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设计说明“周长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 认识周长两个阶段, 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
2、感知过程。从到底什么是一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不断的思辨,从而自己总结出一周的概念。然后再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 思考着、 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 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三角形、心形和叶子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3、。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PPT、学习单、图形学具(长方形,三角形,心形,叶子)。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二、认
4、识一周同学们,上周我们学校开展了一场趣味运动会,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听说啊,智慧王国的小蚂蚁们也在开展一场体力和脑力大比拼的趣味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师:瞧!它们的第一关是体力大比拼。蚂蚁国王:请小选手们,沿着树叶的表线跑一圈。师:好那我们来看看一号小蚂蚁跑的对不对?生 1:不是,没有沿着边线跑。师:2 号小蚂蚁跑的对不对?生 2: 不是, 跑小了 (出局) 追问:师:那 3 号小蚂蚁跑对了吗!生 3: 不对, 没有回到起点, 没全。师追问:怎么能跑全?(指一指)师:我们来看看 4 号小蚂蚁跑的对吗!用你们的掌声来告诉老师!生 4:对(鼓掌)。师:看来 4 号小蚂蚁跑对了,谁来说一说 4
5、 号小蚂蚁怎么跑的?(老师再播放一次)生: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回起点,就是一圈。师:那么在数学上我们有一个词来表示一圈:一周 (板书:一周)师:恭喜 4 号小蚂蚁顺利通关啦。2.2.摸一摸摸一摸师:好,请小朋友们拿出你手中的图形,摸一摸它的一周在哪里,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老师拿一个)小组内交流小组汇报三、认识周长(老师一个一个拿,同学一个一个说)1.1.画一画画一画师:它的一周在哪里?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小朋友用你的红色彩笔把图形的一周描在作业纸上。师:老师也把它们的一周描了出来。(摘图出现一周)2.2.估一估估一估师:哪个图形的一周最长你们猜一猜,估一估哪个
6、图形一周的长度最长?说说你的理由。生:长方形等。3.3.量一量量一量师:要想知道到底哪个图形一周最长怎么办?生:用尺量一量。师:例如,长方形一周的长度怎么量?生:用尺.师:现在小组合作,量出你的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取整厘米数。小组汇报:生 1:用尺量长方形和三角形。生 2:像桃心和树叶,先用线量,再量线的长度。4.4.认一认认一认师:小朋友们量出了这些图形一周的长度,那么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什么?生:周长。师:在数学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师:它有周长吗?(师画角)生师:所以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四、拓展练习生:封闭图形。(师贴封闭)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贴周长
7、)1.师:第一关过后小蚂蚁也和你们一样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被国王选中到智慧进行脑力大考验,点亮三颗智慧星,你们能帮帮它吗?生:能。师:出示 ppt 第一关:算一算周长第二关:比一比谁的周长更长?第三关:算一算两个图形合起来后的周长师多少?师:顺利通关!4 号小蚂蚁夺得了冠军。2.课后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3.作业布置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周长三、教学反思三、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周长的认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
8、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 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我在教这一课时,总体感觉教学效果非常好,这节课的设计新颖、内容充实,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 知识教学有深度,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通过小蚂蚁
9、爬树叶一圈,引发认识冲突,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一周?这一建议驱动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一周。这样的教学引入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伏笔。其次,以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求新知。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交的最初方式,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以组织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一般图形周长一般图形测量策略的过程, 教学中,无论是“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巩固内化”阶段的测量周长活动,都是以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思想指导
10、下完成的。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表面和图形的周长活动,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做好了准备。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圆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再次,组织教学活动有序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
11、、引导者和合作者。三年级学生建立周长概念,必须通过活动使其有所体验, 怎样把数学活动组织得有序有效呢?这是每一位老师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一节课我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首先组织数学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要组织几个活动,每个活动要达到什么要求,几个活动(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周长)互相之间的联系使其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层次性,在汇报图形周长测量结果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测量方法:直接用尺量的方法适合什么图形的周长测量。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法的最好指导。当然,本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处理得不够成熟的地方:1、课前对本节课的对学生学情分析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节奏的把握显得有些犹豫。2、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语言表述不是很完整,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我并没有进行过多要求,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训练。3、在小组合作时,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几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有的学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由此可见,以后在课前我依然得注重认真分析教材和细心备学生,不要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经验,就放松了课前的思考,适当的预设才能从容应对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