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人才 做“赶考路”上的“四者”1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4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文章处处体现了总书记对人才的关怀。广大科技人才要牢记党的深切关怀,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新的赶考路上以实际行动许党报国。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做“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者”。“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
2、卓绝的贡献。当下,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进程,又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矢志报国,以爱国主义为底色,将自身的研究方向与祖国发展的需求相统一, 投身于祖国最急需的科技领域, 勠力同心为祖国解决一批 “卡脖子”科技难题,为破解变局提供“突破口”,为解决危机提供“发力点”,让党和人民伟大事业更加顺利向前推进,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以更加不可阻挡之势乘风破浪。深怀笃行之心、砥砺担当之志,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笃行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科技人才都是有大学问的读书人,在汲取充足书本知识、学有所得后,就要做勇于担当的 “笃行者” 。 首先要树立担当
3、精神, 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价值追求、肩负了一份时代使命,在科研攻关路上孜孜以求,勇于承担难题;此外,要从实践中不断筑牢专业基础,“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不断的实践、失败、再实践,夯实专业本领。广大科技人才要牢记“实干兴邦”,以笃行之心、担当之志切切实实地为国家解决科技疑难杂症。深怀开拓之心、砥砺创新之志,做“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开拓者”。“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广大科技人才来说,一是要孕育创新意识,从研究方向开始,就优先选择国家未曾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
4、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目标,在科研过程中时刻想着创新、突破;二是要培养创新思维,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缜密性的创新思维是科技人才勇攀高峰的“重要法宝”,科技人才在生活、工作者要时刻锻炼类比、联想、跨越等思维模式,为创新提供“利刃”;三是要具备创新能力,不仅要从论文中学习最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最先进的实验方法,才能在科研中不断推陈出新。深怀为民之心、砥砺奉献之志,做“读书本意在元元”的“奉献者”。“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曾说:“我来自人民,要继续为人民服务。”科技人才要以此为榜样,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牢牢树立科技成果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与民生高度相关的食品、药品等科研领域
5、,科技人才要将人民的安危挂在心上,以人民的利益为研究方向;其次是要多与群众交流沟通,明白群众的所需、所求,例如农业相关的科技人才, 要多到田间里走走, 深入基层才能更好地造福群众;最后是要做好科普工作,把科普作为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人民,使自己掌握的前沿知识用于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广大科技人才要把人民作为一切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科学研究中展现竭诚为民的风采,将一身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奉献给人民。“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的大背景下, 广大科技人才要团结一心、 砥砺奋进, 以 “爱国者” “笃行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姿态走上新的“赶考路”,
6、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耕植好“乡村人才”这片厚土近日,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耕植好“乡村人才”这片厚土提供了肥沃的“养料”。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 关键在推动各类人才向农村聚集、 形成 “引力场”;关键在吸引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构建“动力泵”;关键在培养、锻炼各类人才在“真刀真枪” “刀山火海”中不断历练,塑造“高压门”,让他们成为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才。优化设施条件,以重基础“引才入瓮”。乡村振兴的蓝
7、图需要人才来绘就,乡村振兴的故事需要人才来书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设施条件是吸引人才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所谓环境, 即是配套设施、 政策约束、 用人制度, 要在重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倾听各类人才 “心声” 的力度, 与乡村人才 “面对面” “心连心” 、画出“同心圆”,以“环境好”聚集乡村人才,形成“强磁场”,变“被动加入”为“主动参与”,变“辗转徘徊”为“跃跃欲试”,充分实现乡村地区的“聚才效应”,让人才聚得起、留得住、用得活,合力续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明晰发展路径,以重培养“招贤纳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
8、而事。优化人才发展路径,明确培养政策规定,以更大的“诚意”、更好的“心意”、更多的“情意”,然后让乡村人才没来之前有“奔头”、来了以后有“盼头”。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推动人才政策落地落实,让人才“享受”新时代乡村建设的 “红利” , 建立人才流向乡村、 留在乡村的政策体系, 解决好“谁来种地、谁来振兴”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出体系完善的人才目标考核机制,坚决剔除人才队伍中“混日子”“不作为”的成分,让人才“在阳光下成长”,定期按照培养标准对引进的乡村人才进行考评、测评,建立科学的季度考核、评优评先等多种激励考评机制,让人才“闲不住”“有拼头”,促进创先争优,最大程度激发
9、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内在干劲。充实基层实践,以重历练“知人善任”。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文章中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一语,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即人才需要从基层成长起来, 才会有像 “热锅上蚂蚁” 一样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磨练。而有过这样的经历和磨练,其意志、品质、能力才会得到全面锻炼,才能有勇有谋,才能趋于成熟,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艰难困苦。广大的基层永远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让人才在乡村“摸爬滚打”,对于人才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用好用活乡村人才,让人才在乡村这片土地上更好地发光发热,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
