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0 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铁人”王进喜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A善于改革善于改革B无私奉献无私奉献C崇尚节俭崇尚节俭D勇于创新勇于创新【
2、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英雄模范人物都体现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B 正确;AC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 B。2“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它”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
3、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材料“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可知,这里描述的是 1954 年宪法,因为这一宪法是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是社会主义宪法,符合民主程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宪法颁布之后,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展,B 正确;1954年宪法不是临时宪法,排除 A;1954 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不是基层民主的创新,排除 C;政协制度体现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特征,排除 D。3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
4、的一个重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C1954 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1954 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
5、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A 正确;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错误;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 错误;1954 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故 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419541954 年年 6 6 月以后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
6、文章。广播电台连续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 11841184 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国家
7、宣传宪法草案知识,便于群众了解和遵守宪法,这有利于推动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建设,D 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与材料中宣传宪法草案的内容不符,排除 A;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是指中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1949 年“共同纲领”中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排除 C。520202020 年年,“新冠新冠”疫情突然来袭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面对危难,白衣白衣“逆行者逆行者”、疫区疫区“守护员守护员”、最美最美“建设者建设者”纷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
8、闻的“小人物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皆非最佳选项,排除 BC
9、D。6下表是新中国下表是新中国 19541954 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1954 年宪法的制定年宪法的制定时间时间概况概况19541954 年年 3 3 月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19541954 年年 6 6 月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19541954 年年 9 9 月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10、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人民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1954 年宪法是经过广大人民群众讨论并提出意见,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故选择 A 项;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排除 B 项;漫长一般是指延伸得很长,这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是中国特色
11、的政党政党,排除 D 项。7习近平指出:习近平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一重要论述的意义在于这一重要论述的意义在于A立足历史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立足历史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C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D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
12、标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标志【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信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可知立足历史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故 A 项正确;B 项并非题干的意义,排除;C 项“生活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中共十八大上,形成了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 D 项错误。81954-19561954-1956 年年, ,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此后。此后, ,由于发生由于发生“整风整风”“”“反右反右”等政治运动等政治运动, ,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
13、962-19641962-1964 年年, ,虽完成虽完成民法典草案民法典草案( (试拟稿试拟稿) ), ,但因但因“四清运动四清运动”而中断而中断。以以上只是表面原因上只是表面原因, ,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认为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关键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认为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关键原因是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C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阻碍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阻碍D商品经济仍尚未产生商品经济仍尚未产生【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
14、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迟迟难以出台,除了当时的政治运动等表面原因外,根源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即当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 民法典起草工作难以持续进行,A 正确;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有助于民法典的起草,排除 B;C 是表面详现象,而非关键原因,排除;D 不符合史实,排除。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最早提出于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最早提出于A十二届六中全会十二届六中全会B十四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C十五届六中全会十五届六中全
15、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六届六中全会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D 正确,ABC 排除。1019541954 年宪法规定年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除了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除了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外,还有个体还有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 ,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由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由此可知此可知,1954,1954 年宪法年宪
16、法A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B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C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D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1954 年宪法中对所有制形式的相关规定说明当时社会中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如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因此宪法的规定恰恰体现了当时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D 正确;宪法内容规定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这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精神,排除 A;新中国的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建立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B 排除;1954 年宪法内容继承发展了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排除
17、C。11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D 符合题意;ABC 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选 D。12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
18、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他是A焦裕禄焦裕禄B袁隆平袁隆平C邱少云邱少云D邓稼先邓稼先【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焦裕禄在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使兰考县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A 项正确,BCD 项排除。13我国我国 19821982 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
19、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2004 年,宪法规定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时。这说明我国时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 从材料中 1982 年到 2004 年我国宪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正在
20、日益完善,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的侧重点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是法治建设,排除 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在不断提高,排除 C 项;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社会,并非仅仅针对弱势群体,排除 D 项。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 正确;A、
21、B 是手段而非根本任务,排除;C 是经济领域的内容,不是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排除。15从从 1980 年年1982 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 、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C“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逐步确立的逐步确立D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相继出台的选举法 、 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22、 、 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诉求,故 B 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故 A 错误;1997 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故 C 错误;这些法律法规体现不出对外开放,故 D 错误。1619781978 年年 5 5 月月 3 3 日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习新宪法,宣传新宪法,遵守新宪法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习新宪法,宣传新宪法,遵守新宪法 。全国上下,围。全国上下,围绕学习宣传新宪法绕学习宣传新宪法,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展了广泛的学习和讨论开展了广泛的学习和讨
23、论。这这一现象表明中国一现象表明中国A法制建设开始融入世界法制建设开始融入世界B文革文革“左左”倾错误清除倾错误清除C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D思想领域得到逐步解放思想领域得到逐步解放【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关于学习、宣传新宪法,从官媒的推崇到民众的支持,可以看出此时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不同于文革时期的认识,这说明思想领域得到了解放,故 D 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融入世界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革“左”倾错误清除,故 B 项错误;此时的民主法制建设还未完善,故 C 项错误。1719821982 年修宪及其前后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组织法 选举法选举法
24、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启动了中国宪法政治新的征程启动了中国宪法政治新的征程。这这表明表明A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与执行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与执行B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正式起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正式起步C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D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宪法政治遭受曲折,宪法被弃、宪政不存,1982 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 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为中国宪法政治复原和发展夯实了基础,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故选择 C 项;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25、 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排除 A 项;1949 年共同纲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正式起步,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排除 D 项。18从以下截至从以下截至 2009 年年 8 月底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月底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我国此时我国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其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地方人大5 个经济个经济特区特区制定的现行制定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有效的法律制定的现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制定的现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
