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普通高中试用教材四川省普通高中试用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高中三年级全一册高中三年级全一册目录目录第 1 课发现不一样的我聚焦优点 /1第 2 课走出自卑告诉自己要自信 /7第 3 课让生活充满阳光掌握乐观的方法 /15第 4 课张弛有度学会科学用脑 /20第 5 课心灵聚光灯保持专注 /28第 6 课宁静致远平息学习浮躁 /36第 7 课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破学习高原现象 /42第 8 课超越竞争谋双赢要竞争更要合作 /49第 9 课成长的助跑器学会压力管理 /58第 10 课学会保持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 /63第 11 课轻松走向高考缓解身心疲劳 /69第 12 课未雨绸缪心不慌临场应考技巧 /74第 13 课危机=危险+机遇在危机中成长 /84第 14 课成功的黄金定律保持积极的心态 /90第 15 课天生我材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 /97第 16 课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职业选择 /1021第 1 课发现不一样的我聚焦优点第 1 课发现不一样的我聚焦优点设计:李芷若(成都七中)指导教师:陈艳萍(成都七中)一、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学生迈入高三,学习紧迫感加强,考试增多,在各类学习检测中难免出现波动,在查缺补漏中容易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也倾向于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影响了高三生活的幸福感。因此,帮助高三学生培养积极视角,从正面的角度来解读自己,主动挖掘自身潜力尤为重要。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提出,那些善于发现优点,关注优点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拥有更为积极的关系。赛里格曼提出,我们天生就有负面偏好,喜欢关注一个人的缺点,但一个人有什么优点,比他有什么缺点更重要。怎样发挥优点,比怎样修补缺点,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因此,本设计试图让学生觉察自己思维模式的倾向性及其影响,以赛里格曼研究的24种美德与优势为理论基础,发现优点,加强优点,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优点,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觉察自己负面的思维模式。2认识感知问题和感知优点对自己的影响。3体验感知优点的快乐,培养关注优点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三)教材结构(三)教材结构本课分为“心有所惑” 、 “心有所思” 、 “心有所悟” 、 “心有所动” 、 “心有所获”五部分。心有所惑:通过对日记中主人公的印象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负面偏好现象。心有所思: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你的世界,就是你注意到的世界。在前后的思维对比中提出关注优点的重要性,并迁移到自己身上。心有所悟:针对缺点和优点,提出聚焦优点的两种方法。2心有所动:本环节重在指导学生的行为改变。通过学习创造性地使用优点,制定优点使用计划,强化优点的运用和执行,并以走 T 台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印象。心有所获:通过案例进行升华人不会因为缺点最少而伟大。(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1.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发现和加强自己的优点,培养正向思维习惯,激发关注优点的行为。2.教学准备2.教学准备T 台,T 台乐,多媒体工具3.课时建议:1 课时3.课时建议:1 课时二、活动过程示例1.案例引入1.案例引入(1)分享一位高三同学小 A 的日记,请大家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大声阅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看。(2)读完后请同学们用一个形容词描述对小A的印象,并统计本班所说的优点与缺点比例,引出并讲解负面偏好现象。2.思维反转2.思维反转(1)引入本沙哈教授的心理实验(见教学辅助资源) ,通过实验总结出“你的世界就是你注意到的世界。 ” 就如同你注意到的是小A的缺点,你就会忽略掉小A身上的优点。此处可引导学生对其影响做适当思考,如让我们变得短视、狭隘,甚至像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一样。(2)重新阅读日记,找出小A的优点。对比前后两轮对小A的看法,思考:小A发生变化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出视角的重要性。(3)迁移自身,学生畅谈自己曾经忽略的优点。教师用积极心理学经典理论总结点题:一个人有什么优点,比他有什么缺点更重要。你怎样发挥优点,比你怎样修补缺点,更能影响热身活动3你的成功和幸福。自然过渡到聚焦优点的两种方法:针对缺点,积极再定义;针对优点,强化运用。1.积极再定义的内涵1.积极再定义的内涵(1)教师介绍积极再定义的方法:发掘消极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积极意义,进行重新解释。例如,有同学描述自己:“我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 ”“我是一个软弱的人。 ”“我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 ”其实这个同学同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是:“我是一个谦虚的人。 ”“我是一个温柔的人。 ”“我是一个开朗的人。 ”教师也可网上搜索一幅雕塑作品:正面看是 NO,从正面慢慢转到侧面,就变成了一个YES。一个人的缺点,换一个角度也能看到优点。2.积极再定义练习2.积极再定义练习(1)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个缺点,试着找一找缺点背后隐藏的优点,用正向的语言重新表达。特别注意说不出来的学生,可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帮他想。(2)教师总结过渡:除了缺点中的优点之外,我们不要忘了更重要的是发挥我们已有的优点。就像生物学 “用进废退”原则一样,优点如同我们的肌肉,如果不去锻炼和运用,它就会萎缩,消亡。而如果你不断使用它,它就会越来越强。