10、力。把握“弦调律” 奏响“人才曲”第 24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发展注入创新动力,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活力引擎”。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务实做好人才工作,奏好“思想引领”前奏、奠定“党管人才”基调、唱响“队伍建设”旋律,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不断壮大人才体量、提升人才质量,以“质量双优”构筑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奏响新时代“人才曲”。奏好“思想引领”前奏。各级组织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后继有人
11、”根本大计,在思想上“跟得紧”,在行动上“不掉队”。要从发展大局出发,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时代考题”,将人才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让人才教育和党员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思想为引领,加快构建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更有创新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力量,激荡事业发展的澎湃动能。奠定“党管人才”基调。人才都是强国之基础、兴邦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组织部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站位要高、理念要新、使命要践、力量要聚
12、,增强针对性、规划性、全面性,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凝聚起人才发展的磅礴力量。要积极发挥“引路人”作用,将“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于实践中,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强化政策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凝聚人才支撑发展的内生动力, 激励广大人才主动担当起推进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的时代重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唱响“队伍建设”旋律。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事业兴。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推动创新、践行重要使命,着力在组织保障、发掘人才和制度机制上下功夫,聚焦人才政策的制定、人才工程的实施和推进、 人才环境
13、的打造, 完善人才工作格局, 竭尽全力做好人才工作。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各级党组织要推进人才支撑的新旧动能转换、出台人才政策的改革举措、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让人才发展的政策和体系能更趋成熟,不断巩固人才制度体系,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力量。细论人才振兴工作之“引”第 24 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指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 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笔者认为,全方位培
14、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引”字大有学问,其又可细分为引进、引导和引荐三个方面来论述。种好“梧桐树”,也寻“凤凰”来。都说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们都知道,“种梧桐树”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完善教育、医疗、 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 健全薪酬待遇、 激励措施等人才保障机制;二是给人才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解除人才的 “后顾之忧” 。 实践证明,通过“种梧桐树”引进人才十分重要,改变外在环境吸引人才也的确有效。但如果只靠“种梧桐树”的单一手段,则不能尽可能多地挖掘发现人才。因为,很多时候人才是求来的不是等来的。我们除了“筑巢引凤”之外,还要学会培养自己“沙里淘金”的“慧眼”,去善于发现、识别各类优秀人才;
15、也更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即便舍得“一身剐”,也要“跋山涉水”,“三顾茅庐”把人才“请回家”。“老兵”带“新兵”,“新兵”变“精兵”。很多人认为人才的引进只局限于“引进”。其实不然,对人才的引导也是引进中很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人才的引进更在于引导。万事讲求循序渐进,人才引进之后必然不能立马解决基层复杂多变的问题, 也必不可能为当地带来飞跃式发展。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人才并不万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时,新进人才难免束手无策,他们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如果我们对人才不加以正确引导,而一味地期望过高,则可能导致“与基层尚在磨合”的人才,就被 “盖棺定论”,贴上了“不合适”的标签。因此,基
16、层在引进人才后,要注重对新进人才的细心引导,通过基层“老兵们”的“传帮带”,让新进人才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情况,适应基层,从而更精准地开展工作,变成实打实的人才“精兵”。执“引荐”之笔,促“才尽其用”。因为优秀人才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在引进时, 要考虑到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少数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这个时候, 我们就会发现引荐有了 “用武之地” 。引荐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尽可能多地发现留住身边人才, 并聚合不同的人才力量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做到“才尽其用”。笔者认为的引荐,可分为两个方向纵向引荐和横向引荐。 纵向引荐, 就是发动党员干部不定期地向上向下举荐优秀人才。 一方面向上积极输送举荐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向下组建队伍“墩苗压担”。而横向引荐,则是指不同乡村之间的人才流动。这种人才流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之为“人才共享”,即通过将不同但相似的乡村之间建立“人才联系”,实现“人才共享”,以达到带动全国乡村均衡发展的目的。其实,人才引进工作的“引”字是门大学问,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挖深挖的地方。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常修常学,多看多想,通过更多有效手段为基层发展聚集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