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4 时时记记时法时法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69-71 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一天有 24 时,借助“时间尺”理解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换。2.借助设计时间尺,探究 24 时记时法的记时规则及与普通记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3.通过“时间尺”的探索,渗透对应、转换思想,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并体会 24 时记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学习重点:理解 24 时记时法,能将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灵活转换。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将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灵活转换。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学习预设:学习预
2、设:一、借助钟面,感知一天一、借助钟面,感知一天 2424 时时1.出示学生前测调查,引起认知冲突。生 1:生 2:借助钟面,借助钟面,感知一天感知一天 2424 时时化化 “曲曲” 为为 “直直” ,探究记时方法探究记时方法总结延伸总结延伸1. 联系生活,感知一天 24 时2.在钟面上找出一天 24 时1. 设计时间尺2. 借助时间尺探究记时法沟通昨天、 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关系2怎么区分一天中的两个 10 时?(板贴上午上午 10:00晚上晚上 10:00)2.播放动画,感知一天 24 时3.活动一:一天中,时针经过的第二圈藏着哪些时间,你能在钟面上写出来吗?反馈。预设一:第二圈时间为 112
3、预设二:第二圈为 1324【设计意图:很多学生知道一天有 24 小时,但对于 24 小时的经过过程确是模糊的。演示动态的主题图生活情境,配以钟面指针转动两圈,丰富学生对一天时针转两圈共 24 小时的表象,为学生区别钟面上两圈 12 时提供感知依据。】二、化二、化“曲曲”为为“直直” ,探究记时法,探究记时法1.设计时间尺活动二:若把时针走的两圈剪掉、展开,会是怎样的?(1)展开想象,画出草图。预设 1:预设 2:预设 3(2)对照钟面,同桌合作在时针两圈的展开图中标出第一圈和第二圈经过的时间。预设 1:预设 2:预设 3:3预设 4:预设 5反馈、评价、择优。(3)优化、比较时间尺根据学生的反
4、馈,优化:观察时间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尺上下两行表示第一圈的时间 0-12 是相同的,第二圈上下两行的时间相差 12。为什么相差 12?【设计意图:将钟面上时针走过的两圈化“曲”为“直” ,能很好地打破时针走完一圈就重新归零的束缚, 更直观地帮助学生建立一天从0 时-24时的延续过程。 而时间尺是怎么来的?它与钟面有什么关系?只有当学生亲历想象与设计的过程,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所理解,这为学生的思维探索搭建脚手架。后续无论是认识普通记时法、24 时记时法,还是实现两者间的转换,以及理解 0 时、24 时等特殊时刻,都可借助于双色时间尺进行探究。 】2. 借助时间尺探究记时法(1)回顾
5、普通记时法在时间尺上找到之前板贴的上午上午 10:00晚上晚上 10:00两个时间。为什么要加时间词?揭示普通记时法。(2)认识 24 时记时法A.还有别的办法区分两个 10 时吗?(板贴10:0022:00)为什么不加时间词也不会搞混?B.联系生活,介绍 24 时记时法C.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 2 时。2:0014:004怎么想到第二圈的 2 时是 14 时?预设一:从 0 时开始数,下午 2 时是一天中的第 14 个小时。预设二:从中午 12 时继续数,数到下午 2 时是 14 时。预设三:从中午 12 时开始,再过 2 时,就是 12+2=14 时。D. 小结 24 时记时法的记时规则
6、:不到 12 时的时间不用加 12,超过 12 时的时间要加上12。【设计意图:普通记时法为什么要加时间词?24 时记时法为什么不用加时间词?把某个时间的 12 时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上下对应起来,学生借助时间尺的直观展示,能自主发现并理解两种记时法的记时规则,避免死记硬背。 】(3)比较、转换两种记时法A. 出示前测调查这用了什么记时法?比较两种记时法,再用你喜欢的记时法来纠正这句话。学生正确表述后,在时间尺相应的位置贴上上午上午 6:30晚上晚上 8:306:3020:30B. 借助时间尺,小结两种记时法的转换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设计时间尺、借助时间尺发现记时法的规则,学生能更直
7、观地发现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水到渠成地发现并掌握两种记时法的转换方法。整个过程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空间,再次渗透对应思想和转换思想。 】3.练习巩固(1)判断题(2)书 71 页,练习十七,第 1 题。(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形式丰富,层层递进,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三、总结延伸总结延伸1. 课堂总结52. 沟通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关系,理解 0 时也是 24 时的特殊性【设计意图:沟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以及 0 时也是 24 时的特殊性,让学生在“曲”“直”的转化中感知时间的延续不断,
8、同时也为后续计算跨两天经过的时间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一、化曲线为直线化曲线为直线时针在钟面走一圈只能表示 12 时,即使标上第二圈的时间,也难以明晰地将普通记时法表示的一天与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一天完整地呈现出来。而本课通过让学生想象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设计时间尺,把时针在两圈中经过的各个时刻与普通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以直线的形式更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对比、分析中理解本质,把握两者关系。与此同时,时间尺的模型为日后学习计算经过时间,埋好伏笔、降低难度。后续教学可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 将 “经过时间” 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 帮助学生思考。二、二、从抽象到直观从抽象到直观24 时记时法比较抽象,借助动态演示、钟面记录、时间尺等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介质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时间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 24 时记时法。三、三、变静态为动态变静态为动态无论是普通记时法还是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都是某一时刻,这是一个静态的时间。将这静态时间记录下来之前,先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看着钟表的转动,感受时间的流逝,察觉一天 24 小时的周期变化。学生观察到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