从而引出“心有所动”板块。1. 发现优点1. 发现优点(1) 根据教材中突出优点的标准,学生从塞利格曼的 24 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选出自己最突出的 3 个优点,并写在纸上。主题活动()主题活动()4(2)设问:你有没有珍视与发扬你的优点?通过展示几幅图片,感受主人公的优势在生活中的应用,总结:珍视和发扬我们的优点,不仅仅是思考上的事,更是从一个小小的行为开始一传十,十传百,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像蝴蝶效应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力。2.强化优点2.强化优点(1)指导学生如何创造性地使用优点,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些事情来做, 在做这些事的同时使自己的优点得到锻炼。 分享小王同学的优点运用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好的计划需要满足什么特点?(注意:此处需强调计划要有意义,具体,可操作! )(注意:此处需强调计划要有意义,具体,可操作! )(2)学生仿照小王同学,写出自己未来一周内的优点运用计划。可以相互讨论与启发。3.T 台展示3.T 台展示(1)将自愿与小组推荐相结合,让同学们上台做展示。伴随音乐,学生走过 T 台,一边说出自己的优点“我是一个的人” ,一边做出代表优点的动作定格;3 个优点展示完成后,回到讲台宣布自己的优点运用计划。注意:此处为让学生明白规则及打破僵局,教师需首先亲自示范亲自示范,动作尽量大方并富有创意。另外,音乐类型要选择短小热烈的几秒钟,只在走 T 台之前作为活跃气氛的引入而播放。(2)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教师总结点题:同学们的愉悦和收获正是源于同学们积极的视角和眼光,这就是聚焦优点的力量!在同学们将内心的优点用动作表现出来时,它已经在你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以后你面对许多事情的时候,希望它能成为一个符号,一个画面闪现在你的面前,给你一个美好的提示。(目的:将内在的优点用行为动作外化并加固,从而强化学生感知优点的印象和体验)1.阅读教材1.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心有所获”内容,并自由交流感想。2.计划展示2.计划展示拓展 / 升华5将优点运用计划收集起来,贴于教室显眼地方,作为提示和监督。三、教学辅助资源(一)相关心理学理论(一)相关心理学理论1.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优势与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它是 20 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思潮,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里格曼发起并创设。它主张充分挖掘人固有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开启了心理教育的“2.0 时代” 。它要求教育者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能力。2.突出优势理论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组织了一个由社会学家组成的小组,一起总结了世界各大主要文明经典,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国的老子、孔子等,归纳出全人类都珍视的六大美德,以及构成美德的 24 个优势:智慧和知识: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洞察力勇气:实性、勇敢、坚持、热情人道主义:善良、爱、社会智慧公正: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节制:怜悯、谦卑、审慎、自我调节卓越: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灵性塞利格曼认为:第一,我们要识别自己的突出优势;第二,使用所识别出的突出优势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幸福感。(二)典型案例(故事/实验)(二)典型案例(故事/实验)本实验由哈佛大学本沙哈尔教授在其幸福课中使用过。呈现下图,给学生10秒的时间,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几何图形?时间结束请学生再回答下面的问题:(1)最左边的几何图形的主要颜色是什么?(2)巴士上有多少个小孩?6(3)时钟上的时间是什么?结论:你的世界就是你注意到的世界。(三)其他1.参考书目(三)其他1.参考书目(1)真实的幸福,塞利格曼,万卷出版公司,2010(2)持续的幸福,塞利格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2.相关网络资源链接相关网络资源链接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链接:http:/ 2 课走出自卑告诉自己要自信第 2 课走出自卑告诉自己要自信设计:王筱敏(宜宾市一中)指导教师:黄绪富(宜宾市教科所)一、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本主题属于情绪情感版块,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了解到自卑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自卑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利与弊,并帮助学生掌握走出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高中生中不乏有部分学生受到自卑感的不良影响,产生不自信、学习生活缺乏动力、不善交往等情况,特别是高三学生临近高考,容易受到学习成绩等原因的影响。本主题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面对自卑、正视自卑,运用有效的方法将自卑感转化为自信心。(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卑心理的特点和产生原因。2.学习超越自卑、建立自信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活动升华感受、促进知识的内化。(三)教材结构(三)教材结构本课分为“心有所惑” 、 “心有所思” 、 “心有所悟” 、 “心有所动” 、 “心有所获”五部分。心有所惑:通过一个有着自卑心态的大学生的案例,引入本课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卑的表现有哪些,同时引发学生自我觉察自身是否存在相类似的自卑情8形或经历。心有所思:用四副漫画说明自卑心理的概念及一些常见表现,引发学生对案例中该男生产生自卑的原因的思考。 