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七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样思一样思,几许闲愁几许闲愁 选文篇目及来源:选文篇目及来源: 次北固山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黄鹤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的一首 春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歌 议题来源议题来源 愁诗是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别, 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学习。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
2、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要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因为七年级学生知识累积少,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家的感情还不够深,对思、愁的认识基本还没用形成,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的也非常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
3、强这方面的教学,让他们对传统文化、家、愁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执教年级执教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诗境,体会诗词表达的思之情。 2.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中国独特的思文化,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诵读诗词,感受诗境,体会诗词表达的思之情。 2.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学难难点点 感受中国独特的思文化,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回顾之前学习的崔颢黄鹤楼和曹操观沧海(课件依次出示),先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诗词。 课件出示没学过的
4、张籍秋思 ,让大家选择秋思可以和哪一首归一类?并阐述原因。 【点评:学生很快将不是愁诗的观沧海筛除。这次对比是从大的类别上整合。学生从内容里发现它们都写愁,而且都描写了触发思的景物,都抒发思之情。教师将这些共同特征整合为“思景”和“情”。】 二二、通读古诗,感受诗境通读古诗,感受诗境 1.教师课前让学生将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春望这三首诗通读两遍,并请大家找出诗中具有愁显著特点的字词。 2.从“思景”和“情”两个方面比较这三首诗中的不同点,感受,发现,批注。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批注, 进行头脑风暴, 最后组内整合,形成本组的观点。 【点评:在学生熟读诗词,了解诗词大意和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诗歌
5、借助形象营造画面。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到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气象是开阔的、明丽的。春潮涣涣,水波不兴,好风相助,扬帆启航。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基调是苍凉苦闷的。长安攻陷,山河破碎,百姓四散,荒草疯长。 教师顺势将 次北固山下 之景比作为意气风发的青年, 而 春望之景则是饱经风霜的老人。教师将全班分为两组,在前五组读开阔之景和后五组读苍凉之景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愁诗的本质特征之一景物描写烘托思之情。那么,在这样的寓情于景的写法中,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思之情呢?“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北归的大雁引起诗人的思之情,这种思之情并不悲凉,因为前文作者领悟“海日生残
6、夜,江春入旧年的”奋进向上,整首诗意境明朗,充满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而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被困叛军军营,因为战火争与家人音讯中断,在独特的背景下,传达出诗人牵挂、担忧、苦闷的愁绪。】 三、品读古诗,探究诗情 1.同样是思,什么原因造成诗人的“情”千差万别? 【点评: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他们必将联系注释,了解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知晓王湾、杜甫生平经历,分析综合以上信息,得出自己的认知:王湾身处盛唐,离开洛阳来南方谋生,青山绿水的美景让其对未来充满信心,即使做客异,“愁”中弥漫着一种盛唐气象。而春望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诗人身陷安禄山营。困质长安, 目睹叛军突进, 时
7、局飘落, 百姓流离失所, 和家人音信全无,触目伤情,悲从中来。】 四、再读古诗,比较诗法 这三首诗歌感情基调不同, 笔下之景也是迥异的。 为什么会这样? 【点评: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诗句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解释。次北固山下“青山外,绿水前”展现出一幅青山绿水的画卷。王湾离开洛阳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充满新鲜感。风景秀丽的江南也给诗人心旷神怡之感。虽然前途未卜,如画美景也给诗人增添几分对未来的希望。 乐景写乐情。 春望 杜甫被困叛军军营,生死难测,花好山河碎,鸟鸣人难圆,艰难苦恨、潦倒颓废之感纷至沓来,不免悲从中来,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哀怨之景与苦闷之情息息相关。黄鹤楼诗人站在黄鹤楼极
8、目远眺,但见晴朗的天气里,武昌之西的汉阳树影历历在望,长江之中的鹦鹉洲绿草青葱,诗情画意,明朗清丽,这是“乐景” ,这些乐景更加撩拨诗人内心的思之情和前途茫然之感,因此,这是“乐景写哀情”的反衬写法。】 教师结语:细品愁诗的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体味愁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去廓清“一样愁,几许闲愁”的多元情味。 附板书设计: 一样思,几许闲愁 思景 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教学反思:五、教学反思: 群诗文本群诗文本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