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2074915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第5课多样的栖息地【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调查、模拟、案例分析、评估、交流等活动,落实高年段课程标准。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建模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的是否一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和

2、问题意识。在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的高年级要求。3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4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5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

3、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多样的栖息地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多姿多彩的植物,他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栖息地的概念还不了解。本课是认识栖息地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第一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多样的栖息地,理解栖息地的环境、食物、水源等为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庇

4、护所。本课包括四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提供信息丰富的视频或图片文字资料,组织学生观察海洋、树林、草原、南极等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将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建立联系,研究它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发现不同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求,建立栖息地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分析一个池塘或一棵大树、一片草地分别能为哪些生物提供栖息地,发现栖息地多种多样。第三个活动,以四川大熊猫保护区为探究案例,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分析自然保护区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栖息地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为第二课进一步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做好铺垫。【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

5、一年级下册第 4 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六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了解,探究过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但不会深入思考生物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建立栖息地的概念,理解栖息地的多样化,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掌握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分析、推理等;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良好地实验习惯,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

6、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事物还是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为学习本课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1理解栖息地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2理解多样化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化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科学态度:1合作探究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

7、集体观点。2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空气、水、适宜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对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梳理出有用信息。【教学【教学准备】准备】教师材料:课件、校园大树下、花坛里的动植物照片等学生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视频

8、导入,激发兴趣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视频:地球各个生态环境的画面。2观看视频后提问: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小结: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不同的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4朗诵小诗:雪莲绽放在雄伟的雪山,海草飘摇在斑斓的海底,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长颈鹿生活在辽阔的草原它们有个共同的家园地球。5教师讲述: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它们。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设计意图:一段优美的地球各个生态环境的画面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围绕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展示交流。为后面建立栖息地概念作铺垫。二

9、、阅读图片,建立概念二、阅读图片,建立概念1出示 P14 页图片,教师提问:图中的生物,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2学生先思考,然后再选择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单一。3小组根据实验报告单进行汇报交流,问:这些生物分别生活在怎样的地方?哪些因素是它们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对环境特点进行描述,描述时要从气候、水源、食物、天敌等方面进行。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师按学生交流的内容完成板书4问: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还有哪些动植物也住在那里呢?5师出示其他生物卡片,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将生物卡片贴到对应的栖息地卡片上。6交流这些生物分别生活在哪个地方?这些地方为它的生

10、存提供了什么?7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区别?(可提示:大小、温度、湿度、光照、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程度、海拔高低等)。在此基础上归纳:这些地方具有什么功能?它能给生物的生存提供哪些帮助?8建立概念: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是生物必须依赖的场所,为生物提供不可或缺的生存保障。(板书栖息地)设计意图: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且生生不息?需要着力丰富学生对地球上各种自然环境,对栖息地多样、生命多样的认知,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交流活动,引

11、导学生讨论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这些地方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栖息地的概念。三、实地观察,丰富概念三、实地观察,丰富概念1教师讲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塘、花坛。让我们一起到熟悉校园里寻找生物的栖息地吧。2教师讲述:分组在校园里找一个花坛、小河或一棵大树周围的环境,寻找生活在那里的生物,观察并记录下来,完成实验报告单二,思考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3PPT 出示要求:(1)找:在组长带领下寻找校园里一处栖息地,描述这个栖息地的特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2)察:仔细观察栖息地里的生物;(3)记:将观察到的生物及其生活习性记录下

12、来;(4)思: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友情提醒:以肉眼观察为主,不得用手或身体直接接触栖息地中的小动物,尽量不打扰它们,防止发生意外。4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走出教室寻找校园内生物的栖息地,完成实验报告单。5十分钟后回到教室,进行交流:你们小组找的哪处栖息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栖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怎样?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里?这个地方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们与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6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校园内找到了很多生物的栖息地,有小河,有大树,有花坛、有草坪这些栖息地虽然不大,但也为生物的生长提供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多样化的栖息