学习了解导致产生自卑心理的4种常见原因。心有所悟:结合教材给出的 4 种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心有所动:通过举例“面对自己的弱势学科”如何做自我分析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不同的应对心态和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并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一个自卑情境或经历仿照示例做自我分析,以树立正确、客观和科学的应对方式,提升自我效能感。通过“优点大轰炸”活动,帮助学生从正向的角度进一步发现、认识自身所具有的优点,通过积累优势激发自信心。心有所获:通过亨利的故事跨越自卑的藩篱再次向学生展示自卑所能带来的强大心理能量,跨越自卑走向自信的彼岸,使本课主题得以强化和升华。(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1.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自卑产生的原因;树立自信的具体方法。难点:将树立自信的具体方法通过活动、故事内化。2.教学准备2.教学准备(1)课前通过对班主任和学生的调查,记录班级存在自卑情况的比例以及自卑情况较明显的学生,以备课堂中加以关注。(2)将活动二的要求提前按学生 68 人分组,尽可能将自卑情况较为明显的学生分散安排,组间尽量做到同质。(3)准备多媒体课件93.课时建议3.课时建议1 课时二、活动过程示例1. 热身游戏:掌声响起来1. 热身游戏:掌声响起来游戏目的:每个人身上的潜力是很大的。游戏规则:(1)先让班上同学估计自己在 30 秒内能够鼓多少次掌。(2)进行游戏:教师掐表计时 30 秒,学生自己鼓掌并计数。(3)引导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 交流分享内容: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很多方面上我们的潜力是超过我们的想象。希望同学们都不要妄自菲薄,而应该用我们的自信去激发生命的潜力。2.阅读教材2.阅读教材(1)学生阅读教材“心有所惑”内容,并思考:故事中的小伙子有哪些自卑的表现?(2) 学生自由发言,可分享本班同学自卑的表现,教师针对自卑在班级中典型情况和学生回答进行简要点评,进入课题。引导学生识别自卑的现象,同时进一步审视自己身上是否存在类似情况,教师注重总结班级中自卑的普遍且典型情况。为揭示故事中的小伙子就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打下伏笔。1组织学生分享曾经有关自卑感受的故事。热身活动热身活动主题活动(主题活动()102教师就学生分享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卑产生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之前故事中的小伙子产生自卑的原因,并引发学生对解决自卑的方法思考。该设计对应教材的“心有所思”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分享故事,体现自卑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普遍情况,并引导学生了解自卑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方法进行思考。1.根据教材内容,在归纳总结学生对超越自卑的具体方法总结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心有所悟”中树立自信的方法。针对每种建立自信方法进行适当的举例,并鼓励同学针对这些方法结合自身体验自信的故事来举例。1.活动一:(1)续演心理剧剧情:班上有一名来自偏僻农村的同学(男女生不限) ,认为自己在家庭等很多方面不如班上的其他同学,性格很内向。今天,是班级班委干部的选举,他(她)对纪律委员这个职务向往已久,他(她)内心很挣扎,很想上台参加竞演,但又害怕同学们笑话和不信任,小组其他同学看到他纠结的样子,对他(她)说 课前安排班上几名同学彩排此剧,分别以不同的应对方式和不同的心理结果来体现。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主题活动()11(2)举例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应对方式将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应对,以此建立自信。活动过程对应“心有所动”的活动一,教师应该通过言语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展示个人完成内容。2活动二:优点大轰炸(1)学生阅读教材“心有所动”活动“优点大轰炸”的内容,并根据教材建议,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的表单。(2)小组推荐一个发言人,在全班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发言内容并总结。此过程重在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己评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收获自信,此处注重鼓励学生分享活动感受。1.阅读教材1.阅读教材(1)学生阅读教材“心有所获”故事,并自由发言,交流(可要求学生自行提炼,以“自信格言”等方式做精彩分享和对自己对所学本课的小结) 。(2)教师点评和总结。2.已“自信”为主题写一篇心得或小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和字数不限,优2.已“自信”为主题写一篇心得或小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和字数不限,优秀文章可在班级展示并张贴。秀文章可在班级展示并张贴。三、教学辅助资源三、教学辅助资源(一)相关心理学理论自卑:同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拓展 / 升华拓展 / 升华12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心理:是一种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的心理,一般表现为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自信心:也称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知识拓展:(二)典型案例(故事/实验)1、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说厄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 ,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他认为“自卑感”是激励人向上的基本动力, “追求卓越”是一切人的生活目标。 “挑战自卑”是阿德勒理论中最核心的理念,也是他一部代表作的名字,由于阿德勒的著作、文章、演讲中有许多是针对教师或一般公众的,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他提出的“自卑情结” 、 “追求卓越” 、 “个人风格”等概念不仅是个体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而且被广大公众接受,用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领域中。阿德勒认为,所有人在开始生活时都具有自卑感。因为所有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儿童与他们所依赖的成年人相比感到极其无能,这种虚弱、无能、自卑的情感激起儿童追求力量的强烈愿望,从而克服自卑感。自卑不是懦弱或异常的现象,这种情感是隐藏在所有个人成就后面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人由于感到自卑才能推动他去完成某些事业。在某人取得一项成就时能体验到短暂的成功感,但是与别人取得的成就相比,又使他产生自卑感,激起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就,由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对于有些人,自卑感不但不会成为激励因素,反而13会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阻碍,他们被自卑感压垮,心灰意懒,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这样的人被认为存在“自卑情结” ,即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感觉。自卑感激励人追求卓越。阿德勒认为,对完美和卓越的追求来自先天遗传,根植于人的内心,但是如果一个人一心追求自己的卓越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需求,这个人就会形成“自尊情结”专横跋扈、爱慕虚荣、文过饰非、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是最令人讨厌的人。所以,追求卓越不仅是追求个人的优越,而且是追求一种优越完美的社会。2、心理效应(1)“贴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 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 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指导意义: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多是由于生活中重要他人(如:家长和老师)的负面评价(语言、动作等)导致对自我产生较多的负面认知,甚至为自己贴上了不良的“标签” 。教师在教育过程用好“贴标签效应” ,将学生的自信激发出来。14(2) “教师期望效应”1968 年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各布森 (A. L. Jacobson) 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6 个年级的 18 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 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 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 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又被教育界的人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它运用了暗示在心理态度建立与习惯的养成方面的作用。指导意义: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用教师的期待、励和赞许的“魔力” ,使学生更加自信、自强。15第 3 课让生活充满阳光掌握乐观的方法第 3 课让生活充满阳光掌握乐观的方法设计:陈丽(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一、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生活中总有悲观和乐观的人。悲观的人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持续很久,甚至会毁掉他的一切,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就此一蹶不振;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因此他不会被失败击倒,而会把失败看成是一种挑战。高三年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最大,学习难度增加。在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时候, 是用悲观方式还是乐观方式,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看法、 情绪、 处理方式以及应对结果。因此,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并且教给学生乐观或转化悲观的方法,是拯救坏心情并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的前提。(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理解乐观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掌握乐观的技术3.学会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三)教材结构(三)教材结构本课分为“心有所惑” 、 “心有所思” 、 “心有所悟” 、 “心有所动” 、 “心有所获”五部分。心有所惑:心有所惑:通过对两个人面对同一“蜘蛛爬墙”情景的不同反应及结果,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启发学生意识到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心有所思:心有所思:通过“天空飞鸟”的解读,引导学生意识到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会有悲观或乐观的反应;通过小测试让同学们了解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乐观程度。通过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会发现,乐观可以是一种人格特质,也可以是一种归因解释风格。心有所悟:心有所悟:通过对 ABCDE 方法的解释和运用示例,让同学们理解 ABCDE 方法的基本原16理。