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 888 期期腊八粥腊八粥是六年级第二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一个字一个字地再读这篇课文,我突然就有了一种想法: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能够把食物写得让人垂涎欲滴。现在的孩子,甚至大人都已经对食物没有那样敏锐的感觉了。为什么过去的节日会给人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因为食物的诱惑,其次才是玩的诱惑。在平时的日子里,连窝窝头都吃不饱,可是一到腊月,就有各种各样的美食排着队等人去品尝,那是怎样美妙的感觉?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课文写腊八粥,大部分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本来写一种美食,重要的是描写它的色、香、味、形、意,可是文中的腊八粥颜色太黑,让八儿想
2、到了染缸里的脏水;八儿等吃粥的过程中也没有闻到腊八粥的香;至于味道,只字了一句话“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更不要说形了,栗子已经粉身碎骨了,枣子大得吓人, 饭豆煮得肿胀, 花生仁脱了红外套至于吃腊八粥的来历,作者只字未提, 八儿也不想知道, 而且他总是听到腊八粥在锅里叹气,至于为什么叹气,他并不多想,他只想着比别人多吃两碗半。既然腊八粥一点儿都不美, 还称得上美食吗?我们只要看看人的表现就行了:“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在腊八粥面前,所有的人都成了孩子,都像八儿一样的
3、心理;“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一个“单” ,一个“何况” ,让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 “单”已经如此诱人,更别说“何况”了。所以八儿听到要到太阳落了才准吃, 就要哭似地说 “那我饿了! ” , 妙就妙在一个 “那”字上,暴露了他所说的“饿” ,并不可靠。当想象着美食美味的时候,人们都像八儿一样 “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可事实上都吃不了那么多!八儿想象着锅里的情形“妙极了” ,再一看“一切都成了他所猜的样子了” ,除了颜色。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煮粥也说熬粥,等粥吃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既是在熬粥,也是在熬人。等到真正吃粥时,作者并没有多用文字,只写了“靠着八儿斜立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的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没有写粥有多好吃,只写人的表现,就知道粥的味道了。这种写法也就“背面敷粉法” ,运用这种手法不仅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得以强化,更加鲜明突出,而且还可以在对比中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该事物的认识和感觉, 从而收到单纯正面描写所无法收到的艺术效果。