让学生了解伸 缩玩具骨架如 何选择。 (4),小组讨论, 观察图片并结合你 手中的伸缩玩具, 需 要几根骨架组成的, 是如何连接的? 总结,出
5、示课件, 伸缩玩具制作的不 同材料。 (4) ,学生相互 讨论,了解骨架 制作特点。(孔打 在交叉点,用橡 皮,黏土固定) 欣 赏 美 术 书 30、31 页的制作步 骤图。 (5) , 根据你所学 的知识, 请小组合作 制作伸缩玩具骨架。 (音乐停即停) 思考, 有了骨架, 还 缺少什么才是完整 的伸缩玩具?(板 书:创意装饰) (4),小组实践 练习,合作制作 骨架。 生:装饰 巩固知识,小 组实践让学生 对知识点牢记 清楚。 出示课件伸缩玩具, (1),根据伸缩骨架 的特点, 怎样设计造 型更有趣味性? 1、转换角度 、 适形添加 (板书) (2),装饰物是随意 粘贴的吗? 粘贴在哪合适
6、? 纸 弹 簧 有 什 么 作 用? 小组讨论, 根据骨架 特点你想设计什么 样的伸缩玩具, 并和 大家说一说。 教师示范: 1、确定骨架 2、添加装饰 (相同 的形对折剪, 装饰不 影响伸缩) 学生作品,巧用 骨架进行设计。 生:不影响伸缩 点上。 小组合作讨论结 果,学会分享自 己的想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 演示,了解如何 制作伸缩玩具。 学会设计及装 饰方法,解决 重难点。 艺术实践布置作业: 小组 合作,发挥想象力, 利用废弃物做一个 新奇会动的伸缩玩 具。 教师辅导要求: 选择 适当的材料, 巧妙连 接。注意安全与卫 生。 学生设计制作: 1、选 择 合 适 材 料。 2、连 接 处 牢 固 稳定。 3、装 饰 恰 当 得 宜。 培养学生设计 和动手实践能 力。 多元化评价1、展示小组作品。 2、组织学生评价。 1、设计新颖。 2、制作精美。 互相介绍自己的 作品。 给你认为最好的 作品点赞。 通 过 相 互 交 流,使每个学 生都体会到成 功的快乐。 课后拓展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 你在哪见 过利用伸缩原理为 人们提供方便的事 物? 我们发现艺术与生 活是紧密相连的。 学生介绍: 伸缩电动门、伸 缩衣架,路灯维 修起落架、汽车 千斤顶等等 联系生活,启 发创新,感受 科学在生活中 的应用,培养 学生的设计应 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