心有所动:心有所动: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转变不是一瞬间可以形成的,通过“情景分析”让学生参考示例来练习 ABCDE 方法,通过 “学以致用”来强化理解,促使乐观能力在学生生活中的迁移,逐渐形成乐观的思维模式。心有所获:心有所获:乐观是一种力量,能使人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通过“一张纸的命运”的故事,让学生深切体会乐观的价值和力量,并升华主题。(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1.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难点:(1)理解乐观对生活的意义。(2)掌握将悲观转化为乐观的方法。2.教学准备:2.教学准备:情景故事,PPT,纸笔3.课时建议:3.课时建议:1 课时二、活动过程示例(一)情景讨论,引出主题先呈现“蜘蛛爬墙”情景的前半段,蜘蛛一次次地掉下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看到这一情景时的想法。再呈现情景的后半段,启发学生认识到,面对同一情景(挫折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并因此而获得不同的人生。(二)情景测试,了解自己该版块,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乐观”与“悲观”的人格或思维特点。通过“天空飞鸟” ,启发学生认识到同一事件人们可能产生乐观和悲观的不同解释。通过“乐观程度”小测试,让学生评估自己在生活中的乐观程度。通过心理学研究,让学生了解,乐观可以是一种人格特质也可以是一种归因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是可以通过训练形成的,这样,在测试17中乐观分数不高的同学也能增强信心。(三)方法学习,训练自己通过对 ABCDE 方法的解释和运用示例,让学生理解 ABCDE 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了乐观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活动一:情景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对教材中给出的情景模拟 ABCDE 思维方式进行练习,然后请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1.情景中的 A、B、C、D、E 分别是什么?2.对乐观方法的模拟运用的感受如何?学生刚开始练习时会有些不习惯,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时的难度感受,鼓励学生多练习后就会适应,增强学生的信心。活动二:学以致用教师组织学生单独完成:自己面临的一个糟糕情景,完成自己的 ABCDE 单。教师观察并组织学生在适度开放的情况下,交流分享自己在练习时的感受。(四)故事阅读,升华主题阅读故事一张纸的命运 ,组织学生用一句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注意收集、整理学生的成果,并鼓励学生分享。三、教学辅助资源(一)相关心理学理论(一)相关心理学理论合理情绪 ABC 模式认为,当我们碰到不好的事情(adversity)时,我们的思绪很快凝聚成想法(belief) ,这些想法会引起事情的后果(consequence) 。想法是情绪反应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当想法改变了情绪后果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先生告诉我们,知道想法和后果后,用自己的话对想法进行反驳18(disputation) ,并解释为什么要反驳,用什么证据来反驳。在反驳的过程中发现那些对自己有益的做法,并激发(energization)自己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事情(adversity)想法(belief)后果(consequence)反驳(disputation)激发(energization) ,就是让自己乐观的 ABCDE。(二)典型案例(故事/实验)(二)典型案例(故事/实验)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的故事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67 岁的爱迪生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员工们觉得面对一片废墟,他一定会暴怒至极。但爱迪生的表现非常镇静,甚至还笑着说: “这场大火烧得好哇,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 ”他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坏,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意志坚强的乐观者面对诸多问题,总是抱着仍有可为的态度,遭遇变故会变得更加坚强。正如爱迪生的一句名言: “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 ”蔷薇的启示蔷薇的启示A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路过这里。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第一个人挺麻木, 他看不到风景; 第二个人挺悲观, 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 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那么你呢?B路边的蔷薇热烈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入迷地看着。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被刺得鲜血淋漓。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19当晚,三个都做了个梦:第一个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救命,第二个对着梦中的蔷薇无奈地叹着气,第三个则被花的明媚簇拥着,在梦中,他听到了蔷薇的笑声。C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第三个回答:“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多年之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第三个学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三)其他(三)其他反驳自己的消极想法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的技术,就像学习任何新技术一样,一开始总是怪怪的,但是反复练习就会变得很自然。