26、规制定的现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行有效的自治条例自治条例制定的现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行有效的法规法规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人民法律意识提高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法制建设成就巨大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治国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基层民主政治扩大【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截至 2009 年 8 月底我国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数量众多,体现出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B 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法律意识是否提高,排除 A;C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表格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政治,排除 D。19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将将“
27、讲仁爱讲仁爱、重民本重民本、守诚信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A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C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D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社会主
28、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C 项错误,未涉及与经济建设的关系;D 项错误,夸大了法治的作用。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
29、的根本任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 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从材料中“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看出不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而是我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以后,1982 年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
30、所学可知,1978 年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 1949 年,当时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A;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当时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B;1954 年我国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 C。21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19541954 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和单行条例和单行条例229 件件682 件件7 000 余件余
31、件600 余件余件200 余件余件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A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B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C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可知,1954 年的宪法是为过渡时期的实际建设服务的,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性的一面,
32、排除 B;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社会主义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 D。221953 年我国颁布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年我国颁布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同票不同权同票不同权”,即城市选民每即城市选民每 10 万人可选名全国人大代表万人可选名全国人大代表,而而农村选民则每农村选民则每 80 万人可以拥有万人可以拥有 1 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B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制保障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制保障D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答案】【答案】
33、B【解析【解析】城市代表比农村多的原因在于城市工人阶级比农村多,因此是为了体现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故 B 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作重心转移的含义,故 A 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三大改造的有关信息,故 C错误;农村代表少与城市化进程无联系,故 D 错误。故选 B。23自自 19791979 年年 9 9 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动。例如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
34、等活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动。这些活动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好转,这些活动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 B 项正确;A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物质文明建设,故
35、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中华民国民法中华民国民法在立法原则上在立法原则上,强调国民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强调国民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社要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主会的公共利益为主。在民法细则上强调公民权利的平等在民法细则上强调公民权利的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停留在男女身份的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停留在男女身份的平等,还包括还包括商业贸易中交易双方的平等商业贸易中交易双方的平等。 在保障交易双方的平等权益与夫妻双方财产归属等问题体现了我国的民情与在保障交易双方的
36、平等权益与夫妻双方财产归属等问题体现了我国的民情与习惯。在婚姻方面,对于男女家庭关系的组建以及夫妻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习惯。在婚姻方面,对于男女家庭关系的组建以及夫妻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摘编自王鹰时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摘编自王鹰时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材料二材料二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历程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历程(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民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民法的特点。(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民法典得以诞生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37、分析推动我国民法典得以诞生的主要因素。【答案【答案】 (1)特点:体现社会本位原则;借鉴西方立法理念;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家庭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党和国家对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民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民法理论的逐渐成熟。【解析【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主”、强调各种平等,“体现了我国的民情与习惯”“婚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2)主要因素,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25自古至今,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古至今,中
38、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不害他人,各得其所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人生而平等,都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法是一种最高权利, 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二材料二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也是中国现今完整
39、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 、 贞观律的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基础上完成的,共 1212 篇,篇,502502 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 。 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在内容上容上,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
40、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同时,它科条简要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材料三材料三“背法而治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济大川而无舡楫也。”“”“法令行则国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法令弛则国乱国乱”。任何重大的改革
41、都必须于法有据任何重大的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只有用法治思维来推动改革只有用法治思维来推动改革,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改革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改革,用法律用法律权威来推动改革权威来推动改革,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在于改革与我国法治建设就在于改革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向而行相向而行,互相彰显互相彰显。改革为法治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改革为法治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而法律则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而法律则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因此可以说因此可以说,只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有严格遵守法律,用法律保卫改革用法律保卫改革,才能使改革不受任何干扰或变形才能使改革不受任何干
42、扰或变形,保证改革的成功保证改革的成功,按照原定既有路按照原定既有路线前进,最终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新乐章。线前进,最终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新乐章。郭富民陈玲用法律保卫改革开放中国法院郭富民陈玲用法律保卫改革开放中国法院 20202020 年年 3 3 月月(1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2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3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
43、背景。(4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答案【答案】 (1)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2)特点: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成文法典) ;总结以往的立法经验,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相结合;法律制定的理论依据是儒家学说,法律规范与封建伦理道德相结合;条目简明,内容周详;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3)吸取“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
4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需用法律来保障和推动(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 。(4)有利于推动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人类文明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标志;为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推动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等。【解析【解析】 (1)根据“人生而平等”“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得出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2)特点:根据“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得出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根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 、 贞观律的基础上
45、完成的”得出总结以往的立法经验,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根据“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出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相结合;根据“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得出法律制定的理论依据是儒家学说,法律规范与封建伦理道德相结合;根据“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得出条目简明,内容周详;根据“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得出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3)根据“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结合所学得出吸取“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在于改革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向而行”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需用法律来保障和推动。(4)可从有利于推动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人类文明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标志、为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等角度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