13、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板书多样的)设计意图:要建立起地球上大的栖息地的概念,必须从身边熟悉的环境入手,让学生明白,一条小河、一棵大树,一个花坛等就是一个栖息地。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寻找生物的栖息地,以此为研究对象,发现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及该处的环境特点,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栖息地概念内涵的理解。四、个例分析,理解概念四、个例分析,理解概念1出示大熊猫生活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这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大熊猫。请同学说说它的生活习性,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16 页内容,圈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思考:大熊猫为什么会生活在那里?3完成

14、学生活动手册 P5 页内容。4交流讨论:大熊猫为什么会生活在那里?选取两到三名学生上台交流展示。找出了哪些跟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哪些信息跟大熊猫的生活关系不大?这些区域的气候、植物、水源和食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是什么?5教师帮助归纳概括三个地区的相同点,引导分析这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大熊猫的栖息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6教师总结: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大熊猫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设计意图:大熊猫是学生喜闻乐见、比较

15、熟悉的动物。通过对大熊猫栖息地这一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对资料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学会从各个环境要素寻找大熊猫与栖息地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样的栖息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2教师提问: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那么,同学们,请大家课后思考生物活动会对栖息地产生影响吗?设计意图:通过对这节课的回顾,让学生知道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设计一个课后问题生物活动会对栖息地产生影响吗,让学生明确我们要地认识大自然,和

16、与我们生活在同一家园的动植物们,要保护他们,保护我们的家园,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大海草原5.多样的栖息地花坛多样的生物(气候、温度、食物) 大树草坪【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空气、水、适宜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2多样的栖息地孕育多样的生物。3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课堂流程图】【课堂流程图】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借助图片、 建立概念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6 6有趣的食物链有趣的食物链【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调查、模拟、案例分析、评估、交流等活

17、动,落实高年段课程标准。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建模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的是否一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在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

18、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的高年级要求。8.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12.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说出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 2 课。通过前一课多样的栖息地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课继续探究栖息地内部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食物链”和“食

19、物网”的概念,理解在食物网中各种动植物所起到的作用。本课包括四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从学生熟悉的田野上草籽、田鼠、鹰入手,引导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学生分析其中的食物联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按一定顺序用箭头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联系,深入理解食物链的内涵。第三个活动是通过分析非洲热带草原动植物的食物联系,模拟食物网的变化,初步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意识到食物网越复

20、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第四个活动是根据食物网中各种动植物所起到的作用,理解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链的构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六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他们对部分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形成“食物链”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如:基于问题的观察、实验、记录、调查等。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很感兴趣。本课围绕“食物链”“食物网”两个关键概念展开,采用不同环境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生物作为探究对象,研究生物之间的食

21、物联系,发展学生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获得对人、其他生命、环境之间关系的体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2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3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科学探究:1能够模拟、分析、综合一个栖息地内复杂的食物网关系。2能用箭头图式等表达生物间复杂的食物关系。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2在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意识到生物与生物之

22、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动植物卡片。学生材料:活动手册、拓展阅读资料、贴有双面胶的卡片、记号笔、毛线等。【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一、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

23、的概念1(出示教材 P17 页田野上草籽、田鼠、鹰的图片)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片田野,田野上的草都结籽了,田鼠和鹰生活在这片田野上。它们分别吃什么呢?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谁吃谁”“谁被谁吃”来描述。3教师提问: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你能用箭头图式来表示吗?4学生画图。5学生汇报展示。(图示 1:鹰田鼠草籽;图示 2:草籽田鼠鹰 )6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一种图示更能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什么?7学生回答。8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图示 2“草籽田鼠鹰”,文字和箭头组合在一起,能清晰地表示食物和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的传递过程。草籽被田鼠吃,田鼠被鹰吃,能量从草籽传递给田鼠,再由田

24、鼠传递给鹰,它们形成了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食物链。(板书课题:有趣的食物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并用图示准确表达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二、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间的食物联系二、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间的食物联系1(出示教材 P17 页海洋里鲨鱼、蛤蜊、鳕鱼、硅藻的图片)谈话:同学们,鲨鱼、蛤蜊、鳕鱼、硅藻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请你用箭头和文字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2学生在活动手册 P6 页上画海洋生物的食物链。3(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