如果很早就学会乐观的技术,他就会变成基本的人格特质,你会自然而然地采用它,不仅可以活出更乐观的自己,也会收获丰厚的人生回报。拓展活动:把以下的事件用乐观的技术进行转化表达。从我初降人世起,就注定要尝尽酸甜苦辣,滋味不好,我不幸福。从我跨进学堂起,就围着考试作业排名转,没时间玩,我不幸福。从我体会爱情起,就尝到了失恋痛苦滋味,伤心流泪,我不幸福。从我创业立家起,就为了自己和家人打拼,压力太大,我不幸福。当我生命衰老时,就不再拥有青春与活力,生活无聊,我不幸福。当我离开世界时,就失去了曾拥有的一切,白忙活了,我不幸福。20第 4 课张弛有度学会科学用脑第 4 课张弛有度学会科学用脑设计: 李景梅(宜宾县二中)指导教师:黄绪富(宜宾市教科所)一、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调查发现高三学生在学习效率方面普遍存在困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学会张弛有度,科学用脑。大脑虽然潜力巨大,但如果不科学使用,其潜力也无法发挥出来。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未认识到自己在忙碌的学习过程中陷入了用脑误区, 学生还未真正从内心深处重视科学用脑、 科学护脑的问题, 或者重视了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提高。因此在高三阶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用脑误区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和分享中不断增强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意识,掌握和运用科学用脑、科学护脑的方法和技能。(二)活动目标(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用脑误区及由此带来的对学习的不良影响。2不断增强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意识。3掌握和运用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方法和技能。(三)教材结构(三)教材结构心有所惑:赏析情景剧-烦恼,请学生体会剧中同学的苦恼,并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建立轻松、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自然地引出“学会科学用脑”话题,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同时也为下一步理解用脑误区做好思维准备。心有所思:赏析漫画,认识用脑误区及由此带来的对学习的不良影响。通过赏析漫画和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为科学用脑做好铺垫。21心有所悟:认识用脑过度的表现及常见的科学用脑方法。强化科学用脑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阅读、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乐于掌握并应用科学用脑的方法。心有所动:掌握健脑操,科学护脑的方法。私人定制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方案。通过活动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私人定制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方案。学以致用。心有所获:阅读“用脑要适度” ,走进故事“国王与木匠” 。通过阅读和故事“国王与木匠”赏析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深化主题。(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1.教学重难点:让高三学生认识到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用脑误区,增强科学用脑、护脑意识。掌握和运用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方法和技能,促进高效的学习。2.教学准备:情景剧多媒体课件健康脑视频贴纸笔3.课时建议:1 课时二、活动过程(一)赏析情景剧-烦恼高三大家都在拼搏, 可结果有时却不如意, 为此一些同学烦恼不已, 请看情景剧- 烦恼,同学们你有类似的烦恼吗?现请用热烈掌声欢迎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情景剧,并同学们积极思考如下的问题。问题: 体会剧中同学的苦恼,并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呢?教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很好。高三学生想通过努力,获得好成绩,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弄得心理疲劳,学习效率降低。引起学习效率低的具体原因很多,如:学习焦虑过高、学习方法不当、作息时间紊乱、学习信心不足、不合理使用大脑等。热身活动热身活动22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学会张弛有度,科学用脑。大脑虽然潜力巨大,但如果不科学使用,其潜力也无法发挥出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弛有度学会科学用脑”(展示主题:张弛有度-科学用脑强智慧)(二)用脑误区1.赏析漫画-用脑误区及不良影响1.赏析漫画-用脑误区及不良影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用脑误区,影响学习效率。来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中易出现的用脑误区吧!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漫画, (展示书上三幅漫画) ,并思考:三幅漫画分别从哪些角度展示了用脑误区?它们常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1)思考:三幅漫画分别从哪些角度展示了用脑误区?它们常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2)请 3 位学生各回答一幅漫画的问题。漫画一 用脑误区:它常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漫画二用脑误区:它常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漫画三用脑误区:它常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3)教师总结:用脑误区分别是学习内容与方式单一、长时间持续用脑学习、不吃早餐,在饥饿下学习。