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介绍宣传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一、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二、中国空间站的功能构造三、中国空间站的价值意义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ace stationPART ONE2021年4月29日,椰风林语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着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和耀目的蓝白色火焰,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至此,属于中
2、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大幕正式拉开,紧锣密鼓的载人航天大戏开始了。前言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载人飞船阶段,在此期间完成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第一步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不仅掌握了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对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进行了验证,还成功验证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完成了运送货物补给等任务;第二步空间站建设阶段,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空间站建设阶段,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第三步20082008年年9 9月月神舟七号升空,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20201111年年9 9月月天宫一号 空间实
3、验室发射升空。20201111年年1111月月神舟八号发射升空,实现无人对接。20201212年年6 6月月神舟九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20201313年年6 6月月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完成再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年会中方组委会主席杨利伟称,中国在2016年9月15号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随后2016年10月下旬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2014年年9月月10日日第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在北京召开2016年年9月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2016年年1
4、0月月神舟十一号载人舱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2016年年联合国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2017年年3月月2日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表示,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已于2016年底完成总装,进入整舱测试阶段,预计2018年发射升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完成与天宫二号对接和推进剂补加试验。2017年年4月月20日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2019年年6月月12日日中
5、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第四届(2019)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说,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2019年年11月月17日日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正式拉开了空间站工程建设的大幕。2021年年6月月17日日9时时22分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
6、年6月月17日日18时时48分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ace stationPART TWO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整体呈T字构型 ,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五个模块组成。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
7、,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具体如下: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代号“TG”;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代号“TH”;实验舱命名为“问天”,代号“WT”;实验舱命名为“梦天”,代号“MT”;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代号“TZ”。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组装建造阶段运营阶段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这个阶段,天和核心舱是第一次任务,随后还将发射2艘载人
8、飞船、2艘货运飞船。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全长均约14.4米,最大直径均约4.2米,发射质量均约20-22吨。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实验舱II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实验舱I兼有二者功能。实验舱I、II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
9、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货运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全密封货舱、半密封/半开放货舱、全开放货舱三种构型,可以把不同的载荷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去,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
10、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将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并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在轨10年,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约17500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未来舱段未来舱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规模20多吨。基本构型为T字形,核心舱居中,实验舱和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空间站拟按长期载3人状态设计,运营阶段每半年由载人飞船实施人员轮换,而初期将采用人员间断访问方式。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
11、基地,在轨运营10年以上。中国空间站由我国自主建造,在轨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ace stationPART THREE空间站的开建,标志着未来中国在近地轨道拥有“太空家园”将不再是梦。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问天”梦。中国航天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众多人类探索创举。众多国家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合作,充分印证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和经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是促进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一次生动实践外太空是
12、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不是个别国家或个人的私产;和平探索利用外太空是世界各国平等享有的权利。世界各国通过中国空间增进互信合作,将积累更多航天技术和经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彰显了太空治理中的中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十分重视太空探索和航天科技创新,同时也愿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中国空间站向世界敞开合作大门,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无论国家、组织还是私营实体、学术机构,均可平等参与,充分体现出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分享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技术,生动诠释了中国航天合作的多边主义理念。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合作也充分关注了发展中国家需求,提供了众多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将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航天技术发展鸿沟,共同参与太空治理,实现太空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探索的成果属于全人类。中国航天进步也为全球空间科学提供了强大助推力。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可以接纳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开展载人航天国际合作。随着中国航天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国家会被吸引过来,参与到外空探索的国际合作中。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介绍宣传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