25、生的记录)汇报交流:你的食物链是怎么画的?你能根据你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食物链具体描述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关系吗?4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出示食物链的画法并小结:硅藻蛤蜊鳕鱼鲨鱼,硅藻被蛤蜊吃,蛤蜊被鳕鱼吃,鳕鱼被鲨鱼吃,能量从硅藻传递给蛤蜊,然后由蛤蜊传递给鳕鱼,再由鳕鱼传递给鲨鱼。5教师提问:除了我们刚刚分析的田野、海洋里的这两条食物链,你还知道其它的食物链吗?6学生例举。7小结:自然界中,不同栖息地的生物存在不同的食物关系,我们也可以用相应的食物链去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根据所画食物链具体描述海洋生物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列举

26、不同栖息地的生物存在不同的食物关系,帮助学生丰富栖息地知识和食物链的内涵。三、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理解食物链中生物间的普遍联系三、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理解食物链中生物间的普遍联系(一)寻找并画出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链1(出示教材 P18 页非洲热带草原的生物图片)谈话:闻名世界的非洲热带草原壮美辽阔,生机盎然,草原上生活着大象、羚羊、猎豹等动物。图上这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食性吗?2学生选择某些动物简单描述它们的食性。3 过渡: 有些草原动物的食性同学们并不是很了解。 为了帮助大家, 老师准备了一份 “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份资料,了解更多生物的食性。4学生阅读

27、补充资料。(资料附后)5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资料,小组合作尝试寻找并画出草原上这些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吗?6小组合作,画出食物链。7交流汇报: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寻找到的食物链,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在黑板上贴出各食物链。8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你们有什么发现?9学生交流发现。10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同一种生物会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出现,不同的食物链会有交叉。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的补充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食性,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找出多条食物链。(二)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1 过渡并提出任务

28、: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 模拟非洲热带草原上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2出示游戏步骤:(1)约 10 名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选取图中的一种生物,用记号笔在卡片上写出该生物的名称,并把名签贴在自己额头,代表该生物。(2)握住毛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组内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3)当去除其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3小组活动。4交流汇报:(1)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并板书:食物网(2)去除一种生物后, 有多少种生物受到了影响?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以羚羊为例:当去掉羚羊后,以羚羊为食物的猎豹和狮子会受到影

29、响,草作为羚羊的食物,其生长也会受到影响。(3)食物网简单点好,还是复杂点好?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帮助学生从“食物链”的认识过渡到“食物网”概念的建立,并理解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四、认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链的构成四、认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链的构成1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食物网中植物和不同层级的动物各起什么作用?小组可以进行讨论。2学生讨论。3交流汇报。4 在学生汇报基础上小结: 食物网中, 植物提供能量, 不同动物以植物

30、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能量和物质被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进行着循环流动。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5 (出示教材 P19 页资料: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结合黑板上的食物网思考下列问题:(1)植物的

31、营养从哪里来?(2)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请结合黑板上食物网中的生物举例说明。(3)什么是分解者?(4)如果没有分解者,世界会变得怎样?6学生阅读资料,思考交流。7在交流基础上小结:完整的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它们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缺一不可。食物链的始端是生产者,末端是分解者。不同的食物链交织形成了食物网。(板书: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交织)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和思辨活动,认识到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 且缺一不可。 了解完整的食物链也可以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奠定基础。 五、课后拓展延伸,了解更多栖息地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五、课后拓展延

32、伸,了解更多栖息地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食物链,认识了田野、海洋、非洲热带草原等栖息地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大自然中,还存在着其它的栖息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画一画这些栖息地的食物链、食物网。设计意图:突破课堂时空限制,利用课后时间了解不同栖息地的生物,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更能巩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生产者6有趣的食物链消费者交分解者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食物网【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33、叫作食物链。2 教材田野中的食物链: 草籽田鼠鹰; 海洋中的食物链: 硅藻蛤蜊鳕鱼鲨鱼。3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像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4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5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6完整的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

