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叶中的比树叶中的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收集数据进行计算,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能根据树叶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个树叶是哪种树的叶子。2、 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体会从数据里可以发现规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 ,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意义及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树叶中长与宽的比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认识树叶,6 人一组采集不同的树叶,每人收集同一种树的树叶 10 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2、一、一、问题引入问题引入1、(1)请同学们欣赏这幅图画,你们看到什么?(2)落叶很美,初夏我们透过窗户或走在路上会欣赏到郁郁葱葱的美景,我们现在就来欣赏这些美景。(3)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树叶,请大家简绍一下你收集的树叶。(老师贴树叶)2、请大家进一步观察这些树叶,你有什么发现?不同树的树叶大小、长短一般是不同的,也就是形状一般不同。 (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相同的树的树叶大小虽有差异,但形状差不多,是相似的。 (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3、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二三年级的同学也能说出来,作为六年级的孩子你又想知道些什么?联系比的知识还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树叶的形状?小组汇报方案。小结归纳方案。(
3、1) 可以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2) 可以同一种树叶算出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3) 可以算出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师:那怎样比较这些树叶长与宽的比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树叶中的比” 。 (板书课题:树叶中的比)二、二、动手实践,自主发现动手实践,自主发现1、 举例简绍树叶的长、宽。师: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树叶的长指的是什么,宽是指的是什么,在你收集的树叶上笔画笔画2、 动手实践。出示活动要求:(1)6 人一组,每组测量 6 种不同的树叶,组长负责分工;(2)每人测量 10 片同一种树叶的长与宽,并算出每片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填入表格。(3)计算出你测量的
4、树叶长与宽比值的平均值;3、学生操作实践,收集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计算。4、组织比较交流。(1)提问:你测量的哪种树叶,长与宽比值的平均数是什么?和他测量同一种树叶的请举手。说出你算得平均数?比较这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任意一种树叶)(板书: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是相似的。(2)不是同一种树叶,比值怎样?(任意第二种树叶)指出:同学们发现不是同一种树叶,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一般是不同的。(3) (任意第三种树叶) 其他同学猜测这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与前面两个比值的大小关系?根据什么这样猜测?说出正确测量结果,验证猜测。指出:长与宽的比值越小,树叶
5、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4) (第四种树叶)(5) (第五种树叶)说出比值,其他同学猜测是什么树叶?根据什么这样猜测?说出正确结果,验证猜测。如果不是同样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树叶形状的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先试着说说你的发现。4、 问:怎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与宽的比?怎样比较这些树叶长与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说明:同学们真聪明,想到先测量树叶的长与宽,再比较长与宽的比值。测量、计算、比较确实是我们探究数学问题常用的好方法(板书:测量、计算、比较) ,三、三、实际运用,加深认识实际运用,加深认识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计算、比较的方法以及
6、猜测与验证发现了树叶中的奥秘。知道了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大小, 反映了树叶的形状。 那你利用发现的奥秘来猜猜老师收集的几种树叶吗?1 号2 号3 号(3 号猜测不同)比较实际树叶和猜测树叶的形状。你有哪些发现?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 (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形状也相似)四、四、回顾反思,交流收获回顾反思,交流收获测量自己收集的树叶的长与宽并算出比值。1 同一种树叶,比值2 比值不同,观察形状3 比值相同的,观察形状问: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是怎样发现的?回顾实践活动,还有哪些体会或认识?小结:是呀,大自然界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能发现许多数学现象和问题。如果平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想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测量、计算、比较是长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