它常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可能是表现为头昏,头痛,理解力和记忆力主题活动主题活动23下降,反应迟钝,学习效率降低等。2.大家谈常见的用脑误区大家谈常见的用脑误区请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用脑误区?教师总结:在饥饿时学习、饭后马上学习、经常熬夜学习、睡眠时间不足、长时间持续用脑学习、学习内容与方式单一、不注重劳逸结合等。(三)科学用脑1. 知识链接科学用脑方法1. 知识链接科学用脑方法一起来阅读 “心有所悟”中的科学用脑方法。2.小组讨论科学用脑、科学护脑的好方法2.小组讨论科学用脑、科学护脑的好方法小组讨论:结合教材中的5种方法,交流学生自己的用脑、护脑经验或教训,记录并整理善于科学用脑、科学护脑的好方法,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 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总结发言。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 )学生汇报科学用脑方法时,教师可归纳并一些重要方法书写在黑板上。对学生所说的内容适当的加以说明,对每组重复,重要内容加以强调。3.归纳总结科学用脑的方法3.归纳总结科学用脑的方法刚才同学们说了些不错的科学用脑方法,科学用脑的重要方法有哪些呢?方法一:适度用脑方法二:找准最佳用脑时间方法三:善于学科交替调节大脑活动方法四:善于强化右脑方法五:动静交替方法六:善于调动多感官学习。24(四)科学护脑学习这么久了,有点累了吧,我们一起来保健大脑,做健脑操吧!1、做一做健 脑 操、做一做健 脑 操(播放视频)(播放视频)(教师讲动作要领,播放视频,让同学跟着一起做健脑操)2、组长汇报科学护脑的好方法2、组长汇报科学护脑的好方法我们做了健脑操,感觉舒服些吧?平时多做健脑操,提高注意力、思考力、记忆力,健脑操是一种不错的保健大脑的方法。你们有哪些科学护脑的好方法呢?请小组长汇报刚才的小组讨论结果:科学护脑的好方法。 (教师归纳并一些重要方法写在黑板上。 )3、归纳总结科学护脑的方法3、归纳总结科学护脑的方法方法一:保证大脑的休息(教材 P22 第 5 条.?保证大脑的休息时间,已经呈现了这个方法了)多用脑是好事,但要有限度,不能无限地用脑。睡眠是休息的最好方式,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一般要达 8 小时以上,那种“悬梁刺骨”式的学习不值得提倡。如何保证良好的睡眠?老师建议: 1.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不要“开夜车”。 2.保持愉悦、放松的情绪状态。3.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4.营造一个适合于睡眠的气氛。5.睡前不要从事过于兴奋的活动或学习过难的内容,不要感到饥饿或吃得过饱等。方法二:讲究情绪愉快(展示图片和故事说明讲究情绪愉快的重要性)“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故事呈现(见教材)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使大脑高效能的工作。方法三:保证大脑营养需求提问:如何保证大脑营养需求?25教师归纳讲解:膳食要合理平衡(展示图片说明:金字塔饮食结构) ;养成定时进餐、定量进餐的习惯;不要迷信补品。方法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展示图片说明) 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大脑组织健康, 影响脑功能的发挥。 如, 经常吸烟、酗酒、熬夜等都不利于人的大脑健康。生活的有规律使生活“习惯化”,在大脑皮层开成动力定型。(五)私人定制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方案教师引导:1.请每人在贴纸上写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方案。2.小组成员轮流交换方案,向他人学习,并向他人提出自己的建议。3.本人向别人学习和建议的基础上,修定自己的科学用脑、科学护脑方案。?问题: “心有所获”部分教参里没有交代。(六)走进故事国王与木匠教师归纳: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停顿会) ,实干+巧干=高效收获。高三的学习生活是忙碌的,请运用你智慧的大脑,学会科学用脑,为走向成功插上起飞的翅膀。请记住: 脑细胞是人体唯一不会再生的细胞(这一知识点应该在教材中体现) ,爱护我们的大脑,科学利用我们的大脑,方能提高学习效率,增长我们的智慧。深化主题深化主题26三、教学辅助资源(一)相关心理学理论(一)相关心理学理论大家知道脑是人体中的“巨大宝库,它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像爱因斯坦、苏格拉底、爱迪生之类的伟人也只用了不到 10%的脑力。现代脑生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大脑储存知识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 它的储存能力相当于 100 万台计算机的最大容量。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记来记去记不住,想来想去想不出”,“脑子越用越糊涂”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学会科学用脑。 大脑虽然潜力巨大,但如果不科学使用,其巨大潜力也难以发挥出来,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学会科学用脑,为走向成功插上了起飞的翅膀。大脑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学习一定要遵循规律。大脑在生理上有两个特性:一是兴奋的时限性,二是易疲劳性。这是大脑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继续超负荷用脑,就会使大脑过度疲劳,出现头昏脑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一般来说,大脑连续工作时间青少年 45-60 分钟,成人 90 分钟左右为宜,之后就应休息一段时间,让大脑的活力或兴奋性得以恢复。(二)(二)典型案例(故事/实验)典型案例(故事/实验)国王与木匠在远方的一个国家,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的手艺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有一天,国王突发奇想:“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来办一次比赛,然后封胜者为全国第一的木匠。”于是,国王把两位木匠找来,为他们举办了一次比赛,限时三天,看谁刻的老鼠最逼真,谁就是全国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许多奖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