34、分解者构成,它们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缺一不可。食物链的始端是生产者,末端是分解者。不同的食物链交织形成了食物网。7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体将会堆积成灾,物质将被锁在动植物残体里,不再参与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将终止,生态系统将会崩溃,使所有生物不能再生产而灭亡。8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课堂流程图】【课堂流程图】(尝试用两种方式描述食物联系,引导用规范的方式书写食物链)(正确书写食物链,注意食物链箭头指向)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画出海洋生物

35、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间的食物联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结合学生模拟的食物网进行板书,便于整理发现)(充分思考并交流食物网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附拓展阅读资料: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动物动物食性食性羚羊草食动物。长颈鹿是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角马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对鲜美多汁的嫩草情有独钟,一般在白天活动。疣猪以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等为食,偶食腐肉。黑犀牛栖息在丛林地带,以树叶为食。大象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鸵鸟食性很杂,但以植物的

36、茎、叶、果实等为主。狒狒食物包括各种小动物及植物。貂獴小型食肉动物。地犀鸟主要在地面上生活,成小群在地上捕食昆虫、蠕虫、小型爬行类动物。蜜獾杂食性,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为食,可捕食剧毒蛇,尤喜食蜂蜜。短尾雕在开阔的田野间猎食小型哺乳类和爬虫类,也吃卵、蚱蜢和腐肉,似嗜食蛇。眼镜蛇食性很广,既吃蛇类、鱼类、蛙类,也食鸟类、蛋类、蝴蝎等。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理解食物链中生物间的普遍联系认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链的构成课后拓展延伸,了解更多栖息地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巨蜥能在水中捕食鱼类,也可爬到树

37、上捕食鸟类、昆虫及鸟卵,此外也吃蛙、蛇、鸟、各种动物的卵、鼠及昆虫等,偶尔也吃动物尸体。尼罗鳄会捕食羚羊、斑马、水牛等,亦会捕捉年幼的河马和大象,也吃鱼和鸟类。猎豹猎豹为食肉动物,主要食物为各种羚羊,在食物匮乏时,也会袭击斑马,另外鸵鸟也是猎豹经常捕食的对象。狮子狮群的捕食对象范围很广,常捕杀非洲水牛,瞪羚,长颈鹿,但它们更愿意猎食体型中等偏上的有蹄类动物,比如斑马、各类羚羊。秃鹫以大型哺乳动物的尸体为食。实地观察、 丰富概念个例分析, 理解概念全课总结、 拓展延伸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7 7做个生态瓶做个生态瓶【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课通过观察、比较、调查、模拟

38、、案例分析、评估、交流等活动,落实高年段课程标准。科学知识:进一步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认识生态平衡。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查阅资料等方式模拟制作生态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观察生态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发现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认识生态平衡。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态瓶中的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在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

39、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的高年级要求。8.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9.3 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举例说出生态瓶中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12.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能举例说出生态瓶为其中的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12.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说出生态瓶中的动物以瓶

40、中的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能说出生态瓶中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12.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做个生态瓶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三课,通过二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三年级下册植物与环境、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及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对生物生存的条件、环境及生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了生物栖息地和栖息地上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本课通过做一

41、个生态瓶,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理解生态瓶中植物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感性经历和理性分析科学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认识生态系统、探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第一部分,认识生态系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栖息地和食物链、食物网有了深入的了解,本课通过回顾已有概念和认识,直接引出生态系统概念,顺势提出生态平衡概念,学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探究生态系统组成,理解生态平衡。通过制作生态瓶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在观察生态瓶中的植物与动物,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第三部分,理解并学习如

42、何保护生态系统。通过举例,发现身边存在大量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分析生态失衡的原因,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非常重要。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以期学生通过小型生态系统学习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态平衡,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并身体力行践行生态保护。【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三年级下册植物与环境、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及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生存的条件、环境及生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有了丰富的感知和全面的认识, 对生物栖息地和栖息地上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有了一定了解,学会了观察和记录方法,拥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平衡的认识还缺乏全面、整体性的科学认识。本课教

43、学就是通过学生设计、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将学生关于生态系统的零碎知识和前认知进在设计、准备、制作中进行系统化、统整化的思考、梳理,并在观察、实验、交流中直观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感性经历和理性分析科学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将学生之前的零散认知进行系统建构,形成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科学思考、理性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实地观察、讨论交流,理解

44、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建立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能在制作生态瓶中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生态瓶中各生物间的关系。科学探究:1能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设计并制作生态瓶。2能细心观察生态瓶中的现象,发现生态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1在观察、实验中,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生物非常重要。2科学实验、尊重事实,能在探究中积极提问,并能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在观察实验、分析梳理中,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能结合本课所学,身体力行,从点滴小事出发保护

45、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建立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制作生态瓶,学会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学习单、小虾若干只、田螺、塑料瓶若干个、水草若干、鱼缸底砂若干、渔捞若干、自然水域的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塑料盒若干、长着草的土、蜗牛。学生材料:收集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实地观察导入新课一、实地观察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花坛边,你都看到花坛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花、草、大叶黄杨、蜗牛、蚂蚁、泥土、枯树枝

46、、枯树叶、水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师小结:生物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把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板书:生物(板书:生物+ +周围环境周围环境=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2教师提问:花坛中的这些生物,会相互影响吗?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交流:花草枯萎,以新鲜花草为食的动物就会缺乏食物,有的动物会死亡,数量就会变少;如果以嫩草为食的小动物死亡,草的生长就不受控制疯长3教师提问:花坛中的植物与动物间会相互影响,怎样能说花坛的生态是平衡的呢?学生交流:生活在花坛中的动物与植物的数量变化不大,就是处于平衡的状态。4教师小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

47、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板书:生态平衡:生物数量变化不大)(板书:生态平衡:生物数量变化不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寻找校园中的一个花坛寻找校园中的一个花坛,组织学生尽可能全面组织学生尽可能全面、细致地观察花坛中的物品细致地观察花坛中的物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观察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品,建立生态系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观察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品,建立生态系统的感性认知,理解生态系统。并通过思考、分析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认识生态平衡。理解生态系统。并通过思考、分析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认识生态平衡。 二、操作探究

48、生态平衡二、操作探究生态平衡(一)制作生态瓶1教师讲述:刚才在校园里,我们了解了小花坛的生态系统,初步讨论了它的生态平衡问题。生态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一起来深入研究。2教师提问:要想深入研究生态问题,我们先来自己制造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瓶。你觉得,要制作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做哪些准备呢?学生交流:需要考虑模拟哪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考虑准备哪些物品放入生态瓶,需要考虑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生长的环境,生物生存或生长需要的条件3教师提问:生物生长的环境都有那些呢?学生交流并梳理:陆地生态系统(山林、农田、草地、花坛)、水域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海洋)教师追问:假如我们要模

49、拟我们身边的陆地生态系统或常见的水域生态系统,你会怎样设计生态瓶?学生交流:需要放入植物、需要放入动物教师追问:光有这些生物就够了吗?还需要哪些非生物?学生交流:土壤、阳光、空气、水教师补充:除了植物、动物,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也对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土壤中、动植物上,就生存着很多微生物。教师小结:所以,制作一个生态瓶,我们需要在生态瓶中放入动物、植物、微生物,需要提供它们生存、生长必须的条件,如土壤、阳光、空气、水4教师布置:为方便大家制作生态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分别有池塘水、田螺、小虾、水草,还准备了长着小草的湿润土壤,蜗牛。

50、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模拟的生态系统,根据小组成员所带的材料或是老师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生态瓶制作方案,绘制简单的设计图。学生活动:交流设计,绘制生态瓶设计图。教师各小组巡视、提问、指导。5教师提问:各小组都设计好了生态瓶,每一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生态瓶模拟了哪种生态环境,是怎样设计的,其他组仔细听汇报小组的设计,有建议的可以直接举手提出。学生交流介绍小组设计方案。6教师布置:接下来,就请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大口塑料瓶,完成生态瓶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生态瓶。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前准备,教师从旁引导,组织学生科学、全面、深入地思考生态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前准备,教师从旁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全部教案(共4课).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